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素玲;李佳;隋东明
静脉留置针输液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为抢救赢得时间.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封管技术不够完善而导致留置针使用时间过短,未达到预期效果,增加病人的费用和不满[1].我科自2011年6月份开始用BD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对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进行封管,并进行了效果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张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原则应用于手术护理文书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1年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根据专科护理文书出现缺陷的特点,实施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加强监督检查,将护理文书缺陷率与2010年结果比较.结果 2011年的护理文书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手术护理文书质量.
作者:吴丽心;于美华;谢玮娜;何丽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程序及注意要点.对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108例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等围术期综合护理.综合护理后,康复87例,死亡3例.正确落实各阶段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急诊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意外和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关键,有效的综合护理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床边检验(point-of-care testing,POCT)是指在患者身旁所进行的实时医学检验,例如临床常见的微量血糖、C-反应蛋白测定等即属于POCT.POCT具有快捷、灵敏、不受场所限制、可以明显缩短检验周转期(TAT)等特点,并且其结果与传统或参考方法所得结果具有可比性,作为具革命性的新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POCT在美国的年增长率约为12%,销量达10 ~ 70亿美元[1].目前国内临床医疗对POCT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在各大中型医院内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现状是临床上做血糖POCT检测的操作者主要为当班的护理人员和部分临床医师,均为非检验专业人员,未受到相关检验知识的培训[2].
作者:隋秀梅;张道强;于淑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所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住院总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以及恢复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死亡例数以及死亡率则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总时间还是住院费用方面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90%.结论 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使死亡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住院总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了12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12例患者术程顺利,经过精心的术后护理、造口的观察与护理、健康宣教、完善的康复计划,均痊愈出院.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患者需终身佩戴造口袋生活,护士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输尿管支架管通畅,做好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以保证手术取得成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潘虹;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产后保健工作对产妇心理和生理康复产生的影响,探讨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指导,实验组采用保健护理指导,通过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状况、婴儿的护理状况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产妇的其他疾病患病率较低,母乳喂养状况以及婴儿护理状况都比对照组状况好.结论 妇女在产褥期会出现比较多的健康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后护理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产妇心理与生理上的问题,提高其健康状况.
作者:常隽;杨凌艳;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加强健康管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糖尿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通的常规管理,内容包括血糖监测的知识和操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健康管理.记录和比较加强健康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监测及得分情况;加强健康管理前和加强健康管理后12个月发放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血糖的监测依从性.结果 加强健康管理后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依从性及血糖监测记录依从性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糖监测知识的掌握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健康管理较常规管理方法相比患者血糖监测和记录的依从性显著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知识及技能得到了提高,并提高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高秀兰;李建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并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自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16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4例)与对照组(8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以SF-36、SAS及SDS量表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SDS与SAS分值明显高于产前4d与分娩前,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分娩前的SDS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分娩前的SF-36分值明显高于入院时及对照组分娩前(P均<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妊娠高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或消除其负面心理因素,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倡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林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对成就动机及自我效能感核心内容、当前研究状况等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护士的成就动机及自我效能感在国内外现阶段研究存在空白,在不同类型护士中开展成就动机及自我效能感研究对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核心的意义.
作者:张玲;张梦雨;张文静;张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ICU护士对突发事件相关知识认知的现状,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38名综合ICU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α为0.84,内容效度CVI为0.91.结果 综合ICU护士对急救技能、各种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掌握较好;对化学中毒急救、放射事故急救、流行病学调查知识掌握较欠缺.近一半ICU护士参与过突发事件的抢救,同时,参与过科级、院级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培训时间多为每年6~ 10学时.结论 综合ICU护士的突发事件认知程度不同,应根据ICU护士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能级培训.
作者:王海燕;肖江琴;杨媛;马海鹤;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患者3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状态、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1h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收缩压、皮质醇和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生理、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
作者:宦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产妇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降低产科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静脉输血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消化科的62例消化道大出血输血患者应用两种输血技术进行观察、护理、比较.结果 可来福无针密闭输血明显优于头皮针常规输血(P<0.05).结论 无针密闭静脉输血在消化道大出血输血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唐金莉;荣加;王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体外循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先心病患者按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肺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明艳;詹胜丹;王明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采用逐渐扩展的应答方式,通过言语应答-呼唤反应-疼痛刺激三个步骤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结果 1)27名护士经过培训和考核,16名2年以上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并能熟练运用;10名2年以下年资的护士,90%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80%能够熟练运用;2)通过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除外失语病人)672例,颅内感染病人76例,进行入院时意识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入院时医生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进行复核,意识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8.80%.结论 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规范、方便快捷、突出专科特点,对临床意识障碍类型的快速分辨具有指导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专科标准化意识观察路径.
作者:于伟玲;苏娟;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新生儿出生2~3d会出现皮肤、巩膜发黄,持续4~ 10d后自然消退,称生理性黄疸[1],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由于此期血脑屏障功能未发育成熟,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时可通过血脑屏障,造成新生儿脑损伤,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故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要.传统的肉眼观察有其局限性,静脉采血因其创伤性在动态监测中难以实施.
作者:孙文莉;郭莲焕;李成林;张艳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正常生理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用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12月在我科住院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3个方面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春艳;杨宝义;方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8例,男46例,女42例;胎龄25 ~ 34 w,平均(29.26 ±4.75);体重864~1 237 g,平均(1 036±205)g.随机将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发育支持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疾病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奶量摄入、出院时体重、睡眠时间均明显增加(均P <0.05),而住院天数则明显缩短(P<0.05),营养不良、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皮肤黏膜感染的发生比率均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状况的改善及其相关疾病的减少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黄美兴;李海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