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英
目的 探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8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吸痰方式分为开放式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44例,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对动脉血气和气体交换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时间和吸痰前后血性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①开放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显著降低,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密闭式吸痰组吸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患者数均高于吸痰前(P<0.05),且密闭式吸痰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结论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低,且节约时间,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温兴菊;田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局麻药中毒的风险管理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行局麻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根据其使用的管理模式及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麻药物中毒率、麻醉医师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局麻药物中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性的局麻药物中毒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文红;黄毅然;陈睿;刘真;刘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选择住院和门诊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应用护肝降酶及对症治疗与常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脾方同时辅以护肝降酶及对症进行治疗,并进行护理干预,疗程48 w.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48 w后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均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CD3、CD4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CD8细胞百分比减少(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M,血清补体C3、C4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下降(P<0.05),血清补体C3、C4升高(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IgG、IgM明显降低(P<0.05),C3、C4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补肾健脾方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淑惠;陈慧雯;徐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护理对HIV感染孕妇的孕期保健作用.方法 选取产前检查并确诊HIV感染孕妇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从孕期确诊到出院后42 d的连续性护理,对照组孕妇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孕妇用药依从性、孕期的心理状态的差异性.结果 出院42 d随访发现,两组孕妇整体依从性均为100%,观察组用药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CL-90评分对照组普遍具有较严重的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得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通过对HIV孕妇实行连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孕妇孕期保健水平,消除孕妇孕期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顺利度过妊娠期.
作者:陈少平;宁艺芳;李林鲜;崔璐;谭云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86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含漱,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结果 两组漱口3h后口腔黏膜菌落数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伤后3~7d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漱口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用于颌面外伤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替代传统的生理盐水漱口液,以减少口腔内致病菌的数量,用于预防和控制口腔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郝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护生253名,将127名护生设为实验组,126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进行PBL教学干预.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 2000)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护生在PBL教学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提高创新能力条目的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性,时间合理条目对照组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16个条目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总分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CTDI量表评分实验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目的评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较大优势.
作者:黄卫东;刘兴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风险管理前(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常规护理组,选取风险管理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给予根据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外伤昏迷患者死亡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夏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门诊100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配合意识,促进穿刺成功,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刘平;何少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探讨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的护理措施.对5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影响疗效的诱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本组患者疗效评定痊愈215例,显效224例,有效122例,无效33例.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密切观察病情,可以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总结其穿刺、扫描结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12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7.5%,其获得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适用于临床诊断.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等不良反应,无空气栓塞、静脉炎、心脑血管意外出现.结论 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满足了多层螺旋CT对造影剂输注的更高要求,患者使用期间应该加强护理以预防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德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准确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了解病原菌的检测情况,寻找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科和质控人员相结合,临床科室医护人员配合,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横断面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人数523人,实际调查住院患者人数507人,实查率为96.94%.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3例,医院感染患病率为4.53%;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242例在住院感染病人治疗使用抗菌药物中,仅有69例送检标本,送检率为28.51%,包括:社区感染送检标本27例,检出菌株11例,阴性16例,阳性率为40.74%;医院感染病例23例中,7例送检标本,送检率为30.43%,检出2例,阳性率28.5%;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各1例.结论 本次调查能够为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要加强临床科室标本送检,规范抗生素合理使用,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燕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QCC护理模式在改善内科慢性疾病患者情绪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内科慢性疾病患者124例,随机分为QCC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2例.常规护理组针对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要,采用常规的内科护理工作方法和措施;QCC护理组采用QCC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治疗及护理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后SAS、SDS评分QCC护理组评分结果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QCC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临床针对内科慢性疾病患者护理实践过程中采用QCC护理模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作者:许红梅;崔中兰;代雪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本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病房准备,术前护理,术中合理调整肝素用量,合理补充钙剂,术后进行深静脉置管部位的护理等,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治疗3.18次,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球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江霞;谭伟;秦鹏;胡勤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合同制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方法 应用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我院工作5年以内的合同制护士150人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评定量表条目分值排前三位的是:您感觉护理工作风险高4.29 ±0.87;管理层在排班时会考虑您的个人需要4.13-0.75;您单位的工资水平还需要提高4.12±1.39;分值排后三位的是:您认为目前所得的工资是合理的2.36±1.34;您在本单位的工资及福利(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与同地区的其他单位同行相当2.72±1.31;您的工作得不到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认可2.73 ±1.05.结论 改善合同制护士工资及福利待遇,加强管理,促进合同制护士基本素质及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制定个人成长及发展的职业规划,赢得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认可.
作者:覃泽萍;彭翠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盐水和葡萄糖氯化钠对儿童静脉滴注氯化钾溶液减轻局部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需静脉注射补钾的儿童112例,随机分为糖盐水组和葡萄糖氯化钠组,每组56例.糖盐水组静脉输注5% ~ 10%的葡萄糖100~ 500 ml加10%氯化钠5~15 ml配制糖盐水,之后加入10%的氯化钾,每天一次静脉输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组采用成品注射液,根据体重差别选用不同规格注射液(100、200、500 ml),每天一次静脉输液.观察两组患儿的局部疼痛情况,同时记录患者疼痛症状缓解的情况.结果 糖盐水组的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明显高于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组(P<0.01).结论 对于儿童静脉输液局部疼痛的缓解,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比糖盐水作为补钾溶剂更有效,其疼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唐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卒中重症监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S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GOS良好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植物生存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 (P <0.05).结论 卒中重症监护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田果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580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0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抑郁、血糖(Gl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01)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中疼痛、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Gl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术后E、NE、C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减轻急诊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有明显效果.
作者:吴秀娟;陈绮坚;徐巧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加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 h的血气分析值(pH值、PaCO2、PaO2)及治疗后48 h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经BiPAP通气治疗后2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值、PaCO2改善不明显,但个体化护理组的PaO2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常规护理组的改善不明显;两组患者经BiPAP通气治疗后24 h,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护理组PaO2、PaCO2较常规护理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8 h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评分均下降,但个体化护理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个体化护理措施在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酸依沙吖啶和双料喉风散治疗刺激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观察.方法 随机将102例刺激性皮炎的患几分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乳酸依沙吖啶和双料喉风散外涂患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8.24%,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酸依沙吖啶和双料喉风散用于治疗小儿刺激性皮炎,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玲;梁玲玲;徐瑞娜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ICU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5月至201 1年4月)患者设为常规组,将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患者设为干预组,每组4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基础护理的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降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合格率,改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东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