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徐国亭

关键词:麻醉学科, 学科发展, 新兴学科, 临床实践, 临床麻醉, 基础理论, 妇产科, 波士顿, 乙醚, 医院, 医师, 外科, 手术, 门具, 美国, 历史, 经历, 近代
摘要:1麻醉学科发展历史1846年,美国波士顿麻省医院,Morton医师将乙醚首次用于临床麻醉,并获得成功,开创了近代麻醉学的新纪元.由于麻醉学的成功,促进了外科、妇产科等手术学科的发展,同时对麻醉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学经历了158年的沧桑巨变,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丰富基础理论和广泛临床实践的现代新兴学科.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清除术32例报告

    目的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对比.方法根据CT检查确定穿刺部位,采用YL-1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经颅穿刺置入血肿腔.结果24例昏迷病人神志均在1-7天恢复,偏瘫肢体7-20天肌力恢复至3-4级,4例术前清醒病人均在血肿穿刺引流后7天痊愈,2例脑疝病人穿刺后1-3天内神志清醒,偏瘫肢体于7-30天肌力由0-3级恢复4-5级.死亡3例,死亡率9.1%.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及时有效,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大大降低了死残率,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李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月经病的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本文主要论述了月经病的中医研究及调周法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李文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钛网融合器在脊柱前路内固定中的手术配合

    目的对于脊柱单节段、多节段椎体粉碎性骨折、脊柱多节段间不稳定、椎间盘突出等手术的稳定性重建,对于脊柱肿瘤、结核病变清除后缺损部位的填充与支撑是困扰脊柱外科发展的难题之一.以往采用自体髂骨块植入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但是植骨块不稳定、植骨块吸收、以及取骨部位的并发症一直是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为此自2001年9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18例不同患者经前路做单个或多个病损椎体的切除或次全切除,钛网融合器植入(美国枢法模公司产品),锁定钢板或TSRH内固定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概述如下:

    作者:徐爱红;徐爱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加入EDTA消除MTB法污染钙的影响

    临床上测定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甲基百里香酚蓝法(MTB)、邻甲酚酞络合酮法、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滴定法等,其中比较实用和先进的当数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此法事先加入适量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可与污染钙离子形成鳌合物,使试剂消除污染钙的影响,同时又可避免脂血等混浊样本的结果偏高,值得推广.

    作者:潘积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对内科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体会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患者康复、减轻并发症、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有很大作用.一年多来,通过在内科病房开展整体护理,对患者按入院、住院、出院三个阶段,采用语言教育、书面教育、示范性教育与个别指导及适时教育、按需教育和反复教育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取得很好的效果.

    作者:杨永琼;彭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近年来无创性气道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我院呼吸内科RICU于1998年8月~2003年12月对148例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经鼻面罩BiPAP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松林;郭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硝苯地平与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并发肾功能损害的比较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目前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高血压病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器质及功能的损害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高血压病并发肾功能损害,已成为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在控制高血压病的同时,应保护肾脏,减轻、延缓肾功能损害.笔者从1999-2003年采用随机、开放的方法,对96例高血压病并发肾功能损害患者分为两组,予钙拮抗剂(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扬子江药业生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采用贝那普利,又名洛汀新,瑞士诺华制药生产)治疗,观察、对比双方对肾脏的影响,总结如下.

    作者:毛弘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临床观察50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降纤酶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塞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用降纤酶注射剂5U加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滴注,一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VitC2.0静脉滴注,一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疗效进行比较,经X2检验(P<0.05)有差异.治疗前后血液学检验结果,两组比较经t检验有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注射剂具有纯度高、溶栓作用强、安全低毒等显著特点,是目前国内较好的蛇毒酶类抗栓、溶栓药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可靠.

    作者:索建全;张国华;刘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8936例无偿献血者血压改变分析

    我们对2001年11月-2002年11月10536例无偿献血者进行血压反馈信息处理,得到其中8936例无偿献血者的结果,反馈率为84.8%.我们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献血后献血者血压的改变情况.结果:8936例无偿献血者,男5313例,女3623例,年龄18~55周岁,平均年龄35.5岁.其中血压增高者241人,并经临床进一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者193人,48人为继发性高血压.8936例无偿献血者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16%.

