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郝金奇;余艳琴;杨文翰;张丽霞;贾海莲;霍建勋;包利民
目的 了解男男同性交友平台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针对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抽取442名大学男生,在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使用自填式网络问卷调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性行为差异.结果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本科低、中、高年级和研究生组中有性行为者分别占63.8%,72.1%,86.3%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97,P=0.003).有性行为组男大学生“新八条”知晓率(81.0%)高于无性行为组(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4,P=0.001).有性行为者中近6个月同性多性伴(性伴数≥2人)的发生率为41.3%(137/332),57.0% (159/279)的人表示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都会使用安全套.同性恋多性伴比例(44.0%)和HIV检测率(66.4%)均高于异性恋或性取向不确定者(29.0%,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753,21.791,P值均<0.01).结论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学低年级,应及时进行全面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作者:彭华参;马迎华;李恬静;胡翼飞;王怡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是以过分焦虑、恐惧、强迫为主要体验的情绪障碍,常伴有心慌、颤抖等躯体反应.研究表明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大约有1/3的儿童青少年会在成年之前患焦虑障碍,并且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学业不佳、交往障碍等问题[1-3].家庭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被众多研究证实.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探索了家庭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影响,其结果不一,本文对相关成果进行整理,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玥;杨光远;徐汉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大城市15~24岁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工具开发及相关健康促进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资料回顾、文献评阅及专家小组讨论,拟定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条目池,编制咨询表并选择20名多领域专家,经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并计算权重.结果 2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1和0.817,回表率均达100%,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061~0.162和0.012~0.142,协调系数由0.170上升至0.375(P<0.01),专家意见一致可信.终形成含生殖健康决定因素、疾病和问题危险因素、卫生服务利用3个一级指标,体现信息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4种能力的12个二级指标,以及体现生殖健康评价关键内容的4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论 建立了15~24岁青年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该人群生殖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和干预材料的开发.
作者:杨雨帆;史慧静;王亚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作者:张松杰;李骏;黄莹;马倩倩;毋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按照中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在各区域抽取共计17 28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MS法构建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20 m SRT成绩的主要百分位曲线.结果 7~18岁男女生20 m SRT的P50值分别介于13.87~43.23和13.30~28.76次之间,大摄氧量(V02max)P50值分别介于43.12~46.57和38.42~44.94 mL/(kg·min)之间.男、女生不同年龄组间20 m SRT(F值分别为416.992,210.266)和VO2max(F值分别为36.528,240.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同年龄组男生20 m SRT和VO2max均大于女生(P值均<0.05).各地区男女生20 m SRT成绩均值分别介于25.70~36.80和20.56~28.36次之间.华东、西北、华北、中南和东北地区男女生的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南地区男、女生7~12岁成绩较好,13~ 18岁呈下降趋势.结论 学生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O2max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生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生.学生20 m SRT成绩和VO2max均从11~12岁开始差距逐渐增大.
作者:孙毅;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刘媛;任思恩;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互联网健康信息获取和利用情况,为大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健康信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所高校1 03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1%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健康信息;获取信息常用的渠道为搜索引擎,占39.5%;获取疾病信息的目的中决定是否看医生占25.4%;86.5%的大学生曾根据网上医疗信息进行自我诊断,31.7%更改过医生用药处方;91.7%的大学生遇到同一问题查找到多种不一致信息的情况.大学生对互联网健康信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真实性和专业性不够(34.5%)、广告成分多(21.9%).结论 互联网健康信息对大学生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对专业健康网站的认知度比较低,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利用超出其作用范围;要加强对互联网健康信息质量的监管.
