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索应对方式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贵州和重庆6所农村中小学的1 618名四至九年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23,0.36,P值均<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主观幸福感(β值分别为0.383,0.195,P值均<0.01),负向预测消极应对(β=-0.321,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402,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负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224,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直接并通过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
作者:王燕;邵义萍;杨青松;李萌萌;唐丹丹;赵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中西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完善国内ASD整体流行病学的调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选择内蒙古中西部包头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3个具有代表性的盟市,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5所小学及幼儿园的3~14岁儿童16 784名,由主要抚养人填写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初筛阳性者再填写孤独症行为检测量表,并结合量表得分由临床专业人员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诊断标准确诊ASD.结果 共检出确诊ASD儿童54例,总体患病率为0.32%(54/16 784),其中男生41例,女生13例.ASD组与正常儿童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不良习惯、语言发育水平、父母内向、主要教育方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344,18.257,22.311,45.959,15.683,35.594,P值均<0.05),两组在是否存在新生儿疾病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1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打骂教育、语言发育落后、父母内向、患有新生儿疾病是ASD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03,2.413,2.818,2.365,P值均<0.05).结论 内蒙古中西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低于国外水平.采取改变父母教育方式、调整父母性格、关注儿童早期语言发育水平、避免新生儿期疾病等措施可能会预防儿童ASD的发生.
作者:高磊;郝金奇;余艳琴;杨文翰;张丽霞;贾海莲;霍建勋;包利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其参与微博公共事件情况的相关性,为分析不同人格特质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大学1 062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网络公共事件中微博参与意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友善性人格特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5,P<0.01);男生微博参与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女生(t=4.193,P<0.01);城市大学生微博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t值分别为2.006,3.354,P值均<0.05).5种人格特质及其分量表与参与意识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而仅神经质及友善性与参与行为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开放性、友善性对微博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生及城市大学生更易参与微博公共事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其参与微博公共事件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丽宏;张俊莉;曹运华;齐金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期不良经历和近期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济南市烟台市658名高校学生,使用儿童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ASLEC)筛选被试,用E-prime 2.0软件设计执行功能3个子系统的实验.结果大学生ACEs发生率为44.8%.ACEs、生活事件与抑制能力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50,0.47,P值均<0.01).ACEs组在任务转换实验中的反应时大于非ACEs组(t=-2.55,P<0.05).与生活事件低分组相比,高分组的抑制能力、工作记忆1-back、任务转换的平均反应时均较长(t值分别为3.16,2.45,2.46,P值均<0.01).ACEs、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s、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预测均达到46%;ACEs与生活事件对抑制能力的回归有统计学意义,对抑制能力的共同预测力达到56%.结论 大学生的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较高,儿童期不良经历、生活事件均对大学生执行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季善玲;王惠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低保家庭儿童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困境儿童精准帮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于2016年9-11月,使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对北京市15个区2 972名低保家庭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保家庭儿童孤独感的检出率为7.6%(225/2 972);男生的孤独感水平(30.23±11.13)高于女生(28.70±10.85) (t=t4.402,P=0.000);不同年龄段低保家庭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5,P=0.995);残疾儿童和患病儿童的孤独感水平(34.47±13.64,31.91±12.05)高于健康儿童(29.19±10.82) (F=13.490,P=0.900);父母双方监护缺失儿童的孤独感水平(30.73±12.03)高于父母双方正常监护和父母一方正常监护的儿童(29.52±10.84,28.99±10.81) (F=3.928,P=0.020).结论 低保家庭儿童的孤独感值得关注,应重点关注存在生理性困境和家庭监护困境的儿童,从物质和心理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齐亚静;童小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与生活质量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在广州市天河区及白云区各抽取1所小学三至六年级9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死亡概念总均分为(13.24±2.78)分,生死态度量表总均分为(75.28±12.21)分,生活质量总均分为(144.85±18.60)分.路径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x2/df=6.489,TLI=0.900,CFI=0.935,RMSEA=0.076,SRMR=0.041),死亡概念对生死态度具有正向影响(P<0.05),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P<0.05),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3,95%CI为0.003~ 0.057,P<0.05).结论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认知较好,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概念通过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小学阶段可通过生死教育提升儿童的死亡认知,促进形成积极的生死态度,从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苏维;高钰琳;李婷;江来明;肖强花;任青卓;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近年来,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全国各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6%~26%[1].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身心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包括品行问题、多动症、学习问题、身心障碍及情绪焦虑等[2].3~6岁是儿童自主性探索行为的爆发期,也是引导儿童建立良好行为的关键期.该阶段儿童进入幼儿园,与同龄小伙伴开始互动,也容易显现出一些行为问题,不但影响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中的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而且对儿童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将产生长远影响[3-4].Babinski等[5]通过对成年男性的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多动一冲动以及行为控制问题能够单独预测成年男性的犯罪行为.但此时家庭仍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家长仍是儿童行为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行为问题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
