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军;王广海;王海瑜;龚良叶
目的 了解贵州省高中生性相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6所中学2 523名高中生进行现场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的单因素分析使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贵州省高中生边缘性性行为报告率为36.7%,性行为报告率为4.7%;农村地区性行为报告率(6.0%)高于城市(3.5%)(x2=8.876,P<0.01);男生边缘性性行为报告率(43.2%)及性行为报告率(8.2%)均高于女生(31.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5.444,54.021,P值均<0.05);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吸烟、饮酒是边缘性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19,1.985,2.569,P值均<0.01);男生、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吸烟是高中生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95,4.720,2.021,P值均<0.01).结论 贵州省高中生边缘性性行为及性行为报告率均较高,男生、农村地区、看色情书籍/音像制品及有吸烟习惯的高中生是健康宣教的重点对象.
作者:李冬娥;李秀玲;汪俊华;罗鹏;张江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幼儿睡眠问题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改善幼儿睡眠质量和饮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分层整群抽样,采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 Questionnaire,CSHQ)、儿童饮食行为问题问卷对贵州省761名幼儿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受到年龄、母亲学历、整体养育风格、养育观念一致程度的影响(β值分别为-0.210,-0.122,-0.121,-0.201,P值均<0.05),共解释饮食行为问题总分13.6%的变异(△R2 =0.136).在控制以上因素后,CSHQ问卷的日间困倦、睡眠阻抗、异态睡眠、睡眠持续时间、入睡延迟对饮食行为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β值分别为0.189,0.166,0.106,0.059,0.058,P值均<0.05),共解释饮食行为问题总分11.6%的变异(△R2=0.116).结论 幼儿饮食行为问题与睡眠问题存在密切关系,且受到年龄、母亲学历、家庭养育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志军;王广海;王海瑜;龚良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的流行现况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为预防控制中学生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宁波市七~十二年级的在校中学生进行睡眠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睡眠对中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宁波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率为15.35%,其中男生为20.97%,女生为9.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1.14,P<0.01).中学生睡眠不足(<8 h/d)报告率为48.11%,男生为42.78%,女生为53.24%(x2=6.81,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时间与BM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不足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2),而女生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睡眠时间与青少年学生BMI关系密切,睡眠时间不足可能是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龚清海;李辉;王锋;张涛;许国章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空气中悬浮的颗粒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1].粒径大于50 μm的颗粒物受重力作用会沉降到地面,小于10 μm的颗粒物(PM10)可随着呼吸进入人体肺部.PM10引起的流行病研究表明,多种有机化合物如苯、二噁英、多环芳烃以及一些含有高毒性成分的金属如铅、镉会附着在颗粒物表面而进人人体,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2-4].细小颗粒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其携带的有毒物质易致癌、致突变、致残以及会增加死亡率等[5-7].
作者:邱鹏程;胡晓红;田帆;钟瑶;王苗;尹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粮豆类食物搭配的影响因素,为对大学生开展合理、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1 565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匿名问卷进行基本信息、粮豆类食物搭配知识行为的调查,并分析粮豆类食物搭配影响因素.结果 搭配组学生搭配时主要考虑营养特点(93.7%)、经济(82.2%)或口味特点(97.0%)比例明显高于非搭配组(80.0%,74.0%,94.3%)(P值均<0.01).搭配组学生搭配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或家庭(92.6%)、同学或朋友(67.6%)、书本或课堂知识(80.2%)、网络(62.4%)、媒体宣传(43.0%)以及明星代言(22.5%)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搭配组(88.0%,55.5%,58.4%,43.3%,25.3%,10.4%)(P值均<0.01).Logitis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过营养教育(OR=1.404)、搭配食物时考虑营养(OR=2.001)、搭配知识来源于书本或课堂知识(OR=1.831)、媒体宣传(OR=1.227)为粮豆类食物搭配有利因素,非医学院校为不利因素(OR=0.694).