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誉;冯强
儿童超重和肥胖现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1-2].常见的流行性肥胖症是由于能量摄入和消耗间长期不平衡导致的一种反常的、脂肪堆积过多的状态[3-4].超重和肥胖不仅会大幅度增加糖尿病、高胆固醇、代谢综合征、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而且影响儿童心理健康[5-6].肥胖症的治疗难度大且长期效果差,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Whitaker等[7]研究发现,排除遗传因素,如果儿童在5岁前脂肪发生早期重聚而患肥胖症,则成年期患肥胖症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将2025年作为能够达到控制儿童肥胖不再增加的目标[2].
作者:周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长宁区初中生自杀意念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降低青少年自杀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整取随机抽取长宁区初中生1 011名,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匿名封闭式调查.结果 1 011名被调查者中,25.02%曾有过自杀意念,3.17%曾经很想自杀,1.78%曾经想过实施自杀.女生和男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27.02%和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209,P<0.01).不同年级、不同成绩水平初中生间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4.468,26.640,P值均<0.05),年级越高、成绩越差,越容易产生自杀意念.22项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有关(P值均<0.05),其中影响较显著的为厌学情绪和家庭施加学习压力(x2值分别为127.542,116.451,P值均<0.01).厌学和受到家庭学习压力的学生中44.34%,34.76%曾有自杀意念.42项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有关(P值均<0.05).性别、年龄、不喜欢上学、家庭施加学习压力、父母过分干涉、严厉惩罚是学生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43,1.310,2.406,1.302,1.501,1.653).结论 初中生产生自杀意念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应结合青少年不同的性别、心理、家庭情况等特征制定契合的干预方法,以降低自杀意念的形成.
作者:朱琦;夏庆华;喻彦;周鹏;余力;姜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1985-2014年黑龙江省7~18岁中小学生呼吸功能的变化趋势,为体育教研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85-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数据,分为城男、城女、乡男、乡女4个类别对黑龙江省7~ 18岁中小学生的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Vital Capacity-weight Index,VCW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985-2014年的29年间,城男各年龄组VCWI数值均下降(P值均<0.01),平均下降16.15 mL/kg,肺活量平均下降76.08 mL;城女各年龄组肺活量和VCWI均下降(P值均<0.01),肺活量平均下降204.83 mL,VCWI平均下降14.33 mL/kg;乡男各年龄组VCWI数值均下降(P值均<0.01),VCWI平均下降15.48mL/kg,肺活量平均下降88.27 mL;乡女各年龄组肺活量和VCWI均下降(P值均<0.01),肺活量平均下降240.19 mL,VCWI平均下降14.37mL/kg.1985-2005年,肺活量与VCWI持续下降,自2010年开始开始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结论 黑龙江地区7~18岁中小学生呼吸功能不容乐观,尤其是城市地区和男生群体,需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呼吸功能.
作者:孔维恺忻;王政和;马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暴力游戏接触与攻击性的相关性,为降低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首先整群抽取陕西省少管所200名犯罪少年及西安市某中学182名在校少年,采用自陈问卷调查青少年游戏接触的暴力程度、偏好与动机,并使用Buss-Perry攻击量表测量攻击性水平.此后,选取典型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包括6名犯罪少年和4名在校少年.结果 游戏偏好的暴力程度与青少年攻击性呈正相关(r=0.20,P<0.01).犯罪少年游戏时长更长、频率更高,以及寻求刺激和交友的游戏动机更强(x2值分别为105.14,146.70,11.02,17.05,P值均<0.01);在校男生更偏好益智类游戏,如“策略战棋类”和“冒险解谜类”(x2值分别为19.01,11.04,P值均<0.01).然而,两组少年游戏接触的暴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5,P=0.61).结论 两组少年在游戏使用行为上存在差异,尽管暴力游戏偏好与攻击性呈正相关,但其无法被视为触发犯罪的原因.
作者:缑赫;李景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兰州市在校大学生视频使用总时间对视频相关健康问题的影响,同时从使用视频总时间的角度,为视频终端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15年3月25日至6月1日,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9所高校大一至大三年级在校生各1个班,共对1 201名学生进行视频终端相关健康问题现状及使用视频总时间的调查.结果 兰州市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使用视频后产生的问题中,眼部不适感为突出(86.68%),其次为作息时间(81.67%)、社交能力(71.08%)、除眼睛外的不适感(70.44%),且经过趋势性x2检验得出,视力模糊、眼花、异物感、头痛、手腕酸痛、腰痛、失眠、视频依赖、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降低、不能建立深厚稳定的人际关系的检出率均随视频使用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趋势性x2值分别为7.968,5.171,8.476,9.334,5.805,6.609,8.649,16.868,24.065,7.555,3.954,P值均<0.05).结论 在校大学生使用视频终端的总时间较多,且与多种健康问题相关.视频健康相关问题的健康教育中应将减少使用视频终端的总时间作为主要内容.
