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薇;伍洁珊;谢运铮
目的 探讨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在肝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3例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感动式护理,主要包括服务的理念、提高温馨的服务、倡导行为的反思和提高舒适护理以及人性化与多样式的健康教育等工作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投诉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肝动脉栓塞术患者实施感动式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洪芳;范进进;杨焕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及预见性管理的对策.方法 选取住院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通过查阅相关产科护理安全的文献,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实施针对性的预见性管理方法.观察两组的产妇的护理质量满意率、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差错的发生率、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差错的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可大限度地控制产科护理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确保产妇的住院安全.
作者:费安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促进血液透析患者自觉采取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熊建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尊评分及生活质量6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可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能调动患者治疗的主观态度,值得推广.
作者:任金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个月的WHOQOL-BERF及AD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WHOQOL-BERF量表6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中>60分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表现出明显的WHO-QOL-BERF评分的改善,且患者的生存能力也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表现出ADL评分的改善幅度更大的效果.
作者:范盛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硼酸联合喜辽妥软膏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采用胺碘酮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给药1d的好转率及3d后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硼酸联合喜辽妥软膏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患者的治愈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麦爱欢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WHOQOL-BREF量表及HAD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干预前和干预后2、4w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2 w和4 w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6项指标及HAD量表2项指标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积极,较常规护理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梁彩薇;伍洁珊;谢运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改善手术室患者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按整体护理要求做好手术室的各项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生理指标较术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中正常心理状态比例为44.0%,高于对照组28.o% (P >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竞赛;夏玲蓉;邹艳红;邓旭珍;薛伟;欧阳秋菊;孙喜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肺癌手术患者4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生活质量、护理质量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死亡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个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真正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有利于满足肺癌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作者:王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边疆地区急诊科护士对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相关知识认知现状,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9月参加自治区急诊急救专业培训的126名急诊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α为0.82;问卷的内容效度CVI值为0.95.结果 调查显示:边疆地区急诊科护士对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相关知识认知总体较差.结论 各级医院、行政部门应该重视及加强2010AHA心肺复苏指南相关知识的培训及考核,为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奠定基础.
作者:徐云丽;郑林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服务对妇科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健康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妇科非急诊手术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手术当天血压、心率变化情况,术前睡眠质量,术后疼痛耐受程度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手术当天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均较入院时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心率升高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前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观可耐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有利于疏导患者术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的认识及对术后疼痛的耐受,可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官亚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行DSA术下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肺栓塞患者行DSA术下溶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主要临床表现,总结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肺栓塞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为常见,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经溶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D-二聚体和氧分压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外科手术和长期卧床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DSA术下溶栓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上应该加强预防性护理,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杨爱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子邮件在提高门诊青壮年慢性乙肝患者对于慢性乙肝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青壮年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邮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在首诊时给予常规教育,邮件组患者首诊时给予常规教育和离院后邮件教育.治疗10个月后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慢性乙肝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 慢性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邮件组优于对照组(P<0.05);邮件组的HBV-DNA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01).结论 对青壮年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电子邮件教育不仅有利于帮助他们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
作者:刘之超;勾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重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康复护理等.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降低烧伤患者的感染率,达到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红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住院患儿均为我院儿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对其家属共720名采取自制调查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0名经检查均健康的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即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CL-90评定,全部各项指标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影响家属心理状况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因素造成.结论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家属,且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况也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作者:彭亿平;刘芳;郑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诊治的妇科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优护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优护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护依从性、自请护工率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优护组患者的投诉发生率和自请护工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优护组配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35),优护组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24).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疾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廖全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4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治疗结束后利用HAMD的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心理状态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疾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心理与生理的恢复.
作者:蔡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F-36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SAS、SDS和PSQI各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ICU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对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烧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定量表所有指标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能提高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
作者:胡英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ICU综合征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根据Neuman理论设定的心理危机实施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HAMD总评分显著改善(P<0.05),同时焦虑/躯体化、阻滞、认知障碍3类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中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樊蕴莉;张红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