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亚东
目的 了解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情况及其腰背痛的自我防范意识,探讨职业因素对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影响.方法 应用护士OMSI症状自评量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腰背痛相关职业性因素问卷(内容包括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工作环境、自我防护意识),随机选取我院外科120名护士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65%,中度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为22.4%.结论 外科临床护士是患职业性腰背痛的高危人群.腰背痛的发生与外科护士的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及自我防范意识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陈秋华;周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诊治的妇科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优护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优护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护依从性、自请护工率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优护组患者的投诉发生率和自请护工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优护组配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35),优护组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24).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疾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廖全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20例泌尿外科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泌尿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血压和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使护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减轻泌尿外科患者的生理应激,确保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满意度.
作者:刘招娣;刘青;翟文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护理过程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乳腺癌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心理状况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得分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0.0%)高于观察组(33.3%)(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护理过程中,能够使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明显好转,且可使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应该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郭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的介入时间对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远期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07例,根据发病后以及实施康复护理的介入时间分为I组(<48 h)、Ⅱ组(2~7 d)、Ⅲ组(8~14d)及Ⅳ组(15 ~ 28 d),全部患者均实施28 d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在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方法、藤岛氏吞咽障碍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Ⅰ、Ⅱ、Ⅲ组吞咽障碍改善Ⅰ、Ⅱ、Ⅲ组干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1或P<0.05),Ⅰ组干预后吞咽功能优于Ⅲ组及Ⅳ组(P<0.05或P<O.01).结论 康复护理干预的不同介入时间均可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远期功能,促进病人吞咽功能的快速恢复,明显减少发病和护理干预的时间间隔,显著增强病人的自主进食能力.
作者:颜继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并实施有效的干预,降低骨质疏松患者跌倒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22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干预组115例,建立并实施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跌倒风险评估制度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通过比较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前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跌倒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跌倒风险评估后,护理人员对预防跌倒的意识增强,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实施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作者:吴宝玲;赵坚;孙艺玮;周粤瑛;袁桂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等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护士压力源量表对3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查,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SAS总得分(49.2±12.7)分,焦虑发生率为56.0%;焦虑与工作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 =0.715,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焦虑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萍;刘国伟;陈志芳;王丽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治疗中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2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及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正确的出院指导.结果 22例术后均顺利完成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结论 有针对性的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工作,是直接PCI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学琴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改进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的作用.方法 根据日常工作中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开台的诸多因素,组建FMEA团队,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对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制定措施改进,再给予总结和评价.结果 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存在工人送器械时间不对、外来公司器械未及时送到手术室、工人未及时将消毒好器械送回手术室、灭菌器械未放于指定位置、手术护士无提前检查备物等高风险失效模式,经采用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后,手术无菌器械不到位的失效模式明显降低,RPN值显著下降,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明显降低了无菌手术器械不到位影响手术开台的因素,使手术室无菌器械管理更加规范,能够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蔡旭柔;洪奕珊;张燕;谢平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对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临床各科室上报护理部的35起护理缺陷进行汇总、分类分析了解临床护理缺陷的构成、易发高危人群及科室、时间上的分布特征.结果 护理文书书写错误、医嘱处理不当、护理级别卡片未及时更换等方面的失误是临床为常见的护理缺陷,分别占17.14%、17.14%和14.29%;以低年资、低职称护士为易发高危人群.结论 采取积极措施,以强化质量意识,严格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注重业务培训;加强管理为重点,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
作者:周桂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度烧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重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康复护理等.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度烧伤患者后遗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降低烧伤患者的感染率,达到提高患者日后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王红婷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舒适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即对患者进行心理、药物等方面的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尊评分及生活质量6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可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能调动患者治疗的主观态度,值得推广.
作者:任金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强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患者腹部切口愈合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行剖宫产术手术患者300例,均采用腹壁纵切口,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姿势护理、饮食护理、伤口护理、疼痛护理等;强化护理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康复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住院时间,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强化组手术伤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护理干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方法 选取行断肢再植后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54例(57指).根据静脉危象并发时间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34指)在术后72 h内发生,B组(23指)在72 h后发生.所有患者行指端放血前先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予以药物行解痉治疗,行指端放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与否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并发静脉危象患者行指端放血后患指成活率分别为17.6%和82.6%,后者明显高,且静脉危象解除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出现的越晚,行指端放血治疗患指成活率越高,故放血疗法应慎用于术后早期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
作者:王跃萍;雷艳娜;梁洁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感护理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分娩的90例初产妇按床位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发挥产妇的自我效能感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长短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效能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分娩信心,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王秀梅;邢梅;刘冬雅;李薇;张晨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旨在研究危重病患者临床应用亚低温复温的方法、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国内外护理现状,对已有的护理研究进展加以归纳和总结,改善亚低温复温的流程及操作规范,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闫雯雯;徐旸;罗南;梁宇杰;马颖;乔杉;苏芬菊;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沟通对胸部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部择期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同期采用术前心理沟通干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CL-90量表、SSR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夜和术后4 w心理状况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价指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4 w SCL-90评分为131.54±19.79,SSRS评分为44.26±2.97;对照组SCL-90评分为161.04 ±24.57,SSRS评分为32.95±3.75,两组心理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和4 w各项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良好,对照组术后1 w和4 w各项指标虽有恢复,但恢复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两组肺功能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w疼痛评分为1.4±0.7,总感染率为8.8%,平均住院(42.2±2.7)d;对照组术后4w疼痛评分为3.4±1.1,总感染率为27.9%,平均住院(64.3 ±3.2)d.结论 术前心理沟通能显著改善胸部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风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子宫全切患者150例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调查,观察其疾病不确定感以及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对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负面情绪评分差异.结果 高龄、文化程度较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评分明显高于同类的其他患者(P<0.05);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其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子宫全切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高龄、文化程度低、已婚、无宗教信仰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尤其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负面情绪.
作者:姜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指导患者认识记录24 h尿量的目的及意义.方法 制作24 h尿量记录单科室健康教育员对40例肾病患者或家属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85%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记录尿量的目的及意义,72.50%的患者或家属不知道护士统计尿量的时间,75%的患者或家属不乐意与护士合作.结论 通过24 h尿量记录单的应用,使患者对24 h尿量监测的目的及意义均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为临床用药及饮食健教提供了客观可行的依据.
作者:彭军香;王学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的精神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提高其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方法 应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60例FC患者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者之间的精神心理评分进行比较;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及SDS、SAS评分的变化.结果 FC患者SAS、SDS标准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过护理干预1个月后,FC患者的SAS和SDS标准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56.7%.结论 FC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倾向,护理干预可以改善FC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作者:陆文玲;蔡棠;姜莉;王俊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