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勤;武厚;刘明矾
目的 了解藏族地区小学生卫生行为现状以及重要他人对其的影响,为改善藏区小学生卫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借鉴综合行为理论的感知规范维度设计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阿坝州马尔康市6所小学的7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喝生水比例为89.6%,餐前不洗手的比例为6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同伴在他人期望、遵从动机、示范性规范3个方面对小学生卫生行为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喝生水与吃东西前洗手,OR值分别为2.356,0.522;2.854,0.595;0.343,0.536,P值均<0.05);家长在示范性规范方面对小学生卫生行为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0.252,0.232,P值均<0.05);教师仅在遵从动机方面对小学生喝生水行为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5.005,P<0.05).结论 藏区小学生卫生行为状况较差,家长、教师、同伴对小学生卫生行为有重要影响;应当充分利用重要他人的影响力,促进小学生卫生行为的改善.
作者:丁士祥;杜玉平;泽郎若拉;杨洋;马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社会支持对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影响自伤行为的中介效应,为教育管理部门制定师范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童年期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对分层抽取的辽宁省4所师范院校的1 502名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 21.0和AMO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虐待总分、责骂和恐吓、情感和身体忽视得分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城市生忽视总分及各维度、自伤行为得分均低于农村学生(P值均<0.05);非独生子女忽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独生子女(P值均<0.05).师范生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与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师范生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自伤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占总效应的28.62%,33.42%.结论 师范生社会支持在童年期心理虐待、忽视与自伤行为间均有中介作用.
作者:张珊珊;张野;金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5-2015年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流行趋势,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江苏省2005年、2010年和2015年7~22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应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比较超重和肥胖变化情况.结果 江苏省2005年、2010年和2015年7~2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检出率依次为10.67%,12.22%和13.79%,2015年超重检出率高于2005年和2010年(x2值分别为110.383,61.212,P值均<0.05);肥胖检出率依次为5.05%,5.54%和5.61%,2015年肥胖检出率高于2005年(x2=7.74,P<0.01).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67%,15.96%和17.4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54%,7.79%和7.54%;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7.65%,8.50%和10.1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4%,3.29%和3.69%.城市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08%,13.74%和15.08%,肥胖检出率分别为7.51%,6.66%和6.41%;乡村超重检出率分别为8.25%,10.74%和12.52%,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57%,4.44%和4.82%.苏南地区(经济较好)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66%,12.91%和12.24%,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19%,6.04%和4.68%;苏北地区(经济较差)超重检出率分别为9.70%,12.99%和15.00%,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88%,7.01%和9.03%.结论 2005-2015年江苏省7~ 22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比例持续增加,其中小学生群体、乡村地区和苏北地区增长迅速.
作者:谷大为;杨宝晨;马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凉山地区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与预测未来HIV感染、吸毒、贩毒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凉山地区毒品及艾滋病流行状况,在艾滋病重点地区随机抽取4所中学10 749名学生进行艾滋病高发区中学生行为学研究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学生中,预测未来可能感染HIV 2 342名(21.8%),吸毒1 662名(15.5%),贩毒1 635名(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来HIV感染危险因素包括滥用镇静安定药物、现在饮酒、现在吸烟、非安全场所游泳、自杀相关心理问题、受欺凌、自杀意念、严重伤害、看过色情刊物、非自愿性行为(OR值分别为1.423,1.273,1.395,1.072,1.087,1.119,1.271,1.200,1.344,1.351,P值均<0.05);现在饮酒、现在吸烟、滥用镇静安定药物、骑车违章、步行违章、非安全场所游泳、严重伤害、受欺凌、非自愿性行为、看过色情刊物是未来吸毒的危险因素,课外功课时间是未来吸毒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558,1.286,1.743,1.036,1.131,1.069,1.139,1.209,1.217,1.871,0.962,P值均<0.05).现在饮酒、现在吸烟、滥用镇静安定药物、步行违章、非安全场所游泳、自杀意念、受欺凌、严重伤害、性行为、非自愿性行为、看过色情刊物是中学生未来贩毒的危险因素,课外功课时间是未来贩毒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1.238,1.620,1.486,1.149,1.105,1.319,1.140,1.236,1.292,1.599,1.268,0.961,P值均<0.05).结论 凉山地区中学生预测未来HIV感染、吸毒、贩毒的比例较高,与现有健康危害行为密切相关;要采取针对性强而有力的干预措施,控制中学生物质滥用、减少故意及非故意伤害行为的发生.