作者:赵静;张亚亚;吕莹;穆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健康素养、睡眠质量与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取沈阳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年级的77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 中学生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6.49±19.87)分.初中生和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799,16.487,P值均<0.01).中学生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状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8.3%和20.9%.高中生睡眠障碍检出率(20.3%)高于初中生(14.3%)(x2=4.066,P<0.05);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差者睡眠障碍(27.0%)和抑郁症状(36.5%)的检出率均高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者(x2值分别为6.710,10.19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素养和睡眠质量的交互作用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同睡眠质量情况下,健康素养水平越低,中学生抑郁症状发生风险越大,呈现剂量一反应关系(P值均<0.05).结论 通过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可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
作者:姚成玲;杨蓉;万宇辉;许韶君;张诗晨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主城区中小学生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儿童青少年肥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主城区8所中小学共2 798名学生进行中小学生肥胖相关KAP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该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9%,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27.6%)明显高于女生(17.8%) (X2 =24.210,P<0.01).30.5%的中小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体型,小学生(Kappa=0.418)和中学生(Kappa =0.403)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BMI的一致性均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497,95%CI=1.239~1.809)、父亲文化程度高(OR=2.855,95% CI=1.053 ~ 7.741)和家庭经济差(OR=1.827,95%CI=1.340~2.492)是学生低估自我体型的危险因素;中学(OR=1.932,95%CI=1.411 ~ 2.646)、女生(OR=2.558,95%CI=1.854~3.531)、家庭经济状况差(OR=1.967,95%CI=1.131~3.422)、家庭关系差(OR=2.468,95%CI=1.324~4.600)与一般(OR=1.378,95%CI=1.003~ 1.894)是学生自我体型高估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某主城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学生对自我体型存在低估或高估,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可能导致体型评价错误的影响因素.
作者:冉敏;彭林丽;何芳;罗凤;杨静薇;王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营养健康教育对提升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改善饮食行为的作用,为制定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4所民工小学的720名小学生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进行基线调查.随机选择其中的2所学校作为干预组,开展为期6个月的营养健康教育,具体包括营养与专题讲座、营养知识征文、制作宣传册,另外2所学校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教育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组学生对营养健康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7.6%提高到干预后的83.3%(x2=273.568,P<0.01),对营养健康的积极态度率由干预前的85.2%增加到干预后的99.1%(x2=49.677,P<0.01),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由干预前的60.7%增加到干预后的76.4%(x2=16.826,P<O.05);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营养知识的总体知晓率、积极态度率、健康饮食行为总体形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营养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民工小学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饮食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万春;郝莉鹏;沈惠平;郑晶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及性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0--2015年,在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所在城市的本专科学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 600名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2015年吉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7.0%,各年度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107,P<0.05).过去曾发生过性行为的青年学生比例从2010年的3.9%上升到2015年的17.6%(x2=253.022,P<0.05).近1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没有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6.3%~19.8%,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范围为74.1%~87.1%;近1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12.8%的被试没有使用安全套,72.8%坚持使用安全套.结论 吉林省青年学生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性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提高青年人群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郭伟;孟晓军;蔡勇;黄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云浮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特征,为制定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综合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浮市2 666名大中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骑自行车违规、动手打架、自我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45.79%,16.85%,10.65%,均高于初中以上学生.高职学生不能每天吃早餐、运动时间不足、非安全游泳、现在吸烟、现在喝酒、游戏成瘾、赌博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47.87%,57.38%,12.79%,15.41%,42.79%,23.11%,25.57%,均高于其他学段学生.10.39%的学生无任何健康危险行为,具有4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高职学生比例(35.74%)高于其他学段的学生.与具有1种健康危险行为的人群相比,同时具有4种及以上危险行为的男生动手打架发生风险高(OR=65.01),女生网络成瘾发生风险高(OR=77.54).结论 云浮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现象表现突出,应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加强健康指导.
