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瑞;万宇辉;陶芳标
目的 了解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健康促进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04名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和1 917名非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其除学业满意度外的各维度、积极情感得分均低于非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消极情感得分高于非受艾该病影响中学生(P值均<0.05).在受艾滋病影响的中学生中,生活满意度分量表除学业满意度外,其余维度上均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P值均<0.05),快乐感量表的消极情感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P<0.05);友谊满意度、环境满意度、积极、肖极情感在各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住校学生的友谊、自由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住校生,消极情感低于住校生(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级、学习成绩、同学关系、照顾者、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父母患病情况、言语中伤(P值均<0.05).结论 毕节市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较低.应正确合理地关怀和帮助受艾滋病影响中学生.
作者:贺万静;严征;庹安写;王燕;朱培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学龄期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儿童ADHD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共9 628名小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对筛查与诊断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共确诊ADHD儿童468例,ADHD患病率为4.86%,男生患病率(8.09%)高于女生(1.47%)(x2=228.146,P=0.000);9岁组儿童ADHD患病率高(6.14%),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56,P=0.024).ADHD分型以注意缺陷为主型发生率高(2.85%),其次是混合型(1.41%),多动/冲动为主型少(0.60%).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患ADHD的风险低于男生(OR=0.17,95%CI=0.13~0.22),母亲孕期心情不佳和父母关系不好是发生ADHD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5(95%CI=1.17~ 1.79)和2.01(95%CI=1.59~ 2.55)].结论 柳州市城区小学生ADHD患病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且发生与儿童性别、母亲孕期心情及父母关系有关.应对家长、老师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提高早期识别和诊断,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张玉;李红辉;李春娟;杨喆;熊莉;陈玲;黄月;农铮;曾定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大学生无聊倾向、冲动性与进食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指导大学生形成健康进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arrat冲动性量表和进食行为问卷,对从黑龙江省2所大学方便抽取的95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大学生进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得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5.48,6.70,6.14,P值均<0.05);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0.42,0.89,P值均>0.05).无聊倾向与冲动性、情绪性进食、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限制性进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冲动性与限制性进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冲动性在无聊倾向预测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间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4.89%,47.29%.结论 无聊倾向既可直接又可间接通过冲动性对大学生情绪性进食和外因性进食行为产生影响.
作者:孟庆新;刘勇;杨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育舞蹈练习对于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对黑河某高校女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筛选有效研究对象81人,按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43)与体育舞蹈组(n=38),其中体育舞蹈组进行14周练习.测试包括心肺指标(安静脉率、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体脂指标(腰围、体质量指数)和身体素质(100 m跑、1 min仰卧起坐、立定跳远、8×50 m折返跑、4× 10 m、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跳站立)指标.结果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之间安静脉率、肺活量、腰围、体质量指数、1 min仰卧起坐、8×50 m折返跑、4×10 m折返跑、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等测试成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4,2.276,-2.473,3.145,2.117,-2.132,-2.133,3.124,2.956,P值均<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体育舞蹈组安静脉率明显下降,肺活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4,2.276,P值均<0.05);腰围、体质量指数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73,3.145,P值均<0.05);1 min仰卧起坐、8×50 m折返跑、4×10 m折返跑、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等测试成绩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7,-2.132,-2.133,3.124,2.956,P值均<0.05).结论 体育舞蹈练习可降低女大学生安静脉率,增加肺活量,降低体脂,提高灵敏、协调、平衡、柔韧、力量等素质.
作者:陈泽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2016年3月21日,苏州市1所民办小学中午就餐后多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除个别学生外均进食了学校当日午餐.为查明发病原因,控制事件发展,特开展此次流行病学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定义为该校全部学生及教职工自2016年3月21日午餐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发热其中2项及以上症状者.
