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各种化学因素对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活力的影响

郑南才;黄宝明;梁柏年;冯晓薇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 化学作用, 幼虫, 消毒剂
摘要:目的 寻找更为简便、有效的杀灭蔬菜和水中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方法,防止因生食蔬菜或凉拌菜而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另外也为寻找新的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药物进行前期研究.方法 将广州管园线虫第三期幼虫置于各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试剂溶液中,镜下观察虫体的活动能力和形态的改变.结果 用于消毒餐具 1:80 稀释后有效氯终浓度为 5.9% 的次氯酸钠消毒液 1.5 h 可使幼虫完全停止活动;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有效氯终浓度为 0.35‰的消毒片使虫体运动加快,4 h 后仍非常活跃;10% 酱油处理 10 min 即可使幼虫活动明显减弱,30 min 虫体完全死亡,虫体卷曲,出现空泡,而且酱油加热后杀虫效果有所增加.结论 次氯酸钠消毒液 1:80 稀释后用于浸泡餐具、蔬菜或喷洒地面,可用于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在食用螺类或凉拌菜时加入酱油可起到预防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作用;酱油加热后杀虫效果并不丧失,表明具有杀虫作用的是一种非蛋白质的化学物质,该物质具有成为新的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药物的可能.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长期接触氯气所致慢性氯中毒的调查报告

    氯在工业上用途甚广,关于其职业性危害的问题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的研究,近几年来由生产工艺过程的不断改善,急性氯中毒已很少见,但随着基本化学工业、化学合成工业的发展,研究氯对于人体的慢性损害仍具有现实意义.沈阳某化工厂是以食盐电解法获得氯生产盐酸、有机氯农药.由于生产过程的密封不良,因而在食盐电解、液体氯等车间内,经常有一定量氯气的存在,危害着工人的健康.

    作者:张振华;李凤娣;付希坤;徐志洪;李杨;杨亮;许桂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漳平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卫生质量监测评价报告

    为了解漳平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卫生质量状况,试用产品质量监督计数抽样检查(下称监督抽检)法[1,2],对该市农村饮水工程分散式水源水卫生质量进行监测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陈菁巧;林小英;陈文金;陈亨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肃省 2004-2006 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治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2004-2006 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 16 490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21.19/10 万.全年每月均有发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末夏初和冬季为两个发病高峰.青少年为腮腺炎的高发人群,10~15 岁发病率高.甘肃省的中部、东南部地区发病率普遍高于河西地区.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学生和儿童为高发群体.男、女性别比平均为 1.56:1.腮腺炎暴发疫情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突发事件的 53.64%,占暴发总病例数的 35.26%.腮腺炎暴发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城市地区. 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且发病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建议制定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在腮腺炎流行季节来临前在易感人群中开展预防接种,提高其免疫水平.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时启动晨检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建全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监测工作,有效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作者:刘长江;李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肃省发现一例 HIV 抗体确认条带快速进展的感染者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是全省惟一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负责全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认工作,同时还负责全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实验室考核审评.该实验室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 HIV 抗体检测,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视各类标本的收集.

