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香红
目的 探讨人性化约束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的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精神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保护性约束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包括逆反、焦虑、抑郁、恐惧、愤怒)、躯体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自伤率、他伤率、心理反应、躯体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极大地满足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减轻了保护性约束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凌红梅;曾文娟;黄月群;游肖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旨在研究危重病患者临床应用亚低温复温的方法、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国内外护理现状,对已有的护理研究进展加以归纳和总结,改善亚低温复温的流程及操作规范,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闫雯雯;徐旸;罗南;梁宇杰;马颖;乔杉;苏芬菊;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APACHEⅡ评分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急救医学科治疗的9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应用APACHEⅡ评分系统分为常规护理组43例和护理干预组56例,常规护理组仅给予急性有机磷中毒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根据APACHEⅡ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进行护理人员配置、实施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M样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峰值心率、用药次数、住院时间和死亡率均明显少/低于常规护理组,而治愈率、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能够明显改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陆小莉;夏敏;韩小琴;杭太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个月的WHOQOL-BERF及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WHOQOL-BERF量表6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60分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表现出明显的WHO-QOL-BERF评分的改善,且患者的生存能力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表现出ADL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大的效果.
作者:范盛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癌手术患者4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个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有利于满足肺癌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全切患者15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调查,观察其疾病不确定感以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负面情绪评分差异.结果 高龄、文化程度较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评分明显高于同类的其他患者(P<0.05);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其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子宫全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高龄、文化程度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尤其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
作者:姜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体重新生儿硬膜外麻醉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拟行手术的低体重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硬膜外麻醉护理配合措施.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配合可以提高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率,降低低体重新生儿硬膜外麻醉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6例髋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3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患者精神症状持续3~10d后逐渐缓解,可恢复到术前的精神状态.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通过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秋英;陈翠萍;王新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 22例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 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直接PCI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学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抚触联合俯卧位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对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 将180例早产儿分成3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1采取早期微量喂养,试验组2采取早期微量喂养,并给予抚触和俯卧位,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24 h后开始喂养.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照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1(30%)、试验组2(16.7%)喂养不耐受率和对照组(38.3%)相比差异显著(,=5.19,P=0.023),试验组2显著低于试验组1和对照组,试验组1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抚触联合俯卧位配合早期微量喂养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预防早产喂养不耐受适宜的喂养策略及护理措施.
作者:王芬;付秀虹;李燕晖;赵秋珍;杨青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骨质疏松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及行为方式.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门诊的120例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和生活行为方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78.33%骨质疏松患者对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状况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不了解的占21.67%;有55.00%的患者生活方式尚可,差的占45.00%.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对相关知识了解尚有所欠缺,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运动方式.采用多种形式加强骨质疏松患者的健康教育,加深其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帮助其建立健康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黄丽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我科21例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1例PC1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PCI术后UGH的危险性,在术前术后做好护理工作,以避免UGH的发生.
作者:党新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边疆地区急诊科护士对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9月参加自治区急诊急救专业培训的126名急诊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α为0.82;问卷的内容效度CVI值为0.95.结果 调查显示:边疆地区急诊科护士对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相关知识认知总体较差.结论 各级医院、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及加强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为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奠定基础.
作者:徐云丽;郑林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长期治疗涉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问题.依从性是患者行为与医嘱或治疗建议相一致的程度[1-2],而行为包括用药、合理膳食、运动治疗、自我监测等,其中用药依从性好坏对疾病治疗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3].临床实践证明,单纯饮食和运动疗法仅对少部分发病初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大部分(约占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需用药物治疗.由于每类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原理不同,药物的特征与临床药物的排泄途径、作用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也有所不同.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能使药物发挥作用强,使用剂量小,副作用相对少.但是由于药物品种多、服药与进餐时间的配合、服药方法的复杂,导致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下降,从而影响疗效.我们采用彩色药杯发药法用于临床护理,探讨其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作者:邱翠琼;朱胜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方法 选取行断肢再植后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54例(57指).根据静脉危象并发时间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34指)在术后72 h内发生,B组(23指)在72 h后发生.所有患者行指端放血前先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予以药物行解痉治疗,行指端放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与否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并发静脉危象患者行指端放血后患指成活率分别为17.6%和82.6%,后者明显高,且静脉危象解除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出现的越晚,行指端放血治疗患指成活率越高,故放血疗法应慎用于术后早期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
作者:王跃萍;雷艳娜;梁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改进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的作用.方法 根据日常工作中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开台的诸多因素,组建FMEA团队,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制定措施改进,再给予总结和评价.结果 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存在工人送器械时间不对、外来公司器械未及时送到手术室、工人未及时将消毒好器械送回手术室、灭菌器械未放于指定位置、手术护士无提前检查备物等高风险失效模式,经采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后,手术无菌器械不到位的失效模式明显降低,RPN值显著下降,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明显降低了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开台的因素,使手术室无菌器械管理更加规范,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蔡旭柔;洪奕珊;张燕;谢平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 10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的患者286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组152例,对照组134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FSH基础值、接受IVF治疗的次数、Gn支数、Gn天数、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心理护理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提高IVF-ET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丛建香;张凤荣;周朋珍;张兴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性护理对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住院临产妇6130例作为观察组,上两年同期住院的临产妇607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家属参与性护理计划,对照组实施产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自我效能感及分娩方式选择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自我效能感明显强于对照组,观察组选择顺产方式的产妇比例为9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 (P <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阿普加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性护理模式可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感,促进产妇选择自然顺产的分娩方式,对预防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缺氧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相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指导患者认识记录24 h尿量的目的及意义.方法 制作24 h尿量记录单科室健康教育员对40例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85%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记录尿量的目的及意义,72.50%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护士统计尿量的时间,75%的患者或家属不乐意与护士合作.结论 通过24 h尿量记录单的应用,使患者对24 h尿量监测的目的及意义均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为临床用药及饮食健教提供了客观可行的依据.
作者:彭军香;王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等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护士压力源量表对3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查,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SAS总得分(49.2±12.7)分,焦虑发生率为56.0%;焦虑与工作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 =0.715,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焦虑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萍;刘国伟;陈志芳;王丽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