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红;黄毅然;陈睿;刘真;刘晓丽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本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病房准备,术前护理,术中合理调整肝素用量,合理补充钙剂,术后进行深静脉置管部位的护理等,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治疗3.18次,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球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江霞;谭伟;秦鹏;胡勤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量表191例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得分为(79.00±19.20)分,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疾病严重程度、医疗费支付方式等.结论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护理过程中帮助患者重视和利用各种社会支持来源,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适、维护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evaluation symptomschecklist-90,SCL-90)对105例VC患者进行心理测评,了解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引导患者认识负性心理状态对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负性作用;示范对已有不良刺激应如何理性分析解释.结果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常规,出院时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干预,能缓解其心理压力,调适、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谭秋华;冯锦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对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4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护理组,常规护理组采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加常规护理;个体化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护理.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后2h、24 h的血气分析值(pH值、PaCO2、PaO2)及治疗后48 h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评估两种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结果 经BiPAP通气治疗后2h,两组患者血气分析pH值、PaCO2改善不明显,但个体化护理组的PaO2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常规护理组的改善不明显;两组患者经BiPAP通气治疗后24 h,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P<0.05),其中个体化护理组PaO2、PaCO2较常规护理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48 h后两组的辅助呼吸肌评分均下降,但个体化护理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能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及临床症状,个体化护理措施在争取患者配合、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方面效果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系统宣教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心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FPG、2 hFPG、HbAlc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LVEF、SV、CO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健康宣教能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赵娜;黎秋月;马伟伟;鲍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TME)治疗直肠癌的护理方法.方法 25例行LTME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护理评估、肠道及皮肤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心理护理、肛周皮肤护理并指导肛门括约肌功能锻炼.结果 25例手术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术毕均安全返回病房,术后24 h可下床活动,24~48 h肠道通气恢复,出院时生活完全自理,患者生活质量均良好,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 通过精心、细致、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使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术后不适,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刘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产妇产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选取顺产分娩的产妇2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12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的疼痛情况.结果 对照组产妇产后疼痛程度明显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产妇产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亚芬;刘宏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6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液,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细辛脑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和机械通气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刺激性痰痂形成次数、吸痰次数、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体温、痰培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蔡美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近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观察心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变化.结果 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处于中、重度抑郁及明显焦虑的状态;干预一周后心理测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心理测评表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彻底改善,与干预前及干预一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可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和躯体症状,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文清;邓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我院合同制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方法 应用护士工作满意度评定量表,对我院工作5年以内的合同制护士150人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评定量表条目分值排前三位的是:您感觉护理工作风险高4.29 ±0.87;管理层在排班时会考虑您的个人需要4.13-0.75;您单位的工资水平还需要提高4.12±1.39;分值排后三位的是:您认为目前所得的工资是合理的2.36±1.34;您在本单位的工资及福利(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与同地区的其他单位同行相当2.72±1.31;您的工作得不到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认可2.73 ±1.05.结论 改善合同制护士工资及福利待遇,加强管理,促进合同制护士基本素质及专业能力的快速提高,制定个人成长及发展的职业规划,赢得患者、家属及社会的认可.
作者:覃泽萍;彭翠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探讨提高突发性耳聋疗效的护理措施.对59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并对影响疗效的诱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本组患者疗效评定痊愈215例,显效224例,有效122例,无效33例.减轻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密切观察病情,可以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作者:李晓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咳嗽、咯血、胸痛等原因CT检查后需要做纤支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的服务质量.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卒中重症监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S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GOS良好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植物生存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 (P <0.05).结论 卒中重症监护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田果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遭受精神病人暴力侵害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175名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侵害事件的特点及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侵害的总发生率为86.5%;身高在165 cm以下、工作5年内的护士遭受侵害的发生率高;中夜班比白班更易发生暴力侵害;91.3%的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年龄在20 ~ 50岁,女性患者以言语攻击为主,男性患者则以行为攻击为主.71.2%发生在病情的急性期,28.8%与护士对待患者的态度有关.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侵害后常出现不良的心理反应.结论 精神科护士遭受精神病人暴力侵害的发生率较高,影响精神科病人实施暴力侵害的因素有护士身高、工作年限、工作时段、精神病患者的症状特点、护士的态度等.医院对护士遭受的暴力侵害关注较少.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建立针对专科护士的心理服务支持系统以减少暴力侵害的发生及影响.
作者:钱一平;吴以平;赵智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有效护理对预防产后大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24例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护理组68例与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和产后2h及24 h出血量.结果 护理组产后大出血发生5(7.35%)例,对照组发生13(23.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产后2h及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18例产后大出血患者,4例予以子宫全切术治疗,其余14例患者予以产后出血保守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有效护理干预能降低孕妇焦虑、紧张情绪;合理预防感染,减少刺激等,可有效降低中晚期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大出血发生率.
作者:吴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揭示家庭成员护理心理干预影响癌症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内在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测评健康对照组、仅针对癌症患者干预组(单纯干预组)和进行癌症患者和家庭成员共同心理干预组(共同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水平.结果 ①癌症患者和家庭成员均存在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水平下降;②护理干预治疗后,共同干预组、单纯于预组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而共同干预组较单纯干预组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水平为高.结论 癌症患者和家庭成员均存在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问题;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和家庭成员共同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癌症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提高综合疗效.
作者:刘宏;温凤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松花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时间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建鄂;匡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局麻药中毒的风险管理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行局麻手术治疗的患者46例.根据其使用的管理模式及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麻药物中毒率、麻醉医师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局麻药物中毒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对性的局麻药物中毒风险管理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李文红;黄毅然;陈睿;刘真;刘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在口腔颌面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86例口腔颌面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含漱,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含漱.结果 两组漱口3h后口腔黏膜菌落数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伤后3~7d口腔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漱口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奥硝唑结合酸性氧化电位水漱口液用于颌面外伤后患者,具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可替代传统的生理盐水漱口液,以减少口腔内致病菌的数量,用于预防和控制口腔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郝秀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 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肝炎伴肝性脑病,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肝性脑病程度、肝功能、电解质、血常规情况.结果 患者意识及各项生化指标均较前好转.结论 血液灌流在无血源情况下是治疗治疗肝性脑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苏春雄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