    作者:刘新凤;郁华;杨俊克;白莉;王炳涛;石林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胃癌的治疗研究回顾与展望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 90 万人新诊断为胃癌[1],尽管工业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胃癌死亡率仍占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2].在中国,恶性肿瘤死亡居全死因的第二位,其中胃癌所占份额很大[3].近年来,对胃癌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胃癌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手术、化疗、放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胃癌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免疫和过继免疫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就胃癌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陈国华;虞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连市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对策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现状的揭示和预防对策的总结,提示人们乙肝的防治现状是我国现阶段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方法 对大连市 2001-2006 年上报的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1-2006 年大连市乙肝的年均发病率为 33.62/10 万,与 1979 年刚进行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时乙肝年均发病率相比下降了 41.0%; 10 岁以内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控制在 24.8/10 万,与未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前同年龄段相比(75.23/10 万)下降了 67.3%,乙肝病毒携带率由免疫规划实施前的 3.69% 下降到 0.89%,下降了 75.88%,免疫措施的干预和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实施,打破了病毒性肝炎的自然流行规律.结论 乙肝的防控工作应采取以疫情监测、强化监督、控制医源性血源性传播、预防接种、宣传教育、培训骨干、防治研究等以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作者:吴隽;刘丹;贾秀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沈阳市皇姑区实施乙肝疫苗接种预防控制乙肝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皇姑区接种 HBV 后人群感染状况.方法 按 HBV 接种程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果 1990-2006 年年均发病率为 38.68/10 万,男性累积发病率率 926.21/10 万,女性 381.71/10 万,男性高于女性(χ2=783.11,P<0.01);14 岁以下儿童年均发病率为 11.27/10 万,20~39 岁乙肝累积发病率 1516.26/10 万,与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2,722.46,1049.29,1212.07,P<0.01),14 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与同一年 HBV 接种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830(P<0.05).结论 HBV 接种率逐年提高,改变了乙肝流行强度,降低了发病率,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预防围产期 HBV 传播是今后预防控制乙肝重要措施.

    作者:王雪光;宋纯仁;王苏燕;马焱霞;李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002-2004 年广州地区葡萄球菌药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 2002-2004 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变迁的趋势,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统一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实验,以美国 NCCLS 文件为判断标准,每次监测均有质控数据.结果 广州地区 2002-2004 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低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0%)和替考拉宁(平均 0.6%),其次是利福平(平均 11.0%),氯霉素(平均 23.3%),复方磺胺甲(噁)唑(平均 38.9%),庆大霉素(平均 60.0%),环丙沙星(平均 63.8%),红霉素(平均 79.5%),苯唑西林(平均 61.9%),青霉素(平均 93.3%),氨苄西林(平均 92.5%).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率低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0%)和替考拉宁(平均 0.7%),其次是利福平(平均 22.1%),氯霉素(平均 37.8%),复方磺胺甲(噁)唑(平均 55.9%),庆大霉素(平均 45.4%),环丙沙星(平均 58.2%),红霉素(平均 78.7%),苯唑西林(平均 81.0%),青霉素(平均 92.8%),氨苄西林(平均 92.4%).结论 葡萄球菌治疗效果好的是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其次是利福平、氯霉素,可选择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很高,临床合理谨慎应用.广州地区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总体上处于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作者:何启勇;邹伟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肃省 2006 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甘肃省 2006 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分析评价在乡镇卫生院纳入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后对传染病报告的整体影响和变化,为制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系统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省 2005 年、2006 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利用随机数按一定比例抽样,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甘肃省已初步建立覆盖到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网络,系统运行良好.2006 年传染病疫情从诊断到上网报告的时间间隔较 2005 年缩短 0.7 d,未及时报告率降低 39.32%(χ2=751.44,P=0.000),代报率降低 40.32%.结论 乡级医疗卫生机构纳入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各项指标都有较大提高,疫情报告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仍存在个体诊所疫情报告管理薄弱,系统建设缺乏运行和维持经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玉明;何庚声;刘建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仙桃市城镇居民 0~14 岁儿童伤害发生率调查

    目的 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 0~14 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 1 000 名 0~14 岁儿童 1 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 9.05%,男女之比 1.86:1;7~12 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高(17.35%);0~2 岁组发生率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 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李进;陆业新;赵淑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作者:南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我国天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的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宿主动物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对野鼠、野兔、牛、羊、狗进行了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用病原分离培养方法和 PCR 方法对野鼠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基因型.结果 野鼠的血清莱姆病感染阳性率高为 32.00%(32/100);并从大林姬鼠、社鼠、小林姬鼠的脾脏和/或肾脏中检查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片断.通过序同源性分析确定为Borrelia garinii 基因型.结论 首次从病原学证实天津林区鼠类为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储存宿主.