结论 大学生粮豆类食物搭配行为与营养知识的学习、来源、学校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莫宝庆;吴瑞;黄铄凯;卢孝治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南充市在校大学生皮肤蠕形螨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皮肤蠕形螨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透明胶纸法和挤粘结合法对南充市3所高校1 139名学生蠕形螨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学生蠕形螨感染率为48.3%(550/1 139),男生感染率(53.0%)高于女生(45.2%)(x2=6.643,P=0.010);所有感染者中,主要以单纯毛囊蠕形螨(56.2%)和轻度感染(65.5%)者为主;有、无面部皮肤病者感染率(49.9%,4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32,P=0.287),使用化妆品的学生感染率(44.8%)低于不使用者(51.4%)(x2=5.021,P=0.025);平时清水洗脸、洗面奶、香皂或药皂洗脸者蠕形螨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52,P=0.187);干性皮肤感染率(26.9%)低于油性(49.3%)和混合性皮肤者(50.8%)(x2=18.817,P<0.01).结论 南充市高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高,尤其是男生,油性皮肤类型和不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是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明娟;赵学凯;吴仪;黄婷婷;王婷;薛彬;程小花;杨健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西中小学生食用辣条及其认知情况,为相关部门制订有效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南宁、柳州、梧州、贵港8所中小学的四~九年级共1 3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325名中小学生中,食用过辣条的有1 103名,辣条食用率为83.25%.其中小学生的辣条食用率为81.1%,低于中学生的85.3%(x2=4.306,P<0.05).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对辣条的认知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870,8.472,P值均<0.05),男生及格率(70.4%)低于女生(77.8%),小学生及格率(69.9%)低于初中生(77.6%).身边同学经常食用辣条(51.1%)会导致部分小学生产生跟随食用现象(42.2%).结论 广西中小学生食用辣条的情况比较普遍,对辣条的认知情况普遍较高,但出现认知和行为分离的现象.需要从改善学生的饮食习惯和零花钱控制等方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干预网.
作者:斯淑婷;韦斌财;李丰恒;吴旭龙;蒋芹;纪烨;廖艳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衢州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患病情况,为探索改进碘缺乏病监测模式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衢州市6个县(市、区)30所小学的8~10岁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查,同时采集食用盐和尿液进行盐碘和尿碘检测.结果 衢州市1 236名学龄儿童家中食用盐碘中位数为22.4 mg/kg,碘盐覆盖率为98.46%,碘盐合格率为89.8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8.51%.1 227份尿样尿碘中位数为189.2 μg/'L,不同尿碘水平学生的甲状腺结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28,P>0.05).B超检测627人,甲状腺肿大率为1.91%;常规触诊587人,肿大率为0.34%,2种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2,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学生甲状腺肿大和结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甲状腺结节率偏高.甲状腺触诊不能满足学生的评价指标要求,应推广使用B超法开展甲状腺监测.
作者:郑灿杰;占炳东;邓小雁;曹国平;魏苏江;毛光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高中生营养标签认知情况,为开展中学生营养标签普及教育及合理膳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市6所高中抽取高一及高二年级学生1 852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中有1 195名会阅读营养标签;日常饮食保持荤素均衡的学生阅读营养标签的比例明显高于偏爱吃肉者(P<0.05);家庭月收入越高的学生阅读营养标签的比例越高(x2=7.09,P<0.05);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中学生阅读营养标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1,P<0.05).调查对象购买食品时前3位选择依据为个人口味(1 587人)、食品营养(1 310人)、品牌(971人).结论 营养标签中营养信息在指导选择健康食品中的作用并未得到中学生足够的重视.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上海市中学生的营养标签普及教育,引导其形成合理的饮食习惯.
作者:李莹杰;顾文馨;吴萍;郝思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体育活动对超重青少年心境和身体自尊的影响,为超重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自愿参加的45名超重青少年进行为期30 d的体育活动(有氧健身操、功率自行车、跑步机等),以“简式心境状态量表”和“少年儿童身体自尊量表(第2版)”为工具,在实验前后对被试的心境和身体自尊进行测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 测试前后,超重青少年紧张(t=2.428,P<0.05)、愤怒(t=2.230,P<0.05)、抑郁因子得分降低(t=2.957,P<0.05),积极自我因子得分升高(t=3.29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疲劳(t=-0.672,P>0.05)、慌乱(t=-0.592,P>0.05)和精力感(t=1.628,P>0.05)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健康满意度无变化(t=-0.762,P>0.05)外,身体自尊的其他因子得分均提高(P值均<0.05).超重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显著降低,BMI变化量对身体价值变化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F=4.129,P<0.05).结论 体育活动对超重青少年的紧张、愤怒、抑郁的降低和积极自我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对身体自尊的健康满意度外其他维度的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体育活动具有显著的减重效果,但仅BMI变化量无法很好预测心境和身体自尊大多数维度的变化.
