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王玲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脑梗死患者,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所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住院总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以及恢复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死亡例数以及死亡率则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总时间还是住院费用方面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90%.结论 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使死亡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住院总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患者术后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进行包皮吻合器环切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患者进行包皮吻合器环切术后,对照组患者不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康复时间、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康复时间及疼痛持续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大化的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患平均康复时间和病患疼痛时间,给予患者心灵上的安慰,有助于患者身心恢复健康.

    作者:丁建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Ⅲ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Ⅲ型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治疗组服用中药复方治疗的同时,给予专业心理护理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w检测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并计算总有效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生活质量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治疗后也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心理护理能显著提高中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心理护理联合中药复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艳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西南多民族地区低年级护生学习热情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和分析低年级护理本科生学习热情及其影响因素,以构建针对性教育方案,提高学习热情.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94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学习热情及影响因素.结果 合格回收问卷94份,护生学习热情较高者71名,占75.53%;较差者23名,占24.47%.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现有的课程设置的评价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是否改换专业以及就业态度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来源、专业的作用及意义、工作辛苦程度是影响护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结论 低年级护生专业认同感较差;影响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来源、专业的作用及意义、工作辛苦程度.

    作者:徐志芳;尹海鹰;农彩梅;黄曲云;韦雪丹;龙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不良情绪及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患者3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状态、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1h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收缩压、皮质醇和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生理、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

    作者:宦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8月~ 2013年2月将接受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QLQ-LC43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除了在气促和经济状况两个条目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条目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由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0.58,P均>0.05),但是在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5、4.01,P均<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晓珊;梁妙英;雷丽婵;陈明华;陈玉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抚触保健护理对新生儿体格发育和胆红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运用抚触保健护理方式对新生儿体格发育以及胆红素的影响.方法 本院小儿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有新生婴儿148例,以此作为临床资料,对新生儿运用抚触保健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新生儿体格发育以及胆红素的影响.结果 在对本院新生儿运用抚触保健护理之后,新生儿的体重等各项指标发育良好,其胆红素的相关病症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控制.结论 对新生儿运用抚触保健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神经以及体格发育,并对胆红素的相关病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作者:宿传荣;陈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6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2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恐惧焦虑程度、心率变化、血压和满意度方面均好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普通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手术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严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剖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2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由75.94%上升到96.20%.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月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风险管理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识别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由(93.31 ±2.33)%提高为(97.02±1.74)%;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9.64±1.83)%上升为(94.89 ±3.41)%.结论 在肿瘤病区化疗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化疗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专科技能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作者:李笑屏;曾华志;姚艳秋;童志雯;邓秋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后保健护理对产妇心理和生理康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产后保健工作对产妇心理和生理康复产生的影响,探讨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指导,实验组采用保健护理指导,通过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状况、婴儿的护理状况以及其他疾病的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产妇的其他疾病患病率较低,母乳喂养状况以及婴儿护理状况都比对照组状况好.结论 妇女在产褥期会出现比较多的健康问题,医护人员要加强对产后护理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产妇心理与生理上的问题,提高其健康状况.

    作者:常隽;杨凌艳;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采用逐渐扩展的应答方式,通过言语应答-呼唤反应-疼痛刺激三个步骤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结果 1)27名护士经过培训和考核,16名2年以上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并能熟练运用;10名2年以下年资的护士,90%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80%能够熟练运用;2)通过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除外失语病人)672例,颅内感染病人76例,进行入院时意识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入院时医生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进行复核,意识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8.80%.结论 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规范、方便快捷、突出专科特点,对临床意识障碍类型的快速分辨具有指导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专科标准化意识观察路径.

    作者:于伟玲;苏娟;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术室病人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手术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实施健康宣教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得分、遵医行为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使健康宣教更加规范化,有利于增加病人的健康知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通气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体外循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先心病患者按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肺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明艳;詹胜丹;王明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徐州市两所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现状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市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为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徐州市三甲三级甲等医院73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评价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实践情况.结果 EBPQ问卷总分均分为3.28±0.82,实践行为、态度、知识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2.92±0.90、3.58±1.74;不同的年龄组别的研究对象在EBPQ问卷总分、实践行为、知识技能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态度得分在不同的年龄组别之间无差异(P>0.05).21 ~ 30岁年龄组在实践行为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40岁年龄组(P<0.05),而其他组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 ~30岁年龄组在知识技能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 ~40岁年龄组、41岁以上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1~ 30岁年龄组在问卷总分低于31 ~40岁年龄组和41~ 50岁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学历在EBPQ问卷的实践行为维度、态度维度、知识技能维度及问卷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科学历护士在循证实践行为、循证知识技能的得分高,显著大专组(P<0.05);职称不同,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态度、知识技能和EBPQ问卷总分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职称的护士得分高于中级职称护士,中级职称护士的得分高于初级职称护士的得分(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者要采用多层次、多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程督导提高护理科研论文水平的方法与效果

    目的 探讨提升护理科研论文水平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科研论文指导小组并制订职责,对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全程督导,以增强写作意识,营造学术氛围等.结果 2009年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2006年及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护理科研论文指导小组进行全程督导,可较快提升护理科研论文水平.

    作者:胡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延续性护理服务在临床盆底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临床盆底重建术出院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将54例实施临床路径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出院当日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定期随访.实验组患者出院后每日定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当天具体情况,根据当时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目标,给予极具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愿意推荐她人入住我院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盆底重建患术出院患者开展延续性的护理服务,构建了出院患者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平台,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社会满意度.

    作者:彭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病人就诊的满意度情况,找出门诊服务的缺陷,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高门诊服务的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 采用自制的门诊服务调查表,调查我院门诊病人离开时的满意度.结果 共229例病人接受了调查,绝大多数病人对我院的门诊服务质量是满意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满意度不同.结论 可根据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管理,提高门诊的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魏燕妮;牟秀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负性心理进行分析,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等护理对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 干预前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社会支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心理,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建明;唐良春;吕莹莹;黎月秋;谢小冰;彭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分析与对策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进行分析,探讨可以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的方法和对策.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乳腺癌手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实验组的患者除了接受术后常规指导外,还接受心理、认知和行为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术后常规指导.对两组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功能锻炼效果如:腕肘关节、肩关节的功能、患肢抬高和外展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性干预是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良好对策,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焦水平;林义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体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复位、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葛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