    作者:郝琴;刘义;耿震;陈继永;侯学霞;宋春英;陈建;丁健青;于风泰;贾艳盒;赵志武;万康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咸宁市咸安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为掌握咸宁市咸安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了解儿童健康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改进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对 2002-2006 年连续五年的全区集居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炜玲;黄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口腔科医源性感染的防控原则

    口腔科医源性感染(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鉴于病毒感染的肆虐和高致病性,口腔医师将面临于高危感染的前沿[1].

    作者:李春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民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KABP),探索有效宣传干预方式,为实施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对随机抽样的农民进行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关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结果 共调查农民 390 人,听说过艾滋病的比例为 81.31%,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 37.50%,能正确区分艾滋病传播与非传播途径比例为 20%,在非婚性行为中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 38.71%.结论 经过大力防治,在宣传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贫困地区因各种因素限制,宣传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探索适宜的宣传方式,对提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不无裨益,同时也是今后在艾滋病宣传教育方面努力的方向.

    作者:孟蕾;刘新凤;李健;屠爱霞;石林;张小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肘部神经卡压综合征诊治体会

    肘部周围神经卡压在临床工作中不太常见,容易引起漏诊、误诊,延误治疗.近十年来,我们治疗该类病人 25 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 17 例,女性 8 例,共计 25 例.年龄 22~56 岁.25 例中肘管综合征 6 例,旋前圆肌综合征 3 例,肘管综合征伴旋前圆肌综合征 6 例,骨间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4 例,桡管综合征 3 例,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 3 例.

    作者:江蕾;高玉森;徐立明;赵玉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 45 例临床应用

    在急救病人中,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液路,快速输液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病人失血,血管硬化等因素,进行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有时手法熟练的护士反复操作半小时也无法穿刺成功.这时医生就必须进行静脉切开.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 45 例效果较好.

    作者:梅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铁路警察和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比较

    目的 了解铁路警察和监狱警察睡眠质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 87 名广州铁路警察进行抑郁焦虑调查,并以 87 名监狱警察作为对照组.结果 铁路警察睡眠质量总分 8.36±4.34,睡眠问题发生率 50.57%;监狱警察睡眠质量总分 6.57±3.39,睡眠问题发生率 31.03%,铁路警察较高(P<0.01).与监狱警察比较铁路警察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较高,睡眠时间得分较低(P<0.05).男性铁路警察也是睡眠问题发生率、睡眠总分和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比监狱警察高,而睡眠时间得分比监狱警察低(P<0.05);女性铁路警察和监狱警察睡眠的睡眠问题发生率和各因子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铁路警察的睡眠时间因子得分高于监狱警察(P<0.05);中年铁路警察的睡眠问题发生率、睡眠总分和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高于监狱警察(P<0.05).回归分析发现铁路警察睡眠总分与待遇评价呈负相关.结论 铁路警察睡眠问题明显,要重视解决铁路警察的睡眠问题.

    作者:关念红;王继辉;胡三红;张晋碚;张明;吴文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青海省海南州 2005 年麻疹特征分析及对监测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对 2005 年海南州麻疹发病情况的分析,掌握该州麻疹的发病特征,为制定控制或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麻疹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应用 EXCEL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海南州 2005 年共上报临床确诊麻疹 227 例,发病率 57.65/10 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仍属小年龄组模式,且年龄向两端移动,春夏季节多,有免疫史占 30.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 69.6%.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均较高.结论 根据 2005 年麻疹的流行特征,今后在农牧区发病季节前和适龄儿童中开展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等措施,能够补充常规免疫存在的漏种现象,从而有效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作者:周毛吉;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 100 例,分为治疗组 60 例,对照组 40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 40 例,显效 12 例,有效 5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5.0%;对照组临床痊愈 18 例,显效 10 例,有效5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 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疗法.

    作者:赵欲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