作者:高峰;刘路;史曙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2016年春期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餐饮具消毒卫生现状,为学校卫生监督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快速检测纸片法,对涪陵区各类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共320所的2 489件食堂餐饮具样品进行抽样检测.结果 全年共计检测餐饮具2 489件,合格1 698件,总合格率为68.22%;幼儿园、小学、中学及其他类别学校餐具合格率分别为71.95%,61.25%,73.26%,6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44,P<0.05);城区学校(75.53%)餐具合格率高于农村学校(61.62%)(x2=55.38,P<0.05);不同类别餐饮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6,P<0.05),勺类消毒合格率高,为77.99%,盆类消毒合格率低,为61.18%.结论 重庆市涪陵区各类学校及幼儿园食堂餐饮具总体消毒合格率较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落实监督职责,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监管力度,以切实提高学校食堂卫生安全水平.
作者:喻珊;陈太梅;刘榆;郭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伤害趋势和特征,为评价基于社区的伤害预防及干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上海某社区9所幼儿园的全部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2011,2014和2016年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情况,分析伤害趋势及特征.结果 2011,2014和2016年总体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2.4%,8.6%,7.4%,呈下降趋势,其中男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4.4%,9.1%,6.2%,亦呈下降趋势(x2趋势=29.280,P<0.05);女童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0.6%,8.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趋势=1.703,P>0.05).与2011年相比,2014年和2016年总体伤害风险降低[OR值(95%CI)分别为0.603(0.471~0.772),0.556(0.430~0.710)],男童伤害风险也降低[OR值(95% CI)分别为0.517(0.368~0.726),0.380(0.261~0.554)],女童伤害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童和女童受伤时间排名前2位的均为下午和晚上,女童下午伤害发生率逐年增加,分别为2.18%,2.41%和2.92%;受伤地点均以家中为首位,男童家中发生率分别为5.17%,3.16%,2.09%,女童分别为2.45%,3.01%,3.40%;受伤时活动均以基本日常活动为主;受伤类型排名前2位的均为跌伤和撞击伤.结论 基于社区的伤害预防和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学龄前儿童伤害发生率,但伤害发生趋势和伤害特征存在性别差异.应加强对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学龄前女童的伤害干预.
作者:李粉粉;王书梅;陈瑶;叶周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国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为降低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国内中文期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6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团体辅导干预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所有对照试验研究,由2位评价者对所获文献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文献涉及372例研究对象,试验组176例,对照组196例.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交流恐惧自陈量表(Personal Report of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PRCA)、羞怯量表的评分比较合并MD(95%CI)值分别为-4.72(-7.08~-2.35),-5.86(-6.89~-4.83),4.23(2.81~5.64),-5.78(-8.96~-2.60),-4.83(-10.18~0.52).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可有效降低社交焦虑水平,提高个体自尊水平,减少社交回避行为,提高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作者:黄海量;吕征;刘志梅;苏娜娜;姜曼;陈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初中生对在道路上使用手机与出行安全关系的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初中生交通伤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2月选取上海市某区某街道3所中学六~九年级1 793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基本信息和对在道路上使用手机的危险程度判断.结果 认为“驾驶机动车时使用手机发微信”“驾驶电动车/助动车时使用手机”危险性高的比例分别为83.8%和85.3%,而认为“骑自行车时使用手机或戴耳机听音乐”“驾驶机动车时使用手机打电话”和“步行时使用手机”危险性高的比例分别仅为62.3%,61.8%和61.7%.针对部分在路上使用手机的危险程度判断上,女生、独生子女分别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对在道路上使用手机的危险性整体认知水平尚需提升,应重点加强对男生及非独生子女的交通安全认知干预,建议通过社区交通安全氛围构建提升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作者:叶周丰;王书梅;陈瑶;李粉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5-2015年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江苏省2005年、2010年和2015年7~22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比较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结果 江苏省2005年、2010年和2015年7~2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依次为10.67%,12.22%和13.79%,2015年超重检出率高于2005年和2010年(x2值分别为110.383,61.212,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依次为5.05%,5.54%和5.61%,2015年肥胖检出率高于2005年(x2=7.74,P<0.01).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67%,15.96%和17.4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54%,7.79%和7.54%;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7.65%,8.50%和10.1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4%,3.29%和3.69%.城市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08%,13.74%和15.0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51%,6.66%和6.41%;乡村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25%,10.74%和12.52%,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57%,4.44%和4.82%.苏南地区(经济较好)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66%,12.91%和12.2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19%,6.04%和4.68%;苏北地区(经济较差)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70%,12.99%和15.00%,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88%,7.01%和9.03%.结论 2005-2015年江苏省7~ 2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比例持续增加,其中小学生群体、乡村地区和苏北地区增长迅速.
