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秀珍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急诊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580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90例,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疼痛、焦虑、抑郁、血糖(Gl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01)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中疼痛、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Glu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组术后E、NE、C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减轻急诊清创缝合术中患者疼痛、焦虑抑郁及应激反应有明显效果.
作者:吴秀娟;陈绮坚;徐巧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促进健康是新世纪妇女保健的发展方面[1].对孕产妇实行规范管理及切实有效地健康教育,对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2008年我们建立实施了围产期一体化的健康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永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宣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FPG、2 hFPG、HbAlc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F、SV、CO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赵娜;黎秋月;马伟伟;鲍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经尿道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患者展开围术期护理.结果 有1例发生并发症,经治疗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静;阎淑芹;王玲;王文婷;朱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脑震荡焦虑抑郁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抑郁症状减轻,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观察组(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使其早日回归到家庭与社会中.
作者:王桂丽;许明涛;狄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的确诊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组予以家庭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疗效和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菜珠;符可文;林少梅;黄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血液灌流治疗每周2~3次,每次2h,根据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的临床症状,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较为有效、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择时护理路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A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社区护理,B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择时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效果、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患者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情况、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症状再次复发情况.结果 B组治疗后的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P<0.05),高血压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5),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A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明显少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方案实施结束一段时间后高血压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P<0.05),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采用择时护理路径对患有高血压的社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5例,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宣泄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配合以宣泄、认知教育、放松内心意象法为主的行为干预,可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凤媚;陈锦坚;李春梅;邓顺华;黄少娴;吴燕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常规的护士护理模式与同伴支持互动支持模式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模式选择上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和依据[1].方法 将入住我院的74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互动组,普通组采用常规的模式来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互动组则采用同伴支持模式来辅助护理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体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血压、患者的积极度等几个指标进行统计.结果 互动组的患者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都比原先有较大的降低,但是普通组的患者血糖没有降低甚至有提高的趋势,且互动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大大提高.结论 同伴互动支持模式在对糖尿病患者的积极度、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上都有积极的影响[2],该模式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的有效自我管理模式.
作者:刘云谷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对我院2010、2011两年护理系统上报的96起护理不良事件中37例护理一般差错进行分析、研究.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管理体系、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责任心、学习状况有关.医院要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组织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作者:李冬梅;别春娟;宋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老年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康复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义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严重烧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12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肠道营养支持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存活率及第7、10天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在伤后第7、10天的CD4+、CD4+/CD8+、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脓毒症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免疫功能,保证严重烧伤患者的营养供应,促进患者的恢复.
作者:常秀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咳嗽、咯血、胸痛等原因CT检查后需要做纤支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的服务质量.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00例,建立数据库,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早产(OR=2.426,95% CI1.453 ~4.534),出生体重<2.5 kg(OR=2.624,95%CI1.439 ~4.785),窒息(OR =2.833,95% CI1.559 ~8.674),感染(OR =2.372,95% CI 1.404 ~6.221)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早产、低体重儿、窒息、感染的新生儿护理工作,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陶桂霞;李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三镜联合治疗后的护理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5%,对照组为78.6% (31/4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1%,对照组为18.2%,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对于胆囊及胆总管结石患者三镜联合治疗后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谭建辉;吴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局麻药中毒的风险管理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行局麻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根据其使用的管理模式及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麻药物中毒率、麻醉医师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局麻药物中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性的局麻药物中毒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文红;黄毅然;陈睿;刘真;刘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加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 h的血气分析值(pH值、PaCO2、PaO2)及治疗后48 h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经BiPAP通气治疗后2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值、PaCO2改善不明显,但个体化护理组的PaO2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常规护理组的改善不明显;两组患者经BiPAP通气治疗后24 h,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护理组PaO2、PaCO2较常规护理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8 h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评分均下降,但个体化护理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个体化护理措施在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的管道类型及拔管原因.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33%,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8.46%),其次为导尿管(23.08%),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2.65%),其次为深静脉置管(22.45%);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排在首位的均是患者自行拔出,其次是“因操作不当,患者翻身、脱衣等被动牵拉脱出”.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置管患者,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黎艳欢;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配合针剂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化疗前1d取丁香粉、半夏粉、生姜汁按比例调制熬成膏状敷脐4h,每日2次,同时仍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程度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好,且简单易操作.
作者:李少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