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光;宋纯仁;王苏燕;马焱霞;李冬梅
在急救病人中,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快速建立静脉液路,快速输液是抢救患者成功的关键.然而由于病人失血,血管硬化等因素,进行静脉穿刺有一定难度,有时手法熟练的护士反复操作半小时也无法穿刺成功.这时医生就必须进行静脉切开.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静脉切开术配合双套管针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 45 例效果较好.
作者:梅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牡蛎肉水提液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4 月龄的雌性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后,给予牡蛎肉水提液灌胃 3 个月后处死,三点弯曲实验测定股骨生物力学,对胫骨上段松质骨进行不脱钙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牡蛎肉水提液组大鼠与去卵巢组大鼠相比,大载荷、大挠度、大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增加,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及骨小梁宽度(Tb.Th)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单位小梁面积破骨细胞数(Oc.N)下降.结论 牡蛎肉水提液能够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质疏松.
作者:张婉虹;谢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的防护效果,为基层医疗机构改进 X 线诊断摄影屏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种类型的乡镇卫生院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医用 X 线机在进行腰椎正位片摄影时,采用校正的 FJ-347A 型 X、γ剂量仪测量屏蔽室观察孔的散射辐射剂量,结果统计学分析采用 F 检验.结果 本次共对 189 个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进行了屏蔽室内散射辐射量的测定,其中,Ⅰ类 35 个、Ⅱ类 36 个、Ⅲ类 88 个、Ⅳ类 30 个.散射辐射剂量率,Ⅰ类为 16.8~650.3 μGy/h,平均为 95.3 μGy/h;Ⅱ类为 0.3~393.2 μGy/h,平均为 58.7 μGy/h;Ⅲ类为 0.2~1.8 μGy/h,平均为 1.3 μGy/h;Ⅳ类为 1.2~9.5 μGy/h,平均为 2.7 μGy/h.四类屏蔽室内的散射辐射剂量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9,P<0.05).结论 Ⅲ类医用 X 线诊断摄影屏蔽室的防护效果好.
作者:李金保;李国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 1996-2005 年不同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降低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甘肃省 16 个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儿童死亡监测资料按一、二、三类地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三类地区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二类地区,二类地区高于一类地区(χ2=694.002,P=0.000);(2)各类地区 5 岁以下儿童前 3 位死因相同(出生窒息、早产和低生体重、肺炎),但顺位和构成不同;(3)各类地区儿童死亡年龄的构成基本一致,年龄越小,死亡所占比例越高;(4)死亡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存在地区差异.结论 (1)从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的角度看,妇幼卫生工作重心应向三类地区倾斜;(2)应加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以及肺炎的防治,以降低全省儿童死亡率.
作者: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 100 例,分为治疗组 60 例,对照组 40 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 40 例,显效 12 例,有效 5 例,无效 3 例,总有效率 95.0%;对照组临床痊愈 18 例,显效 10 例,有效5 例,无效 7 例,总有效率 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配合电脑疼痛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确切,优于单纯普通针刺疗法.
作者:赵欲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现状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防治的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利用甘肃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2004-2006 年共报告腮腺炎病例 16 490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21.19/10 万.全年每月均有发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末夏初和冬季为两个发病高峰.青少年为腮腺炎的高发人群,10~15 岁发病率高.甘肃省的中部、东南部地区发病率普遍高于河西地区.腮腺炎发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学生和儿童为高发群体.男、女性别比平均为 1.56:1.腮腺炎暴发疫情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突发事件的 53.64%,占暴发总病例数的 35.26%.腮腺炎暴发农村地区明显高于城市地区. 结论腮腺炎已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且发病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建议制定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免疫策略,在腮腺炎流行季节来临前在易感人群中开展预防接种,提高其免疫水平.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时启动晨检制度,开展健康教育.建立建全疫情报告制度,加强监测工作,有效的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
作者:刘长江;李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ISO/IEC 17025-1999 中要求检测实验室具有评价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能够对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作出正确评估,满足客户及监测工作的要求.测量不确定度在实验室数据比对,方法确认、标准设备校准、量值溯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1]对容量滴定法测定消毒剂中有效碘的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
作者:董梅英;胡琦;贾海红;张慧敏;董锟;孙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九江市城区二次供水卫生状况,九江市卫生防疫站于 2005 年 1 月至 2006 年 12 月,先后对该城区 19 个单位的 78 个二次供水设施(蓄水池)进行了卫生监测;采集水样 195 件,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检测.并对部分蓄水池进行了清洗、消毒.现将卫生监督、监测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黎哲程;杨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莱姆病螺旋体的宿主动物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IFA)对野鼠、野兔、牛、羊、狗进行了莱姆病螺旋体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用病原分离培养方法和 PCR 方法对野鼠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通过基因测序方法确定基因型.结果 野鼠的血清莱姆病感染阳性率高为 32.00%(32/100);并从大林姬鼠、社鼠、小林姬鼠的脾脏和/或肾脏中检查到莱姆病螺旋体的特异片断.通过序同源性分析确定为Borrelia garinii 基因型.结论 首次从病原学证实天津林区鼠类为莱姆病螺旋体的重要储存宿主.
