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临床效果研究

叶敬花;廖建湘;肖志田;李素芳;付勤

关键词: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14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资料采用x2检验,P=0.0344<0.05,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优质的护理服务能够提高重症病毒性脑炎合并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社区内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社区护理人员在饮食、运动、药物和监测4方面对社区内9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应护理干预,通过患者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不同对干预方式做出调整,对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的自我管理能力做出评定.结果 护理干预开展后与开展前相比,患者正确饮食、正确用药、规律运动、每月检查和自我监测各项自我管理能力的达标比例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压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罗春玲;李元香;赖春荣;陈春华;胡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以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 将20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1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只做一般告知,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检查前详细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做好急救等准备工作.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检查前焦虑程度、检查成功率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后干预组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检查成功率为92.7%,对照组检查成功率7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为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颅脑损伤患者顺利完成MR检查的关键,且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马敏;邓兰英;魏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属于临床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能有效干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疾病的复发.目前的外科手术中,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健康教育,能够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消除手术的恐惧感.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健康教育除了能解决心理层次的问题外,亦能对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一定的治疗干预作用.回顾健康教育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综述当前健康教育的现状,以及在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实际应用前景.

    作者:葛维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性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作用,以及产后抑郁症与母体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产后6周内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的42名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21例),综合性心理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综合性心理干预,21例).干预措施包括认知疗法、心理支持疗法、行为疗法、团体疗法、放松疗法、音乐疗法等.两组分别在综合性心理干预前、干预后1周、6周、6个月时追踪观察,并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测量,同时抽晨静脉血4~5 ml,测血清雌二醇,孕酮含量.结果 干预组经综合性心理干预1周,6周,6个月后,EPDS指数逐渐下降,雌激素水平逐渐回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产后抑郁症状,并缩短病程,使性激素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产后抑郁症安全有效的措施.

    作者:童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人本护理服务在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人本护理服务在外科手术室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实施外科手术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本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配合度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SAS、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科手术室实施人本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手术情绪,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龚俊霞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并发症的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改良组患者针对常见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P<0.05),且预后情况更好(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相关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疾病相关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疾病预后情况.

    作者:苏燕娟;陈少卿;王玉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对伴有2型糖尿病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为其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的发展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进行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并伴有糖尿病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随机选择66例仅患有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胆囊病变程度要高于对照组,没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其伤口愈合以及感染方面要优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论 在围术期进行科学的护理是必要的,并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侯彩霞;杨闯;张永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分析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体外循环术后婴幼儿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80例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术婴幼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舒适护理模式开展前后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来自舒适护理模式开展前,而实验组来自舒适护理模式开展后,实施组40例婴幼儿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婴幼儿应用体外循环术后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婴幼儿心率波动差、体温波动差、平均血压波动差、哭闹次数、拒食次数、住ICU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体外循环术后婴幼儿应用舒适护理,可提高婴幼儿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的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作者:刘玉梅;朱雁;吴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护流程改造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维护流程改造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操作,观察组结合自行设计的双腔静脉导管托垫给予单侧导管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导管通畅率、开管及封管时导管端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开管及封管时血液在导管腔内停留时间、留置导管维护时间以及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完全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端口暴露时间及血液在导管腔内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维护流程改造,降低了导管感染发生率,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提高了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颖;山广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及预防护理

    目的 探讨研究糖尿病病人血糖规律特点,为临床护理预防提供数据支撑,提高治疗水平.方法 对255例糖尿病病人予以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进行为期3d的血糖连续检测,总结其血糖的规律特点,并予以有效可行的预防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255例患者有29例出现低血糖现象,低血糖夜间发生比率高为69.7%,无症状低血糖夜间发生比率亦高为70.8%;三餐2h后血糖出现急性升高;经临床有效地预防护理后,及时发现救治,血糖平均在(6.3±1.5)d内得到了有效控制,住院(13.7±1.5)d好转出院,未产生并发症及危及生命,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糖是有规律特点可循的,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对糖尿病病人的早日康复起着重要地促进作用,减少并发症及生命危及的发生概率.

    作者:邱雯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制“防刺头皮针”及其临床评价

    目的 通过改良普通头皮针,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在现有头皮针的基础上制作一头皮针防刺套,减低针体与针柄交接处与皮肤的高度,将头皮针制成z型头皮针,用于操作前后的保护.通过对100名一线临床护士的问卷调查,对自制“防刺头皮针”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护士对自制“防刺头皮针”的各项指标满意度(满意及很满意)分另为:技术水平83%,精巧水平76%,操作顺应性77%,保障病人输液时头皮针固定在皮肤上的安全性53%,封装于包装袋中的安全性86%,防刺实用价值86%,经济效益67%,社会效益78%,推广价值73%.结论 临床护士对自制的“防刺头皮针”满意度高,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胡荣;梁观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理疗法对癌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疗法在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中的效果,为促进患者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性的抗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则给予系统性健康教育、音乐疗法和心理剧为主要形式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时间为8周.干预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①干预前,两组TSCS和SCL-90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干预后,研究组TSC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心理疗法能够帮助癌症患者消除负性自我概念,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

    作者:赵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鼻内镜术后三种鼻腔填塞物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三种鼻腔填塞物用于鼻内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鼻窦炎和鼻息内行鼻内镜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凡士林组、硅胶管组和膨胀海绵组,每组6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鼻内镜手术方法治疗,术后凡士林组填充凡士林纱条,膨胀海绵组填充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硅胶管组将硅胶导管置入鼻腔内,下方以凡士林纱条做好固定填充.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填充时出血量、抽取填充物时出血量以及粘连情况.结果 凡士林组填充时出血量明显少于膨胀海绵组和硅胶组(P<0.05),膨胀海绵组与硅胶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凡士林组抽取填充物时出血量明显多于膨胀海绵组和硅胶组(P<0.05),膨胀海绵组明显高于硅胶组(P<0.01).凡士林组与膨胀海绵组粘连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硅胶管组无粘连发生,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凡士林组和膨胀海绵组(P<0.05).结论 鼻内镜术后应用硅胶导管联合凡士林纱条进行填充,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抽取填充物时的出血量,预防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提高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况小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体部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体部伽玛刀治疗肝癌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97例行体部伽玛刀治疗的肝癌患者围术期实施系统化的综合护理.结果 本组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伽玛刀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总有效率为83.5% (81/9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体部伽玛刀治疗的肝癌患者围术期认真细致地实施系统化的综合护理是伽玛刀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方耀卿;萧丹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7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分别以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2009年我科行心肺复苏和2010年使用心肺复苏平台后心肺复苏的工作情况进行比较,以2009年为对照组,2010年为观察组.结果 两组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方面差异显著.结论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缩短了抢救时间,降低了不利因素,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徐凤;柴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手术前后所需的应用护理干预分析.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其护理情况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使用针对性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在手术后未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的症状,也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绝大多数患者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获得成功,缓解了患者的病情.结论 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能够有效的减少子宫肌瘤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仁秀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对泌外科留置双J管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留置双J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06例术后双J管置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应用调查问卷测试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留置双J管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泌外科留置双J管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顾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观察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生活方式、遵医用药、血压变化、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86.67%)、遵医用药(85%)明显高于对照组;降压效果和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增强遵医用药行为,有效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凤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理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其治疗成功率,并且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得到有效的提高,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邓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及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的护理措施能够缓解冠心病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瑞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