作者:张群;胡佳;滕臣刚;周晓华;钱珍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济南市平阴县某小学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疫情规模、致病因子,为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提出建议和积累经验.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并找出病因线索,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共搜索到26例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及脐周阵发性疼痛或隐痛(96.15%)、恶心(80.76%)和呕吐(30.77%),此外还有腹泻(23.08%)和发热(7.69%).潜伏期短0.3h,长5.3h,平均1.5h.病例对照研究表明本次事件的可疑食物为土豆炖鸡肉(OR=6.71,P=0.00).同批次冷冻鸡肉检出挥发性盐基氮(19.29 mg/100 9).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食用变质鸡肉引起.要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采购、加工、供应、贮存等关键环节安全.
作者:张民;侯静;高峰;许华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以及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为提出个性化的干预对策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多阶段整群选取武汉、西安两地2 304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脂类摄入行为、改变策略、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青少年脂类食物摄入行为现状,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行为变化阶段的影响因素.结果 中学生脂类食物摄入行为变化阶段处于前意向阶段的占20.9%,意向阶段占21.9%,准备阶段占22.7%,行动阶段占13.6%,维持阶段占20.9%.自我效能对行为变化阶段直接正向影响效应为0.133,正向态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间接正向影响效应为0.120,0.105,0.093.负向态度和改变策略对行为变化阶段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总效应分别为-0.182,0.286.结论 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对行为变化阶段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力,良好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支持能够促进行为向较高阶段发展,而负向态度则是阻碍行为前进的重要因素.建议对青少年采取基于行为阶段的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
作者:陈敏燕;方明珠;杜宇立;谢文倩;朱茜如;许亮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古族留守儿童健康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县、和静县、轮台县、尉犁县、焉耆县各2所小学,共调查10所学校1 024名蒙古族小学生,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健康行为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新疆巴州蒙古族留守儿童占67.29%(689/1 024),非留守儿童占32.71%(335/1 024).巴州蒙古族留守儿童有关健康行为比例高的为吃饭不按时(95.07%),其次为做家务中的刷碗(60.09%),比例低的为做家务时间在3h以上(1.89%);非留守儿童比例高的也是吃饭不按时(94.03%),其次为做家务中的刷碗(65.97%),比例低的为有过吸烟经历(3.28%).结论 应进一步重视巴州蒙古族留守儿童的健康相关行为,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
作者:李小东;王伟国;巴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心理弹性水平大学生在经历挫折后的认知特点,为开展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从赣南医学院800名大学生被试中筛选出20名高心理弹性组被试和20名低心理弹性组被试,实验一采用2(心理弹性水平:高、低)×2(情绪面孔图片: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对40名大学生进行选择性注意实验,实验二采用2(心理弹性水平:高、低)×2(词汇:积极、消极)的混合实验设计对40名大学生进行短时记忆再认实验.结果 受挫前高、低心理弹性组大学生均倾向于注意选择积极情绪面孔图片.受挫体验后,高心理弹性组比低心理弹性组更快地选择积极情绪面孔图片(t=-2.072,P<0.05);相对低心理弹性组,高心理弹性组对积极词汇的再认成绩更好(t=2.503,P<0.05),对消极词汇的再认平均反应时更长(t=-3.590,P<0.05).结论 经历挫折后,高心理弹性大学生比低心理弹性大学生对积极信息有更多的注意选择偏向,并对积极信息有更多的认知加工,而对消极信息有更少的认知加工.
作者:李奕慧;刘小珍;邱玥;唐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学龄儿童性别角色认知现状及其与个体身心健康的关系,为性别认同教育、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及成人期生殖健康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武汉市1所小学三~五年级269名学生进行儿童性别角色认同问卷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级儿童性别偏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551,P=0.002),不同年级男童性别偏好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0,P=0.013).性别满意度与儿童内、外向行为问题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65,-0.53,P值均<0.01);性别典型性与外向行为问题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17,P<0.05);性别认同总分与儿童内、外向行为问题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32,-0.36,P值均<0.05).结论 三~五年级儿童总体性别认同程度较高,儿童的性别满意度、性别角色认同程度与儿童身心健康有着紧密联系.