作者:李倩倩;郭怡琼;靳利梅;胡继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及高危行为情况,为针对学校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资料和哨点监测资料,分析2010-2015年南宁市15岁以上学生艾滋病疫情特征及青年学生艾滋病高危行为.结果 2010-2015年南宁市共报告感染艾滋病的15岁以上学生126例,男生120例,女生6例.传播途径均为性传播,其中同性性传播占68.25%,异性传播占31.75%.2010-2015年青年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男生高于女生(x2=51.91,P<0.01);近1年有配偶或同居的异性性伴的比例男生高于女生(x2=19.37,P<0.01).2010-2015年青年学生近1年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女生有增高趋势(x2=5.81,P<0.05),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2015年男生中约有1.2%有过同性肛交性行为,2015年男生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比例高于2010-2014年(x2=11.14,P<0.01).商业性行为男性比例高于女性(x2=6.51,P<0.05).近1年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2014-2015年青年学生明显高于2010-2013年(x2=380.05,P<0.01).2010-2015年青年学生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8,P>0.05).结论 南宁市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增加,同性性行为是学生感染HIV的主要途径,临时性行为、商业性行为普遍存在,HIV检测率低.建议加强宣传干预,提高高危人群的检测意识.
作者:农全兴;岑平;邓小芳;徐红;林倩;李斯斯;姚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健康儿童不同流行期手足口病病毒携带情况,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120所托幼机构的758名健康托幼儿童,在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低谷期采用RT-PCR检测健康儿童肠道病毒类型.结果 流行期健康儿童肠道病毒阳性率为8.93%,非流行期阳性率为2.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70,P<0.01).流行期健康儿童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7.44%,高于非流行期(2.13%)(x2=12.30,P<0.01).流行期时城区健康儿童肠道病毒携带率(13.13%)高于郊区(2.89%) (x2=10.47,P=0.001);健康儿童其他肠道病毒携带率高于确诊病例(x2=28.26,P<0.01),CA16,EV71携带率低于确诊病例(P值均<0.01).结论 加强流行期城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手足口病健康儿童其他肠道病毒病原型别监测研究,警惕流行期健康儿童EV71携带情况,对控制手足口病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晓曼;平措卓玛;陈恒;韩德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应的因果关系,为指导大学新生适应入学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复原力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四川省2所高校783名大学新生施行开学1个月后的第1次测量和3个月后的追踪测量.结果 2次测量的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应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关联(r值分别为0.742,0.557,P值均<0.01),复原力在第1次施测和追踪测量之间呈现出较高程度的稳定性;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复原力和大学新生适应之间存在相互因果关系;根据第1次施测复原力的水平,将被试划分为复原力高分组和复原力低分组,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在高低复原力组中,均只有第1次施测复原力能预测追踪测量的大学新生适应(β值分别为0.362,0.511,P值均<0.01),且高低复原组所得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结论 应加强对低复原力新生的关注,从提高复原力的角度促进大学新生的良好适应与积极发展.
