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垃圾压缩站周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黄蓓;胡前胜;陈成章

关键词:垃圾处理, 环境卫生
摘要:目的探讨广州市使用垃圾压缩站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今后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站址、不同规模及不同防护设施的垃圾压缩站进行氨、硫化氢、臭味、噪声、可吸入颗粒物(IP)的监测,并与传统垃圾桶收集及清洁对照区分析比较.结果垃圾压缩站周围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其IP、噪声均高于垃圾桶区和清洁对照区,臭味测定为2级以上,硫化氢和氨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证实了垃圾压缩站为臭味、IP及噪声的发生源,卫生状况与压缩站的自然通风状况,与居民区的距离及有否防护措施有关.结论垃圾压缩站对周围环境有不良影响;对拟建的垃圾压缩站应设立消毒、除臭和消声设施.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起变型杆菌引起的生日宴会食物中毒

    2003年8月15日,内蒙古乌盟察右后旗某宾馆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同时就餐的90人中有27人出现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毒反应,无死亡病例发生.

    作者:傲红梅;刘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产时侧腹卧位矫正胎方位180例分析

    枕后(横)位是头先露中较常见的异常胎方位,为降低分娩中因枕后(横)位所致头位难产的发生,我们对180例孕妇通过改变其体位,利用重力的作用改变胎方位进行了分析,结果其可以达到减少胎儿持续性枕后(横)位的发生,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

    作者:邱雪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研究

    目的了解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三个地级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3个单位的工作人员采取随机抽样进行艾滋病传播、预防知识及艾滋病专业知识的调查,利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在3个地区共调查了144名工作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7.2%;预防方法知晓率为75.7%;经血、性行为及母婴3条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9.6%;传播及预防知识知晓率为81.9%;艾滋病专业知识总知晓率为8.3%;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37.5%;而5.6%的工作人员认为被查出艾滋病毒感染应该通知感染者的配偶,而60.4%的人愿意为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艾滋病传播及预防基本知识,但艾滋病专业知识十分缺乏,应该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专业知识的培训.

    作者:袁华晖;杨放;吕莉;刘惠玲;陈潮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并肝切除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体会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施行TACE 236例,行肝切除4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患者,男41例,女4例,年龄27~68岁之间,乙肝患者28例,表面抗原阳性37例,合并肝硬化34例.

    作者:于彦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广州市垃圾压缩站周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广州市使用垃圾压缩站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今后城市垃圾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站址、不同规模及不同防护设施的垃圾压缩站进行氨、硫化氢、臭味、噪声、可吸入颗粒物(IP)的监测,并与传统垃圾桶收集及清洁对照区分析比较.结果垃圾压缩站周围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其IP、噪声均高于垃圾桶区和清洁对照区,臭味测定为2级以上,硫化氢和氨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证实了垃圾压缩站为臭味、IP及噪声的发生源,卫生状况与压缩站的自然通风状况,与居民区的距离及有否防护措施有关.结论垃圾压缩站对周围环境有不良影响;对拟建的垃圾压缩站应设立消毒、除臭和消声设施.

    作者:黄蓓;胡前胜;陈成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783份血培养致病菌的分离及其阳性结果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1998~2003年间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并对其引起败血症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无菌抽取临床疑似败血症的病人血液5~10 ml,注入法国生物-梅里埃的液固双相培养瓶中,对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其药敏试验采用K-B法.收集阳性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中从1783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191株,阳性检出率为10.7%.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1.3%(98/191),主要分离自新生儿败血症标本;革兰阴性菌占45.5%(87/191),主要分离自原发病或伴随疾病标本;真菌占3.2%(6/191),主要分离自静脉插管和ICU标本.结论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属.危险因素与免疫功能不全、介入性治疗、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有关.致病菌引起的败血症死亡率高.为降低病死率,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血培养的检测及导致败血症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曹锡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男性吸烟者血清SOD及MDA水平的量化研究

    目的探讨吸烟对人体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26名健康男性吸烟者和非吸烟者测定血清SOD和MDA.结果吸烟组血清SOD和MDA含量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01);在吸烟者中,随着吸烟年限增加,血清MDA含量增加(P<0.05),而SOD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吸烟对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影响.

