陈蓉;张琳;张蔚蕊;袁杰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髓内肿瘤病人27例,我们全部采取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肿瘤的部位及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脊髓髓内肿瘤必须尽早明确诊断,定位准确,把握好手术时机,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术式,严格沿脊髓后正中切开,减少脊髓的损伤.尽可能切除肿瘤是大程度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获得长期生存.先报告如下:
作者:王飞;刘美华;李玉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尿中微量白蛋白(MAL)的早期检出,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运用免疫比浊法对临床确诊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晨尿进行白蛋白分析,结果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综合指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肝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之所以十分复杂棘手,不仅因为肝具有特殊的代谢和合成功能,而且因为肝脏疾病损害了肝的功能.术前要准确估计肝病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程度是有一定困难的.
作者:叶焕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某男,18个月,按时完成计划免疫接种,未出现过任何接种反应,无家族过敏史.幼儿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尚可.2005年8月30日8:30,在个体诊所于左侧臀部肌肉注射无细胞三联0.5ml(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0409049-3,有效期至2006年9月7日),8月30日16:50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色硬结,且逐渐增大,9月2日左侧臀部可触及一个10×8cm大小硬结,表面红色,(有触痛反应,无搏动感,入我院儿科,诊断为臀部感染,拒绝查血Rt,嘱患儿家长保持其臀部干燥,注意卫生,给予5%Gs100ml,头孢噻肟纳1.0/ivdrip,dq×3天,左臀部肿块较前明显缩小,无搏动感.
作者:李丽;黄运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根据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险因素,加强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对供应室进行科学的管理,运用现代防护措施,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作者:林惠萍;王丽平;袁锦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肝功能衰竭患者共24例,12例接受血浆置换加综合治疗(治疗组),12例仅接受综合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行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ALT,AST明显下降(P<0.01),血清TB iL,S c r亦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经内科常规治疗后病情虽有所缓解,血清TBiL,Scr,ALT,AST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治疗组的清醒率(8 /1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12,33.3%), P< 0 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有效的一种治疗手段.
作者:张向东;张辉;张瑞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治疗鼻腔后部出血有效方法. 方法:将已确诊为鼻腔后部出血17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后鼻孔栓塞止血,鼻内窥镜下微波电凝止血和鼻内窥镜下局部硬化注射高渗糖(50%GS)止血三种方法. 结果:后鼻孔栓塞组54例,治愈22例(41%),总有效率74%;微波电凝组56例,治愈40例(72%),总有效率93%;局部硬化组62例, 治愈52例(84%),总有效率97%.经χ2检验.三种疗法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局部硬化注射高渗糖(50%GS)治疗鼻腔后部出血疗效好.
作者:岳玉恒;宋建民;李金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我院2000~2006年收治6例以呼吸、心跳骤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曼丽;刘江;翟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随着高敏感度的血β-HCG测定,超声及腹腔镜临床应用,使异位妊娠得以早些诊断.以往异位妊娠的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特别是年青的患者有生育的要求,使药物治疗和保守性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作者:李静璇;孟凌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降纤酶、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三联抗栓结合依达拉奉四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组(四联组),降纤酶、奥扎格雷钠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组(三联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结果 四联组治疗后临床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改善,但四联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三联组和常规组.结论 三联抗栓疗法与脑保护剂四药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确有积极作用.
作者:梁新春;张金荣;朱建国;梁玲玲;苏国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缓解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术前应用松弛训练、矫正认识、信息疗法等心理学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通过心理干预手段使病人围手术期的血压、心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术后疼痛心理评分,6h以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在肠蠕动恢复及下地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 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并能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作者:黄秀兰;邓雪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对近年来出现的新型非生物型人工肝作了分析展望.
作者:梁勇;朱宇佳;陈昌枝;杨家进;杨小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敏使朗 (又称甲磺酸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以眩晕为始发症状及主要症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敏使朗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敏使朗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敏使朗组为92.1%,对照组为76.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敏使朗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敏使朗可明显改善微循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吉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我院近年来共收治手外伤患者58例,通过开展手外伤康复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了康复的积极性,掌握了康复训练的知识和技巧,提高了手外伤功能恢复率,同时降低了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郭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奥扎格雷与川芎嗪对短暂性脑缺血病的疗效,对6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分为奥扎格雷组和川芎嗪组,对半年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奥扎格雷组再发率为13.3%,奥扎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显著.
作者:王晋巧;王瑞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药物过量或中毒,有时甚至正常用药也能引起呼吸衰竭,称为药源性呼吸衰竭.由于呼吸衰竭发作起来非常凶险,因此对于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应用起来就必须慎之又慎,可引起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通过过敏反应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支气管阻塞、非心源性肺水肿、肺栓塞或肺水肿.现总结可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作者:刘海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介绍合理用药的概念、基本要素、生物标准、不合理用药的形式、WHO倡导推行的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的策略以及作者对促进合理用药的若干措施.
作者:孙建青;赵静;陈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准备等方面实施了改革,取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叶吉云;高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单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行SCTPA检查,中央型PE23例(92%),周围型PE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65.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当前,县级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护理管理处于低水平运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要.
作者:祁桂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