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护理过程应用中的作用

郭莉

关键词:优质护理, 乳腺癌, 护理, 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乳腺癌护理过程应用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住院的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乳腺癌患者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术后护理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护理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进行心理状况评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得分与SD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0.0%)高于观察组(33.3%)(P<0.01).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乳腺癌护理过程中,能够使患者不良心理状况明显好转,且可使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应该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临床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手段加以推广并应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3例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探讨

    目的 了解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情况及其腰背痛的自我防范意识,探讨职业因素对外科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影响.方法 应用护士OMSI症状自评量表,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腰背痛相关职业性因素问卷(内容包括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工作环境、自我防护意识),随机选取我院外科120名护士实施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65%,中度职业性腰背痛发生率为22.4%.结论 外科临床护士是患职业性腰背痛的高危人群.腰背痛的发生与外科护士的工作性质、精神因素及自我防范意识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陈秋华;周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提高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成功率的方法研究

    目的 探讨减轻患者肌内注射苄星青霉素痛苦、提高注射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选择在门诊注射室需同时进行左右两侧臀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左侧臀部注射采用传统肌肉注射法;右侧臀部注射采用改进法,即二吸一深三快二匀法,再配合Z型肌肉注射,比较患者前后两次注射成功率及注射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改进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法(P<0.01),注射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法(P<0.01).结论 改进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能有效提高注射成功率,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药物浪费.

    作者:黄美笑;刘雁平;卢美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对60例COPD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COPD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为中等水平,得分为94.82±9.29.其中不同住院次数、年龄、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及疾病诊断时间是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次数及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是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COPD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长期及多次住院呈负相关,与对疾病的了解情况呈正相关.

    作者:吴航洲;陈雅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不良反应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妇科恶性肿瘤实施化疗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行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回顾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8%,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8%,对照组为56%,观察组生存质量给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不同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黄瑞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Neuman理论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应用的意义

    目的 探讨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ICU综合征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根据Neuman理论设定的心理危机实施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HAMD总评分显著改善(P<0.05),同时焦虑/躯体化、阻滞、认知障碍3类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中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樊蕴莉;张红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干预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我科21例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1例PC1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PCI术后UGH的危险性,在术前术后做好护理工作,以避免UGH的发生.

    作者:党新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超声雾化吸入交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显著高于对照组(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10.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发生率为1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与氧气雾化吸入交替治疗COPD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疗效确切,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病程,还能加速COPD急性加重期的转归.在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超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5~ 10月在本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的患者286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心理护理组152例,对照组134例,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FSH基础值、接受IVF治疗的次数、Gn支数、Gn天数、平均获卵数、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评分、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心理护理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适当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对提高IVF-ET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丛建香;张凤荣;周朋珍;张兴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再循环三种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 通过葡萄糖注射法(GIT)、尿素法(UT)、血液温度监测器(BTM)三种方法测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再循环,以探索透析再循环佳测定方法.方法 对60例患者依序分别采用GIT、UT、BTM三种方法进行测定,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GIT测定阳性结果为30例,阳性率50%,阳性患者RGIT(8.38 ±0.537)%.UT测定阳性结果为22例,阳性率36.7%,阳性患者RUT(14.67±7.63)%.BTM测定阳性结果为25例,阳性率41.7%,阳性患者RUT(14.11±6.12)%.在UT测定阴性的38例中有8例GIT测定阳性,2例BTM测定阳性.GIT与UT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经x2检验也有统计学差异,GIT与BTM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经x2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UT与BTM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经卡方检验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GIT、UT、BTM均可检测血管通路再循环.由于GIT检测阳性率较高,结果准确可靠,且操作简易、快速,可供临床及时发现及指导纠正通路问题.

