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态瞬时评估技术在大学生性行为监测中的可行性研究

李彦霖;余红梅;廖芮;王华平;黄艳玲;谢冬梅;宋一蓓;杨义

关键词:性行为, 健康教育, 技术评估, 学生
摘要:目的 探索生态瞬时评估(ecological momentary assessment,EMA)技术在大学生性行为监测中的可行性,为更好地监测大学生性行为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通过立意抽样与滚雪球抽样,依据“信息饱和”原则,招募发生过性行为的20名大学生进行个别深入访谈,了解其参与EMA的意愿、顾虑以及建议,据此制订EMA计划,开展可行性试点研究,采用经验抽样法和自我监测法收集资料.结果 参与访谈的20名大学生中,17名(85%)访谈对象同意参加,实际15名参加了EMA可行性试点.试点期31d,发布465次填写指令,获得438份反馈信息,平均反馈率为94.19%;经验抽样法的平均反馈率为80.43%,平均超时率为14.97%;性行为自我监测率为51.97%;提前填报的平均发生率为8.45%;问卷平均完成时间经验抽样法为1.33 min,自我监测法为4.67 min.结论 EMA退出率低、反馈率高、超时情况较少,在充分取得调查对象信任的前提下,对大学生进行性行为EMA可行.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初中生健康素养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重庆主城区学校健康教育对初中生健康素养改善状况,为提高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城市、农村各抽取2所共4所学校初一、初二学生,分别将城市、农村各1所学校作为干预校,另外各1所学校作为对照校,干预校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对照校不开展任何干预措施.基线问卷调查时间为2016年10月,终期问卷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干预时间为2017年3-5月.结果 干预后,城市干预校学生具备功能性健康素养、批判性健康素养比例分别为71.5%,69.5%,高于对照校的62.2%,59.8%(x2值分别为5.753,7.333,P值均<0.05).农村干预校学生干预前总健康素养及3个维度健康素养水平低于对照校(P值均<0.05),干预后干预校与对照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干预校功能性健康素养水平由干预前的59.3%提高到干预后的71.5%,总健康素养水平由干预前的53.3%提高到干预后的65.8%;农村干预校功能性健康素养由干预前的30.9%提高到干预后的56.4%,总健康素养由干预前的27.0%提高到干预后的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学校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彭林丽;王宏;何芳;冉敏;杨静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天津市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对视力不良的影响

    目的 了解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对视力不良的影响,为小学生预防视力不良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天津市1 404名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用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天津市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3.1%,其中女生(47.4%)高于男生(3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15,P=0.002).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246,P<0.01).是否在暗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x2=10.377)、是否使用计算机(x2 =4.962)、是否使用手机(x2=7.533)、每日使用手机时长(x2=10.454)、眼睛距手机屏幕距离(x2=7.016)、是否使用平板计算机(x2=4.392)和每日使用平板计算机时长(x2=5.555)组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年级及以上、女生、在暗环境下使用电子产品和每日使用手机时长≥1.0h是小学生发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天津市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影响视力.应对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行为进行规范指导.

    作者:董晓鹏;刘盛鑫;王奇凡;叶盛;张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辽阳市中小学生近视病因知晓状况

    目的 比较小学高年级学生与高中生对近视病因的了解程度,为相应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辽阳市抽取2所小学和2所高中共1 185名学生进行近视眼病因认知调查,要求其列举5个近视眼病因.结果 不同性别学生近视病因认知报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病因有14个,包括强光/阳光、不休息、广义的熬夜、过度用眼、广义的手机、电视、电子产品、用眼不卫生、熬夜、夜间读写、手机、用眼时间过长、暗光读写、遗传;有统计学意义的有12个,其中男生高于女生的有计算机、读写、课业负担、时间长、电游、广义的计算机、用眼负荷过大,女生高于男生的有各种姿势、距离过近、眼操不足、躺着阅读、不合理饮食.小学高年级学生和高中生近视病因认知报告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有6个,包括电子游戏、用眼不卫生、广义的熬夜、计算机、电视、各种姿势;有统计学意义的有20个,其中小学生高于高中生的有12个(遗传、暗光读写、过度用眼、时间长、电子产品、眼操不足、躺着阅读、强光/阳光、夜间读写、广义的计算机、用眼负荷过大、用眼时间过长),高中生高于小学生的有8个(手机、熬夜、读写、课业负担、距离过近、不合理饮食、不休息、广义的手机).结论 不同性别及学段学生近视眼病因认知有差异.

