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惠兰;袁婉欢;段碧媛;黄惠君;李璐琳
目的 探讨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ICU综合征患者14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根据Neuman理论设定的心理危机实施干预措施.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心理干预后治疗组患者HAMD总评分显著改善(P<0.05),同时焦虑/躯体化、阻滞、认知障碍3类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Neuman理论为指导的护理方法在ICU综合征患者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各级医院护理人员中进行普及推广.
作者:樊蕴莉;张红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情感干预下运用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运用社会支持理论、情感干预措施对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康复是否有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将88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给予普通护理支持与心理指导,实验组(48例)在给予普通护理支持与心理指导的基础上,给予情感干预,并评定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心理康复SAS、SDS、SCL-90、PC、NC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恶性肿瘤患者在普通护理支持与心理指导基础上给予情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康复,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配合抗肿瘤治疗和护理,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郭健英;甘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妇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诊治的妇科疾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优护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优护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医护依从性、自请护工率及投诉事件发生率.结果 优护组患者的投诉发生率和自请护工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优护组配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35),优护组满意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24).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疾病患者诊治中的应用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廖全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旨在研究危重病患者临床应用亚低温复温的方法、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国内外护理现状,对已有的护理研究进展加以归纳和总结,改善亚低温复温的流程及操作规范,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闫雯雯;徐旸;罗南;梁宇杰;马颖;乔杉;苏芬菊;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0例住院胃癌大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宣教、环境、态度等护理项目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机体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邹碧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健康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80例T2DM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4 h不间断指导.两组强化治疗方法、时间均相同.结果 治疗15 d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强化治疗配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对T2DM强化治疗患者采用健康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作者:苏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产后按摩在产妇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将86例在我院生产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产后按摩,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情况和子宫复旧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母乳喂养满足新生儿的比例、母乳喂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子宫底的高度、子宫内膜的厚度、产后恶露的性质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按摩是一种较好的产后护理保健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产后泌乳和子宫恢复.
作者:雷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干预.对我科21例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21例PC1术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PCI术后UGH的危险性,在术前术后做好护理工作,以避免UGH的发生.
作者:党新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家庭支持系统参与老年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干部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422例,采用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让老年患者及其重要关系人共同参与健康教育为实验组,共221例,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共201例.结果 实验组181例病例认为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实施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员家庭支持系统参与健康教育优于传统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邬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住院患儿均为我院儿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对其家属共720名采取自制调查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0名经检查均健康的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即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CL-90评定,全部各项指标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影响家属心理状况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因素造成.结论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家属,且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况也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作者:彭亿平;刘芳;郑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对心电监护仪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监护仪操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方法 将80名护理人员分为2组,实验组40名,对照组40名,对照组操作常用监护仪,实验组操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的监护仪.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操作准确率明显提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对操作难易程度的认可亦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心电监护仪进行精细化管理,可全面提高监护仪操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心电监护仪的良好备用状态,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李斌;余秋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等与焦虑情绪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护士压力源量表对3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查,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SAS总得分(49.2±12.7)分,焦虑发生率为56.0%;焦虑与工作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 =0.715,P<0.01).结论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焦虑情绪的产生关系密切,运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缓解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张萍;刘国伟;陈志芳;王丽琼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控制血糖,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感动式护理工作模式在肝动脉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5年2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3例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感动式护理,主要包括服务的理念、提高温馨的服务、倡导行为的反思和提高舒适护理以及人性化与多样式的健康教育等工作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及投诉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投诉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肝动脉栓塞术患者实施感动式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的投诉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陈洪芳;范进进;杨焕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采用WHOQOL-BREF量表及HAD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干预前和干预后2、4w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2 w和4 w观察组WHOQOL-BREF量表6项指标及HAD量表2项指标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积极,较常规护理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梁彩薇;伍洁珊;谢运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嚼口香糖、中药足浴、早期下床活动及局部按摩等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食欲状况及腹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食欲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腹胀发生率分别为17.1%和3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口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早日康复.
作者:谢巧芳;欧秀华;陈珠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媒体教学在妇产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8名于我院妇产科病房实习的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带教,观察组采用多媒体教学带教.比较两组护生出科前的理论、操作考试及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并对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操作考试及综合能力考核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在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妇产科临床带教的特点,合理地应用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可充分利用临床教学资源,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水平.
作者:樊瑞新;赵香凤;詹明秀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岗位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的40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另选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前的40名护士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及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护理观察等方面的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岗位管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护理能力和护理质量,增加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
作者:李瑞萍;陈俊霞;吴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妇科恶性肿瘤实施化疗治疗的患者共10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对照组行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加强整体护理干预.回顾分析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68%,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8%,对照组为56%,观察组生存质量给项目评分优于对照组,不同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重要的推广价值.
作者:黄瑞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据报道[1],产妇分娩过程中98%以上有恐惧感,82%以上对住院有心理负担和希望改善病房环境,100%的孕妇期望家属在身边陪伴,以获得鼓励和安慰.陪伴分娩是一种新型分娩模式,其目的是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意而舒适的状态,尽量减少或降低不适程度,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2].本研究在实行护理工作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陪伴分娩中应用效果.
作者:张蓓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