作者:张石则;王仁利;江震;董玲玲;归冰;杨宏;张建中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相关人员对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预防与干预的看法和建议,为探索适用于我国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策略与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法,访谈对象包括行政管理人员、卫生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学校教师、交通部门管理人员共14名.访谈内容包括小学生交通伤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基于社区的干预模式的看法和建议.结果 访谈中提及频次较高的小学生交通伤害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家长交通安全意识缺乏和违规行为、交通执法不严、小区内非机动车超速乱穿行、道路硬件设施缺乏以及12岁以下小学生骑共享单车.访谈专家一致认为开展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十分必要.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可以通过统筹协调、合理分配区域内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提供覆盖教育干预、环境干预、执法干预等综合性干预措施.强调社区参与,尤其注重家庭在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干预触角延伸到校外的时段和场所.结论 基于社区的小学生交通伤害干预能够充分满足小学生交通伤害多层面的干预需求.建议开展干预时,充分考虑社区个性化的干预需求和资源配置,根据干预人群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点选择干预内容和形式.
作者:陈瑶;王书梅;叶周丰;李粉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西中小学生食用辣条及其认知情况,为相关部门制订有效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南宁、柳州、梧州、贵港8所中小学的四~九年级共1 32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 325名中小学生中,食用过辣条的有1 103名,辣条食用率为83.25%.其中小学生的辣条食用率为81.1%,低于中学生的85.3%(x2=4.306,P<0.05).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对辣条的认知及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870,8.472,P值均<0.05),男生及格率(70.4%)低于女生(77.8%),小学生及格率(69.9%)低于初中生(77.6%).身边同学经常食用辣条(51.1%)会导致部分小学生产生跟随食用现象(42.2%).结论 广西中小学生食用辣条的情况比较普遍,对辣条的认知情况普遍较高,但出现认知和行为分离的现象.需要从改善学生的饮食习惯和零花钱控制等方面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综合干预网.
作者:斯淑婷;韦斌财;李丰恒;吴旭龙;蒋芹;纪烨;廖艳研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常州市大气污染对小学生患病情况和肺功能的影响,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发生及改善肺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在常州市武进区随机选择1所小学,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小学三至五年级共634名学生,对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结合环境监测的结果,分析雾霾天气对小学生患病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结果 雾霾当天共有99人次患相关疾病,其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63人次,占63.6%),其次为感染性疾病(16人次,占16.2%);雾霾日小学生的肺功能指标中的用力肺活量(FVC)、1s用力呼吸量(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75%FVC时的用力呼气流量(V75)[(1.68±0.44)L,(1.60±0.40)L,(2.86±1.10) L/s,(2.66±1.11)L]水平均低于非霾日[(1.48±0.49)L,(1.40±0.42)L,(2.26± 1.01) L/s,(1.99±1.04)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大气污染与小学生患病人数增加和肺功能下降有一定关联.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作者:王珂;陈志永;陈小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校园暴力的有效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西省婺源县某中学l 810名高中生进行自填式匿名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是根据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监测问卷(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YRBS)翻译成中文再请专家进行修改制定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1 810名学生中,发生身体暴力的有267名(14.75%),发生精神暴力的有239名(13.20%),发生性暴力的有78名(4.31%).校园暴力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会因素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间接效应具有负向作用(-0.224),即通过个人行为影响校园暴力行为;个人行为对中学生校园暴力行为的直接效果为正向作用(0.731);学校表现对校园暴力既有直接效果(0.226),也有间接效果(0.074);模型中各因素总效应为0.807,较好地解释了对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其中个人行为是校园暴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中个人行为的总效应高.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以及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的校园暴力行为.