作者:朱冬梅;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预防青少年伤害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广西、四川、山东、甘肃4省892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匿名调查,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故意伤害行为中,学生去不安全场所游泳和滑冰行为发生率为9.4%和12.2%.男生骑车违规、步行违规、去不安全场所游泳/滑冰行为发生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故意伤害行为中,20.3%的中学生曾与他人动手打架,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P值均<0.05);中学生孤独感检出率为17.5%;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检出率分别为9.8%,2.9%,1.5%,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同时存在多种故意伤害和非故意伤害行为,需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的自杀问题.
作者:吉园依;张宇;刘静;刘巧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为开展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广州、南京、重庆、济南、哈尔滨6个城市72所小学四、五年级共12 197名小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为88.5%,每周吃3~4次的为7.0%,每周吃1~2次的为3.2%,几乎不吃的为1.3%.59.3%的学生早餐由母亲准备,其次是由祖/外祖父母(14.9%)、父亲(11.7%)和自己准备(6.3%).55.1%的学生起床5~15 min内吃早餐.87.2%的学生在家吃早餐,其次是在餐馆或小摊(5.0%)和学校(4.5%).31.8%的学生早餐营养质量较差.结论 部分学生不吃早餐,较高比例的学生早餐质量差.开展营养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提高早餐营养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郑梦琪;刘辉;洪镭;曹型远;张专;马冠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新疆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维吾尔族大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新疆5所高校中随机各抽取2个年级,以年级内全体维吾尔族大学生共8 946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新疆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报告率高的为缺乏锻炼(87.09%),其次为不按时休息(67.85%),低的是吸烟(15.74%).在饮酒、不吃早饭、不按时休息、上网时间>2 h/d方面男生的不良健康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 227.68,206.45,75.29,13.01,P值均<0.01);女生在节食减肥和缺乏锻炼方面的报告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20,271.21,P值均<0.01).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吸烟与饮酒、不吃早饭、节食减肥呈正相关,与缺乏锻炼呈负相关;饮酒与不吃早饭、缺乏锻炼、休息不规律、上网时间>2 h/d呈正相关;不吃早饭与节食减肥、休息不规律、上网时间>2 h/d呈正相关;节食减肥与缺乏锻炼、休息不规律呈负相关,与上网时间>2 h/d呈正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男生、独生子女、月生活费支出高、父亲和母亲学历低是不良健康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不良健康行为普遍较高,并存在聚集性特征,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育引导.
作者:翟伟;刘晶芝;买合木提·买买提;米热古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水平及各种家庭因素与其的关联性,为发挥家庭在促进青少年性健康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阶段抽样方法,对全国8个省城市和农村地区的8 746名中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自填问卷调查,分析各种家庭因素与中学生拒绝自我效能的关联性.结果 88.98%的中学生报告来自双亲家庭,74.81%的中学生与父母同住.分别有86.32%和91.56%的中学生报告与父亲和母亲的关系融洽,59.04%和64.18%的中学生报告父亲和母亲的管教较严格,分别有65.41%和83.87%的男生和女生报告父母主动与其交流过性相关问题.59%~ 70%的中学生报告肯定能拒绝朋友怂恿看色情物品、异性朋友坚持的接吻和来自熟人的性骚扰,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4.09分)低于女生(4.56分)(t=-26.64,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的严格管教及与父亲融洽的亲子关系均呈正向关联,女生的拒绝自我效能与父亲或母亲融洽的亲子关系正向关联(P值均<0.05).结论 亲子关系和父母管教对中学生在性情境中的拒绝自我效能影响较家庭结构性变量更突显,其中父亲的角色更突出,应在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促进干预中予以重视.
