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李笑屏;曾华志;姚艳秋;童志雯;邓秋月

关键词:肺癌化疗, 护理安全, 风险管理
摘要:目的 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识别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由(93.31 ±2.33)%提高为(97.02±1.74)%;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9.64±1.83)%上升为(94.89 ±3.41)%.结论 在肿瘤病区化疗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化疗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专科技能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在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负性心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改善角膜内皮移植患者负性心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措施.记录患者入院时、进手术室前、麻醉前、术后24h时的收缩压和心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状况.结果 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前、麻醉前及手术后24h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1d、术后72 h 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24 h 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接受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增强抵御疾病的信心,对促进角膜移植术后患者的身心康复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作者:朱素玲;李佳;隋东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干预性护理对产妇心理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针对产妇进行干预性护理对产妇心理状态以及产后出血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2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组,其中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记录产妇的心理情况以及产后出血的出现率和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出现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产妇不良情绪出现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1%,治疗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干预性护理,对控制产妇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并能有效减少产妇心理问题出现,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凌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两种起搏电极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对策

    目的 比较应用传统的起搏电极和应用主动电极在植入永久起搏器对患者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住院在右室部位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100例,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应用主动电极植入永久起搏器,B组应用传统电极植入永久起搏器.比较两组患者发生电极脱位、穿刺部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A组发生电极脱位、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应用主动电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方法明显优于应用传统起搏电极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患者术后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进行包皮吻合器环切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患者进行包皮吻合器环切术后,对照组患者不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康复时间、疼痛持续平均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康复时间及疼痛持续平均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包皮吻合器环切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大化的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患平均康复时间和病患疼痛时间,给予患者心灵上的安慰,有助于患者身心恢复健康.

    作者:丁建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正常生理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方法 在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科学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得分,分析疗效,总结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结果 108例患者术后1、3、6个月有83例(76.9%) VAS评分改善≥50%,显著有效;19例(17.6%) VAS评分改善<50%,中度有效;6例(5.6%)VAS评分改善不明显,无效.结论 CT引导下行神经根周围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科学的护理下安全、准确、微创、见效快,值得临床重视并加以推广.

    作者:尹喜玲;张会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饮食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护理组给予综合饮食护理措施,内容包括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肾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后护理组TP、ALB、PA和HB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综合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有效延缓慢性肾功能进展.

    作者:孙志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护士日常工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工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研究对象,优质护理服务内容包括转变服务理念,优化排班模式,扩大工作权限,开展健康宣教,达到患者满意.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开展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的重要举措.

    作者:裴艳玲;郭彩霞;伏鑫;赵琪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一枝黄花含漱液防治全麻术后口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一枝黄花含漱液行口腔护理减少全麻术后患者发生口臭的可行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将80例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枝黄花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臭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口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枝黄花含漱液行口腔护理可明显降低全麻术后患者口臭的发生.

    作者:张孝云;陆静波;戴金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9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观察与应用

    目的 人性化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应用观察和分析.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结果 从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两组患者在总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总满意度方面差异比较明显,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78.7%、95.7%;住院时间(38.2±6.9)d、(23.4±2.6)d;满意度87.6%、97.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方式从患者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需要出发,较一般护理方式,更能让糖尿病老年患者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尊重,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杨万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满意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胃癌行胃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出院前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评价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综合提升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邵世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收治的妄想性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于预后10 d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自杀行为、自杀准备行为和自杀念头的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无自杀行为、自杀准备行为、自杀念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妄想性抑郁症自杀行为患者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可以更好地避免患者出现的自杀行为和自杀心态,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农惠娟;王美;谢志妹;刘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

    目的 探讨跌倒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跌倒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

    作者:赵章华;潘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语资料术前访视对维族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双语访视资料对维族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维族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汉语术前访视表进行访视;观察组依照双语访视资料(包括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册、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图片)进行术前访视.结果 两组病人访视后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语访视资料,使维族手术患者较准确地接受访视内容,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提高了术前访视质量,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康伟;刘丽;姚春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个性化康复计划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性化康复计划对股骨干骨折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股骨干骨折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康复指导.结果 观察组Fugl-Meyer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087,P<0.01;=3.383,P<0.01).观察组轻度运动障碍患者和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者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x2=1.223,P>0.05;x2=0.488,P>0.05).结论 个性化康复指导,对于提高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很有意义的,值得临床考虑.

    作者:董杏薇;邓丽芳;朱艳;李穗鸥;黎文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8月~ 2013年2月将接受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QLQ-LC43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除了在气促和经济状况两个条目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条目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由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0.58,P均>0.05),但是在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5、4.01,P均<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晓珊;梁妙英;雷丽婵;陈明华;陈玉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提高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皮质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使白内障围术期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连续性的、一体化的无缝隙过程,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郭玲;孔冬;王晓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310例经体检时查明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的分配方式将310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患者.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干预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较护理前有很大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上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徐州市两所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现状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市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为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徐州市三甲三级甲等医院73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评价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实践情况.结果 EBPQ问卷总分均分为3.28±0.82,实践行为、态度、知识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2.92±0.90、3.58±1.74;不同的年龄组别的研究对象在EBPQ问卷总分、实践行为、知识技能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态度得分在不同的年龄组别之间无差异(P>0.05).21 ~ 30岁年龄组在实践行为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40岁年龄组(P<0.05),而其他组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 ~30岁年龄组在知识技能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 ~40岁年龄组、41岁以上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1~ 30岁年龄组在问卷总分低于31 ~40岁年龄组和41~ 50岁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学历在EBPQ问卷的实践行为维度、态度维度、知识技能维度及问卷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科学历护士在循证实践行为、循证知识技能的得分高,显著大专组(P<0.05);职称不同,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态度、知识技能和EBPQ问卷总分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职称的护士得分高于中级职称护士,中级职称护士的得分高于初级职称护士的得分(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者要采用多层次、多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和SAS评分.结果 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节约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揭子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