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林晓珊;梁妙英;雷丽婵;陈明华;陈玉娣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不良心理,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8月~ 2013年2月将接受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QLQ-LC43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除了在气促和经济状况两个条目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条目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由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0.58,P均>0.05),但是在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5、4.01,P均<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在静脉留置针封管中的效果观察

    静脉留置针输液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为抢救赢得时间.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因封管技术不够完善而导致留置针使用时间过短,未达到预期效果,增加病人的费用和不满[1].我科自2011年6月份开始用BD福徕喜预充式导管冲洗器对使用留置针输液的患者进行封管,并进行了效果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张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418例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呼吸道护理研究

    目的 观察并探究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呼吸道护理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41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心脏直视手术后的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精心的呼吸道整体性的护理.监测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从而评价整体性呼吸道护理对于小儿心脏术后的价值.结果 实验组患儿出现并发症9例,发生率2.15%;对照组患儿出现并发症(或死亡)51例,发生率10.0%.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系统的呼吸道护理能缓解患儿痛苦,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儿恢复,减轻家庭压力和负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林少芬;陈秀红;梁巧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术期体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复位、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葛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白内障手术眼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报告了白内障手术眼内感染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发生眼内感染14例患者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经过治疗护理,所有患眼的感染均被控制,出院时视力:1例无光感,3例光感,其余10例均达指数以上.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发病因素很多,早期治疗护理,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的措施,注重对每一个环节的监控,对提高手术治疗护理质量、控制手术感染及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洁;梁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对产妇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50例产妇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使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降低产科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在新生儿黄疸监测中的应用

    新生儿出生2~3d会出现皮肤、巩膜发黄,持续4~ 10d后自然消退,称生理性黄疸[1],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由于此期血脑屏障功能未发育成熟,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时可通过血脑屏障,造成新生儿脑损伤,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故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要.传统的肉眼观察有其局限性,静脉采血因其创伤性在动态监测中难以实施.

    作者:孙文莉;郭莲焕;李成林;张艳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康惠尔透明贴预防足叶乙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康惠尔透明贴预防足叶乙甙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注足叶乙甙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予穿刺成功后沿静脉走向预防性应用10 cm × 10 cm康惠尔透明贴固定留置针,对照组使用6 cm×7 cm3 M透明贴覆盖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有3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有15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康惠尔透明贴对足叶乙甙引起的静脉炎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作者:费力娟;王秀云;李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应激和疼痛耐受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急诊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血压、皮质醇和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h、4h、6h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可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异趋于平衡,减轻应激状态,提高疼痛耐受度.

    作者:叶群英;蓝惠兰;黎春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近年来,腹腔镜在泌尿外科肿瘤手术中开始应用,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全膀胱切除术.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共实施4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近期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常红;林治丽;车平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营养性吸吮在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穿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新生儿留置针静脉穿刺时非营养性吸吮(NNS)对疼痛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7 w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留置针穿刺时给予NNS,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新生儿疼痛估量表(NIPS)评估新生儿在留置针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结果 实验组NI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留置针静脉穿刺时进行NNS可以减轻新生儿刺激时的疼痛反应,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作者:张忠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规范化治疗及护理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术期治疗及护理的方法与意义.方法 手术前精确的准备,手术中减少对脑组织损伤;术后双腔管引流,严格控制高血压,预防并发症等.从手术中及手术后的细节上规范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及护理.结果 规范化围术期治疗及护理能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结论 注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围术期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桑艳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10例择期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整体护理为基础,对照组遵医嘱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建立食管癌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按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治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肺不张、肺部感染及乳糜胸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知-信-行教育模式对尿毒症患者透析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知-信-行教育模式对尿毒症患者透析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57例尿毒症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9例,对照组28例.实验组进行知-信-行教育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教育,比较实施前后两组的知识达标、信念达标及行为达标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患者2个月后的知识达标、信念达标及行为达标人数均高于对照组的患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知识达标和行为达标人数均高于人院2d内,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信念达标人数,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信念达标人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知-信-行教育模式制定的护理宣教措施可以提高尿毒症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玉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科所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4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住院总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患侧肢体恢复例数以及恢复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而死亡例数以及死亡率则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无论是住院总时间还是住院费用方面都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5%,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90%.结论 在临床护理路径指导下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恢复情况,使死亡率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住院总时间和住院费用得到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延续性护理服务在临床盆底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临床盆底重建术出院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将54例实施临床路径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实验组27例.对照组出院当日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定期随访.实验组患者出院后每日定时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当天具体情况,根据当时情况提出相应的护理目标,给予极具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满意度及愿意推荐她人入住我院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盆底重建患术出院患者开展延续性的护理服务,构建了出院患者与医院之间的联系平台,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社会满意度.

    作者:彭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采用逐渐扩展的应答方式,通过言语应答-呼唤反应-疼痛刺激三个步骤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结果 1)27名护士经过培训和考核,16名2年以上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并能熟练运用;10名2年以下年资的护士,90%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80%能够熟练运用;2)通过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除外失语病人)672例,颅内感染病人76例,进行入院时意识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入院时医生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进行复核,意识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8.80%.结论 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规范、方便快捷、突出专科特点,对临床意识障碍类型的快速分辨具有指导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专科标准化意识观察路径.

    作者:于伟玲;苏娟;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采用Fegl-Mevye积分[4]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同时分析疗效及后遗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Barther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如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神经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阿娟;杨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济宁护士工作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济宁地区三甲医院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184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的工作倦怠检出率较高(89.1%);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与护士工作压力源存在正相关(P <0.001,P<0.01),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3个方面(护理专业及工作、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 <0.05或P<0.01);副主任护师职称、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情感衰竭和去人格化有稳定的正向预测作用,子女情况对去人格化维度有稳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病人护理方面的工作压力对情感衰竭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不同的个人背景和工作压力源对护士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改善相关影响因素,有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倦怠感.

    作者:陈宏;李丽平;陈艳;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310例经体检时查明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的分配方式将310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患者.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干预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较护理前有很大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上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前手术是治疗胶质瘤的首选方法,是目前延长患者生命的有效办法,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本研究着重探讨护理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雅芳;申静琳;曲德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