    作者:富中茗;王智勇;王云;任辉;董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深圳市儿童家庭环境因素与入园适应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入园适应的关系,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深圳市龙华区2015年所有新入园儿童14 933名,使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入园适应教师问卷对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评估儿童的家庭精神环境和入园适应情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控制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入园适应总分与家庭亲密度(B=0.32)和知识性(B=0.21)呈正相关,与家庭矛盾性(B=-0.27)呈负相关(P值均<0.05).进一步对儿童入园适应各维度分析显示,儿童入园后的情绪稳定与家庭亲密度(B=0.07,P=0.047)呈正相关;人际关系与家庭亲密度(B=0.08)和娱乐性(B=0.04)亦呈正相关,与家庭矛盾性(B=-0.07)呈负相关(P值均<0.05);学习活动与家庭亲密度(B=0.09)呈正相关,与家庭矛盾性(B=-0.06)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入园适应受家庭环境影响,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以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冯晓颖;刘俐;尹晓娜;孙灯利;陈招弟;吴传安;陈维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咨询热线电话分析

    为提高青少年对生殖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生殖健康观念,以及获得安全可靠的避孕方法,减少流产次数,尽可能地避免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同时为思想负担较重的青少年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工作,本文对杭州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性与生殖健康咨询热线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

    作者:崔雅杰;宋海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神经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儿童性别、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为帮助家长针对不同性别儿童找到更为理想的教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2015年4-10月,选取太原市6个城区和4个郊(县)区中的2 644名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完成《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和《WHO神经行为核心测验组合》测试.结果 经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数字跨度顺序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70,3.207,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数字跨度顺序得分不同(F=4.682,P=0.031);儿童性别与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2.603,P=0.034)、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139,P=0.014)的影响均有交互作用.经分层方差分析,男童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2.691,P=0.030)、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291,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女童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数字跨度总得分(F=3.162,P=0.013)、数字跨度顺序得分(F=3.180,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女童数字跨度顺序得分高于男童(t=-2.590,P=0.010),男童习惯用手2次得分之和、非习惯用手2次得分之和高于女童(t值分别为4.204,7.572,P值均<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别除直接影响儿童神经行为外,两者对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还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胡瑞杰;马自芳;薛钟瑜;唐颖;王莉;王祝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足球训练对河南大学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足球训练对河南大学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河南大学所有班级中随机选取10个教学班级,班级内全体大学生346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73名).干预组进行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训练,实验前后采用身体自我效能量表(PSE)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6周的足球公选课教学干预后,干预组身体自我效能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1.99分,身体自我表现信心均分干预后比干预前高10.01分.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感受到的身体能力自我效能均分为(175.12±0.71)分,对照组为(163.13±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5.595,P<0.01);身体自我表现信心自我效能均分干预后干预组得分为(174.12±0.62)分,对照组为(164.14±0.52)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62.218,P<0.01),其他各因子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得分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足球教学训练干预对提高河南某高校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魏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母亲不同喂养行为与学龄前儿童蔬菜水果摄入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母亲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水果摄入的影响,为指导学龄前儿童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综合喂养行为问卷及每周水果和蔬菜摄入问卷对杭州市分层抽取的1 157名3~6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分别评估母亲的喂养行为及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分析母亲不同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水果蔬菜摄入的影响程度.结果 学龄前儿童每天摄入水果报告率为72.8%,每天摄入蔬菜的报告率为66.4%.建立健康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制备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呈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3,0.33,0.19,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蔬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0,P=0.015);鼓励均衡和多样化饮食、监督、建立良好的进餐环境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正向影响(β值分别为0.47,0.39,0.35,P值均<0.05),限制不健康食物对学龄前儿童水果摄入量产生负向影响(β=-0.31,P=0.036).结论 父母亲应建立良好的家庭进餐环境,鼓励孩子均衡和多样化饮食,让孩子参与准备食物等积极的喂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龄前儿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作者:周雪阳;华乐;张萌;王小合;汪胜;张皓;秦上人;黄仙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湖南通道自治县侗族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2所农村中学中抽取592名侗族中学生,对其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侗族中学生存在常吃甜食(23.0%)、不喝牛奶(36.0%)、偏食(39.4%)、缺乏锻炼(54.1%)、看电视≥2 h/d(38.7%)、骑自行车违规(30.4%)、非安全场所游泳(25.3%)、学习压力重(31.6%)、尝试吸烟(40.4%)、尝试饮酒(75.2%)、第1次喝酒年龄≤13岁(32.1%)、目前饮酒(3 5.1%)等多种健康危险行为.侗族男生不喝牛奶、不吃早餐、玩电子游戏≥4 h/d、非安全场所游泳、动手打架、严重受伤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2.310,8.838,12.697,58.578,27.912,14.869,P值均<0.01),男生吸烟、饮酒相关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女生偏食、缺乏锻炼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x2值分别为7.273,8.415,P值均<0.01).初中生多种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高于高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湖南省农村侗族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