作者:何忠强;喻黎明;欧庆华;张华;陈小月;区丽容;邹海文;袁娟娟;陈小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掌握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与体育运动的关系,为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28所高中和28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 151名学生,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版)”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过去7d中每天达到中等强度体力活动30 min的占8.6%,每天运动时间累计达到60 min的占15.8%.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过去7d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达标的天数分别为(2.65±2.12)和(2.26±2.1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5,P<0.05).不同性别和年级的学生运动时间和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严重缺乏体力活动的学生自感学习成绩相对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和三年级学生严重缺乏体力活动偏多(x2值分别为330.72,44.71,163.69,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高中学习阶段的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不足,严重缺乏体力活动的学生自感学习成绩相对差.
作者:罗春燕;孙力菁;曲爽笑;张喆;周月芳;陆茜;冯晓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男男同性交友平台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针对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抽取442名大学男生,在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使用自填式网络问卷调查其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比较不同特征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和性行为差异.结果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本科低、中、高年级和研究生组中有性行为者分别占63.8%,72.1%,86.3%和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97,P=0.003).有性行为组男大学生“新八条”知晓率(81.0%)高于无性行为组(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44,P=0.001).有性行为者中近6个月同性多性伴(性伴数≥2人)的发生率为41.3%(137/332),57.0% (159/279)的人表示近6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时,每次都会使用安全套.同性恋多性伴比例(44.0%)和HIV检测率(66.4%)均高于异性恋或性取向不确定者(29.0%,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753,21.791,P值均<0.01).结论 男男同性交友平台上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高危行为发生率较高,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学低年级,应及时进行全面的艾滋病预防教育.
作者:彭华参;马迎华;李恬静;胡翼飞;王怡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江苏省7~18岁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为制订学校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江苏省抽取南京、徐州、宿迁、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南通8座城市的30所学校,对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共6 847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53.97%的中小学生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随着年级的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呈下降趋势(x2=256.740,P<0.01).在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中,有45.03%认为体育课程缺乏趣味性,29.07%不喜欢体育老师的授课方式,28.18%认为缺乏体育场地和器材,28.19%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其升学没有关系,26.21%认为体育课程成绩与学校的评价、评优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地区、课程内容缺乏趣味性、不喜欢体育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体育场地或器材、家长不支持、体育课与在校期间评优无关、体育课程对升学没有影响是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江苏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参与情况欠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应由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协调管理.
作者:章茹;李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作者:张松杰;李骏;黄莹;马倩倩;毋丹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大城市15~24岁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工具开发及相关健康促进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资料回顾、文献评阅及专家小组讨论,拟定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条目池,编制咨询表并选择20名多领域专家,经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并计算权重.结果 2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1和0.817,回表率均达100%,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061~0.162和0.012~0.142,协调系数由0.170上升至0.375(P<0.01),专家意见一致可信.终形成含生殖健康决定因素、疾病和问题危险因素、卫生服务利用3个一级指标,体现信息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4种能力的12个二级指标,以及体现生殖健康评价关键内容的4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论 建立了15~24岁青年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该人群生殖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和干预材料的开发.