作者:黄情;姜小庆;李春玫;戴新平;杨维;袁兆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16年成都市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聚集性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成都市共监测到74起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采用x2检验比较定性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疫情影响因素.结果 74起疫情共涉及病例779例,平均每起疫情涉及10.53例,持续38.08 h.发病高峰在11-12月,经济圈为一圈层地区的疫情数多(共47起,涉及病例484例),托幼机构(54起)和小学(19起)是高发场所.首发病例呕吐在学校、疫情信息来源为其他途径、小学是疫情规模扩大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3.27,5.47,5.69,P值均<0.05),未发现与疫情持续时间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加大托幼机构和学校防控诺如的培训,提高教职工早期发现病例、及时有效处置呕吐物的意识和能力,强化学校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
作者:戴映雪;速丽媛;刘云升;陈恒;程悦;岳勇;韩德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粮豆类食物搭配的影响因素,为对大学生开展合理、有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1 565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匿名问卷进行基本信息、粮豆类食物搭配知识行为的调查,并分析粮豆类食物搭配影响因素.结果 搭配组学生搭配时主要考虑营养特点(93.7%)、经济(82.2%)或口味特点(97.0%)比例明显高于非搭配组(80.0%,74.0%,94.3%)(P值均<0.01).搭配组学生搭配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或家庭(92.6%)、同学或朋友(67.6%)、书本或课堂知识(80.2%)、网络(62.4%)、媒体宣传(43.0%)以及明星代言(22.5%)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搭配组(88.0%,55.5%,58.4%,43.3%,25.3%,10.4%)(P值均<0.01).Logitis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过营养教育(OR=1.404)、搭配食物时考虑营养(OR=2.001)、搭配知识来源于书本或课堂知识(OR=1.831)、媒体宣传(OR=1.227)为粮豆类食物搭配有利因素,非医学院校为不利因素(OR=0.694).结论 大学生粮豆类食物搭配行为与营养知识的学习、来源、学校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莫宝庆;吴瑞;黄铄凯;卢孝治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中山市大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控知识水平和相关行为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中山市辖区内5所高校(包括2所大学及3所高职院校)1 626名在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学信息、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接受艾滋病宣传服务等.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4.0%(1 204/1 626),其中高为医药类80.7%(409/507),其次为高职类71.3%(727/1 020),低为综合类68.7% (68/99) (x2=17.134,P<0.01).大学生曾经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8.7%(142/1 626);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77.6%)高于与临时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69.0%);近1次与同性肛交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0.9%(14/23).近1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56.4% (917/1 626);近1年参与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39.7%(646/1 626),其中高职类院校高为40.9%(417/1 020),其次为医药类39.6% (201/507),低为综合类28.3% (28/99)(x2=5.985,P=0.050).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水平不高.高校内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十分必要,应特别关注非医药类院校.
作者:来学惠;舒波;陈楚莹;孙映梅;陈建海;李晓莹;苏少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大连高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其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大连市某高校2 002名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对其询问病史,测量血压、腹围、体质量指数、血尿酸、血脂、血糖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7.88%,男性为24.14%,女性为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01,P<0.01);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检出率(73.54%,52.09%,35.09%,65.46%)明显高于正常组(52.10%,28.06%,25.26%,48.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肥胖、脂肪肝、谷丙转氨酶增高、γ-转肽酶增高及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04,1.430,1.365,1.812,1.576,2.202,P值均<0.01).结论 该校教职工高尿酸血症检出率较高,应加强高尿酸血症的综合防治.
