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婵;罗文颖;陈旭素
目的 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社区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择时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患者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情况、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5),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A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择时护理路径对患有高血压的社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吸入氨溴索并排痰机排痰组(A组)、单纯排痰机排痰组(B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采用雾化吸入氨溴索后排痰机排痰,B组采用单纯排痰机排痰.治疗后观察2组总排痰量,胸片改善情况,体温恢复正常天数,血白细胞恢复正常天数,PaO2,PaCO2,RR.结果 治疗后第1~3天A组排痰量多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8~10天A组排痰量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胸部体征、PaO2和PaCO2改善情况与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温、血白细胞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短于B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效果优于单纯应用振动排痰机,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媛;汪红;王凤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住院肺结核患者的权利保护现状,为促进护理工作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 采取方便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某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肺结核病患者240例,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率为91.25%.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户籍、婚姻状态等,治疗费用情况,诊疗过程中其他相关权利保护情况,人际关系情况及生活中其他相关权利保护情况等.结果 在诊疗过程中住院肺结核患者治疗费用偏高,个人信息保护欠缺,医护人员告知履行情况存在缺陷;生活中住院肺结核患者因患病被他人歧视.结论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住院肺结核患者健康权、隐私权、知情权、不受歧视权的保护.
作者:李媛蔚;孙璐璐;赖国瑞;陈慧斯;杨淑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6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液,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细辛脑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和机械通气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刺激性痰痂形成次数、吸痰次数、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体温、痰培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蔡美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准确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了解病原菌的检测情况,寻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科和质控人员相结合,临床科室医护人员配合,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横断面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人数523人,实际调查住院患者人数507人,实查率为96.94%.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例,医院感染患病率为4.5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242例在住院感染病人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中,仅有69例送检标本,送检率为28.51%,包括:社区感染送检标本27例,检出菌株11例,阴性16例,阳性率为40.74%;医院感染病例23例中,7例送检标本,送检率为30.43%,检出2例,阳性率28.5%;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各1例.结论 本次调查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要加强临床科室标本送检,规范抗生素合理使用,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燕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ICU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5月至201 1年4月)患者设为常规组,将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4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降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改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东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妇产科手术患者3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8例)和干预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宏艳;王亚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的确诊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组予以家庭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疗效和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菜珠;符可文;林少梅;黄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住院患者160例不合格血液检查标本的原因,将其分为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组、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组、有凝块标本和重抽血无凝块标本组、及时测定与放置不同时间标本组.结果 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输液同侧和对侧采血检验结果、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检验结果,K、NA、CL、ALT、AST、CK、CK-MB、LDH、PT、APTT、TT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FIB项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凝块标本与重抽血无凝块标本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放置2h标本与放置4h标本分别与及时检测标本比较PT、APTT、TT、FIB项目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作者:陈文丽;刘怀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护肝降酶及对症治疗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方同时辅以护肝降酶及对症进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疗程48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48 w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均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M,血清补体C3、C4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下降(P<0.05),血清补体C3、C4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M明显降低(P<0.05),C3、C4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惠;陈慧雯;徐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护生253名,将127名护生设为实验组,126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进行PBL教学干预.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 2000)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护生在PBL教学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提高创新能力条目的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性,时间合理条目对照组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16个条目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总分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CTDI量表评分实验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目的评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较大优势.
作者:黄卫东;刘兴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2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存活率及第7、10天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伤后第7、10天的CD4+、CD4+/CD8+、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保证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供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常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150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绷紧皮肤垂直注射法为A组,提捏皮肤垂直注射法为B组,传统注射法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3组间疼痛程度有差异;其中A组与B组患者之间重度疼痛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间比较,重度疼痛患者比例有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绷紧皮肤垂直注射法或提捏皮肤垂直注射法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优于传统注射法.
作者:李淑珍;陈爱兰;岳焕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本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病房准备,术前护理,术中合理调整肝素用量,合理补充钙剂,术后进行深静脉置管部位的护理等,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治疗3.18次,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球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江霞;谭伟;秦鹏;胡勤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6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入院后首先判断病情,然后进行院内安全转运、急救等,总结其具体急救护理措施及抢救结果.结果 该组患者均能在20 min内接入手术室,并完成准备工作.抢救成功57例,成功率为95.0%.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97.7±5.2)分、96.7% 、91.7%.结论 必须提高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效率,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院前救护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50例入院急救前行院前救护作为观察组,22例未行院前救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后均立即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值.结果 观察组50例中31例痊愈,占62%,28例好转,占56%,1例死亡,占2%,对照组22例中7例痊愈,占31.82%,9例好转,占40.91%,6例死亡,占27.2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5 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救护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细银;张梓童;蒋彩霞;范学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卒中重症监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S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GOS良好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植物生存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 (P <0.05).结论 卒中重症监护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田果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采用ISO 9001:2008标准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目标,明确质量控制过程及各级质控人员职责,使护理质量由重视终末控制向环节控制、过程控制全过程转变,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隋秀梅;张道强;于淑丽;杨丽丽;傅承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3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健康教育路径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的情况、血糖达标情况、糖尿病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糖达标情况、糖尿病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制度化、具体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有利于健康教育的贯彻实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形式.
作者:刘芹;付阿丹;杨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酸依沙吖啶和双料喉风散治疗刺激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观察.方法 随机将102例刺激性皮炎的患几分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乳酸依沙吖啶和双料喉风散外涂患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24%,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酸依沙吖啶和双料喉风散用于治疗小儿刺激性皮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玲;梁玲玲;徐瑞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