作者:余萌;徐慊;何媛媛;曹婧宜;王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青海省重点监测地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3年后学生营养状况及贫血检出率变化,以促进营养改善工作的有效开展.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现场干预试验方法,比较2012年和2015年青海省3个县(区)监测学生的身高、体重、营养不良和贫血的患病状况.结果 与2012年相比,2015年监测点9~11岁男生的平均身高分别增加了1.9,1.8和4.8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9~ 12岁女生的平均体重分别增加了1.1~2.6 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过3年的营养改善计划干预,9~11岁学生消瘦和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7.1,P值均<0.05);6~15岁学生的贫血检出率从2012年的10.5%下降到2015年的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P<0.01).结论 青海省营养改善项目对重点监测地区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及贫血有明显的改善效果,各级政府应持续并加大对“计划”项目的投入力度,从而有效改善全省农村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
作者:马福昌;周敏茹;星吉;车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小学体育馆空气卫生质量现况,为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银川市中小学体育馆12所,对馆内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2.5)、温度、相对湿度进行调查,参考《体育馆卫生标准》(GB9668-1996)(以下简称《标准》)中标准值进行判断.结果 银川市中小学体育馆CO2体积百分比浓度在开馆前均小于国家标准值高限(0.15%),符合《标准》规定;但在运动1h后CO2体积百分比浓度均大于0.15%,16.7%的中学CO2体积百分比浓度高达0.25%,超出《标准》高值66.7%;24 h CO2体积百分比浓度均值均大于0.15%,不符合《标准》规定.甲醛质量体积浓度开馆后1h均值均大于国家标准值高限(0.12 mg/m3),不符合《标准》规定;16.7%的小学高达0.21 mg/m3,超出《标准》高值75%.可吸人颗粒物(PM2.5)在开馆前均小于国家标准值高限(0.25 mg/m3),符合《标准》规定;但运动1h后普遍升高并超过规定值,16.7%的中学高达0.62 mg/m3,超出《标准》高值148%;24 h均值也均>0.25 mg/m3,不符合《标准》规定.温度在开馆前和运动1h后均≥16℃的国家低限,符合《标准》标准;相对湿度开馆前均低于《标准》限值,开馆1h后虽略有提升,但仍不符合《标准》规定.结论 银川市中小学体育馆空气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作者:殷鼎;史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体质状况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昌盛的百年大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飞速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湖南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现代化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对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以湖南省2005-2014年共3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为依据,对7~18岁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特征及性发育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湖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体质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庆辉;彭再如;刘存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棒垒球、沙盘游戏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为寻求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交往焦虑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筛选出8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0名)和对照组(40名),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个月的棒垒球运动或沙盘游戏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干预前后综合运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和被试主观评价表,比较两组对象各得分的变化.结果 干预组的干预后社交焦虑总分低于干预前(t=5.093,P<0.01),自尊总分和应对方式分量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32,-3.911,3.502,P值均<0.01).其中棒垒球干预组和沙盘干预组的社交焦虑总分在干预后均降低(t值分别为2.934,4.272,P值均<0.01),两组的自尊总分和应对方式分量表均分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棒垒球和沙盘游戏均可有效降低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提升自尊,改进应对方式.
作者:孙巍;孟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对生殖健康知信行(KAP)的影响,为高校制定切实有效的生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按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成都市4所不同类型高校的826名大学生,对其进行匿名问卷现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普遍对生殖健康知识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两性生理知识、避孕知识和性传播疾病方面的知识.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的学生对女性月经期间正确生活方式、正确避孕方式的知晓率均高于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的学生(x2值分别为19.26,24.94,P值均<0.05).关于艾滋病传播方式,仅321人(38.9%)有清晰认识,且与对生殖健康的需求与接受教育程度不匹配.对于在大学里系统开设生殖健康知识教育课程,59.4%的人认为有必要,并应设为必修课.结论 大学生缺乏对生殖健康知识的正确认知,应在成都市各大高校全面普及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王珺;邓晓杨;王紫燕;邱冬;樊韵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心肺耐力水平(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作为人群体力活动水平的一个客观生理指标,与全死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度相关[1-2].同时低心肺耐力水平和肥胖是空腹血糖受损和2型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3].美国有氧中心纵向研究(Aerobics Center Longitudinal Study,ACLS)机构发现,CRF提高至中等水平,人群全因死亡率降低17%[1].《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中国19~22周岁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心肺耐力水平下降尤为明显[4].实验类研究亦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心肺耐力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5-7],同时发现耐力、速度和柔韧性等素质都呈现下降趋势[8-9].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导致美国大学生的心肺耐力水平和体力活动下降[10].
作者:沈文清;孙景权;严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国内在校大学生健康生活行为、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为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选取国内4所综合性院校2 26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标准化得分为65.7分,8个维度标准化得分在50~ 70分之间,其中“运动锻炼”维度标准化得分低,仅为52.1分.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KAP)得分分别为(10.5±3.6),(20.8±4.2),(18.3±3.7)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KAP得分、每次体育锻炼的强度、认为体育锻炼对人的全面健康的重要程度、在校期间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体育课除外)、是否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现在对课余体育锻炼的态度与健康生活方式自评总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评得分较低,营养知识得分相对较低,多数学生营养态度较好,但转化为行为的动力不足;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较好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自我评价更高.