    作者:张斌;张天成;张福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素质与压力认知的关系

    目的 探讨童年中晚期儿童的心理素质与压力认知的关系,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基础.方法 选取847名中山区中心小学和达州市通川区金山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为对象,以2014年6月-2015年7月进行心理素质测试3次,筛选出高、低心理素质各50名学生,采用混合实验设计,考察心理素质与压力认知之间的关系.结果 低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对负性事件的回忆量(19.20±7.16)高于高心理素质的小学生(10.84 ±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P<0.01);高心理素质的小学生对不同压力程度(高、中、低3种程度)负性事件的威胁性评定分别为(38.82±9.35)(37.60±8.73)(38.00±7.87)分,低心理素质的小学生评定分别为(40.22±9.09) (39.48±8.84) (39.40±8.50)分.心理素质水平不同的小学生对于负性事件的威胁性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1,P>0.05).小学生对不同压力程度负性事件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3.128.27)=2.23,P>0.05];不同心理素质与不同压力程度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4,178.27)=0.67,P>0.05].结论 童年中晚期儿童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其压力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为心理素质可以降低小学生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易感性.

    作者:苏志强;张大均;刘培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四川高职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高职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作用,为改善高校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心理控制源测验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随机抽取的四川省916名高职贫困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得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值分别为7.205,4.480,6.483,42.933,2.496,2.007,P值均<0.05);高职贫困大学生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内归因得分均高于外归因,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消极应对(P值均<0.05).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外归因、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P值均<0.05),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内归因、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在心理控制源和心理健康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分别为17.22%和13.71%.结论 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应对方式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从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两个方面对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作者:张晓茹;杨宗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贫血与营养状况的关联

    目的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生贫血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和健康调研的7,9,12和14岁年龄组3 747名回汉族中小学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人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和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评定营养状况.结果 回、汉族学生总体贫血检出率为4.7%,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2.6%)高于回族学生(2.1%),农村学生(5.5%)高于城市学生(3.9%),女生(6.1%)高于男生(3.4%)(x2=4.17,P<0.05).在贫血学生中,回、汉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占3.2%,3.5%;中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1.2%;汉族学生无重度贫血,回族学生重度贫血检出率为0.2%(x2=7.77,P>0.05).不同经济片区中,中等片区回族学生贫血率高(4.1%),其次为好片区汉族学生(2.1%),差片区回族学生未检出贫血者.汉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42.1%,5.7%,3.6%,回族学生分别为4.4%,32.0%,4.3%,2.4%,不同民族间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P>0.05).各个年龄组中,12岁学生贫血检出率高,为1.7%,其次为14岁学生.结论 回、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不同,应重视农村学生的贫血防治知识教育,尤其要加强青春期少女的健康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好的片区,进行贫血知识教育,提倡合理膳食;加强学生贫血筛查工作.