作者:蒋静;颜士钧;汤月芳;马昕玥;何鑫鹏;陈青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铝污染情况,为中小学生通过摄食外购面制品所致的铝暴露评估提供前期研究数据.方法 在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销售场所随机抽样751份,样品经实验室检测,应用Excel软件建立检测结果数据库,采用EpiInfo 3.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铝含量合格率为92.8%,油炸类面制品铝合格率低,为82.6%.新安街道铝合格率高(99.3%),含铝添加剂使用超标情况在各个街道均有发生.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中仍存在超量使用含铝添加剂的现象.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作者:孙健;张新东;余家麟;张强;姜华;黎琅文;邱燚;李浩;除宝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有氧运动及复合运动方式对改善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体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指导肥胖学生科学有效地控制体重提供参考.方法 将43名参加2015年暑期江苏某减肥夏令营的肥胖或超重青少年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22名)和有氧运动结合核心力量训练的复合运动组(21名),进行为期6周的运动干预.分别在入营后和出营前进行体重、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大腿围等形态指标和空腹血糖(GLU)、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液生化指标测量.结果 经过6周2种运动干预,肥胖青少年的体成分和人体围度指标均下降,与运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合运动组BMI、体脂率、腰围、臀围、大腿围、皮褶厚度的改善幅度均比有氧运动组高.6周的运动干预后,血脂、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指标均有变化,且两组TC,LDL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氧运动t值分别为2.736,2.091;复合运动t值分别为2.574,2.991,P值均<0.05);复合运动组的血清胰岛素改善幅度比有氧运动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运动、复合运动干预均能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体脂和代谢指标.
作者:丁花阳;汪君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高中生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情况,为今后针对学生群体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1 484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性行为和健康教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中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39.7%的学生报告有恋爱经历,性行为发生率为8.3%,第1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每个月可支配生活费用越多、有过恋爱经历、对在校期间的性行为态度越宽容者越容易发生性行为(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将学校作为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申赟魁;武培丽;刘振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提升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改善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民工小学的720名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择其中的2所学校作为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营养与专题讲座、营养知识征文、制作宣传册,另外2所学校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教育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7.6%提高到干预后的83.3%(x2=273.568,P<0.01),对营养健康的积极态度率由干预前的85.2%增加到干预后的99.1%(x2=49.677,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由干预前的60.7%增加到干预后的76.4%(x2=16.826,P<O.05);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积极态度率、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民工小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饮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万春;郝莉鹏;沈惠平;郑晶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和近期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烟台市658名高校学生,使用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筛选被试,用E-prime 2.0软件设计执行功能3个子系统的实验.结果大学生ACEs发生率为44.8%.ACEs、生活事件与抑制能力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0.47,P值均<0.01).ACEs组在任务转换实验中的反应时大于非ACEs组(t=-2.55,P<0.05).与生活事件低分组相比,高分组的抑制能力、工作记忆1-back、任务转换的平均反应时均较长(t值分别为3.16,2.45,2.46,P值均<0.01).ACEs、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s、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预测均达到46%;ACEs与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对抑制能力的共同预测力达到56%.结论 大学生的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较高,儿童期不良经历、生活事件均对大学生执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季善玲;王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屈光度的变化,为制定近视早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4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共1 724名学生开展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随访2年后,参与调查的学生近视检出率从2014年的18.91%升至2016年的41.94%;轻度近视检出率由15.20%升至28.16%,中度近视检出率由3.31%升至12.74%,高度近视检出率由0.41%升至1.05%.近视年平均检出率为12.83%,等效球镜度年平均增长值为(-0.382±0.536)D.轻度近视的学生平均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大于非近视和中度近视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黄浦区小学生的近视眼及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轻度近视进展较快.应加强屈光发育监测,对有明显近视趋势和轻度近视者采取及早预防措施,以减缓近视的发展.
作者:殷良;王烨菁;陈健;王北华;赵雪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云浮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特征,为制定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综合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浮市2 666名大中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骑自行车违规、动手打架、自我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45.79%,16.85%,10.65%,均高于初中以上学生.高职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运动时间不足、非安全游泳、现在吸烟、现在喝酒、游戏成瘾、赌博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47.87%,57.38%,12.79%,15.41%,42.79%,23.11%,25.57%,均高于其他学段学生.10.39%的学生无任何健康危险行为,具有4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高职学生比例(35.74%)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与具有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人群相比,同时具有4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男生动手打架发生风险高(OR=65.01),女生网络成瘾发生风险高(OR=77.54).结论 云浮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现象表现突出,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健康指导.
