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青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在清醒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需吸痰的清醒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在吸引前沿气管内缓慢注入2%的利多卡因0.5~1 ml,2 ~3 min后行气道内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内吸引.结果 两组患者咳嗽、疼痛、躁动、气管痉挛、低氧血症、心律异常、恶心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检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多卡因能够减轻清醒患者吸痰中的机体反应,降低气管的敏感性,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月珍;林艺珍;高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沟通技巧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急诊内科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护理中使用沟通技巧,比较两组的急诊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因子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纠纷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沟通技巧能够提高护患和谐程度,促进患者配合治疗,改善护理满意度.
作者:汪艳娣;朱丽燕;李苹;李少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康复计划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康复指导.结果 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087,P<0.01;=3.383,P<0.01).观察组轻度运动障碍患者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者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x2=1.223,P>0.05;x2=0.488,P>0.05).结论 个性化康复指导,对于提高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董杏薇;邓丽芳;朱艳;李穗鸥;黎文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 手术前精确的准备,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损伤;术后双腔管引流,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等.从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细节上规范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护理.结果 规范化围术期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注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桑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访视,治疗组患者给予术前访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的围手术期内负面情绪、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入室后的围手术期负面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8%)(P<0.05).结论 术前访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信心,与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葛东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胃癌行胃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评价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综合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邵世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 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接诊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情况、紫绀等指标进行判定,比较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PH值、PaCO2、PaO2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呼吸机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丽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1].唇腭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属于多因素遗传性疾病,严重影响美观、吞咽、发音及患儿心理健康,手术治疗是其序列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由于婴幼儿应对能力有限,较成人更易发生应激反应,术后有可能经历较成人更剧烈的疼痛[2]及不适,甚至可能由于大哭大闹而引起术后伤口复裂.为探讨舒适护理在低龄唇腭裂患儿术后疼痛中的作用,我们选取本科住院治疗的30名低龄唇腭裂患儿,分别应用舒适护理及传统护理,并对其术后疼痛进行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耐高压双腔PICC导管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经锁骨下静脉置入CVC导管至中心静脉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穿刺置管一般情况,院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ICC导管一般可以保留1年,但大部分患者移植术后要求不再留用.观察组患者院内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留置耐高压型双腔PICC导管安全性高,不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并在移植中显示出较好的优越性.
作者:贾博军;莫叙;赵瑞青;范小琼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产后保健工作对产妇心理和生理康复产生的影响,探讨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指导,实验组采用保健护理指导,通过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状况、婴儿的护理状况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产妇的其他疾病患病率较低,母乳喂养状况以及婴儿护理状况都比对照组状况好.结论 妇女在产褥期会出现比较多的健康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后护理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产妇心理与生理上的问题,提高其健康状况.
作者:常隽;杨凌艳;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的原因及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27例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的患者,入院后早期快速进行改良急性肺损伤评分(MLI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视患者病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PPV)或有创机械通气,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给予微量泵泵入10%氯化钾进行补钾,期间配合实施相应急诊护理措施.待患者血钾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时,再次进行MCIS和GCS评分,然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肺损伤评分值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值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的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并配合急诊护理措施后,患者血钾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急性肺损伤评分值低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值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患者,在常规呼吸支持的基础上,辅以急诊护理措施和合理静脉补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使用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龚俊;冯滢;吴晓贞;景婕黎;罗兰;胡艳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穿刺时非营养性吸吮(NNS)对疼痛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7 w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留置针穿刺时给予NNS,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估量表(NIPS)评估新生儿在留置针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NI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留置针静脉穿刺时进行NNS可以减轻新生儿刺激时的疼痛反应,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张忠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更好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及培养更好的护理人才.方法 选取2011年至2012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实习生302名.将2011年的护理实习生142人随机分为LBL组和PBL组,每组71人;将2012年的护理实习生160人随机分为PBL组和PBL结合情景模拟反思组,每组80人.LBL对照组实习生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PBL组带教老师围绕教学内容对实习生进行引导,将问题贯穿于整个实习教程当中;PBL结合情景模拟反思组在PBL组的基础上,通过情境模拟对实习生的学习加深印象,激励学生多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提高学生的反思性的学习能力及提高实习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对学生成绩测评、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结果 PBL教学与LBL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BL结合护理情景模拟反思教学方法教学与PBL教学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BL结合护理情景模拟反思教学方式一种有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学习成绩及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该方法也易于被同学们接收,因此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作者:唐青;陈禧;陶剑芳;王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寻求保护性约束的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中,冲动伤人占52.17%,自杀、自伤占8.71%,兴奋、躁动占17.39%,拒绝治疗11.59%,其他10.14%.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进行全面评估,讲究约束的技巧,加强约束后的护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娟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一枝黄花含漱液行口腔护理减少全麻术后患者发生口臭的可行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8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枝黄花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臭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口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枝黄花含漱液行口腔护理可明显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口臭的发生.
作者:张孝云;陆静波;戴金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气管插管是手术麻醉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之一,气管导管有效地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由于固定不牢或全身麻醉后分泌物、呕吐物、汗液、术前消毒液、术中血性液体等的浸湿容易出现意外拔管,尤其是俯卧位、坐位手术,因螺纹管的下垂重力与地吸引力的作用,极容易出现意外拔管,影响手术进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麻醉风险.为此,我们结合临床实际,采用一次性手术保护膜固定气管导管,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媛;于美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产妇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降低产科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采用Fegl-Mevye积分[4]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同时分析疗效及后遗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Barther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如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神经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阿娟;杨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我院在我院抽取100位医护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实施细节管理工作2年后再次抽取100位医护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2011年我院开始注重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结果 细节管理实施后2年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同时,在安全意识和护理知识上医护人员也较之以前有了提高,并且他们的护理质量和水平也大幅度的提高(P<0.05).结论 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知识,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孙启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负性心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入院时、进手术室前、麻醉前、术后24h时的收缩压和心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结果 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及手术后24h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1d、术后72 h 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增强抵御疾病的信心,对促进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素玲;李佳;隋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