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付秀虹;李燕晖;赵秋珍;杨青丽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行DSA术下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肺栓塞患者行DSA术下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主要临床表现,总结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肺栓塞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为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经溶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D-二聚体和氧分压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外科手术和长期卧床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DSA术下溶栓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上应该加强预防性护理,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杨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鲜马齿苋糊外敷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完成5~6个疗程的76例住院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措施;马齿苋外敷组:在此基础上,在开始输入化疗药物时,将鲜马齿苋制成的糊贴敷于穿刺点近心端沿血管走行的皮肤.观察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临床观察和彩色多普勒定期探查,发现马齿苋外敷组血管保护效果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采取同步新鲜马齿苋早期湿敷,能有效保护患者化疗静脉血管,延长血管化疗时限,减少血管内膜损伤,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方法 对我院门诊注射室流程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观察改进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管理后,患者与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优化前明显提高.结论 不断的优化门诊注射室工作流程的管理,注重环境的细节管理,加强护理人文关怀和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方春艳;谭银欢;马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指导患者认识记录24 h尿量的目的及意义.方法 制作24 h尿量记录单科室健康教育员对40例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85%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记录尿量的目的及意义,72.50%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护士统计尿量的时间,75%的患者或家属不乐意与护士合作.结论 通过24 h尿量记录单的应用,使患者对24 h尿量监测的目的及意义均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为临床用药及饮食健教提供了客观可行的依据.
作者:彭军香;王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及随访要点.方法 通过对25例肺高压患者在常见治疗基础上进行6个月伊洛前列素吸入及随访,对比吸入前后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指标.结果 患者用药后疗效显著,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在治疗肺高压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与生活质量.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安全管理,定期规律地进行随访,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作者:顾芬;胡敏;张全英;蒋鑫;刘花;荆志成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葡萄糖注射法(GIT)、尿素法(UT)、血液温度监测器(BTM)三种方法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再循环,以探索透析再循环佳测定方法.方法 对60例患者依序分别采用GIT、UT、BTM三种方法进行测定,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GIT测定阳性结果为30例,阳性率50%,阳性患者RGIT(8.38 ±0.537)%.UT测定阳性结果为22例,阳性率36.7%,阳性患者RUT(14.67±7.63)%.BTM测定阳性结果为25例,阳性率41.7%,阳性患者RUT(14.11±6.12)%.在UT测定阴性的38例中有8例GIT测定阳性,2例BTM测定阳性.GIT与UT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经x2检验也有统计学差异,GIT与BTM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经x2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UT与BTM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经卡方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GIT、UT、BTM均可检测血管通路再循环.由于GIT检测阳性率较高,结果准确可靠,且操作简易、快速,可供临床及时发现及指导纠正通路问题.
作者:杨莺卿;徐海山;陈开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岗位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的4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前的4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护理观察等方面的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岗位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增加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
作者:李瑞萍;陈俊霞;吴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全切患者15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调查,观察其疾病不确定感以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负面情绪评分差异.结果 高龄、文化程度较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评分明显高于同类的其他患者(P<0.05);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其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子宫全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高龄、文化程度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尤其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
作者:姜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尊评分及生活质量6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可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能调动患者治疗的主观态度,值得推广.
作者:任金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情况及其腰背痛的自我防范意识,探讨职业因素对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影响.方法 应用护士OMSI症状自评量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腰背痛相关职业性因素问卷(内容包括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工作环境、自我防护意识),随机选取我院外科120名护士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65%,中度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为22.4%.结论 外科临床护士是患职业性腰背痛的高危人群.腰背痛的发生与外科护士的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及自我防范意识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陈秋华;周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等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护士压力源量表对3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查,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SAS总得分(49.2±12.7)分,焦虑发生率为56.0%;焦虑与工作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 =0.715,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焦虑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萍;刘国伟;陈志芳;王丽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实施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后患者与护士,与2009年开展未实施前患者与护士进行比较,比较二组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士身心健康及护士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5.55%)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职业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医护同步责任管理模式密切了医患、护患、医护之间的关系,患者满意度、护士职业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更加规范,护士身心健康得到了保证.
作者:巩林霞;王元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羊水污染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存在羊水污染产妇的临床资料,研究不同分度的羊水污染对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异常及神经发育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I、Ⅱ度羊水污染在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异常、出生后第3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Ⅲ度羊水污染的新生儿窒息、胎心监护异常显著高于I、Ⅱ度羊水污染,出生后第3天的NBN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羊水污染越严重新生儿的预后越差;应加强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综合测定,结合产程进展的情况,合理地选择分娩方式,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邢梅;尚作美;刘冬雅;李薇;李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眼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时的作用,以及采用健康教育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科学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眼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非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后,大大减少了护患的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护理使眼科患者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黄春媛;叶小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所有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提高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作者:胡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媒体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8名于我院妇产科病房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多媒体教学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前的理论、操作考试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并对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操作考试及综合能力考核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妇产科临床带教的特点,合理地应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资源,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水平.
作者:樊瑞新;赵香凤;詹明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家庭支持系统参与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422例,采用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让老年患者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为实验组,共221例,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共201例.结果 实验组181例病例认为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员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邬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硼酸联合喜辽妥软膏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采用胺碘酮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给药1d的好转率及3d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硼酸联合喜辽妥软膏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患者的治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麦爱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患者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与维护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们对46例重症烧伤伴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应用深静脉置管进行抗休克抢救治疗.结果 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短3d,长45 d;有5例在应用期间发生导管脱出,21例发生穿刺点红肿疼痛,2例发生静脉炎.应用深静脉置管有效保障了严重烧伤患者的输血、补液和抢救时用药.结论 及时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重度烧伤患者抢救治疗的重要保障;深静脉置管具有患者痛苦小、护理难度小、留置时间长、有利于输血、补液和抢救用药等优点.
作者:林艳;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方法 选取行断肢再植后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54例(57指).根据静脉危象并发时间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34指)在术后72 h内发生,B组(23指)在72 h后发生.所有患者行指端放血前先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予以药物行解痉治疗,行指端放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与否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并发静脉危象患者行指端放血后患指成活率分别为17.6%和82.6%,后者明显高,且静脉危象解除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出现的越晚,行指端放血治疗患指成活率越高,故放血疗法应慎用于术后早期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
作者:王跃萍;雷艳娜;梁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