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向萍;岑彩虹;李蝶蓉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患者3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应激状态、穿刺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1h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收缩压、皮质醇和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老年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诊断术的生理、心理应激,减少并发症.
作者:宦丽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研究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以集体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而观察组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后,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好于健康教育前,同时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病因及病理、临床表现及防治两个方面的教育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对一”的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预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立梅;郑秀芬;尹晓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湿化方法后对舒适度与对家庭关怀度的影响.方法 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每半小时滴湿化液3滴,对照组每1小时滴湿化液6滴.气管切开术后第5天进行家庭关怀度测定.分析两种不同湿化效果与对家庭关怀度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湿化后血氧饱和度、心率、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导管内痰痂形成、家庭关怀度中的适应度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P<0.01).结论 每半小时滴湿化液3滴湿化效果好,患者舒适,依从性好,适应度高.
作者:陈纯柳;许倩茹;徐彬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体系在成批烧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对批量烧伤患者从院前急救,院内救护、手术护理、康复护理、心理干预等全程护理体系,规范批量烧伤的应急处置流程,优化院外及院内救护各个环节,早期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实施专业化功能锻炼等方法.结果 通过全程、规范、专业的护理,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缩短住院周期,提高批量烧伤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论 批量烧伤全程护理体系的应用,能够优化护理流程,可确保救治流程的畅通,提高批量烧伤伤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芳;罗丽铭;叶小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脑卒中导致偏瘫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干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采用Fegl-Mevye积分[4]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情况,同时分析疗效及后遗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干预组Barther指数和Fegl-Mevyer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后遗症如肩手综合征和足外翻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神经缺损、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的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阿娟;杨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在产妇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92例,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146例.常规组的产妇给予常规产房护理,干预组的产妇给予产房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难产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第一、第二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产房护理施行安全管理制度化能够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分娩时间、降低难产率、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产妇的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小荷;谌祖红;姜蕾;王竹珍;张馨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体位护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根据病情及医嘱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复位、复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功能性复位比率高、复发率低,护理满意度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视网膜脱离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的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葛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报告了白内障手术眼内感染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回顾分析我院10年来发生眼内感染14例患者的原因、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经过治疗护理,所有患眼的感染均被控制,出院时视力:1例无光感,3例光感,其余10例均达指数以上.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发病因素很多,早期治疗护理,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的措施,注重对每一个环节的监控,对提高手术治疗护理质量、控制手术感染及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洁;梁策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低年级护理本科生学习热情及其影响因素,以构建针对性教育方案,提高学习热情.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94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学习热情及影响因素.结果 合格回收问卷94份,护生学习热情较高者71名,占75.53%;较差者23名,占24.47%.护生对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现有的课程设置的评价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就是否改换专业以及就业态度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生来源、专业的作用及意义、工作辛苦程度是影响护生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结论 低年级护生专业认同感较差;影响学习热情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来源、专业的作用及意义、工作辛苦程度.
作者:徐志芳;尹海鹰;农彩梅;黄曲云;韦雪丹;龙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年至2010年2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临床资料,总结换血前、换血中和换血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25例患儿换血治疗24 h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效果理想.结论 换血前充分准备、换血过程中熟练操作,换血后细致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惠平;谢惠娟;梁伟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双语访视资料对维族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手术的维族患者1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照常规汉语术前访视表进行访视;观察组依照双语访视资料(包括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册、维汉两种版本宣传图片)进行术前访视.结果 两组病人访视后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语访视资料,使维族手术患者较准确地接受访视内容,减轻了患者焦虑情绪,提高了术前访视质量,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康伟;刘丽;姚春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老年白内障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8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麻醉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皮质醇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使白内障围术期成为一个衔接严密的、连续性的、一体化的无缝隙过程,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作者:郭玲;孔冬;王晓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心理剧治疗对癫痫患儿适应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癫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及接受一般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心理剧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采用儿童适应行为量表(SAB)对两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效果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AB各分量表及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适应行为等级为边界及以下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剧治疗可显著提高癫痫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盛卫月;楚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跌倒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跌倒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
作者:赵章华;潘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报告了Child-Pugh C级肝炎肝硬化伴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的护理要点.共29例Child-Pugh C级肝炎肝硬化伴有肝癌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体位、伤口、引流管、饮食、心理、并发症等多方位护理,并观察护理疗效.29例患者术后1例患者死亡,其余2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周密细致的护理可提高Child-Pugh C级肝炎肝硬化伴有肝癌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宋艳;丁滢;刘春梅;胡国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25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妇产科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及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满意度由75.94%上升到96.20%.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程度;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月桂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的原因及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我院急诊ICU收治的27例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的患者,入院后早期快速进行改良急性肺损伤评分(MLI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视患者病情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PPV)或有创机械通气,改善患者血氧饱和度.给予微量泵泵入10%氯化钾进行补钾,期间配合实施相应急诊护理措施.待患者血钾水平处于正常值范围时,再次进行MCIS和GCS评分,然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肺损伤评分值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值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的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并配合急诊护理措施后,患者血钾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急性肺损伤评分值低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值高于入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LI/ARDS并发重度低钾血症患者,在常规呼吸支持的基础上,辅以急诊护理措施和合理静脉补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呼吸机辅助呼吸的使用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
作者:龚俊;冯滢;吴晓贞;景婕黎;罗兰;胡艳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识别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由(93.31 ±2.33)%提高为(97.02±1.74)%;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9.64±1.83)%上升为(94.89 ±3.41)%.结论 在肿瘤病区化疗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化疗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专科技能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作者:李笑屏;曾华志;姚艳秋;童志雯;邓秋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了12例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12例患者术程顺利,经过精心的术后护理、造口的观察与护理、健康宣教、完善的康复计划,均痊愈出院.结论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患者需终身佩戴造口袋生活,护士应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保持输尿管支架管通畅,做好健康宣教,预防并发症,以保证手术取得成功,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潘虹;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意识状态快速判断三步法流程图在临床护理观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病人意识水平下降的程度,采用逐渐扩展的应答方式,通过言语应答-呼唤反应-疼痛刺激三个步骤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的类型.结果 1)27名护士经过培训和考核,16名2年以上年资的护士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并能熟练运用;10名2年以下年资的护士,90%熟练掌握了流程图内容,80%能够熟练运用;2)通过对2009年5月-2011年5月我科神经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病人(除外失语病人)672例,颅内感染病人76例,进行入院时意识状态的评估,结果与入院时医生神经系统检查评估进行复核,意识状态判断的准确率达到98.80%.结论 流程图简明扼要、清晰规范、方便快捷、突出专科特点,对临床意识障碍类型的快速分辨具有指导作用,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专科标准化意识观察路径.
作者:于伟玲;苏娟;戴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