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乌鲁木齐市1985-2014年汉族中小学生速度与耐力素质指标动态分析

张栋;杨国勤;林艺;刘兰静;徐春霞

关键词:身体素质, 身体耐力, 生长和发育, 学生
摘要:目的 分析1985-2014年间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体质改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1985-2014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乌鲁木齐市7~ 18岁汉族中小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近30年间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50 m跑水平整体下滑,其中男生成绩下降0.1 s(P<0.05);耐力素质方面男生和女生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城市学生速度素质明显下滑,城乡学生的速度素质间差距不断缩小,但城市学生成绩仍好于乡村.1985-2014年间,乌鲁木齐市男生和女生的耐力跑成绩连续下降,其中男生下降幅度较大,共下降42.03 s;城市和农村13~18岁中学生的耐力跑成绩在1985-2010年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生成绩下降47s,女生下降40s,城市中学生2010-2014年耐力素质有所回升,其中男生上升6.9s,女生上升19.2 s,而乡村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仍在下降.结论 1985-2014年乌鲁木齐市学生速度素质男生下降明显,男女生的耐力素质不断下降,其中以乡村学生下降速度尤为突出.应切实认识到学生耐力素质不断下降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体质水平.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西藏非医学类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中国有91.8万结核病新发病例,占全球的8.8%[1].2012年,西藏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在全国各省中高,为79.95/10万,且呈上升趋势,其中以大学生和高中生为主[2].结核病防治知识直接影响患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避免在人群中传播及发展为耐药性结核病,在防治工作中有重要作用[3].本研究旨在了解西藏非医学类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西藏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张金静;戎浩;贺拥军;袁东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哈尔滨市流动儿童自尊希望与抑郁的关系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自尊、希望与抑郁的关系以及希望在自尊与抑郁间的中介效应,为降低流动儿童抑郁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和哈尔滨市776名流动儿童及265名本地儿童作为被试,完成二维自尊量表、儿童希望量表和Beck抑郁量表第2版问卷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抑郁的检出率为24.74% (192/776).女生抑郁得分(11.13±6.38)高于男生(9.76±6.02)(t =-2.86,P<0.01);流动时间<1年的儿童抑郁得分(11.15±5.22)高于流动时间在3年以上的儿童(10.13±6.19)(F=3.42,P<0.05).自尊、希望及各因子与抑郁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自尊与希望呈正相关(P<0.05).希望在自尊预测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分别为-0.25,-0.19.结论 自尊既能直接影响流动儿童抑郁,也可通过希望影响抑郁.

    作者:曹廷珲;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抗阻训练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血脂及血清瘦素的影响

    目的 了解8周抗阻训练对肥胖儿童身体成分、血脂及血清瘦素的影响,为改善肥胖儿童的健康水平以及寻求更好的减肥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WHO推荐的身高标准体重法,选取晋中市18名肥胖儿童(男、女各9名)进行8周抗阻训练,然后对运动前后身体成分[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身体脂肪量、身体各部位脂肪量及身体脂肪比率]、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血清瘦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血清瘦素、TG、LDL水平均下降(P值均<0.05),HDL水平上升(P<0.01);男性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体重,BMI,身体脂肪量,左右上肢及躯干脂肪量均下降(P值均<0.05),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均增加(P值均<0.05);女性肥胖儿童抗阻训练后BMI,身体脂肪量,右下肢、右上肢及躯干脂肪量均下降(P值均<0.05),肌肉量及躯干肌肉量增加(P值均<0.01).结论 8周抗阻训练可以降低肥胖儿童BMI、身体脂肪量和血清瘦素水平,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血脂紊乱.

    作者:梁晋裕;卢本涛;郝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错误体重认知与减肥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学生错误的体重认知与减肥行为的关系,为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3所中学954名学生,比较中学生实测体质量指数(BMI)和自报体重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低估体重和高估体重认知模式与减肥行为的关系.结果 对自身体重认知错误的学生占62.1%(492/954).男生倾向于低估体重(低估体重者占44.7%,高估体重者占17.5%),女生倾向于高估体重(低估体重者占20.7%,高估体重者占41.2%),男、女生对自身体重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07,P=0.002).总体上,低估体重者采取减肥行为的可能性是体重认知正确者的0.265倍(95%CI=0.173 ~ 0.404),高估体重者采取减肥行为的可能性是体重认知正确者的10.439倍(95%CI=7.010~15.545).男、女生均遵循此趋势,但女生减肥行为的产生比男生更依赖于主观判断.结论 中学生对于自身体重的理性认知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应根据性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重观,做出正确的健康决策,保持健康体重.