作者:郝琴;刘义;耿震;陈继永;侯学霞;宋春英;陈建;丁健青;于风泰;贾艳盒;赵志武;万康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仙桃市城镇居民 0~14 岁儿童伤害发生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 1 000 名 0~14 岁儿童 1 年中伤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伤害发生率为 9.05%,男女之比 1.86:1;7~12 岁年龄组伤害发生率高(17.35%);0~2 岁组发生率低(0.42%),伤害类型发生前五位依次为:跌倒/坠落(52.30%)、交通事故(14.68%)、钝器伤(13.76%)、刀/锐器伤(7.34%)、烧烫伤(6.42%).结论 加强小学幼儿园伤害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和伤害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作者:李进;陆业新;赵淑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了解漳平市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卫生质量状况,试用产品质量监督计数抽样检查(下称监督抽检)法[1,2],对该市农村饮水工程分散式水源水卫生质量进行监测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陈菁巧;林小英;陈文金;陈亨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北京市海淀区 2006-2007 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掌握病毒毒株变异情况,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观察,分离流感病毒进行病原学监测,对暴发疫情进行监测.结果 2006-2007 年流感样病例占发热门诊及儿内科门诊病例总数的 12.63%.1 年来共采集流感样病人标本 228 份,分离出流感病毒株 53 株,H3N2 型 42 株,占 79.25%,H1N1 型 4 例,占 7.55%,B 型 7 株,占 13.21%.结论 2006-2007 年度冬季 H3N2 型为优势株,春季优势株为 B 型.
作者:陈海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大连市病毒性乙型肝炎流行现状的揭示和预防对策的总结,提示人们乙肝的防治现状是我国现阶段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方法 对大连市 2001-2006 年上报的疫情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1-2006 年大连市乙肝的年均发病率为 33.62/10 万,与 1979 年刚进行病毒性肝炎分型报告时乙肝年均发病率相比下降了 41.0%; 10 岁以内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控制在 24.8/10 万,与未实施乙肝疫苗接种前同年龄段相比(75.23/10 万)下降了 67.3%,乙肝病毒携带率由免疫规划实施前的 3.69% 下降到 0.89%,下降了 75.88%,免疫措施的干预和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的实施,打破了病毒性肝炎的自然流行规律.结论 乙肝的防控工作应采取以疫情监测、强化监督、控制医源性血源性传播、预防接种、宣传教育、培训骨干、防治研究等以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作者:吴隽;刘丹;贾秀岩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作为婴儿营养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辅食添加保健服务贯穿于散居儿童保健门诊的每一天,在这普遍性之余,辅食添加又是以其时间变化性、制作操作性、营养补充性、婴儿心理奥秘性、家长医生对添加目的认知差别性形成如下保健问题.
作者:朱春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皇姑区接种 HBV 后人群感染状况.方法 按 HBV 接种程序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结果 1990-2006 年年均发病率为 38.68/10 万,男性累积发病率率 926.21/10 万,女性 381.71/10 万,男性高于女性(χ2=783.11,P<0.01);14 岁以下儿童年均发病率为 11.27/10 万,20~39 岁乙肝累积发病率 1516.26/10 万,与各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62,722.46,1049.29,1212.07,P<0.01),14 岁以下儿童乙肝发病率与同一年 HBV 接种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830(P<0.05).结论 HBV 接种率逐年提高,改变了乙肝流行强度,降低了发病率,提高儿童常规免疫接种,预防围产期 HBV 传播是今后预防控制乙肝重要措施.
作者:王雪光;宋纯仁;王苏燕;马焱霞;李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了解掌握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作者:南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 2005 年海南州麻疹发病情况的分析,掌握该州麻疹的发病特征,为制定控制或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麻疹疫情资料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应用 EXCEL 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 海南州 2005 年共上报临床确诊麻疹 227 例,发病率 57.65/10 万,无死亡病例,发病仍属小年龄组模式,且年龄向两端移动,春夏季节多,有免疫史占 30.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 69.6%.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均较高.结论 根据 2005 年麻疹的流行特征,今后在农牧区发病季节前和适龄儿童中开展查漏补种、强化免疫等措施,能够补充常规免疫存在的漏种现象,从而有效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作者:周毛吉;李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 2006 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分析评价在乡镇卫生院纳入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后对传染病报告的整体影响和变化,为制定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和系统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省 2005 年、2006 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利用随机数按一定比例抽样,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 甘肃省已初步建立覆盖到乡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网络,系统运行良好.2006 年传染病疫情从诊断到上网报告的时间间隔较 2005 年缩短 0.7 d,未及时报告率降低 39.32%(χ2=751.44,P=0.000),代报率降低 40.32%.结论 乡级医疗卫生机构纳入传染病网络直报后,各项指标都有较大提高,疫情报告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仍存在个体诊所疫情报告管理薄弱,系统建设缺乏运行和维持经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玉明;何庚声;刘建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为掌握咸宁市咸安区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了解儿童健康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改进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我们对 2002-2006 年连续五年的全区集居儿童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炜玲;黄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胃癌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 90 万人新诊断为胃癌[1],尽管工业发达国家胃癌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胃癌死亡率仍占世界癌症死亡率的第一位[2].在中国,恶性肿瘤死亡居全死因的第二位,其中胃癌所占份额很大[3].近年来,对胃癌的研究,尤其是关于胃癌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手术、化疗、放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胃癌的介入放射学治疗、免疫和过继免疫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均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就胃癌的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陈国华;虞建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