    作者:陈亮;甘德坤;马玲;华轲;焦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例恶臭假单胞菌感染致切口不愈合的报道

    患者男性,20岁,于2001年6月初,发现其右臂部上方有一直径约3cm×3 cm疖肿,于6月6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7℃,触摸疖肿块可拟波动感.实验室检查:WBC 9.9×109/L,Hb 135 g,L 0.27,N 0.77,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作者:王少梅;王瑾瑜;曹金凤;白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岗松花蜂蜜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利用岗松花蜂蜜(简称岗松蜜)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汤(胃、十二指肠溃疡)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叶兆云;赖超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中西医经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CAG伴肠上皮化生(IM)和异型时增生(Dys)是胃癌的癌前病变[1],西医很难对其治疗.我科以中药胃萎复健汤(自拟),西药果胶铋联合治疗CAG,并进行疗效观察.

    作者:张世强;杨洪安;来永兰;李德增;安良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胃气痛片中大黄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肝胃气痛片具有健胃制酸的功效,用于脾胃不和所致的胃胀反酸作痛、积食停滞、食欲不振.质量标准载于《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中成药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部分、内科脾胃分册,原标准中只有碳酸氢钠的含量测定,而无大黄、龙胆的含量测定,该研究以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酚作为定量指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作为大黄的定量指标.

    作者:崔影;宋宝鹏;杨书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GMP--药品质量的保证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过程中,保证生产出优质药品的管理规范,是保证药品质量,并把发生差错事故、混药、各类污染的可能性降到低程度,规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的可靠措施.它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今国际社会通行的药品生产必须实施的一种制度,是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是企业生产合格药品的基本标准,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作者:付百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50~2002年昆山市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探讨

    为探讨昆山市1950~2002年来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及特点,评估防治措施的效果,为制定科学的防病对策提供依据,现对我市1950~2002年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沈春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内蒙古部分地区生鸡肉中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

    李斯特菌是近年来报道较多的病原菌之一,能引起人畜共患性疾病,也是人类食源性疾病病因之一.同其他食源性疾病相比,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已引起流行病学者的关注.

    作者:张冰冰;金化瑞;王利平;张燕;韩丽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浅谈影响中药疗效的几个因素

    中草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它对我国人民的健康起着重大作用.中医防治疾病,主要的方法是采用中草药制成汤、散、丸、丹、膏剂等,给病人内服或外用,为患者解除疾苦病痛,所以中药的质量对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治疗疾病,从医生处方到病人服药.要经过药品调配、煎煮等几个环节,有许多因素会影响中药的治病疗效.有些因素往往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将临床实践中常见而又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与大家商讨.

    作者:张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临床意义

    肿瘤微转移(micrometastasis)又称隐性转移(occult metastasis),是指直径小于1 mm(约含106个瘤细胞)的微小转移灶,通常须经病理组织学检查方能诊断.

    作者:乔传武;吕秀荣;汪运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脐动脉多普勒血流测定在脐绕颈分娩中的应用

    脐带缠绕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20%~25%,严重可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围产儿死亡.如果产前能及时诊断出脐带绕颈并给予恰当处理,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我院以脐带绕颈者的脐血流S/D值作为判断胎儿预后和选择分娩方式的指标,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秀英;薄云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母乳喂养中的健康教育

    婴儿期是人出生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也是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期.早期发育迟缓不仅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而且与儿童认知能力和学习行为障碍有关.因此,在婴儿期婴儿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以及合理的喂养,对婴幼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作者:耿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产钳助产临床分析

    本文就我院7年间共581例产钳助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发生率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7 168例,产钳助产581例,占8.11%.

    作者:郭秀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

    目的评价新研制成功的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持久性,为制定风疹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桃江县城关镇三所小学选择5~9岁风疹血清HI抗体阴性的健康儿童,为其接种风疹疫苗,跟踪观察风疹疫苗免疫后抗体动态变化.结果免疫1个月后风疹HI抗体的阳转率为98.94%,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T)为877.79.免后1、2、3、4、5年风疹HI抗体阳性率仍维持较高水平,分别为99.21%、100.00%、100.00%、100.00%、100.00%;而风疹HI抗体的GMT则逐年下降,分别为767.18、550.18、363.08、223.92、158.42;第8年风疹HI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明显下降,分别为91.30%和30.96.结论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效果至少可维持8年.

    作者:黄跃龙;李树民;唐蕊妍;胡瑚;汪桂辉;尹守奇;巫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