作者:何忠强;喻黎明;欧庆华;张华;陈小月;区丽容;邹海文;袁娟娟;陈小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与生活质量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在广州市天河区及白云区各抽取1所小学三至六年级9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死亡概念总均分为(13.24±2.78)分,生死态度量表总均分为(75.28±12.21)分,生活质量总均分为(144.85±18.60)分.路径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x2/df=6.489,TLI=0.900,CFI=0.935,RMSEA=0.076,SRMR=0.041),死亡概念对生死态度具有正向影响(P<0.05),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P<0.05),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3,95%CI为0.003~ 0.057,P<0.05).结论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认知较好,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概念通过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小学阶段可通过生死教育提升儿童的死亡认知,促进形成积极的生死态度,从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苏维;高钰琳;李婷;江来明;肖强花;任青卓;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国内外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的现状及特点,为制定科学的青少年视力保护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以主题词检索方式,在维普期刊数据库采用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方式,借助NoteExpress 3.2,SATI 3.2,SPSS 17.0和Ucinet 6.0等软件,对有关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的中英文期刊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中文和英文文献量均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发文量较多的地区大多经济较发达或高度发达;中文和英文文献的主要产文机构是大学.国内外高影响力文献主要研究内容是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2008年是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成果丰硕的年份.中文文献主要集中于近视的预防和影响因素研究,英文文献则主要针对近视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研究;在数量上,中文文献发表量明显多于英文文献;从增长速度来看,前者增速明显高于后者,且两者各年份波动幅度不一致.中文文献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英文文献已形成.中文文献大多发表在专门反映青少年卫生的杂志,英文文献多倾向于发表在专业的眼科及视光学领域杂志.结论 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还有待提升,经济欠发达国家和我国西部地区需要加强青少年视力防控的研究,国内需要加快核心作者群的形成.
作者:邬闻文;谭晓东;潘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20 m往返跑测试(20 meter shuttle run test,20 m SRT)由Léger等于1984年首次提出[1],目前世界50多个国家均采用该项目测评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2-6].心肺耐力以大摄氧量(V02max)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可靠性等已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7-9].VO2max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10].直接测量法以跑台实验等为代表,但该类测试因对测试仪器、测试者等要求较高,因此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石秀廷;尹小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选取12 221名10~ 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力活动状况、视屏时间与20m SRT的关系.结果 在上下学方式上,积极类型(步行和骑自行车)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消极类型(乘公交、出租车、地铁和家长接送)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P<0.05);锻炼时间>60 min/d男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锻炼时间为<30,30~60 min/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学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低于视屏时间为1~2,<1h/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锻炼时间>60 min/d、华东地区为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高等级20 m SRT成绩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5,4.24),视屏时间>2 h/d(OR=0.84)为危险因素.结论 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状况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密切相关.
作者:杨小芳;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任思恩;刘媛;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其参与微博公共事件情况的相关性,为分析不同人格特质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大学1 062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网络公共事件中微博参与意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友善性人格特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5,P<0.01);男生微博参与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女生(t=4.193,P<0.01);城市大学生微博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t值分别为2.006,3.354,P值均<0.05).5种人格特质及其分量表与参与意识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而仅神经质及友善性与参与行为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开放性、友善性对微博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生及城市大学生更易参与微博公共事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其参与微博公共事件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丽宏;张俊莉;曹运华;齐金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主城区流动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主城区随机抽取4所中学,使用“初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对707名流动初中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流动初中生具备总健康素养、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8.8%,39.2%,37.6%和56.6%,具备9类健康素养从高到低分别为意外伤害与急救、科学健康观、青春期发育、批判能力、合理营养、问题解决能力、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和健康决定能力,其具备率分别为76.2%,69.0%,60.1%,56.6%,56.6%,54.6%,54.2%,33.0%,32.2%.不同年级、家庭关系和学习成绩的流动初中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20,16.769,11.71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流动初中生具备总健康素养的因素包括年级和学习成绩[(OR值(95%CI)分别为1.516(1.031~2.230),1.678(1.145~2.460),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流动初中生部分健康素养方面水平较低,年级与学习成绩为影响流动初中生健康素养的因素.
作者:彭林丽;何芳;王子扬;冉敏;杨静薇;王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素养、睡眠质量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7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中学生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6.49±19.87)分.初中生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799,16.487,P值均<0.01).中学生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8.3%和20.9%.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20.3%)高于初中生(14.3%)(x2=4.066,P<0.05);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者睡眠障碍(27.0%)和抑郁症状(36.5%)的检出率均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者(x2值分别为6.710,10.19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素养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同睡眠质量情况下,健康素养水平越低,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越大,呈现剂量一反应关系(P值均<0.05).结论 通过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可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作者:姚成玲;杨蓉;万宇辉;许韶君;张诗晨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