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金燕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配合针剂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化疗前1d取丁香粉、半夏粉、生姜汁按比例调制熬成膏状敷脐4h,每日2次,同时仍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程度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好,且简单易操作.
作者:李少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几乎不可避免,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咀嚼口香糖促进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恢复的研究进展,阐述咀嚼口香糖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以及优势,分析现存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以期为未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和帮助.
作者:徐晶;李文涛;安力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适、维护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symptomschecklist-90,SCL-90)对105例VC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了解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患者认识负性心理状态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负性作用;示范对已有不良刺激应如何理性分析解释.结果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规,出院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调适、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谭秋华;冯锦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本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病房准备,术前护理,术中合理调整肝素用量,合理补充钙剂,术后进行深静脉置管部位的护理等,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治疗3.18次,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球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江霞;谭伟;秦鹏;胡勤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患者持续泵入胺碘酮注射泵来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使用胺碘酮注射泵对心律进行治疗的患者一共有40例,首先对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150 mg胺碘酮加20 ml 5%葡萄糖注射液进行静脉推注,时间控制在10 ~ 15 min之间,速度缓慢,然后使用600 g胺碘酮加35 ml 5%葡萄糖注射液注射泵持续泵入.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药物调控,给予患者胺碘酮的时间好是控制在3~4d之间.结果 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逐步转换成窦性心律的例子为37例,占总患者人数的92.5%.结论 对患有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胺碘酮注射泵持续泵入来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用药前也需要做好准备,通过本文的观察和护理,可以得出患者通过胺碘酮来治疗心律失常,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钟林华;张丽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性癫痫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一般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依从性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满意度和出院后按时复诊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满意度和出院后按时复诊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实施合理的应对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按时复诊率,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晶;苏义;玄晶;王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三镜联合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对照组为78.6% (31/4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18.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于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三镜联合治疗后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建辉;吴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胃癌D2淋巴结清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自2008年开展胃癌D2清除术以来行胃癌D2清除术的64例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并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为(238.5 ±64.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34±80.2)ml,平均住院时间为(16.9±2.9)d,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2.7±0.5)d,术后均未出现特殊并发症.术后随访3 ~15个月,患者各种影像检查和血液肿瘤标记物检测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迹象,患者饮食基本正常.结论 胃癌D2淋巴结清除术作为胃癌的标准根治术,手术难度大,围术期规范化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周淑玲;郑逸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是医院的形象窗口,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才能更好地树立医院形象[1].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7月相关文件要求,全国各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要逐步缓解候诊时间难的问题.而门诊需帮扶的老弱患者,在就诊时困难重重,存在排队挂号、交款、取药、交费、等待做各项检查时间过长的问题,易引发踩踏、跌倒、就诊不及时等诸多隐患,患者满意率较低.我院门诊部尝试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减少门诊老年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对其就医全过程中的候诊时间进行测量并分析,找出导致候诊时间长且患者抱怨多的流程及其关键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与整改前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敏;李哲;张秀侠;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及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生理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及SDS及S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SDS及SAS评分,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深入推广.
作者:盛金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宣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FPG、2 hFPG、HbAlc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F、SV、CO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赵娜;黎秋月;马伟伟;鲍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的确诊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组予以家庭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疗效和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菜珠;符可文;林少梅;黄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加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 h的血气分析值(pH值、PaCO2、PaO2)及治疗后48 h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经BiPAP通气治疗后2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值、PaCO2改善不明显,但个体化护理组的PaO2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常规护理组的改善不明显;两组患者经BiPAP通气治疗后24 h,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护理组PaO2、PaCO2较常规护理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8 h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评分均下降,但个体化护理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个体化护理措施在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症状缓解情况及溃疡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35例,好转8例,症状缓解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 (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缓解不良心理,减轻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闫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昏迷患者在气管切开后,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方法对肺部感染的影响情况.方法 将行气管切开术的72例昏迷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2组,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组),B组(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组),选择同样的湿化液,于气管切开时、气管切开后第3天、第7天取痰液培养,并评估肺部感染状况.结果 在气管切开时,两组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气管切开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在肺部感染、细菌培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法更符合机体对气道湿化的生理需求,并能降低患者肺部的感染率.
作者:全银凤;郭艳;李彩钱;艾昌淼;罗兴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预见性护理方案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效果.方法 选取骨科手术患者304例,按住院日期分为观察组(158例,单号)和对照组(146例,双号).对照组按常规措施给予皮肤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阶段预见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率、发生程度及发生时间的情况.结果 入院后患者急性压疮风险评估,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压疮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急性压疮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应用预见阶段压疮护理方案为骨科手术患者压疮管理提供新的护理模式,使压疮护理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规范化,有利于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发生.
作者:周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白内障术前备皮方法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白内障手术前用粘贴手术巾代替剪眼睫毛,不但不影响手术消毒效果,更彻底解除眼科病人因剪睫毛而带来的痛苦,同时又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术后康复,是更适于白内障术前备皮的方法.
作者:陈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配合以宣泄、认知教育、放松内心意象法为主的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凤媚;陈锦坚;李春梅;邓顺华;黄少娴;吴燕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有效护理对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4例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护理组68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和产后2h及24 h出血量.结果 护理组产后大出血发生5(7.35%)例,对照组发生13(23.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1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4例予以子宫全切术治疗,其余14例患者予以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有效护理干预能降低孕妇焦虑、紧张情绪;合理预防感染,减少刺激等,可有效降低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咳嗽、咯血、胸痛等原因CT检查后需要做纤支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的服务质量.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