作者:谷大为;杨宝晨;马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学生日常步行时电子设备使用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及伤害发生的情况,为制定中学生伤害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杭州市4个区共4所高中、4所初中6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9.91%的学生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77.81%被调查的学生边步行边听音乐,72.70%边步行边打电话,71.66%边步行边使用社交沟通工具,45.52%步行看资讯,35.06%步行玩游戏,25.94%看视频.在上述所有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中,高中生的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初中生(x2值分别为28.063,7.992,45.117,44.945,18.508,P值均<0.05);边步行边听音乐的行为报告率上,女生高于男生(x2=8.36,P<0.05);在边步行边玩游戏的行为报告率上,男生高于女生(x2=13.427,P<0.05).95.40%的学生认为同龄人步行时存在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的情况.50.51%的学生表示步行时曾被机动车撞到或差点被撞到过,其中因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被撞的占14.57%.在日常步行时使用电子设备分散注意力的学生中曾被机动车撞到或差点被撞到过报告率为52.61%,高于日常步行时不使用电子设备的报告率(30.4%)(x2=2.202,P<0.01).结论 多数中学生会在步行时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导致其注意力分散,影响个人安危.需尽快采取一定措施,减少中学生步行伤害的发生.
作者:吴欧;刘庆敏;赵江磊;朱一;赵鸣;王琳;胡锦峰;赵琪;唐爱奇;张丛笑;葛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高效、低耗,被视为“终极人工光源”[1].采用蓝光LED+黄色荧光粉合成白光的方式获得目前光效高、成本低的白光LED光源[2].由于这种白光LED具有与传统光源明显不同的蓝光波峰、光谱功率分布,其光生物安全性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LED行业迅猛发展,白光LED光源的应用已经从户外公共场所、道路照明扩展到普通室内照明,包括办公室、专用场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家庭甚至学校普通教室照明.不少行业内人士大力推荐和宣传LED新光源的优点和长处,同时要求修订现行国家卫生标准,以利于白光LED进入学校普通教室.但是,白光LED对人体健康特别是视觉健康的影响,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可能对白光LED的短期和长期健康风险更为敏感.2012年,Zak等[3]研究发现,白光LED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潜在危害比成年人更大,明确反对在莫斯科学校和儿童活动中心使用白光LED,认为其会导致完全不可预测的后果.
作者:麦锦城;周嘉杰;周文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6~11岁学龄儿童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血压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预防控制学龄儿童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6~11岁学龄儿童6 188名,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静脉全血细胞分析,分别获得收缩压、舒张压、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和RDW等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6~11岁学龄儿童RDW中位数为13.3%,男生(13.4%)高于女生(13.3%) (Z=8.609,P<0.01);收缩压的中位数为100 mmHg,舒张压中位数为64 mmHg;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组学龄儿童RDW高于血压正常组的儿童(H=15.400,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收缩压和红细胞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44,0.465,P值均<0.01),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r=-0.219,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显示,收缩压是RDW的影响因素之一(B=0.002,P=0.008).结论 RDW在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学龄儿童中增高,且与收缩压存在关联.
作者:杜雪莹;谈蔚清;杨帆;叶健陶;杨杰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社会支持对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影响自伤行为的中介效应,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分层抽取的辽宁省4所师范院校的1 502名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 21.0和AMO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虐待总分、责骂和恐吓、情感和身体忽视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城市生忽视总分及各维度、自伤行为得分均低于农村学生(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忽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师范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与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师范生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占总效应的28.62%,33.42%.结论 师范生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自伤行为间均有中介作用.
作者:张珊珊;张野;金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贵阳市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现况及其与常见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法 使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及自编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整群分层随机抽取的贵阳市5所高校1 1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贵阳市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95% CI)为34.37%(31.60%~37.14%).在生活事件总体评分及各因子分上,抑郁情绪学生的得分均高于无抑郁情绪学生(P值均<0.01);抑郁得分与生活事件得分呈正相关(rs=0.325,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专业满意度、父母婚姻状况、生活事件等因素有关(P值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大学生对自己专业满意是抑郁情绪的保护因素(OR=0.542);父母再婚是抑郁情绪危险因素(OR=2.313);生活事件中,负性人际关系事件(OR=1.361),负性健康适应事件(OR=1.653)与其他负性事件(OR=1.773)是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贵阳市在校大学生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应针对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时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措施.
作者:兰杰;朱焱;焦传家;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