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双语访视资料对维族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维族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汉语术前访视表进行访视;观察组依照双语访视资料(包括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册、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图片)进行术前访视.结果 两组病人访视后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语访视资料,使维族手术患者较准确地接受访视内容,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提高了术前访视质量,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康伟;刘丽;姚春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温-湿交换过滤器(HME)使气管切开形成的开放式气道改为封闭式气道,保证氧疗并使痰液湿润易于清除,达到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感染、提高氧疗效果的目的.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HME进行气道管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米秀;杨明飞;张强;郝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在清醒患者吸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需吸痰的清醒患者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患者在吸引前沿气管内缓慢注入2%的利多卡因0.5~1 ml,2 ~3 min后行气道内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内吸引.结果 两组患者咳嗽、疼痛、躁动、气管痉挛、低氧血症、心律异常、恶心等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后出血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痰过程中、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的血氧饱和度检测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利多卡因能够减轻清醒患者吸痰中的机体反应,降低气管的敏感性,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卢月珍;林艺珍;高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负性心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入院时、进手术室前、麻醉前、术后24h时的收缩压和心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结果 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及手术后24h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1d、术后72 h 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增强抵御疾病的信心,对促进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素玲;李佳;隋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我市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为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徐州市三甲三级甲等医院73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评价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实践情况.结果 EBPQ问卷总分均分为3.28±0.82,实践行为、态度、知识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2.92±0.90、3.58±1.74;不同的年龄组别的研究对象在EBPQ问卷总分、实践行为、知识技能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态度得分在不同的年龄组别之间无差异(P>0.05).21 ~ 30岁年龄组在实践行为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40岁年龄组(P<0.05),而其他组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 ~30岁年龄组在知识技能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 ~40岁年龄组、41岁以上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1~ 30岁年龄组在问卷总分低于31 ~40岁年龄组和41~ 50岁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学历在EBPQ问卷的实践行为维度、态度维度、知识技能维度及问卷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科学历护士在循证实践行为、循证知识技能的得分高,显著大专组(P<0.05);职称不同,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态度、知识技能和EBPQ问卷总分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职称的护士得分高于中级职称护士,中级职称护士的得分高于初级职称护士的得分(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者要采用多层次、多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妄想性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于预后10 d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自杀行为、自杀准备行为和自杀念头的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无自杀行为、自杀准备行为、自杀念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可以更好地避免患者出现的自杀行为和自杀心态,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农惠娟;王美;谢志妹;刘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晨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20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1年1月~2011年12月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实施晨间护理之后,由护士长或者责任组长对护理情况进行评估,而观察组的患者在晨间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具体的评分和扣分标准,并将整个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两组的效果观察比较,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晨间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护士自我效能感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展间护理质量评分表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效地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士的自我效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作者:司念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用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12月在我科住院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3个方面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春艳;杨宝义;方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用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结果 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总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总满意度方面差异比较明显,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78.7%、95.7%;住院时间(38.2±6.9)d、(23.4±2.6)d;满意度87.6%、97.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方式从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需要出发,较一般护理方式,更能让糖尿病老年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杨万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运用抚触保健护理方式对新生儿体格发育以及胆红素的影响.方法 本院小儿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有新生婴儿148例,以此作为临床资料,对新生儿运用抚触保健的护理措施,观察对新生儿体格发育以及胆红素的影响.结果 在对本院新生儿运用抚触保健护理之后,新生儿的体重等各项指标发育良好,其胆红素的相关病症均得到较为明显的控制.结论 对新生儿运用抚触保健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新生儿的神经以及体格发育,并对胆红素的相关病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作者:宿传荣;陈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原因,寻求保护性约束的有效防护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原因中,冲动伤人占52.17%,自杀、自伤占8.71%,兴奋、躁动占17.39%,拒绝治疗11.59%,其他10.14%.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进行全面评估,讲究约束的技巧,加强约束后的护理,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刘娟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采用逐渐扩展的应答方式,通过言语应答-呼唤反应-疼痛刺激三个步骤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结果 1)27名护士经过培训和考核,16名2年以上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并能熟练运用;10名2年以下年资的护士,90%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80%能够熟练运用;2)通过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除外失语病人)672例,颅内感染病人76例,进行入院时意识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入院时医生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进行复核,意识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8.80%.结论 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规范、方便快捷、突出专科特点,对临床意识障碍类型的快速分辨具有指导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专科标准化意识观察路径.
作者:于伟玲;苏娟;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针密闭静脉输血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消化科的62例消化道大出血输血患者应用两种输血技术进行观察、护理、比较.结果 可来福无针密闭输血明显优于头皮针常规输血(P<0.05).结论 无针密闭静脉输血在消化道大出血输血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唐金莉;荣加;王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采用Fegl-Mevye积分[4]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同时分析疗效及后遗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Barther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如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神经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阿娟;杨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10例择期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遵医嘱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建立食管癌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按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肺不张、肺部感染及乳糜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护理人员健康安全造成伤害的职业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60例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自我院实施职业安全防范对策后,护理人员自身防范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P<0.05),并有效的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率(P<0.05).结论 医院消毒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是医护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目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提高职业安全管理的关键.
作者:徐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报告了Child-Pugh C级肝炎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共29例Child-Pugh C级肝炎肝硬化伴有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体位、伤口、引流管、饮食、心理、并发症等多方位护理,并观察护理疗效.29例患者术后1例患者死亡,其余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周密细致的护理可提高Child-Pugh C级肝炎肝硬化伴有肝癌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艳;丁滢;刘春梅;胡国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在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学生实习前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静脉配置中心进行实习的护理专业学生50名,其中2011年26名,2012年24名,实习3~4w.通过对学生进行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培训,使得所有学生均能够娴熟的掌握静脉配置中心护理的操作.分析在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实习前后的技能操作水平.结果 本组学生实习后考核均一次性通过.实习期间共配置静脉输液87 018袋,均未发现差错.结论 静脉配置中心护理实习可以使学生娴熟地掌握静脉配置中心护理的操作,为未来医院的静脉配置中心输送人才,提高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
作者:林丽芳;张盛奇;陈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所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住院总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以及恢复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死亡例数以及死亡率则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总时间还是住院费用方面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90%.结论 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使死亡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住院总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 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科学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得分,分析疗效,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1、3、6个月有83例(76.9%) VAS评分改善≥50%,显著有效;19例(17.6%) VAS评分改善<50%,中度有效;6例(5.6%)VAS评分改善不明显,无效.结论 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科学的护理下安全、准确、微创、见效快,值得临床重视并加以推广.
作者:尹喜玲;张会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