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平;宁艺芳;李林鲜;崔璐;谭云欢
目的 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社区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择时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患者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情况、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5),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A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择时护理路径对患有高血压的社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取顺产分娩的产妇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2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的疼痛情况.结果 对照组产妇产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芬;刘宏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加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 h的血气分析值(pH值、PaCO2、PaO2)及治疗后48 h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经BiPAP通气治疗后2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值、PaCO2改善不明显,但个体化护理组的PaO2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常规护理组的改善不明显;两组患者经BiPAP通气治疗后24 h,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护理组PaO2、PaCO2较常规护理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8 h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评分均下降,但个体化护理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个体化护理措施在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盐水和葡萄糖氯化钠对儿童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减轻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需静脉注射补钾的儿童112例,随机分为糖盐水组和葡萄糖氯化钠组,每组56例.糖盐水组静脉输注5% ~ 10%的葡萄糖100~ 500 ml加10%氯化钠5~15 ml配制糖盐水,之后加入10%的氯化钾,每天一次静脉输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采用成品注射液,根据体重差别选用不同规格注射液(100、200、500 ml),每天一次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儿的局部疼痛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的情况.结果 糖盐水组的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明显高于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组(P<0.01).结论 对于儿童静脉输液局部疼痛的缓解,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比糖盐水作为补钾溶剂更有效,其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松花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时间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建鄂;匡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我院2010、2011两年护理系统上报的96起护理不良事件中37例护理一般差错进行分析、研究.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管理体系、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责任心、学习状况有关.医院要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组织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作者:李冬梅;别春娟;宋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对产妇健康知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产妇100例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定期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定期产前检查时进行产前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育前后愿意选择阴道分娩比例、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 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愿意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可增加的分娩知识,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涂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量表191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79.00±19.20)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费支付方式等.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重视和利用各种社会支持来源,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颈椎骨折伴截瘫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结合病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9、4.24、4.97,P<0.05),观察组在压疮、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27、4.41、3.65,P<0.05).结论 系统护理有利于减少颈椎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鞠国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风险管理前(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常规护理组,选取风险管理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给予根据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外伤昏迷患者死亡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夏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ICU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5月至201 1年4月)患者设为常规组,将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4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降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改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东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护理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围产期加强综合信息支持,比较两组的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娩结局及产后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分娩前主观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焦虑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支持更能满足产妇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产妇的分娩知识,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胡艳红;雷艳;赵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采用ISO 9001:2008标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目标,明确质量控制过程及各级质控人员职责,使护理质量由重视终末控制向环节控制、过程控制全过程转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隋秀梅;张道强;于淑丽;杨丽丽;傅承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护生253名,将127名护生设为实验组,126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进行PBL教学干预.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 2000)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护生在PBL教学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提高创新能力条目的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性,时间合理条目对照组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16个条目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总分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CTDI量表评分实验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目的评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较大优势.
作者:黄卫东;刘兴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进人我院实习的120名护士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8名,实施原有护理操作,实验组62名,应用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对护理风险实施量化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风险意识、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在实施风险量化管理后,实验组在中、后期对风险认知的得分分别为(3.89±0.53)分,(4.57±0.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后期(3.56±0.69)分,(3.68 ±0.34)分,(P均<0.05).实验组末期操作、理论考核、护理缺陷评分分别为(4.67±0.39)分、(4.58±0.55)分、(0.67±0.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末期操作、理论考核、护理缺陷评分分别为(4.12±0.58)分、(4.22±0.91)分、(0.97±0.18)分,(P均<0.05).结论 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实习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保障护理安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元芝;巩林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的确诊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组予以家庭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疗效和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菜珠;符可文;林少梅;黄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是医院的形象窗口,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才能更好地树立医院形象[1].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7月相关文件要求,全国各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要逐步缓解候诊时间难的问题.而门诊需帮扶的老弱患者,在就诊时困难重重,存在排队挂号、交款、取药、交费、等待做各项检查时间过长的问题,易引发踩踏、跌倒、就诊不及时等诸多隐患,患者满意率较低.我院门诊部尝试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减少门诊老年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对其就医全过程中的候诊时间进行测量并分析,找出导致候诊时间长且患者抱怨多的流程及其关键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与整改前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敏;李哲;张秀侠;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配合以宣泄、认知教育、放松内心意象法为主的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凤媚;陈锦坚;李春梅;邓顺华;黄少娴;吴燕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探讨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的护理措施.对5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影响疗效的诱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本组患者疗效评定痊愈215例,显效224例,有效122例,无效33例.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密切观察病情,可以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宣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FPG、2 hFPG、HbAlc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F、SV、CO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赵娜;黎秋月;马伟伟;鲍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