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充气压力泵治疗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赵群;穆明慧;王妮娜;林颖;刘亚红

关键词:充气压力泵,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行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充气压力泵治疗,观察疗效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发生DVT1例(发生率2%),对照组发生DVT3例(发生率6%).结论 在常规预防DVT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泵气压治疗,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对产妇健康知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对产妇健康知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产妇100例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定期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定期产前检查时进行产前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育前后愿意选择阴道分娩比例、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 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愿意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可增加的分娩知识,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涂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580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0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抑郁、血糖(Gl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01)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中疼痛、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Gl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术后E、NE、C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减轻急诊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有明显效果.

    作者:吴秀娟;陈绮坚;徐巧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咀嚼口香糖促进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恢复的研究进展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几乎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咀嚼口香糖促进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恢复的研究进展,阐述咀嚼口香糖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以及优势,分析现存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未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徐晶;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手术术后深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的效果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胸外科手术术后深静脉置管创优质服务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心胸外科手术后深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100名,其中50名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5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比较结果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增加心胸外科手术术后深静脉置管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症状缓解情况及溃疡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35例,好转8例,症状缓解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 (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缓解不良心理,减轻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闫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信息支持护理对产妇健康知识及产后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信息支持护理在产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围产期加强综合信息支持,比较两组的产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娩结局及产后焦虑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分娩前主观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焦虑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信息支持更能满足产妇对围产期健康知识的需求,增加产妇的分娩知识,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胡艳红;雷艳;赵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全麻术后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手术全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复苏期间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发生呼吸道并发症2例(舌后坠1例,呼吸遗忘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呼吸道并发症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在全麻患者麻醉复苏期间加强护理观察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发生,可以更好地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黄毓婵;罗文颖;陈旭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用于缩短门诊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的护理研究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是医院的形象窗口,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才能更好地树立医院形象[1].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7月相关文件要求,全国各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要逐步缓解候诊时间难的问题.而门诊需帮扶的老弱患者,在就诊时困难重重,存在排队挂号、交款、取药、交费、等待做各项检查时间过长的问题,易引发踩踏、跌倒、就诊不及时等诸多隐患,患者满意率较低.我院门诊部尝试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减少门诊老年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对其就医全过程中的候诊时间进行测量并分析,找出导致候诊时间长且患者抱怨多的流程及其关键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与整改前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敏;李哲;张秀侠;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8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吸痰方式分为开放式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44例,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对动脉血气和气体交换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时间和吸痰前后血性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①开放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显著降低,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密闭式吸痰组吸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患者数均高于吸痰前(P<0.05),且密闭式吸痰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结论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低,且节约时间,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温兴菊;田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2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存活率及第7、10天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伤后第7、10天的CD4+、CD4+/CD8+、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保证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供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常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疼痛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取顺产分娩的产妇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2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的疼痛情况.结果 对照组产妇产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芬;刘宏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服药依从性分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后SCL-90各因子分除偏执、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SDSS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可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作者:杜延明;李留芝;魏春香;孟庆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体位护理对经皮肾取石术患者手术耐受力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经皮肾取石术(PCNL)患者行术前、术中体位护理,观察其对患者手术耐受力的影响.方法 将152例经皮肾取石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6例,试验组术前进行体位训练,术中加强体位舒适性护理,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手术体位综合征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PCNL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手术患者行规范的术前体位训练和术中体位护理能使患者更好地耐受手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王蕾;万灵芝;陆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疼痛的影响

    目的 寻找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所致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住院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患者96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将患者的左右手随机分组,连续两天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第一天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第二天采用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法为实验组.采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来衡量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引起疼痛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法明显优于常规固定针柄法,该方法能减轻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所致的局部疼痛.

    作者:毛亚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28.19±3.36)分,抑郁评分为(32.27±6.62)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6.47 ±2.97)分,抑郁评分为(38.92 ±5.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率.

    作者:廖淑芳;廖寒;朱秀清;林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与分析

    目的 准确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了解病原菌的检测情况,寻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科和质控人员相结合,临床科室医护人员配合,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横断面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人数523人,实际调查住院患者人数507人,实查率为96.94%.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例,医院感染患病率为4.5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242例在住院感染病人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中,仅有69例送检标本,送检率为28.51%,包括:社区感染送检标本27例,检出菌株11例,阴性16例,阳性率为40.74%;医院感染病例23例中,7例送检标本,送检率为30.43%,检出2例,阳性率28.5%;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各1例.结论 本次调查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要加强临床科室标本送检,规范抗生素合理使用,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燕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血液灌流治疗每周2~3次,每次2h,根据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的临床症状,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较为有效、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个体化护理模式对BiPAP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加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 h的血气分析值(pH值、PaCO2、PaO2)及治疗后48 h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经BiPAP通气治疗后2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值、PaCO2改善不明显,但个体化护理组的PaO2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常规护理组的改善不明显;两组患者经BiPAP通气治疗后24 h,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护理组PaO2、PaCO2较常规护理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8 h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评分均下降,但个体化护理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个体化护理措施在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肛治疗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研究

    目的 总结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治疗直肠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5例行LTME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护理评估、肠道及皮肤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肛周皮肤护理并指导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结果 25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术毕均安全返回病房,术后24 h可下床活动,24~48 h肠道通气恢复,出院时生活完全自理,患者生活质量均良好,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通过精心、细致、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术后不适,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脑外伤性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性癫痫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一般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依从性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满意度和出院后按时复诊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满意度和出院后按时复诊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实施合理的应对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按时复诊率,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晶;苏义;玄晶;王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