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保护膜在特殊体位气管插管固定中的应用

王媛;于美华

关键词:
摘要:气管插管是手术麻醉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之一,气管导管有效地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由于固定不牢或全身麻醉后分泌物、呕吐物、汗液、术前消毒液、术中血性液体等的浸湿容易出现意外拔管,尤其是俯卧位、坐位手术,因螺纹管的下垂重力与地吸引力的作用,极容易出现意外拔管,影响手术进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麻醉风险.为此,我们结合临床实际,采用一次性手术保护膜固定气管导管,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预性护理对产妇心理及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针对产妇进行干预性护理对产妇心理状态以及产后出血症状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2例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2组,其中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记录产妇的心理情况以及产后出血的出现率和出血量.结果 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出现率为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治疗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产妇不良情绪出现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1%,治疗组产妇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进行干预性护理,对控制产妇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并能有效减少产妇心理问题出现,可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凌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图文式健康教育手册在社区孕妇自我保健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自编图文式健康教育手册在社区孕妇自我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社区孕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由社区护士运用自编的图文式健康教育手册对孕妇实施一对一培训,给予讲解、示范和指导、参与、互动和角色扮演;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由课题组护士在短时间内进行一人对群体的5次课堂式健康教育讲座.结果 生产2个月后对两组产妇自我保健及新生儿保健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顺产率、经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及达标率与上年度比较分别提高了3.64%和59.49%.结论 运用图文式孕产妇保健手册对社区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于建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精神分裂症的危险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连续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医嘱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研究组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诊断方案,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预见的可能发生的危险性行为制定具体的防范护理措施.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危险行为发生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危险行为发生率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入院患者进行早期入院评估与预防,加强安全管理,及时针对性的采取预见性护理可以明显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忠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黄豆糊外敷在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所致静脉炎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黄豆糊外敷在治疗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50%硫酸镁持续外敷患处皮肤,实验组采用黄豆糊持续外敷患处皮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静脉炎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静脉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豆糊外敷防治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比50%硫酸镁湿外敷的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子涵;刘宏晶;李红艳;范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的用药观察及护理

    目的 利用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技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18例,探讨其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8例,以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总结用药注意事项和护理体会.结果 18例患者中CR 0例,PR 5例,SD 8例,PD 5例,有效率27.78%,控制率72.22%;18例患者中,以1~2级毒副作用为主,3~4级毒副作用仅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发生率超过20%,其余均在20%以下,无便秘、腹泻、肾功能损害等严重损害,无动静脉栓塞、肠穿孔及出血等.结论 贝伐珠单抗治疗结直肠癌,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做好副作用的控制和处理,配合精心护理,可以减轻毒副作用及提高疗效.

    作者:胡春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神经外科手术后在监护苏醒室重症患者2087例作为实验组,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神经外科手术后在监护苏醒室重症患者197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除常规重症神经外科护理外,对每个患者采用人性化和专业化的管理.结果 实施人性化、专项化管理后实验组患者家属及患者满意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 0.01),拔管率和差错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1).结论 实施人性化、专项化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护患关系,大大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临床护理安全及服务质量.

    作者:王秀华;周晶;刘靖;齐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 2012年6月在我院儿科接诊的4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呼吸机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根据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情况、紫绀等指标进行判定,比较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PH值、PaCO2、PaO2等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新生儿呼吸衰竭进行呼吸机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丽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通气和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体外循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70例先心病患者按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行体外循环手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的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胃肠功能障碍、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利于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肺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明艳;詹胜丹;王明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科患者术后疼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剖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2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由75.94%上升到96.20%.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月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临床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9至2010年新上岗护士40名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人,分别按照传统临床培训模式和合作学习培训模式进行三个月的临床培训,比较两种学习模式的培训效果.结果 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临床培训后,实验组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士对合作学习模式普遍认可.结论 合作学习模式能激发新护士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临床实践技能.

