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患者中应用效果

夏利

关键词:风险管理, 急诊科, 外伤昏迷, 干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风险管理前(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常规护理组,选取风险管理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给予根据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外伤昏迷患者死亡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本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病房准备,术前护理,术中合理调整肝素用量,合理补充钙剂,术后进行深静脉置管部位的护理等,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治疗3.18次,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球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江霞;谭伟;秦鹏;胡勤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围产期一体化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管理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促进健康是新世纪妇女保健的发展方面[1].对孕产妇实行规范管理及切实有效地健康教育,对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健康教育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使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及实效性,2008年我们建立实施了围产期一体化的健康教育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永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的管道类型及拔管原因.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33%,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8.46%),其次为导尿管(23.08%),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2.65%),其次为深静脉置管(22.45%);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排在首位的均是患者自行拔出,其次是“因操作不当,患者翻身、脱衣等被动牵拉脱出”.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置管患者,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黎艳欢;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产科的预防护理对母婴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症(ICP)的预防护理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移综合症患者83例,随机分为护理组(43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处理,入院给予保肝、护肝,以利胆素、益肝乐思美泰等护肝,降酶治疗,进行胎心监护,观察孕妇肝功能、甘胆酸等生化指标,适时终止妊娠.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护理.观察两组孕妇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羊水粪染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TBA、TBil有明显差异(P<0.05),ALT、AST两组无明显差异.护理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羊水粪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ICP的临床治疗率,改善ICP母婴的预后.

    作者:李明霞;周建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6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情绪疗法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服药依从性分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后SCL-90各因子分除偏执、精神病性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研究组患者SDSS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可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服药依从性及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作者:杜延明;李留芝;魏春香;孟庆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疼痛的影响

    目的 寻找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所致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住院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患者96例,采用自身对照比较的方法.将患者的左右手随机分组,连续两天在患者左、右手手背静脉对称部位各穿刺1次,第一天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针柄为对照组,第二天采用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法为实验组.采用口述描述评分法来衡量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引起疼痛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法明显优于常规固定针柄法,该方法能减轻静脉滴注含钾溶液时所致的局部疼痛.

    作者:毛亚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早期充气压力泵治疗干预对预防脑梗死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行充气压力泵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充气压力泵治疗,观察疗效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发生DVT1例(发生率2%),对照组发生DVT3例(发生率6%).结论 在常规预防DVT的基础上采取间歇泵气压治疗,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

    作者:赵群;穆明慧;王妮娜;林颖;刘亚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家庭健康教育对脑膜炎患儿家长护理知识及患儿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健康教育对脑膜炎患儿家长护理知识及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脑膜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给予家庭健康教育,对照组患儿家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评分方式调查患儿家长对脑膜炎知识、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两组患儿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2年的治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在脑膜炎知识、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结论 家庭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脑膜炎患儿家长的护理能力,为患儿的治愈奠定了基础.

    作者:薛慧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患者中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外伤性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风险管理前(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常规护理组,选取风险管理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急诊科治疗的外伤昏迷患者100例设为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给予根据风险种类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风险管理前后死亡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外伤昏迷患者死亡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夏利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在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进人我院实习的120名护士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8名,实施原有护理操作,实验组62名,应用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对护理风险实施量化管理.比较两组实习生的风险意识、护理缺陷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 在实施风险量化管理后,实验组在中、后期对风险认知的得分分别为(3.89±0.53)分,(4.57±0.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后期(3.56±0.69)分,(3.68 ±0.34)分,(P均<0.05).实验组末期操作、理论考核、护理缺陷评分分别为(4.67±0.39)分、(4.58±0.55)分、(0.67±0.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末期操作、理论考核、护理缺陷评分分别为(4.12±0.58)分、(4.22±0.91)分、(0.97±0.18)分,(P均<0.05).结论 护理操作风险量化表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实习护士的风险意识,提高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保障护理安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元芝;巩林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交往训练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交往训练对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56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28例.A组患者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护理,B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加用给予交往训练,干预6个月.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及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各维度得分均较入组时明显下降(P<0.05),B组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 交往训练有利于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保持,有利于保持缓解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情稳定.

    作者:纪广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间断用冷在小面积热液体烫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间断用冷在小面积热液体烫烧LCT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121例小面积热液烫伤患者,对照组60例按照传统治疗,即清创包扎,按时换药;观察组61例烫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冰块或有包装的冰冻食品局部冷敷.观察两组伤后24 h内是否使用止痛剂,创面面积变化;创面治愈所用时间.结果 对照组42例口服止痛剂,53例起水疱后,创面有所扩大;观察组24 h内无一例使用止痛剂,无一例起水疱,47例烫伤面积有所缩小;治愈时间明显不同,对照组为7~21 d,观察组为2~8d.结论 单纯小面积热液体烧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局部间断用冷的方法效果显著,临床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卢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儿输液配合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门诊100例输液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穿刺配合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P <0.05).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提高门诊输液患儿的配合意识,促进穿刺成功,提高家长满意度.

    作者:刘平;何少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差错分析及护理安全管理策略

    对我院2010、2011两年护理系统上报的96起护理不良事件中37例护理一般差错进行分析、研究.差错的发生与护理管理体系、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责任心、学习状况有关.医院要从组织系统上改善人员配置、组织培训及安全文化建设方面下功夫,提高护士整体风险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

    作者:李冬梅;别春娟;宋昂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120例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脑震荡焦虑抑郁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抑郁症状减轻,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观察组(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使其早日回归到家庭与社会中.

    作者:王桂丽;许明涛;狄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因咳嗽、咯血、胸痛等原因CT检查后需要做纤支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1例).实验组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对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耐受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的服务质量.

    作者:张红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对产妇健康知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对产妇健康知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产妇100例单胎头位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定期产前检查,观察组在定期产前检查时进行产前健康宣教,比较两组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育前后愿意选择阴道分娩比例、分娩方式和产程.结果 观察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愿意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实际阴道分娩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门诊定期健康宣教可增加的分娩知识,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涂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配合针剂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化疗前1d取丁香粉、半夏粉、生姜汁按比例调制熬成膏状敷脐4h,每日2次,同时仍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程度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好,且简单易操作.

    作者:李少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5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在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治疗并给予术前心理指导,术中配合和术后病情观察.结果 305例息肉均成功切除,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结论 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是安全、可靠的.护理人员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作者:史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自制松花粉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自制松花粉膏治疗,对照组患者皮肤损伤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皮肤损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制松花粉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时间短、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建鄂;匡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