作者:何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影响上海市中学生吸烟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未来吸烟意向的影响,为控制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68所中学的26 508名学生,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上海市中学生尝试吸烟率、未来1年和5年的吸烟意向分别为11.6%,8.0%和14.1%,男生(15.7%,10.9%,19.3%)高于女生(7.3%,5.0%,8.6%)(x2值分别为452.97,306.42,629.04,P值均<0.01),职校生(29.2%,21.3%,31.6%)高于高中生(12.5%,9.3%,16.1%)和初中生(6.8%,4.2%,8.9%)(x2值分别为1 677.56,362.25,1 470.29,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父母吸烟、同伴吸烟、学校缺少控烟教育课程、媒体吸烟信息高暴露使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和未来吸烟意向的风险较高(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发生和未来吸烟意向与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需要多措并举,采取互为支持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学生吸烟行为的发生.
作者:朱静芬;马进;李娜;施榕;余金明;蔡泳;何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对情绪调节状态困难量表(the State 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S-DERS)在中国大学生中的适用性进行检验,为制定适合中国大学生的情绪调节问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抽取南京市某高校421名大学生进行S-DERS、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Chinese Version of 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C)、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筛查量表(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Scale,CSMHSS)调查.结果 S-DERS中文修订版共15个题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情绪状态接受度、情绪状态清晰度、情绪状态原因调节度、情绪状态反应调节度4个因子;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了量表4因子结构的有效性(x2=122.15,f=84,x2/f=1.45,P<0.01,NFI=0.91,NNFI=0.96,CFI=0.97,PNFI=0.73,RMSEA=0.046,SRMR=0.052).S-DERS与BDI-Ⅱ,S-AI,T-AI,CSMHSS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5,0.610,0.584,0.421,P值均<0.01).总量表及情绪状态接受度、情绪状态清晰度、情绪状态原因调节度、情绪状态反应调节度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别为0.827,0.806,0.822,0.859,0.867;间隔3周后总量表及4个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797,0.539,0.615,0.747,0.642.结论 S-DERS中文修订版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作者:刘奇勤;武厚;刘明矾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湘西州留守与非留守中学生精神成瘾行为情况及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为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州2 251名中学生,其中留守1 124名,非留守1 127名,并对其长时间上网、网络成瘾、长时间玩电子游戏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非留守中学女生长时间上网的报告率(13.69%)高于留守女生(7.19%);非留守初中生(18.84%)、高中生(18.07%)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的报告率高于留守初中生(11.96%)、高中生(12.59%);农村非留守中学生(9.59%)网络成瘾的报告率高于农村留守中学生(6.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显示,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上网以游戏为主,心情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不愉快(OR值分别为6.452,1.850,3.263,3.045,P值均<0.05);非留守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有男生,单亲、其他家庭类型,很少或有时、经常或总是心情不好、父亲学历为初中及高中(OR值分别为2.400,2.558,4.801,3.821,1.794,2.582,P值均<0.05),保护因素有学习成绩中等(OR=0.246,P=0.001).结论 非留守较留守中学生更易发生精神成瘾行为,应引导其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控制上网时间,并积极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熊静梅;张亮;张福兰;张天成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00-2014年重庆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状况及发展趋势,为防控青少年近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0,2005,2010,2014年4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对重庆市7~18岁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检出情况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重庆市7~18岁男、女生14年间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增长了20.06,15.53百分点,疑似近视检出率分别增长了20.35,17.26百分点.2014年重庆市7~18岁男、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分别为55.81%,58.11%,女生高于男生(x2=3.90,P<0.05);城、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63.31%,50.61%,城市高于乡村(x2=118.32,P<0.01);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片区中,“好片”“中片”“差片”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66.21%,52.04%,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0.05).视力不良学生中,98.37%属于疑似近视,疑似近视检出的现状和趋势与视力不良基本一致.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和疑似近视检出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应从学龄初开始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室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延缓近视程度在青春期阶段的迅速加深.