    作者:潘群;陈蓉;袁玲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于2012年8月~ 2013年2月将接受化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与指导,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负性心理变化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QLQ-LC43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除了在气促和经济状况两个条目比较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条目均有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由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t=0.24、0.58,P均>0.05),但是在干预后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25、4.01,P均<0.05).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充分调动了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增强患者抵御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林晓珊;梁妙英;雷丽婵;陈明华;陈玉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柔性管理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柔性管理在优化急诊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的护理人员8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床管理、护理文件、护理操作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柔性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差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军群;于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心医学在冠心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双心医学在冠心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门诊收治的社区冠心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药物指导,观察组加强情感支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1年后的心理状态,患者1年内的住院率.结果 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内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心医学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干预,对于稳定病情和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孙宏慧;周和;黎丽芸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行为及保健知识认知水平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口腔卫生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水平,为临床早期实施口腔保健知识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口腔卫生行为及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水平调查.结果 卫生行为方面: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及使用牙线者分别为21%、18%、3%,选用含氟牙膏者为30%,口腔不适时及时就医者占6%;保健知识方面:了解刷牙目的、掌握更换牙刷时间、了解预防龋齿有效的牙膏者分别为23%、7%、20%,从未做过洁牙者占95%,完全不了解糖尿病与口腔疾患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者占92%.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在卫生行为及保健知识认知方面均存在差异(均P< 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不良口腔卫生行为率高,保健知识认知率低;患者口腔卫生行为及保健知识认知水平受年龄与文化程度影响;认知水平又直接影响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将口腔保健知识纳入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内容之一,使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文兰;朱梅红;何燕君;卿安蓉;梁毅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综合ICU护士对突发事件知识认知的现况调查

    目的 探讨综合ICU护士对突发事件相关知识认知的现状,为进一步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138名综合ICU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实施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hs'α为0.84,内容效度CVI为0.91.结果 综合ICU护士对急救技能、各种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掌握较好;对化学中毒急救、放射事故急救、流行病学调查知识掌握较欠缺.近一半ICU护士参与过突发事件的抢救,同时,参与过科级、院级突发事件的相关培训,培训时间多为每年6~ 10学时.结论 综合ICU护士的突发事件认知程度不同,应根据ICU护士的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能级培训.

    作者:王海燕;肖江琴;杨媛;马海鹤;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不良情绪及准确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患者3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状态、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1h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收缩压、皮质醇和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生理、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

    作者:宦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胆红素测量仪在新生儿黄疸监测中的应用

    新生儿出生2~3d会出现皮肤、巩膜发黄,持续4~ 10d后自然消退,称生理性黄疸[1],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4周消退.由于此期血脑屏障功能未发育成熟,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超过一定限度时可通过血脑屏障,造成新生儿脑损伤,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故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监测非常重要.传统的肉眼观察有其局限性,静脉采血因其创伤性在动态监测中难以实施.

    作者:孙文莉;郭莲焕;李成林;张艳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医护理对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失眠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对改善心血管疾病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效果.方法 将120例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进行中医辨证施护,干预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恐怖、神经病症、人际关系及SCL-90总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日间功能及PSQI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3%,两组患者睡眠质量主观症状评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预后.

    作者:季姗姗;王旭东;张莉;康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室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下肢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于手术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以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利于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徐州市两所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现状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市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为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徐州市三甲三级甲等医院73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评价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实践情况.结果 EBPQ问卷总分均分为3.28±0.82,实践行为、态度、知识各维度平均分分别为2.92±0.90、3.58±1.74;不同的年龄组别的研究对象在EBPQ问卷总分、实践行为、知识技能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态度得分在不同的年龄组别之间无差异(P>0.05).21 ~ 30岁年龄组在实践行为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40岁年龄组(P<0.05),而其他组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 ~30岁年龄组在知识技能维度得分低,显著低于31 ~40岁年龄组、41岁以上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1~ 30岁年龄组在问卷总分低于31 ~40岁年龄组和41~ 50岁年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的学历在EBPQ问卷的实践行为维度、态度维度、知识技能维度及问卷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本科学历护士在循证实践行为、循证知识技能的得分高,显著大专组(P<0.05);职称不同,循证护理实践行为、态度、知识技能和EBPQ问卷总分得分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职称的护士得分高于中级职称护士,中级职称护士的得分高于初级职称护士的得分(P<0.05),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管理者要采用多层次、多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以促进护理学科发展.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