作者:钟勇;王文蕾;高进超;刘亚男;杜康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基于微信进行生活技能教育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新媒体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黑龙江省4所医学院校中招募志愿者914名.按照类实验研究设计,于2016年10月13日至12月5日在微信平台上推送自制的干预材料.干预前、后使用电子版抑郁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技能评价量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914名学生参与调查,每个样本形成自身对照.结果 基线的生活技能量表总平均分为(77.78± 11.72)分,终期为(77.45±12.57)分.干预后,学习成绩好、经济水平高、基线抑郁水平低的学生量表总分较高(P值均<0.05).控制其他因素后,干预后研究对象的量表总分增加了(1.70±0.93)分,女生、中等以上经济水平、基线时处于抑郁状态的学生增长更多(P值均<0.05).结论 基于微信进行生活技能教育的模式可行并且有效,干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新媒体健康干预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可以结合学校健康教育进行推广.
作者:李晴雨;马迎华;胡翼飞;梁龙彦;彭华参;王怡欣;李渊博;高迪思;张文静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西城区高中生校内不同强度体力活动情况,为学校采取措施促进学生体力活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市西城区的一类、二类和三类高中各2所,每所高中随机抽取健康高一学生40名,共采集有效样本208人(男生102名,女生106名).使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计,记录并分析学生1周在校期间体力活动水平.结果 在校期间,女生静坐少动时间高于男生,低强度体力活动(LPA)和中等强度至较大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均低于男生(P值均<0.01),体育课也显示出相同的情况.三类高中学生在校期间静坐少动行为占比高于一类和二类高中学生,而MVPA总时间占比较低(P值均<0.05).在体育课中,男女生平均分别有13,19 min处于静坐少动状态,15,10 min进行MVPA.本研究中受试者均未能达到体力活动指南所推荐的“每天参与至少60 min中高强度运动”的目标.结论 女生体力活动水平低于男生,体育课中学生用于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间偏少,一类和二类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体力活动水平整体高于三类学校学生.
作者:周誉;冯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实施营养改善地区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为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6年湖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数据,对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3县各2所学校共1 023名学生的血清维生素A、血清维生素D、血红蛋白、身高和体重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32.2±7.4)μg/dL,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24.8±5.5) ng/mL.学生血清维生素A缺乏检出率为2.4%,亚临床缺乏检出率为35.9%,维生素D不足检出率为18.8%,营养不良检出率为7.3%,超重肥胖检出率为11.1%,贫血检出率为4.4%.结论 湖南省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维生素A和维生素D均存在一定程度缺乏或不足;学生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现象并存.学校应该改善供餐膳食结构或采用微量元素补充剂改善学生维生素A和维生素D水平,并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付中喜;陈碧云;刘加吾;金东辉;刘慧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行为构成个体自杀行为的风险性因素,为更加有效、及早地预防自杀行为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基于扎根理论,以某地区高等院校2007-2017年17名自杀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28名相关知情者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进行编码.结果研究终从资料中抽象出1 18个概念和10个范畴,10个范畴分别为学业期待、全力付出、父母面子、过度干涉、强势要求、拒绝需求、苛刻严格、拒绝情感回应、父母评价、自我评价.在此基础上第2次编码,发展出期望、控制、忽视、评价4个范畴成为大学生自杀完成个体父母教养行为中的风险性因素.其中期待对个体的影响大.结论在预防高校心理危机事件发生上,特别需要关注具有父母教养行为风险性因素特征的学生.
作者:张平;李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贫困地区2016-2017年汉族黎族学生的贫血现况及其与营养状况的关联,为进一步制定中小学生贫血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层抽取2016年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各4所,汉族黎族学生1 324人,收集基本信息,并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分别采用氰化高铁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血红蛋白含量、维生素A(视黄醇)水平和血清25-(OH)D水平.结果 贫血检出率为6.6%(87人),黎族(9.6%)高于汉族(3.1%)(x2=22.810,P<0.0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03,P=0.438).汉族男生、汉族女生、黎族男生、黎族女生4类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3.7%,2.5%,8.0%,11.3%.小学生与初中生贫血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瘦组和维生素A缺乏组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更高的罹患贫血的风险(OR值分别为1.847,1.701).结论 海南省贫困地区汉族黎族中小学生的贫血检出率较低,BMI营养状况与贫血的发生存在关联性,未来贫血防治重点应向黎族学生倾斜.
作者:赵婵娟;易聪;张帆;周静;刘玉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