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任务式教学对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学习能力和满意度的影响

旷红

关键词:任务式, 心血管内科, 实习生, 学习能力,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任务式教学对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学习能力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60名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任务式教学,比较两组的学习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技能考核成绩、病例分析成绩、认为教学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及教学方法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任务式教学能够显著激发心血管内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门诊部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研究

    医院的门诊部,是医院综合管理十分重要的部分,是医院整体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技术水准、服务质量等多方面的体现.作为医院的服务窗口,医院整体形象的前沿阵地,要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阶层的服务对象.医院门诊的医、护、导诊方面的服务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等,是影响医院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重点概略分析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门诊部管理中,去解决门诊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作者: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5 s护理模式对普外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SCL-90评分的影响

    目的 探讨5 s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200例普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5s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 (P <0.05),观察组术前的抑郁、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5 s护理模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够提高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主动性,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痛苦.

    作者:刘丽滨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及家长围手术期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患儿及家长围手术期焦虑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的患儿100例,家属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于患儿术前4h内、术前等候区、麻醉诱导期依据认知行为干预方案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干预.采用改良耶鲁焦虑量表(mYPAS)、诱导期合作程度量表(ICC)分别在术前等候区、麻醉诱导期,对两组患儿进行焦虑程度的测评,并测定患儿生命体征.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焦虑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组家长进行焦虑程度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儿mYPA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ICC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的STA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家长VAS、患儿生命体征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家长STAI得分与患儿mYPAS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依据认知行为理论制定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案,能有效的降低行视网膜母细胞瘤手术的患儿在围手术期中的焦虑水平,使患儿诱导期合作程度明显提高,并降低家长的焦虑水平,在一定程度对家长心理起到保护作用,也通过改善家长的焦虑水乎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焦虑程度.

    作者:王薇;林平;陈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在无痛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无痛内镜下内镜下套扎(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住院采用EVL治疗的EV患者10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生命体征(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对照组为74.00% (P <0.01),观察组生命体征均较对照组平稳(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90.20%(P<0.01).结论 EVL具有后遗症少、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出血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手术紧张感、焦虑、抵抗情绪,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配合无痛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有肯定性治疗效果.

    作者:黄凤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的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采用THR治疗的高位DDH患者40例(46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3髋).对照组进行常规基础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专门针对感染、脱位、DVT以及神经血管损害等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和护理后的Harri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显著改善并促进高位DDH患者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减轻甚至消除了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田军;陈丽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间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68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24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245 ml.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配合较好,有利地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结论 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良好术前准备,做好术中的配合以及良好的设备保障,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张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患者34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行开腹手术的患者34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开腹手术患者采用传统的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疼痛2例(5.88%),对照组发生疼痛率100,0%.观察组术后发热天数、平均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为10.71%.结论 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心理沟通及必要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保证.

    作者:张旱愉;刘艳嫦;王宝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程序化护理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索程序化护理在治疗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80例消化道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合理化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采用程序化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满意度比较,护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减轻肠梗阻的症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值得在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贾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Roy适应模式对初产妇角色转变及产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Roy适应模式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产科100例单胎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oy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及产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疼痛评分、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Roy适应模式能够帮助初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促进产后恢复.

    作者:赵玉琴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罗伊适应模式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罗伊适应模式对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心绞痛患者5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5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施一般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应用罗伊适应模式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SAS评分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罗伊适应模式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患者的健康有较好促进作用,对医护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应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飞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障碍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SSS)和运动障碍(FMA)的评分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SSS评分和FMA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翁子梅;邓彩弟;罗文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任务式教学对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学习能力和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任务式教学对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学习能力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60名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任务式教学,比较两组的学习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技能考核成绩、病例分析成绩、认为教学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及教学方法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任务式教学能够显著激发心血管内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

    作者:旷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实践与效果体会

    目的 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实践与效果体会.方法 将我院的手术室护士平均分为7个专科组,由护士长和竞选出来的专科组长来对各组进行二级管理,对专科护士在手术中的配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对我院的专科护士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后,我院手术室医师对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满意度由2009年的84%提高到了2011年的99.2%.结论 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而且它还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手术室专科护士.

    作者:郭艳玲;阮彩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和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10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在接受侵入性刺激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疼痛情况及住院期间的身体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刺激后1 min、5 min的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的体重、头围、身长的增加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有利于稳定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促进身体发育.

    作者:陶桂霞;李志燕;谭晓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急诊科开展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实践效果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开展核心能力培训后的实践效果.方法 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对急诊科28名护士针对性制定专科专业知识及技能实践能力、专科基础知识及技能应用能力、教育和培训的能力、临床思维的判断能力、协调组织以及应急的能力等相关训练计划,并依据急诊科的专业特点对科室内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如专科轮转、岗位培训、临床实践以及带教负责制等进行培训.培训后从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护士自我评价满意度、急诊医师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后急诊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考核、护士自我评价满意度、急诊医师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实施急诊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措施不仅增强了护理人员自信心,提高了其学习主动性、护理综合素质以及自我评价满意度,还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满意度,积极促进了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

    作者:曾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鼻窦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焦虑程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及健康指导对鼻窦炎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0例经功能性鼻内镜治疗的鼻窦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并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出院前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视心理、健康因素在鼻窦炎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钟玲;杨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强化基础护理”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对“强化基础护理”及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的认知现状,明确“强化基础护理”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以本院78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强化基础护理”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的认识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对“强化基础护理”的认识平均得分为(22.35 ±4.79);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的认识平均得分为(19.92 ±5.13);26~35岁年龄组、本科及以上学历、护龄6~10年、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在“护士对强化基础护理的认识”得分高于平均水平,同时其“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得分也高于平均水平.结论 护士对“强化基础护理”与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的认识存在偏差,“强化基础护理”背景下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主观期望与其年龄、学历、护龄、职称相关.强化基础护理对临床护理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孙秀勤;唐菁华;何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肝衰竭早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肝衰竭早期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入住中西医结合科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行为心理干预、一般支持性心理干预及建立亲情与社会支持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并评价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天、特殊治疗前、特殊治疗后及出院前1 d 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常规治疗的依从性及特殊治疗的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使肝衰竭早期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本身、积极应对及配合治疗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李朝凤;沙莉;鲁桂兰;俞曦;林静;谭善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溶血尿毒综合征21例护理体会

    对21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状况进行总结分析.患儿均具有HUS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护理的关键是早期改善肾功能衰竭、纠正贫血和预防出血.医务人员及时正确给予治疗和精心护理是改善小儿HUS预后的关键.

    作者:杨燕澜;武宇辉;黄雀兰;崔晶晶;王墨;尹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在神经性吞咽困难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神经性吞咽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患者48例,根据是否接受PEG分为PEG组与鼻胃管组,每组24例.给予相同的管饲营养液,于治疗前1d、治疗后30 d分别测量体重指数、非瘫痪侧三头肌皮褶厚度和肱三头肌肌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钾,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反流性食管炎、血清钾紊乱的发生情况.结果 PEG组治疗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小于鼻胃管组(P<0.05).治疗后30d PEG组除血清白蛋白外,其他各项营养指标的改善均优于鼻胃管组(P<0.05).结论 PEG肠内营养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明;陈祺;陈莉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