    作者:王珺怡;陈妍君;董彦会;王政和;赵海萍;马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校理工科男生对吸烟的内隐和外显态度研究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男生吸烟的原因以及其内隐和外显态度,为理工科院校制定控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招募大连交通大学在读理工科男大学生42名,外显态度采用Russell吸烟原因问卷,内隐态度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编制吸烟内隐联想测验,分析外显与内隐态度的特点及关系.结果 理工科男生吸烟原因中,社会心理维度得分(2.13分)高于药理维度(1.42分)(t=10.87,P<0.01).吸烟内隐态度与药理维度、依赖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73,0.804,P值均<0.01),与社会心理维度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40,P>0.05).结论 理工科男生吸烟原因主要是社会心理因素,对吸烟的内隐态度与药理依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艾传国;佐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北京市2011-2016年托幼园所儿童伤害发生情况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1-2016年托幼园所儿童伤害发生趋势,为托幼园所儿童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6年北京市托幼园所上报的儿童伤害年报表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2016年北京市发生儿童伤害的园所构成比从31.91%下降至19.65%,托幼园所儿童伤害检出率从5.92‰下降至2.01‰(x2值分别为88.25,1 343.85,P值均<0.01).2011-2016年间城区儿童伤害检出率从8.10‰下降至2.54‰,郊区儿童伤害检出率从2.33‰下降至1.28‰(x2值分别为1 275.08,50.64,P值均<0.01);每年城区儿童伤害检出率均高于郊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6.50,275.51,123.34,75.09,45.62,72.91,P值均<0.01).儿童伤害发生较多的为跌伤(1.49‰~4.40‰)、钝器伤(0.21‰~0.52‰)、他伤攻击伤(0.11‰~0.44‰).结论 托幼园所儿童伤害应得到重视,采取综合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作者:何辉;孟杰;张丽晋;尚晓瑞;陈雪辉;孔元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武陵民族地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武陵民族地区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于2015年11-12月从地处武陵民族地区腹地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抽取4个县8所城乡中学2 360名土家族和苗族中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武陵民族地区中学生偏食、缺乏锻炼、自杀意念、吸烟、饮酒和网络成瘾报告率分别为29.11%,58.94%,19.49%,20.04%,26.36%,6.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偏食的危险因素有独生子女、网络成瘾,保护因素有男生(OR值分别为1.562,2.219,0.695,P值均<0.01);缺乏锻炼的危险因素有高中、住宿、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1.452,1.291,1.494),保护因素有男生(OR=0.513)、学习成绩(中等OR=0.750,中等偏上或好OR=0.689)(P值均<0.01);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有高中(OR=1.419)、吸烟(OR=1.857)、孤独(很少或有时OR=1.529,经常或总是OR=2.366)、抑郁(OR=2.694)、上下学感到不安全(很少或有时OR=1.381、经常或总是OR=1.974)、打架(OR=1.744),保护因素有男生(OR=0.542)(P值均<0.05);吸烟的危险因素有男生、留守、饮酒、打架、自杀意念(OR值分别为6.984,1.372,5.810,1.687,1.837),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580,中偏上或好OR=0.467)(P值均<0.05);饮酒的危险因素有土家族(0R=1.708)、母亲文化程度(初中或高中OR=1.319,大专及以上OR=2.600)、吸烟(OR=6.678)、抑郁(OR=1.524)、打架(OR=1.878),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或好OR=0.666)(P值均<0.05);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OR=1.970)、偏食(OR=2.013)、失眠(很少或有时OR=1.949,经常或总是OR=2.322)、吸烟(OR=1.525)、自杀意念(OR=2.471)、上网以玩游戏为主(OR=3.071),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624,中等偏上或好OR=0.395)(P值均<0.05).结论 自感学习成绩差的中学生易发生多种健康危险行为.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行动,确定预防和控制工作重点.

    作者:张天成;张福兰;熊静梅;陆盛华;文理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特征,为小学生体质状况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苏南地区6 192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小学生生活方式调查问卷,调查小学生体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苏南地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优秀等级比例仅为12.6%.五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得分均为大,其中体质健康得分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六年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得分小,与其他各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和乡村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要好于男生和城市学生(t值分别为-2.29,-2.50,5.79,2.27,P值均<0.05).苏南地区小学生的睡眠情况、静态视屏行为和课外运动锻炼达标率分别为15.5%,72.6%和65.9%.体质健康与性别、城乡、睡眠时间、静态视屏行为、课外运动锻炼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另为0.239,0.217,0.137,0.369,0.259,P值均<0.05),而与年级无相关性(r=-0.048,P>0.05).结论 苏南地区小学生体质健康和生活方式状况不容乐观,应采取“政府—学校—家庭”三方协同、综合干预的措施提高或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水平.

