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类型护士的成就动机及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现状

张玲;张梦雨;张文静;张建强

关键词:不同类型护士, 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
摘要:通过对成就动机及自我效能感核心内容、当前研究状况等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护士的成就动机及自我效能感在国内外现阶段研究存在空白,在不同类型护士中开展成就动机及自我效能感研究对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核心的意义.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亲情式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亲情式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前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术前一般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亲情式护理.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前心率、血压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前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亲情式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术前的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兰英;李云霞;魏志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5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有效率,并采用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规范治疗8 w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40%.研究组在在体能、精神影响、心理健康、体能影响、精力、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术前访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术前访视,治疗组患者给予术前访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入室后的围手术期内负面情绪、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入室后的围手术期负面情绪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3.5%)明显高于对照组(65.8%)(P<0.05).结论 术前访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信心,与医生积极配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葛东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健康体检人群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310例经体检时查明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单盲、随机的分配方式将310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5例患者.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干预护理,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干预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较护理前有很大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干预护理在治疗老年高血压上有着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风险管理在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识别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由(93.31 ±2.33)%提高为(97.02±1.74)%;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9.64±1.83)%上升为(94.89 ±3.41)%.结论 在肿瘤病区化疗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化疗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专科技能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作者:李笑屏;曾华志;姚艳秋;童志雯;邓秋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用于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12月在我科住院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后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3个方面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及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效果优于生理盐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春艳;杨宝义;方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心医学在冠心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在冠心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收治的社区冠心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指导,观察组加强情感支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1年后的心理状态,患者1年内的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心医学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干预,对于稳定病情和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宏慧;周和;黎丽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负性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对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负性心理进行分析,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等护理对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 干预前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社会支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 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心理,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陈建明;唐良春;吕莹莹;黎月秋;谢小冰;彭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护理对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改善心血管疾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方法 将12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神经病症、人际关系及SCL-90总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PSQI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主观症状评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季姗姗;王旭东;张莉;康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我院在我院抽取100位医护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实施细节管理工作2年后再次抽取100位医护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2011年我院开始注重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结果 细节管理实施后2年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P<0.05);同时,在安全意识和护理知识上医护人员也较之以前有了提高,并且他们的护理质量和水平也大幅度的提高(P<0.05).结论 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的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护理知识,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孙启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病患者病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和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等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技能、动性和交往等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ANSS的阴性症状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促进其精神康复,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宋文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67例甲状腺手术合并颈椎病患者围术期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是通过对护理活动和舒适的研究,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目的是使患者身心处于佳状态,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1].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或心悸等;同时由于甲状腺手术时患者头颈过度后仰,体位极不舒适,甲状腺手术合并颈椎病患者大多伴心悸、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因此,我科针对围术期不同阶段病人对舒适的要求,开展舒适护理,帮助病人以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顺利渡过围术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仕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的护理

    目的 总结了12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12例患者术程顺利,经过精心的术后护理、造口的观察与护理、健康宣教、完善的康复计划,均痊愈出院.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患者需终身佩戴造口袋生活,护士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输尿管支架管通畅,做好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以保证手术取得成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潘虹;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语资料术前访视对维族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双语访视资料对维族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维族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汉语术前访视表进行访视;观察组依照双语访视资料(包括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册、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图片)进行术前访视.结果 两组病人访视后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语访视资料,使维族手术患者较准确地接受访视内容,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提高了术前访视质量,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康伟;刘丽;姚春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外科手术后在监护苏醒室重症患者2087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神经外科手术后在监护苏醒室重症患者197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除常规重症神经外科护理外,对每个患者采用人性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结果 实施人性化、专项化管理后实验组患者家属及患者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 0.01),拔管率和差错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 实施人性化、专项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及服务质量.

    作者:王秀华;周晶;刘靖;齐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对照组一般常规护理,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于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和ADL评分均有好转,且观察组好转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满意度87.43%,对照组满意度76.56%,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护理主动性,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祁金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提高膀胱癌患者化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膀胱癌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正常生理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总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丁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采用逐渐扩展的应答方式,通过言语应答-呼唤反应-疼痛刺激三个步骤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结果 1)27名护士经过培训和考核,16名2年以上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并能熟练运用;10名2年以下年资的护士,90%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80%能够熟练运用;2)通过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除外失语病人)672例,颅内感染病人76例,进行入院时意识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入院时医生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进行复核,意识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8.80%.结论 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规范、方便快捷、突出专科特点,对临床意识障碍类型的快速分辨具有指导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专科标准化意识观察路径.

    作者:于伟玲;苏娟;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近年来,腹腔镜在泌尿外科肿瘤手术中开始应用,浸润性膀胱癌有效的治疗手段是全膀胱切除术.我院自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共实施4例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近期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林常红;林治丽;车平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8例,男46例,女42例;胎龄25 ~ 34 w,平均(29.26 ±4.75);体重864~1 237 g,平均(1 036±205)g.随机将所有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发育支持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疾病发生情况和临床治疗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奶量摄入、出院时体重、睡眠时间均明显增加(均P <0.05),而住院天数则明显缩短(P<0.05),营养不良、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皮肤黏膜感染的发生比率均显著降低(均P <0.05).结论 发育支持性护理模式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状况的改善及其相关疾病的减少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作者:黄美兴;李海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