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的护理体会

史冬梅

关键词:老年患者, 巨大息肉, 高频电切电凝,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05例老年结肠息肉患者在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治疗并给予术前心理指导,术中配合和术后病情观察.结果 305例息肉均成功切除,所有患者未发生出血及穿孔.结论 采用高频电切术治疗老年结肠巨大息肉是安全、可靠的.护理人员在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成功提供保证.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外伤性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脑外伤性癫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脑外伤性癫痫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一般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实施依从性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满意度和出院后按时复诊率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满意度和出院后按时复诊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脑外伤性癫痫患者的依从性进行分析,实施合理的应对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按时复诊率,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马晶;苏义;玄晶;王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血液灌流治疗每周2~3次,每次2h,根据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表现、体征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结果 血液灌流能有效控制银屑病的临床症状,迅速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银屑病较为有效、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可视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与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孕妇5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法;研究组采用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法,并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漏吸、子宫穿孔、吸宫不全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了解患者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可视无痛人流相对传统人流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几率,且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缩短.结论 可视无痛人流可以准确定位孕囊,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邱波;吴延波;胡艳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认知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况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老年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康复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DS、S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干预可提高脑梗死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提高康复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金义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对120例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进行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脑震荡焦虑抑郁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及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结果 抑郁症状减轻,总有效率观察组(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日常生活能力总有效率观察组(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5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给予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使其早日回归到家庭与社会中.

    作者:王桂丽;许明涛;狄旭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六西格玛管理法用于缩短门诊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的护理研究

    门诊是医院的第一窗口,是医院的形象窗口,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宗旨,才能更好地树立医院形象[1].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7月相关文件要求,全国各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要逐步缓解候诊时间难的问题.而门诊需帮扶的老弱患者,在就诊时困难重重,存在排队挂号、交款、取药、交费、等待做各项检查时间过长的问题,易引发踩踏、跌倒、就诊不及时等诸多隐患,患者满意率较低.我院门诊部尝试将六西格玛管理法应用于减少门诊老年需帮扶患者无效候诊时间,对其就医全过程中的候诊时间进行测量并分析,找出导致候诊时间长且患者抱怨多的流程及其关键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与整改前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敏;李哲;张秀侠;冯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近期抑郁、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3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观察心理干预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变化.结果 大多数患者入院时处于中、重度抑郁及明显焦虑的状态;干预一周后心理测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心理测评表明,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彻底改善,与干预前及干预一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抑郁症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全程心理护理,可改善焦虑、抑郁状态和躯体症状,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文清;邓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的管道类型及拔管原因.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33%,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8.46%),其次为导尿管(23.08%),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2.65%),其次为深静脉置管(22.45%);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排在首位的均是患者自行拔出,其次是“因操作不当,患者翻身、脱衣等被动牵拉脱出”.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置管患者,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黎艳欢;魏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卒中重症监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卒中重症监护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卒中重症监护单元,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SS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的GOS良好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P<0.05);植物生存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 (P <0.05).结论 卒中重症监护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田果桃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疼痛缓解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症状缓解情况及溃疡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35例,好转8例,症状缓解率为9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2年内的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 (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缓解不良心理,减轻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率.

    作者:闫小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动静脉内瘘拔针及止血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拔针及止血方法.方法 选取在厦门市某三甲医院血透室行血液透析患者60例,共行拔针3 600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每组各行拔针1 800次.对照组给予快出拔针及常规压迫止血,观察组给予缓出拔针及内瘘动脉端加压止血.治疗达标后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及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1]对两组患者的疼痛针次数、疼痛程度及内瘘动脉端渗血针次数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拔针疼痛发生率为19.06%,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4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内瘘动脉端渗血针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缓出拔针及内瘘动静脉端加压止血法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动脉端渗血,有利于动脉内瘘的保护,提高患者血液透析舒适度.

    作者:罗国慧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将66例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湿化液,观察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滴细辛脑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和机械通气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刺激性痰痂形成次数、吸痰次数、心率、呼吸频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体温、痰培养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VAP发生率、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气道滴注细辛脑注射液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蔡美容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配合针剂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化疗前1d取丁香粉、半夏粉、生姜汁按比例调制熬成膏状敷脐4h,每日2次,同时仍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对照组只予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5 m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于化疗药物前后静脉滴注.结果 两组患者化疗后发生恶心呕吐程度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敷脐辅助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好,且简单易操作.

    作者:李少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体检人群中筛查出的确诊糖尿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干预组予以家庭护理干预和药物治疗,观察6个月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组疗效和生活质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周菜珠;符可文;林少梅;黄丽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对性护理在住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遵医行为.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28.19±3.36)分,抑郁评分为(32.27±6.62)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36.47 ±2.97)分,抑郁评分为(38.92 ±5.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出院后的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出院后的遵医行为率.

    作者:廖淑芳;廖寒;朱秀清;林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门诊不同降糖方案与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通过对门诊执行不同降糖方案的糖尿病患者抑郁程度的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将来我院门诊就诊的296例糖尿病患者按降糖方案不同分为生活干预组66例,口服药组98例,胰岛素组72例和联合治疗组60例.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降糖方案患者之间的SAS、SDS的差异性.结果 门诊糖尿病患者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S评分比常模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同降糖方案患者之间的SAS、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不同降糖方案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且生活干预组患者(饮食和运动控制)抑郁、焦虑情绪严重,应该对其进行护理干预.

    作者:刘丽梅;张学慧;王慧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护理措施及其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对本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并配合全面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病房准备,术前护理,术中合理调整肝素用量,合理补充钙剂,术后进行深静脉置管部位的护理等,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治疗3.18次,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球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疗效,需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需引起重视.

    作者:陈江霞;谭伟;秦鹏;胡勤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间断用冷在小面积热液体烫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间断用冷在小面积热液体烫烧LCT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121例小面积热液烫伤患者,对照组60例按照传统治疗,即清创包扎,按时换药;观察组61例烫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冰块或有包装的冰冻食品局部冷敷.观察两组伤后24 h内是否使用止痛剂,创面面积变化;创面治愈所用时间.结果 对照组42例口服止痛剂,53例起水疱后,创面有所扩大;观察组24 h内无一例使用止痛剂,无一例起水疱,47例烫伤面积有所缩小;治愈时间明显不同,对照组为7~21 d,观察组为2~8d.结论 单纯小面积热液体烧伤后,立即用自来水冲洗,然后局部间断用冷的方法效果显著,临床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作者:刘丽;卢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PBL教学对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专业大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护生253名,将127名护生设为实验组,126名护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PBL教学进行PBL教学干预.采用《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气质测试》(CCTDI 2000)进行问卷调查,观察两组护生在PBL教学干预前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提高创新能力条目的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性,时间合理条目对照组评分高于实验组(P<0.05),其余16个条目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理论考试成绩实验组总分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CCTDI量表评分实验组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目的评分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在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较传统教学法有较大优势.

    作者:黄卫东;刘兴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将160例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行普通护理,试验组(n=80)行围术期舒适护理,通过观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体征、情绪和不良反应,对比两种护理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心理、生理等方面均有改善,术后随访满意率高达99%.结论 围术期舒适护理的应用能确保肺癌手术患者顺利完成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进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丁燕;王刚;沈庆华;张菊秀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