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兴菊;田峰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性脑病程度、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情况.结果 患者意识及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前好转.结论 血液灌流在无血源情况下是治疗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苏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对颈椎骨折患者康复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颈椎骨折伴截瘫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术前准备、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基础护理、结合病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系统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预防、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感觉评分、运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9、4.24、4.97,P<0.05),观察组在压疮、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5.27、4.41、3.65,P<0.05).结论 系统护理有利于减少颈椎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鞠国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院前救护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50例入院急救前行院前救护作为观察组,22例未行院前救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后均立即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CS)值.结果 观察组50例中31例痊愈,占62%,28例好转,占56%,1例死亡,占2%,对照组22例中7例痊愈,占31.82%,9例好转,占40.91%,6例死亡,占27.2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5 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救护可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死亡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周细银;张梓童;蒋彩霞;范学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收治60例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入院后首先判断病情,然后进行院内安全转运、急救等,总结其具体急救护理措施及抢救结果.结果 该组患者均能在20 min内接入手术室,并完成准备工作.抢救成功57例,成功率为95.0%.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97.7±5.2)分、96.7% 、91.7%.结论 必须提高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抢救效率,争取有效的抢救时间,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刘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28.19±3.36)分,抑郁评分为(32.27±6.62)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6.47 ±2.97)分,抑郁评分为(38.92 ±5.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率.
作者:廖淑芳;廖寒;朱秀清;林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总结其穿刺、扫描结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12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7.5%,其获得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适用于临床诊断.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等不良反应,无空气栓塞、静脉炎、心脑血管意外出现.结论 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满足了多层螺旋CT对造影剂输注的更高要求,患者使用期间应该加强护理以预防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德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哮喘患者治疗效果及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2.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哮喘知识掌握情况和治疗的依从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改善哮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杨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气管切开术的72例昏迷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2组,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组),B组(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于气管切开时、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取痰液培养,并评估肺部感染状况.结果 在气管切开时,两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细菌培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符合机体对气道湿化的生理需求,并能降低患者肺部的感染率.
作者:全银凤;郭艳;李彩钱;艾昌淼;罗兴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及SDS及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SDS及SAS评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深入推广.
作者:盛金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对HIV感染孕妇的孕期保健作用.方法 选取产前检查并确诊HIV感染孕妇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从孕期确诊到出院后42 d的连续性护理,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孕妇用药依从性、孕期的心理状态的差异性.结果 出院42 d随访发现,两组孕妇整体依从性均为100%,观察组用药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CL-90评分对照组普遍具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得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通过对HIV孕妇实行连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孕期保健水平,消除孕妇孕期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顺利度过妊娠期.
作者:陈少平;宁艺芳;李林鲜;崔璐;谭云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护肝降酶及对症治疗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方同时辅以护肝降酶及对症进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疗程48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48 w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均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M,血清补体C3、C4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下降(P<0.05),血清补体C3、C4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M明显降低(P<0.05),C3、C4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惠;陈慧雯;徐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量表191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79.00±19.20)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费支付方式等.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重视和利用各种社会支持来源,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门诊100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配合意识,促进穿刺成功,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刘平;何少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社区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择时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患者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情况、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5),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A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择时护理路径对患有高血压的社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揭示家庭成员护理心理干预影响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内在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测评健康对照组、仅针对癌症患者干预组(单纯干预组)和进行癌症患者和家庭成员共同心理干预组(共同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水平.结果 ①癌症患者和家庭成员均存在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水平下降;②护理干预治疗后,共同干预组、单纯于预组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而共同干预组较单纯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水平为高.结论 癌症患者和家庭成员均存在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问题;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和家庭成员共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综合疗效.
作者:刘宏;温凤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监测方法及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32名,将2010年1 ~12月作为对照阶段,将2011年1~12月作为实验阶段.比较实施完善工作质量监测方法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阶段比较,实验阶段加大供应室工作质量的监测力度后,护理工作质量和其他科室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切实做好消毒供应室护理过程工作质量的监测,可使护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为护理质量提升保驾护航.
作者:郭锡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护士职业紧张影响因素、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尤其是抗氧化酶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综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职业紧张过度会对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影响.主要分析护士职业紧张对健康的影响,并探讨护士职业紧张缓解策略,从而有效缓解目标人群的职业紧张程度,促进其身心健康.
作者:朱玲;田宏迩;牟永斌;屠丽君;葛锡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5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在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治疗并给予术前心理指导,术中配合和术后病情观察.结果 305例息肉均成功切除,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结论 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是安全、可靠的.护理人员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作用.方法 选取脑出血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脑出血常规护理;运动组在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足踝部的主动和被动运动以及股四头肌,臀大肌和股二头肌的收缩运动以及进行深呼吸训练.术后及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DVT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7天运动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术后的DVT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给予脑出血患者运动护理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并能够显著降低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
作者:王晓慧;孟繁莉;朱敏;马晶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的确诊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组予以家庭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疗效和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菜珠;符可文;林少梅;黄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