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东;张辉;张瑞星
目的 观察敏使朗 (又称甲磺酸培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以眩晕为始发症状及主要症状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7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敏使朗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敏使朗治疗效果.结果 总有效率敏使朗组为92.1%,对照组为76.3%,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敏使朗组完全缓解及显效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椎-基底动脉缺血所致眩晕缓解慢,复发率高,尽早应用敏使朗可明显改善微循环,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从而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吉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多,人们逐渐认识到许多药物过量或中毒,有时甚至正常用药也能引起呼吸衰竭,称为药源性呼吸衰竭.由于呼吸衰竭发作起来非常凶险,因此对于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应用起来就必须慎之又慎,可引起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麻痹通过过敏反应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支气管阻塞、非心源性肺水肿、肺栓塞或肺水肿.现总结可引起呼吸衰竭的药物有以下几类:
作者:刘海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当前,县级医院护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护理管理处于低水平运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人民的需要.
作者:祁桂芝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有研究发现其发病率为9%~68%,病死率24%~76%[1].为了提高对VAP的认识,及早发现其危险因素,并有效预防,2006年7月~2007年7月,我院呼吸科对33例VAP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总结,并找出了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瑞莲;王素倩;郑利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结果按照Harris人工髋关节置换疗效评价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20例,良22例,中5例,差6例,满意率为88.6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刘文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日渐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多种原因,人们普遍对冠心病的治疗不积极,不能坚持用药.本文采用社区入户调查的方式,分析156例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药情况,并分析影响其用药依从性的可能原因.
作者:程红;裴咏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胶原酶定向靶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1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为3组,Ⅰ组(治疗组)49例在CT引导下作定向靶位治疗,Ⅱ组58例在C型臂引导下注入消炎镇痛药物治疗,Ⅲ组54例C型臂引导下注射胶原酶治疗.记录3组的穿刺时间、治疗前后的VAS评分(0-10cm)及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失访23例,第Ⅰ组的穿刺时间明显少于第Ⅱ组和第Ⅲ组,第Ⅰ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第Ⅱ组和第Ⅲ组,3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3-7天对照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0.5-1年第Ⅰ组明显优于第Ⅱ组和第Ⅲ组.结论:CT引导下胶原酶定向靶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便、安全准确、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范培武;王俊飞;姚婷;贾冬梅;潘绪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护理工作从单一的功能制护理发展为对心身及社会因素的整体护理.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医疗知情同意告知的方法与技巧.方法 通过对1263例出院患者对医疗知情同意告知的告知率、知晓率、理解度、满意率的调查、总结,分析告知存在的问题,探讨医疗告知的注意方法与技巧.结果 告知率:用药:592/1263(46.8%),操作:396/451(87.8%),手术:769/824(93.32%),麻醉:732/816 (89.70%).知晓率:用药:476/1263 (37.69%),麻醉:826/1263 (65.4%),手术:1263/1263 (100%),操作:597/1263 (47.27%).理解度:用药:472/892 (79.73%),操作279/1263 (75.00%),手术:547/769 (71.13%),麻醉:498/732 (68.03%).满意率:847/1263 (67.06%).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医疗知情告知设置的各项调查项目满意比率均偏低,原因众多,故对知情面,解释度均需提高,而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是关键.
作者:龙绍华;林志铭;单鲁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眼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通过对109例眼科手术患者进行问卷试随机调查法,认为建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关心和重视患者,讲解手术目的及意义及术中和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对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孙志姣;方均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一个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是基层医院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疾病,特别是消化道中毒,来势凶猛,病情危急,若不及时救治,常导致死亡.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6月接诊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1例,均获得成功救治,现将救治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梅;彭彬;武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药热奄包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病人随机地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70例,治疗前两组均作颈椎被动功能活动和主动的功能活动作为共同治疗因子的前提下,治疗组给予自制中药热奄包治疗,对照组给予TDP理疗仪治疗,观察治疗后主症的缓解程度、TCD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表明中药热奄包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辛本忠;曹亚飞;李全;栾杰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公众防病治病意识地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担负着患者临床用血需要的的采供血机构如何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献血员档案信息资源,实现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提高社会效益,是新形势下采供血机构面临的新问题.
作者:赵广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间住院的1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通过对病史、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头CT或MRI检查的调查,对其病因、危险因素及性别、年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占优势,其中一半女性处在更年期阶段.85%患者具备了多种危险因素.经治疗65%患者在24h内缓解,97%患者72h缓解.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多因素发病,应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作者:姜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脊髓髓内肿瘤病人27例,我们全部采取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术前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肿瘤的部位及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脊髓髓内肿瘤必须尽早明确诊断,定位准确,把握好手术时机,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性质决定术式,严格沿脊髓后正中切开,减少脊髓的损伤.尽可能切除肿瘤是大程度减少神经功能障碍同时获得长期生存.先报告如下:
作者:王飞;刘美华;李玉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在药物流产前后进行有效的B超监护,根据官腔内超声声像图,结合临床,提示临床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药物流产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总结我站2005年1-5月药物流产患者131例B超监护以及药流效果观察结果.药物流产前B超检查:确诊宫内妊娠.药物流产后B超检查:用药一周内排出胎囊,阴道出血淋漓不止者,两周内B超检查;用药后一周内未见胎囊排出者,即行B超检查.结论 在药物流产前后进行有效的B超监护,能够准确诊断宫内妊娠和测量孕囊平均直径推算孕龄,选择安全有效的终止早孕的方法,校正药物流产的安全有效性,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常建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出血性脑卒中.我院2000~2006年收治6例以呼吸、心跳骤停为首发症状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董曼丽;刘江;翟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介入治疗学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影象学和临床治疗学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有学者谓之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诊疗技术.由于其近10几年的迅速发展,对许多以往临床上认为不治或难治之症,介均开辟了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尤其在肿瘤的诊疗方面,介入放射学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入治疗的麻醉作为手术室外麻醉,安全是其首要因素,配置基本的通气设备,急救设备及监护设备后,我们行86例镇静监护下介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力;刘保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病情危重而多变,仅有完整的生命体征观察是不够的,尤应加强其在发病早期的饮食调配与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兆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某男,18个月,按时完成计划免疫接种,未出现过任何接种反应,无家族过敏史.幼儿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尚可.2005年8月30日8:30,在个体诊所于左侧臀部肌肉注射无细胞三联0.5ml(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0409049-3,有效期至2006年9月7日),8月30日16:50发现注射部位出现红色硬结,且逐渐增大,9月2日左侧臀部可触及一个10×8cm大小硬结,表面红色,(有触痛反应,无搏动感,入我院儿科,诊断为臀部感染,拒绝查血Rt,嘱患儿家长保持其臀部干燥,注意卫生,给予5%Gs100ml,头孢噻肟纳1.0/ivdrip,dq×3天,左臀部肿块较前明显缩小,无搏动感.
作者:李丽;黄运动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