    作者:刘芳丽;张岚;陈程;吴键;高云婷;刘军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锦州市儿童1998-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x2检验对不同年份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1998-2015年锦州市猩红热年平均发病率为2.8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42,P=0.00).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每年出现2个流行高峰,4-7月为春夏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46.86%;1-12月份为冬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22.40%.3~14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2.41%,其中4~7岁占59.93%.发病人群主要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82.45%.男女发病数比为1.44∶1.结论 幼托儿童及小学生是猩红热的主要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及儿童密集的游乐场所的疫情监测.

    作者:莫晓艳;刘任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小学生烧伤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阜阳市城郊2所小学,共调查小学生1 223名,分析小学生烧伤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223名小学生中,检出烧伤者126名,检出率为10.3%.其中男生烧伤90名,女生烧伤36名,男生烧伤检出率(14.2%)高于女生(6.1%)(x2=21.768,P<0.05);不同年级组学生烧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96,P<0.05),一、二年级组高(15.3%),五、六年级组低(4.8%).热水烫伤占烧伤原因构成中高,为69.8%.农村务工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小学生烧伤检出率高,分别为8.3%,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类型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是小学生烧伤的主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0.669,0.776,0.694,0.760).结论 阜阳市城郊小学生烧伤检出率较高.建议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降低小学生烧伤的发生.

    作者:于晓锋;徐庆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学生健康素养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关系,为数字化健康传播环境下大学生健康教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部分高校的1 949名学生,对健康素养水平及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情况进行现场横断面调查.结果 大学生高健康素养者占31.3%,边际健康素养者占48.9%,低健康素养者占19.8%;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父母文化程度、选修健康教育课程及参加与健康相关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等级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6.893,82.697,21.154,13.377,13.678,33.856,51.819,P值均<0.05).高健康素养大学生中对健康知识有迫切需求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高健康素养大学生应用移动终端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高于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整体健康素养处于边际水平,高健康素养大学生较边际和低健康素养大学生更多地应用移动终端来获取健康知识.通过移动终端新媒体平台开展健康教育是值得探索的高校健康教育新途径.

    作者:张华;孙志岭;高海霞;董银凤;赵可;王赛男;陈康恺;庄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乌鲁木齐市1985-2014年汉族中小学生速度与耐力素质指标动态分析

    目的 分析1985-2014年间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体质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体质改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1985-2014年全国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对乌鲁木齐市7~ 18岁汉族中小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近30年间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50 m跑水平整体下滑,其中男生成绩下降0.1 s(P<0.05);耐力素质方面男生和女生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城市学生速度素质明显下滑,城乡学生的速度素质间差距不断缩小,但城市学生成绩仍好于乡村.1985-2014年间,乌鲁木齐市男生和女生的耐力跑成绩连续下降,其中男生下降幅度较大,共下降42.03 s;城市和农村13~18岁中学生的耐力跑成绩在1985-2010年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生成绩下降47s,女生下降40s,城市中学生2010-2014年耐力素质有所回升,其中男生上升6.9s,女生上升19.2 s,而乡村中学生的耐力素质仍在下降.结论 1985-2014年乌鲁木齐市学生速度素质男生下降明显,男女生的耐力素质不断下降,其中以乡村学生下降速度尤为突出.应切实认识到学生耐力素质不断下降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乌鲁木齐市中小学生体质水平.

    作者:张栋;杨国勤;林艺;刘兰静;徐春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超重肥胖对8~9岁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超重、肥胖儿童心脏结构和功能情况,旨在评估心脏早期改变的风险性和不良后果,为加强早期干预和预防成年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5所小学的1 034名8~9岁儿童(男514名,女520名),依照BMI分类标准,男、女各分成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性别比较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 与体重正常组儿童相比,肥胖男童主动脉根部内径(AO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质量(LVM)、每搏量(SV)、心输出量(CO)、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别增加了6.7%,13.4%,7.6%,15.3%,19.7%,34.6%,18.3%,23.7%,8.8%(P值均<0.01);肥胖女童AOD,IVSd,LVIDd,LVPWd,EDV,LVM,LVMI,SV,CO分别增加了4.9%,9.1%,9.1%,12.1%,22.7%,32.9%,7.3%,22.5%,26.0%(P值均<0.01).超重儿童ADD,LVIDd,IVSd,LVPWd,EDV,LVM,SV,CO均高于体重正常儿童(P值均<0.05).不同BMI儿童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童BMI与AOD,IVSd,LVIDd,LVPWd,RWT,EDV,LVM,LVMI,HR,CO,S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7,0.289,0.288,0.338,0.156,0.291,0.534,0.227,0.173,0.322,0.262,P值均<0.01);女童BMI与IVSd,LVIDd,LVPWd,EDV,LVM,LVMI,CO,S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6,0.322,0.224,0.329,0.444,0.158,0.288,0.287,P值均<0.01).结论 8~9岁超重儿童即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室壁增厚、左室质量增加、心脏功能异常,并随超重向肥胖过渡而加重,且BMI对男童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更大.