    作者:赵振明;冯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五氟利多维持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60例临床观察

    笔者在20余年的精神病临床实践中,运用五氟利多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林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输卵管绝育术后并发顽固性感染28例临床分析

    女性输卵管绝育术后的并发症以切口感染为常见,它不仅给受术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而且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为了解原因,寻求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更好地开展绝育术,现将我站14年间收治女扎术后顽固性感染28例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胸穿术一次性引流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提高胸穿引流的护理质量,达到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后的感染率的目的.方法用塑料调速器代替以往的止血钳夹闭连接胸穿针的胶管,用负压引流袋代替以往的用50毫升注射器抽吸胸水.结果通过对6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改良后的胸穿引流装置,对照组使用传统引流装置,使用改良后的胸穿引流装置,穿刺后的感染率由原来的1.67%下降到0,穿刺后的成功率由原来的98%上升为100%.结论改良后的胸穿术引流装置,质量轻、密闭性好,操作方便,能更好地控制抽吸速度,更适合基层医院临床的需要.

    作者:黄春红;王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小学生口服阿苯达唑片不良反应报道

    1998年11月,我校根据市卫生防病部门统一安排,对我校小学3~6年级学生共313人,集中口服阿苯达唑片(陕西汉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行驱肠道寄生虫治疗.其中34人出现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春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诊治.方法对65例经临床及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临床有智力障碍,脑CT有不同程度的白质低密度影及侧脑室扩大,脑沟、裂池增宽.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导致SAE的主要原因,对SAE的诊断,应强调存在智能障碍,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做到及早诊治,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杨绍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脏器功能障碍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老年患者日益增多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各重要脏器逐步老化,生理储备逐渐减少,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在感染、创伤、手术等各种诱因下,极易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导致预后不良.老年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能量代谢障碍,已不能满足疾病对能量代谢的要求,对伴有多脏器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来说,更无法满足机体抵御疾病的高代谢、高应急状态的能量代谢需求.营养支持是否合理被认为是影响多脏器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态的观察后发现,伴有营养障碍的老年患者,其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概率明显增高,预后较差,因此,对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作者:郑梁;霍正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丁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是一种必须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ns,HBV)表面抗原的存在才能复制的小RNA缺陷病毒.丁型肝炎是发生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由丁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致病其传播方式与乙型肝炎相同,患者以慢性患者与携带者为主.

    作者:高英鸿;严碧琼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误诊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急性硬膜下积脓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伴嗜睡4天于1999年1月15日入院.病人无明显发冷发烧.曾于4周前骑车头部受伤,无昏迷,无呕吐.未见明显外伤.既往:否认近期有感染病史及开放伤.查体:体温37.2℃,脉搏80次/分,血压110/70mmHg.嗜睡,呼之睁眼,查体欠合作,失语,右瞳孔直径6.0mm,光反射消失,左瞳孔直径2.5mm,光反射灵敏,无面瘫,左侧肢体肌力Ⅱ-Ⅲ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颈强阴性,Kerniger征阴性.

    作者:李晖;荆玉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浅谈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1麻醉学科发展历史1846年,美国波士顿麻省医院,Morton医师将乙醚首次用于临床麻醉,并获得成功,开创了近代麻醉学的新纪元.由于麻醉学的成功,促进了外科、妇产科等手术学科的发展,同时对麻醉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麻醉学经历了158年的沧桑巨变,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丰富基础理论和广泛临床实践的现代新兴学科.

    作者:徐国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异常分析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测定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糖、血清胰岛素、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结果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和康复期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血糖、血清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脑出血组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P<0.05-0.01.结论脑出血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脂代谢异常,且两者关系密切.

    作者:谷德祥;李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患者在鼻饲时与肺部感染的关系探讨

    气管切开经常被应用于昏迷患者,而这些患者因为不能经口进食,又常常需要进行鼻饲,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如果鼻饲时间、体位、方法不当及吸痰的刺激,容易导致食物返流至气管内,增加病人肺感染的机会.

    作者:于爱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