作者:汪阳;江信忠;谈文建;张亚妮;曹型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自尊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性别中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部浚中县2所农村中学的初一和高一年级26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自尊量表(SES)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生心理健康量表得分为(2.08±0.68)分,低于女生的(2.17±0.64)分;而心理弹性及自尊得分(56.65± 18.13,28.51 ±4.61)高于女生(51.73±17.13,27.87±4.46)(P值均<0.05).结构方程结果显示,心理弹性与自尊直接影响心理健康,标准化效应分别为-0.094(95%CI=-0.147-0.017)和-0.360(95%CI=-0.405~-0.309);心理弹性是自尊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间变量,中介效应值为-0.052(95% CI=-0.084~0.016),占总效应的12.6%.结构方程模型群组分析结果显示,男女生的比较参数均≤0.005,且路径系数间差异临界比值绝对值均小于1.96.结论 四川省农村中学生心理弹性、自尊均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保护作用,自尊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作者:姚强;徐寰宇;吉园依;张宇;王晓璇;严可;刘巧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儿童伤害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全球儿童死亡和残疾的首位原因.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儿童因受伤或暴力而死亡,数百万人承受着非致命伤害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从儿童出生开始,伤害问题就是被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并随着儿童年龄增长,对总死亡率的贡献不断增加,直至成年[1-6].《“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儿童伤害预防和干预[7].《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也指出,要减少儿童意外伤害致残;开展儿童意外伤害社区、家庭综合干预,创造儿童安全生活环境[8].
作者:王书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城区学龄儿童家庭电子产品拥有情况及视屏时间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为减少儿童久坐行为的家庭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5个城区29所小学的9 260名一~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小学生家庭电子产品拥有率及平均每天视屏时间,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家庭电子产品拥有率与儿童视屏时间、BMI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7~12岁儿童超重肥胖率为18.84%,家庭电视、影像/DVD播放机、无网络计算机、连接网络计算机的拥有率分别为96.22%,69.21%,33.01%,76.19%,公办学校学生家庭4类电子产品拥有率均高于民办学校学生家庭(x2值分别为174.280,312.444,53.918,644.181,P值均<0.01).儿童每天看电视、录像和DVD时间中位数为1.60 h,玩计算机游戏时间为0.50 h.民办学校儿童看电视等及玩计算机游戏的时间均高于公办学校儿童(Z值分别为14.802,6.852,P值均<0.01);男生每天看电视等及玩计算机游戏的时间均高于女生(Z值分别为-2.020,-6.782,P值均<0.05);超重/肥胖组儿童每天玩计算机游戏时间高于非超重肥胖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74,P=0.002).家庭拥有计算机(连接网络)的儿童BMI-Z评分高于家庭无计算机(连接网络)的儿童(Z=3.240,P=0.001).随着每天玩计算机游戏时间的增加,儿童BMI-Z评分升高(r=-0.048,P=0.002).结论 儿童BMI与家庭是否拥有连接网络的计算机及每天玩计算机游戏时间有相关性.不同类型学校儿童及不同性别儿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有差异,在进行儿童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工作时,应考虑到性别及学校类型特点.
作者:林蓉;熊莉华;刘伟;林琳;陈思宇;郭重山;刘伟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12周武术课堂教学训练对和田市维吾尔族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效果,为促进维吾尔族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在和田市第一小学的四、五年级中随机抽取60名维吾尔族小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进行12周武术课程训练)和对照组(仅完成正常课程教学)各30名,采用BioDex平衡仪测试实验前后2组的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情况,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静态平衡方面,干预前维吾尔族小学生干预组与对照组平板闭眼站立、海绵软垫睁眼和闭眼站立测试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176,-0.133,0.176,P值均>0.05);干预后,2组学生在平板闭眼站立和海绵软垫闭眼站立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18,-5.423,P值均<0.01),海绵软垫睁眼站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3,P>0.05).动态平衡方面,干预前2组学生在时间、前后左右方向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00,-0.179,-0.023,0.094,-0.038,P值均>0.05);干预后,2组在向右方向得分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3,P<0.05).结论 武术训练干预可使维吾尔族小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对动态平衡方面的左右控制能力提高效果优于前后控制能力.
作者:李梅;张江伟;刘莉新;艾则孜·买买提依明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