    作者:陈贻珊;周越;于亮;吕媛媛;汪军;张一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国2010-2012年15~17岁人群饮酒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中国15~17岁人群饮酒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个人健康情况调查问卷”中的饮酒情况数据,对6 581名15~17岁人群饮酒率、饮酒类型和日均酒精摄入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15~ 17岁人群饮酒率为14.0%,男性(19.2%)高于女性(8.5%);17岁人群饮酒率高,为18.0%.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饮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04,52.67,P值均<0.01).饮用啤酒的比例高(85.1%),其次为葡萄酒(35.2%).饮酒人群的日均酒精摄入量为4.9 g,其中男性(5.6 g)高于女性(3.4 g),17岁人群日均酒精摄入量高(5.5 g),不同性别、年龄及城乡人群饮酒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37,7.67,29.70,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元、现在吸烟者饮酒率高.结论 中国15~17岁人群的饮酒问题不容忽视,建议尽早对该人群进行不饮酒干预.

    作者:曹薇;杨提提;李荔;徐培培;甘倩;潘慧;张倩;胡小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国2010-2012年6~17岁儿童青少年睡眠状况

    目的 了解中国6~ 17岁儿童青少年睡眠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使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部分身体活动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6~ 17岁儿童青少年38 744名,对其睡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国6~ 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8.45 h;不同地区(城市8.43 h,农村8.48 h)、不同性别(男生8.47 h,女生8.44 h)儿童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段的增长,平均每天睡眠时长呈现递减趋势.6~17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为69.8%,城市略低于农村(69.2%,70.3%);男女生睡眠不足率基本相同(69.7%,69.8%);随着年龄段的增长,睡眠不足率呈现递减趋势.结论 中国6~ 17岁儿童青少年人群睡眠不足现象严重.有关部门及家庭应重视并创造支持性环境,保障儿童获得充足睡眠,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宋超;宫伟彦;丁彩翠;张妍;袁帆;刘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尿酸状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血尿酸状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改善学生血尿酸及血脂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北京市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朝阳区554名6~ 14岁中小学生,2015年11月采集静脉血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尿酸、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分析血尿酸水平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对象血尿酸的平均浓度为(290.8±71.3)μmol/L,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8.8%.男生血尿酸的平均浓度为(300.4±76.5) μmol/L,高于女生的(280.7±64.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P=0.001).血尿酸水平与年龄、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9,0.27,-0.24,P值均<0.01).调整年龄和性别后,血尿酸水平与TG,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4,0.11,-0.23,P值均<0.01).调整前,高尿酸血症组学生的血脂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9,P=0.028);调整性别、年龄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F=3.14,P=0.015).结论 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生的血尿酸水平与血脂水平相关,调整性别和年龄后,血尿酸和血脂仍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静;巴蕾;王志;魏云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中学生自杀态度现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学生自杀态度影响因素,为自杀危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贵州省抽取3个地区共5 109名中学生,应用自编问卷、自杀态度问卷(Suici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QSA)、中学生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数据采用SPSS 17.0和Amos 23.0进行因子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5 109名中学生中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持肯定、宽容态度的学生分别有192(3.8%),1 845(36.1%),3 475(68.0%)和1 063人(20.8%).有无宗教信仰、是否住校、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学校所在地、不同年级及不同地区的中学生自杀态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构方程模型显示,抑郁、焦虑情绪对自杀态度的影响大(总效应为0.304),其次是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社会欺辱和生命有关教育(总效应分别为0.237,0.202,0.187,0.095).结论 贵州省中学生对自杀的认识有待提高,抑郁、焦虑情绪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杀态度影响较明显,预防中学生自杀更应注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及背景,同时需改善父母教养方式.