    作者:杨莺卿;徐海山;陈开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在肝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在肝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3例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感动式护理,主要包括服务的理念、提高温馨的服务、倡导行为的反思和提高舒适护理以及人性化与多样式的健康教育等工作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投诉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肝动脉栓塞术患者实施感动式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洪芳;范进进;杨焕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ICU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名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以及生活质量的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定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SF-36各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5);SAS、SDS和PSQI各项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ICU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林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低体重新生儿硬膜外麻醉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低体重新生儿硬膜外麻醉中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拟行手术的低体重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护理配合措施,观察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硬膜外麻醉护理配合措施.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配合可以提高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率,降低低体重新生儿硬膜外麻醉的不良反应,提高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骨科无痛病房优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

    目的 提升护士疼痛管理理念,使患者得到优质的无痛护理.方法 构建骨科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体方法包括:明确组织架构与职责.进行持续性的护士培训、教育与考核,制订及实施疼痛控制程序,落实疼痛教育,进行阶段总结与反馈.结果 骨科病房无痛护理工作模式建立后,护士在疼痛评估、疼痛一般知识、药物镇痛知识、疼痛知识的综合应用得分均高于此模式建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无痛病房管理后,患者接受调查时、过去24h、手术后所经历的严重疼痛程度均在5分以下(0 ~10级评分);患者对疼痛治疗方式、疼痛照顾、止痛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在4分以上(5级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病房无痛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实施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提高了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了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作者:张莉;梁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新生儿PBMC感染HBV的阻断与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新生儿PBMC感染HBV的阻断效果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检测我院收治的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HBV-DNA),将其中80例阳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对照组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比较两组新生儿1岁时血清HBsAb阳转率.结果 新生儿1岁时,观察组的血清HBsAb阳转率为80%,对照组的阳转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PBMC感染HBV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可取得较好阻断效果,且及早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

    作者:刘裔红;徐风;钟丽珣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改善手术室患者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的效果

    目的 观察舒适护理改善手术室患者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按整体护理要求做好手术室的各项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生理指标较术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术中正常心理状态比例为44.0%,高于对照组28.o% (P >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室患者的生理指标及心理状态,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竞赛;夏玲蓉;邹艳红;邓旭珍;薛伟;欧阳秋菊;孙喜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 对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64例绝经妇女骨贡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钙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等药物.对照组患者遵从一般治疗护理常规进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专业护理,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对症处理.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过治疗及专业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总有效率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护理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躯体症状,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患者恢复.

    作者:蔡志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教学在神经内科护理大专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大专生临床实践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临床实践实习的60名护理大专生随机分为教学组30名和对照组各30名.教学组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本专科特点制定详细的临床路径教学表实施教学,对照组则按教学大纲要求采用传统一对一跟班教学.两组学员均于实习阶段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及问卷调查教学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教学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带教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大专生的临床实践带教中可使护生尽快掌握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提高护生对带教的满意率,提高临床护理实践质量.

    作者:彭惠兰;袁婉欢;段碧媛;黄惠君;李璐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术前心理沟通对胸部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沟通对胸部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胸部择期手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与治疗,观察组同期采用术前心理沟通干预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CL-90量表、SSR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前夜和术后4 w心理状况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肺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价指数.结果 观察组术后4 w SCL-90评分为131.54±19.79,SSRS评分为44.26±2.97;对照组SCL-90评分为161.04 ±24.57,SSRS评分为32.95±3.75,两组心理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和4 w各项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良好,对照组术后1 w和4 w各项指标虽有恢复,但恢复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两组肺功能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w疼痛评分为1.4±0.7,总感染率为8.8%,平均住院(42.2±2.7)d;对照组术后4w疼痛评分为3.4±1.1,总感染率为27.9%,平均住院(64.3 ±3.2)d.结论 术前心理沟通能显著改善胸部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能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李风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危重病患者亚低温复温的护理进展

    本文旨在研究危重病患者临床应用亚低温复温的方法、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国内外护理现状,对已有的护理研究进展加以归纳和总结,改善亚低温复温的流程及操作规范,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闫雯雯;徐旸;罗南;梁宇杰;马颖;乔杉;苏芬菊;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建立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考核合格制的做法与效果

    目的 评价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考核合格制的实施效果.方法 健全教育训练组织,实施分阶段、分层次培训,分阶段、按级施考.结果 实施前后医院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级施考提高了考核的合格率,各层级施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护士训练升级法,建立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考核合格制,较好地解决了护士基本技能训练中的低层次循环.

    作者:诸葛海鸿;刘云;杜益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