作者:左霞云;廉启国;毛燕燕;楼超华;张妍;张树成;罗珊;涂晓雯;周维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种类及其家长的影响,为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沈阳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9 221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饮料消费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常饮用的饮料前5位是奶类(60.5%)、碳酸饮料(37.0%)、果蔬汁饮料(31.0%)、功能饮料(26.9%)和鲜榨果蔬汁(22.5%),不同性别和学段的学生饮用的饮料种类不同.学生与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正相关(r=0.152,P<0.01).小学生受家长影响的因素较多,包括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以及家长的饮料消费行为.男生主要受家庭经济水平影响,女生主要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水平越高,学生越容易消费鲜榨果蔬汁.相对于小学,家长文化程度为初中、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44(1.168 ~1.546)和1.439(1.273~1.627);相对于家庭经济水平低,水平为中、高的学生消费鲜榨果蔬汁的OR(95%CI)值分别为1.321(1.151~1.515)和2.075(1.604~2.683).结论 我国四城市中小学生饮料消费以奶类为主,饮用碳酸饮料的中学生仍占有较高比例.应制定干预策略,着重考虑学生的性别、家长的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水平.
作者:丁彩翠;郭海军;宫伟彦;袁帆;栾德春;刘伟佳;吴晓旻;李晓辉;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及其相关因素,为该疗法在大中学校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1-2016年经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的天津医科大学325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心理干预效果;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干预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的总有效率为82.5%(显效为63.4%,有效为19.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0.61,95%CI=0.38 ~0.96)、家庭经济困难(OR=0.34,95%CI=0.12~0.93)、与父母的关系好(OR=0.19,95%CI=0.06~0.59)、父母之间关系好(OR=0.07,95%CI=0.02~0.22)、手册完成情况好(OR=0.01,95%CI=0.00~0.58)、出勤率高(OR=0.03,95%CI=0.00~0.21)的医学生干预效果较好.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能有效解决医学生心理问题,对适应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及自我认知失调问题有显著效果.女生、家庭经济困难、与父母的关系好、父母之间关系好、手册完成情况好、出勤率高可能是内观认知疗法的有效因素.
作者:靳秀;毛富强;李申;李娟;彭睿;苏阳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国民的恐慌和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质疑[1].食品中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事件层出不穷,我国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2].
作者:张玲玲;王昵;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自2007年中央7号文件提出“加强学校体育,增强学生体质”以来,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也得到了遏制[1].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在不断地修订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标准和制定相应的工作体系.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2]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3]等一系列用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通知和办法.
作者:王向军;杨漾;杨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替代递减治疗在网络成瘾干预中的应用和效果,为制定有效的网络成瘾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在武汉某网瘾训练机构招募青少年学员66名,随机分为上网时间内容替代递减综合干预组(研究组31名)和正常营地干预组(对照组35名),在干预前后分别对受试对象进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Barratt冲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实验设计采用干预前后测设计.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网络依赖诊断问卷评分均下降(P值均<0.01);研究组干预后Barratt冲动量表认知冲动性评分降低(P值均<0.05),且干预后认知冲动性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后抑郁和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下降,研究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替代递减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网瘾者的网络成瘾水平,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心理阻抗,可以作为网络成瘾有效干预方案.
作者:汤珺;王晶;向东方;张淑芳;张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对现行营养标签的认知和应用程度,为科学指导中小学生认知营养标签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2所公办学校二至八年级的1 766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零食消费行为、营养标签认知度及应用、营养标签的关注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自己购买零食者占48.75%.学生吃零食的频率分别为经常(103人,5.83%)、偶尔(1 509人,85.45%)、不吃(154人,8.72%).学生常摄入前3位零食中预包装食品占97.21%.选购零食时,知晓并使用营养标签的占15.52%,知晓但不使用的占14.61%,不知晓也不使用的占69.87%,中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159,P=0.000).对知晓营养标签的532名学生进行调查,有336名学生从不同方面提出建议.结论 中小学生营养标签知晓率低,应用程度不够.政府需加强宣教,推进落实,并定期听取多方面意见,不断完善法规,使标签简单可操作可使用;食品生产企业应保证标签真实可靠.
作者:马建红;陈晓;郭燕;张宇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