    作者:陈雄;汪俊华;刘海燕;刘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周口市大学生膳食营养和相关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膳食营养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膳食观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周口市3所高校1 479名大学生通过称重记账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其营养知识和膳食状况.结果 大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和肥胖比例分别为13.3%,13.5%,0.3%,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3,P<0.01);营养知识知晓率和平均得分分别为65.2%和(58.8±3.17)分,不同性别、来源和年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良好饮食习惯形成率为35.4%,不同年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5,P<0.01).营养摄入失衡,铁、锌、维生素A和维生素B2摄入量不足或缺乏.早餐供能比例低(19.8%),零食供能比例高(7.8%).食物选择不当,依据主要注重口味(82.1%)和感官性状(80.2%).结论 高校学生营养状况堪忧,营养知识匮乏,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良,营养失衡突出.学校应加强营养教育和指导,强化食堂管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其身体素质.

    作者:支红霞;武新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广州市2012-2015学年中小学生伤害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中小学生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基于学校的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体系,对2012-2016学年“广州市中小学生伤害监测信息系统”收集到的学生伤害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伤害发生地点以校园内为主(74.2%),高于校园外(25.8%).校园内、外伤害均以无意自伤(校园内69.7%,校园外74.5%)或无意他伤(校园内27.4%,校园外23.8%)为主.校园内伤害以轻度(60.3%)为主,校园外伤害以中度(52.0%)为主.校园内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38.2%,25.9%,22.7%和9.7%;校园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割伤/刺伤,构成比分别为46.1%,13.9%,13.7%,11.7%和5.5%.小学生在校园内和校园外的伤害多发生在娱乐玩耍时(43.9%和49.7%),初中、高中和职中学生校园内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活动时(52.2%,67.4%,63.1%),校园外伤害主要是骑车/坐车(46.5%,29.4%,51.2%)和走路(18.6%,23.4%,19.5%).结论 小学阶段在校园内外应以预防学生在娱乐玩耍导致的跌倒/坠落、扭伤、碰撞/挤压为重点;中学阶段在校园内主要加强运动伤的防范,在校园外以预防出行中发生的跌倒/坠落、扭伤、交通事故、碰撞/挤压等为重点.

    作者:熊莉华;刘伟佳;郭重山;陈思宇;林琳;林蓉;刘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台阶运动对大学生膝关节健康的影响

    在户外体育运动中,超过50%的运动爱好者选择登山运动,登山运动以强身、养心、益智等多方面的成效受到大学生的喜爱,高校大学生已成为推动我国登山运动发展的重要力量[1-2].但登山运动对身体的伤害,特别是膝关节的损伤也是不容忽视的.登山运动属于负重运动,膝关节不仅要承受人体自身的重量,还要克服重力做功.许多报道和研究显示,登山运动会导致膝关节疼痛甚至膝关节损伤[3-4].

    作者:唐小英;尹文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安徽与河北高中生早餐状况和学习效率的关系

    目的 了解高中生早餐摄入情况和学习效率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高中生营养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安徽、河北2个省份的1 138名一~三年级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每天都吃早餐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2.20%,女生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59.14%)高于男生(4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40,P<0.01).仅有5.27%的学生早餐中包括谷类、肉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4大类食物.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影响早餐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Z--20.002,P<0.01).早餐摄入量高的是谷物类(73.64%).吃早餐时间、地点、选择标准、饱腹程度均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P值均<0.01).结论 高中生的早餐就餐率不高、营养质量较差,学习效率与早餐质量存在关联.应多渠道加强相关的营养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生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赵旭红;张妮;陶涛;郭冬利;王艺涵;王乐乐;陈洁茹;梁雅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父亲缺位对少女较早性行为的影响

    青少年的健康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人口素质.近年来,青少年性成熟年龄逐年提前和首次性行为年龄逐年下降的现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该问题,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有关青少年生殖健康的干预项目[1].青少年的性早熟和少女妊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童年期成长环境是影响个体性成熟和繁殖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王菁;刘爱书;牛志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

    2014年第7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贵州省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中名列中下游[1],与全国大学生总体状况呈现类似下降趋势.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贵州省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是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

    作者:向宇宏;巴义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推进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控策略的实施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全球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非洲青少年的首位死因.中国学校传染病死亡顺位分析结果表明,AIDS是2014-2016年学生第1位死亡原因.AIDS防控是青少年健康改善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AIDS防控工作不到位,部分省市学生AIDS疫情上升较快,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作者:马迎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