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制松花粉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廖建鄂;匡玉琴

关键词:松花粉膏剂, 放射治疗, 皮肤损伤,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松花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时间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D2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胃癌D2淋巴结清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开展胃癌D2清除术以来行胃癌D2清除术的64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并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238.5 ±6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4±80.2)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9±2.9)d,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7±0.5)d,术后均未出现特殊并发症.术后随访3 ~15个月,患者各种影像检查和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癌D2淋巴结清除术作为胃癌的标准根治术,手术难度大,围术期规范化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周淑玲;郑逸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用于缩短门诊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的护理研究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是医院的形象窗口,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才能更好地树立医院形象[1].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7月相关文件要求,全国各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要逐步缓解候诊时间难的问题.而门诊需帮扶的老弱患者,在就诊时困难重重,存在排队挂号、交款、取药、交费、等待做各项检查时间过长的问题,易引发踩踏、跌倒、就诊不及时等诸多隐患,患者满意率较低.我院门诊部尝试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减少门诊老年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对其就医全过程中的候诊时间进行测量并分析,找出导致候诊时间长且患者抱怨多的流程及其关键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与整改前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敏;李哲;张秀侠;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交往训练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交往训练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加用给予交往训练,干预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及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P<0.05),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交往训练有利于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有利于保持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稳定.

    作者:纪广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工肝血液灌流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运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性脑病程度、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情况.结果 患者意识及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前好转.结论 血液灌流在无血源情况下是治疗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苏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咳嗽、咯血、胸痛等原因CT检查后需要做纤支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的服务质量.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对子宫全切患者手术应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在子宫全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0例子宫全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及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术前30 rin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心率、血压、NE、E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 心理疏导及放松训练能够减轻子宫全切患者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配合度.

    作者:王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早期充气压力泵治疗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行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充气压力泵治疗,观察疗效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发生DVT1例(发生率2%),对照组发生DVT3例(发生率6%).结论 在常规预防DVT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泵气压治疗,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

    作者:赵群;穆明慧;王妮娜;林颖;刘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护肝降酶及对症治疗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方同时辅以护肝降酶及对症进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疗程48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48 w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均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M,血清补体C3、C4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下降(P<0.05),血清补体C3、C4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M明显降低(P<0.05),C3、C4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惠;陈慧雯;徐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BL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护生253名,将127名护生设为实验组,126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进行PBL教学干预.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 2000)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护生在PBL教学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提高创新能力条目的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性,时间合理条目对照组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16个条目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总分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CTDI量表评分实验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目的评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较大优势.

    作者:黄卫东;刘兴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白内障手术前备皮方法的研究进展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白内障术前备皮方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白内障手术前用粘贴手术巾代替剪眼睫毛,不但不影响手术消毒效果,更彻底解除眼科病人因剪睫毛而带来的痛苦,同时又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术后康复,是更适于白内障术前备皮的方法.

    作者:陈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服药依从性分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后SCL-90各因子分除偏执、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SDSS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可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作者:杜延明;李留芝;魏春香;孟庆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制松花粉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松花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时间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建鄂;匡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连续性护理对HIV感染孕妇孕期保健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对HIV感染孕妇的孕期保健作用.方法 选取产前检查并确诊HIV感染孕妇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从孕期确诊到出院后42 d的连续性护理,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孕妇用药依从性、孕期的心理状态的差异性.结果 出院42 d随访发现,两组孕妇整体依从性均为100%,观察组用药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CL-90评分对照组普遍具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得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通过对HIV孕妇实行连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孕期保健水平,消除孕妇孕期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顺利度过妊娠期.

    作者:陈少平;宁艺芳;李林鲜;崔璐;谭云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胺碘酮注射泵持续泵入治疗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对患者持续泵入胺碘酮注射泵来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使用胺碘酮注射泵对心律进行治疗的患者一共有40例,首先对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150 mg胺碘酮加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推注,时间控制在10 ~ 15 min之间,速度缓慢,然后使用600 g胺碘酮加35 ml 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泵持续泵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药物调控,给予患者胺碘酮的时间好是控制在3~4d之间.结果 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逐步转换成窦性心律的例子为37例,占总患者人数的92.5%.结论 对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胺碘酮注射泵持续泵入来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用药前也需要做好准备,通过本文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得出患者通过胺碘酮来治疗心律失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林华;张丽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对胆囊及胆总管结石三镜联合治疗后的护理作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三镜联合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对照组为78.6% (31/4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18.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于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三镜联合治疗后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建辉;吴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复合式定位排痰法在重症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吸入氨溴索并排痰机排痰组(A组)、单纯排痰机排痰组(B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后排痰机排痰,B组采用单纯排痰机排痰.治疗后观察2组总排痰量,胸片改善情况,体温恢复正常天数,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PaO2,PaCO2,RR.结果 治疗后第1~3天A组排痰量多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8~10天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胸部体征、PaO2和PaCO2改善情况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温、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振动排痰机,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媛;汪红;王凤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择时护理路径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社区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择时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患者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情况、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5),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A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择时护理路径对患有高血压的社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疼痛感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15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绷紧皮肤垂直注射法为A组,提捏皮肤垂直注射法为B组,传统注射法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3组间疼痛程度有差异;其中A组与B组患者之间重度疼痛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间比较,重度疼痛患者比例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紧皮肤垂直注射法或提捏皮肤垂直注射法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优于传统注射法.

    作者:李淑珍;陈爱兰;岳焕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血液灌流治疗每周2~3次,每次2h,根据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的临床症状,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较为有效、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2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存活率及第7、10天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伤后第7、10天的CD4+、CD4+/CD8+、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保证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供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常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