    作者:任玉庆;潘月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占成人身高百分比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1985-2014年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成人身高百分比(简称“身高占比”)的变化趋势,为研究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85,1991,1995,2000,2005,2010,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7~18岁汉族学生的身高测量数据,计算各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及净增长,分析中国汉族不同性别年龄组学生身高占比变化的长期趋势.结果 1985-2014年,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男生增高3.79 cm,女生增高2.30 cm.男生身高的城乡差异由1985年的2.92 cm降至2014年的1.21 cm,女生由2.07 cm降为0.95cm.7岁男、女生身高占比分别由1985年的72.02%,76.54%增加至2014年的73.62%,78.50%;8~12岁女生和男生身高占比也逐年增加,同年龄女生的身高占比均高于男生;10岁女生与12岁男生及14岁女生与16岁男生身高占比变化趋势一致.10岁女生或12岁男生身高占比净增长大,且16岁前身高占比均增加,而16岁时无增长.结论 近30年,中国汉族18岁学生的身高仍在增长,城乡差异缩小,主要变化为青春期生长突增高峰年龄前身高占比增加.

    作者:朱元多;陶芳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宁夏银川市中小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现状

    目的 了解宁夏银川市中小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现状,为制定儿童青少年及成年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抽取宁夏银川市6~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1 99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人体测量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学龄儿童青少年处于理想心血管疾病状态所占比例高的为总胆固醇(94.4%),低的是饮食健康评分(32.1%).女生体育锻炼理想健康状态比例(41.8%)低于男生(52.5%),而吸烟、体质量指数(BMI)、血压、空腹血糖理想健康状态比例(91.10%,81.30%,67.60%,90.80%)均高于男生(81.30%,70.60%,60.90%,85.30%)(x2值分别为91.23,34.63,10.11,13.92,P值均<0.01).6~11岁年龄组吸烟及空腹血糖理想健康状态比例(96.4%,93.6%)均高于12~ 18岁组(88.0%,84.5%),而BMI、血压、健康饮食评分理想健康状态比例((71.6%,62.4%,21.8%)均低于12~ 18岁组(77.2%,65.8%,35.8%),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1,8.97,15.42,P值均<0.01).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为7分的儿童青少年仅占7.6%,男生理想心血管健康评分比例(27.3%)低于女生(35.4%)(x2=23.818,P<0.05).结论 银川市中小学生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促进,以提高学龄儿童青少年的理想心血管健康水平.

    作者:丁文清;董虹孛;李彦飞;吴文军;贾磊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医学生家庭功能与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家庭功能与自尊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2 473名大二至大五年级医学本科生为被试,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hort-Egna Minnen Betraffende Upfostran-Chinese,s-EMBU-c)、家庭关怀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及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进行测试.结果 父母情感温暖与家庭功能、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0.263~ 0.579,P值均<0.05),父母情感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家庭功能、自尊、生活满意度均呈负相关(r=-0.342~-0.094,P值均<0.05).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均可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β值分别为0.256,-0.083,0.273,-0.059,P值均<0.01).多重中介作用分析表明,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都不能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P值均>0.05);父母教养方式通过家庭功能和自尊分别间接预测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中介效应分别为49.1%~58.5%,27.9%~35.3%),还通过家庭功能-自尊的中介作用对生活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中介效应为15.6%~ 19.0%,P<0.05).结论 家庭功能和自尊在父母教养方式预测医学生生活满意度中起到多重中介作用.

    作者:侯艳飞;赵久波;杨雪岭;张小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重视儿童青少年近视环境危险因素的防控

    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并呈低龄化的趋势,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其中环境因素是近视病因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睡眠时长、照明条件、饮食习惯等与近视发生的关系进行文献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针对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和特殊个体不同角度的干预策略,以大限度地保护儿童青少年的视力.

    作者:张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