作者:杨雨帆;史慧静;王亚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互联网健康信息获取和利用情况,为大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健康信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所高校1 03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1%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健康信息;获取信息常用的渠道为搜索引擎,占39.5%;获取疾病信息的目的中决定是否看医生占25.4%;86.5%的大学生曾根据网上医疗信息进行自我诊断,31.7%更改过医生用药处方;91.7%的大学生遇到同一问题查找到多种不一致信息的情况.大学生对互联网健康信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真实性和专业性不够(34.5%)、广告成分多(21.9%).结论 互联网健康信息对大学生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对专业健康网站的认知度比较低,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利用超出其作用范围;要加强对互联网健康信息质量的监管.
作者:蒋静;颜士钧;汤月芳;马昕玥;何鑫鹏;陈青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主城区流动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主城区随机抽取4所中学,使用“初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对707名流动初中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流动初中生具备总健康素养、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8.8%,39.2%,37.6%和56.6%,具备9类健康素养从高到低分别为意外伤害与急救、科学健康观、青春期发育、批判能力、合理营养、问题解决能力、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和健康决定能力,其具备率分别为76.2%,69.0%,60.1%,56.6%,56.6%,54.6%,54.2%,33.0%,32.2%.不同年级、家庭关系和学习成绩的流动初中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20,16.769,11.71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流动初中生具备总健康素养的因素包括年级和学习成绩[(OR值(95%CI)分别为1.516(1.031~2.230),1.678(1.145~2.460),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流动初中生部分健康素养方面水平较低,年级与学习成绩为影响流动初中生健康素养的因素.
作者:彭林丽;何芳;王子扬;冉敏;杨静薇;王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锻炼方案.方法 将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全部90名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2次/周的90 min体育课上,实验组接受45 min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共进行6周;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 m跑、引体向上、1000m测试.结果 经过6周的训练,对照组学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50 m跑、立定跳远、肺活量和引体向上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体重、BMI 2项指标明显下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1000m跑和引体向上5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坐位体前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测试指标除坐位体前屈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6周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常规体育课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白杨;傅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预防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海口市1 826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视力不良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海口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7.26%(863/1 826),小学生为38.07%,中学生为58.74%;男生为42.67%,女生为52.53%,学段、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37,17.72,P值均<0.01).仅分别有35.05%,37.24%,40.31%的中小学生知晓正常的视力范围、视力不良的原因以及积极的体育锻炼可以保护视力等知识.中小学生对大多数视力不良预防态度持正向态度.阅读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37.62%)、读写距离合适(37.57%)、长时间用眼后进行眼睛休息(39.16%)、定期进行视力检查(29.41%)等视力不良预防行为报告率较低.结论 海口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应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视力不良.
作者:曾朝霞;陈海波;丁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高中生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情况,为今后针对学生群体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1 484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性行为和健康教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中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39.7%的学生报告有恋爱经历,性行为发生率为8.3%,第1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每个月可支配生活费用越多、有过恋爱经历、对在校期间的性行为态度越宽容者越容易发生性行为(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将学校作为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申赟魁;武培丽;刘振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有氧运动及复合运动方式对改善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体脂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指导肥胖学生科学有效地控制体重提供参考.方法 将43名参加2015年暑期江苏某减肥夏令营的肥胖或超重青少年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22名)和有氧运动结合核心力量训练的复合运动组(21名),进行为期6周的运动干预.分别在入营后和出营前进行体重、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大腿围等形态指标和空腹血糖(GLU)、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血液生化指标测量.结果 经过6周2种运动干预,肥胖青少年的体成分和人体围度指标均下降,与运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复合运动组BMI、体脂率、腰围、臀围、大腿围、皮褶厚度的改善幅度均比有氧运动组高.6周的运动干预后,血脂、血糖和血清胰岛素的指标均有变化,且两组TC,LDL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氧运动t值分别为2.736,2.091;复合运动t值分别为2.574,2.991,P值均<0.05);复合运动组的血清胰岛素改善幅度比有氧运动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运动、复合运动干预均能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体脂和代谢指标.
作者:丁花阳;汪君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小学生近视情况及屈光度的变化,为制定近视早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4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共1 724名学生开展2年的随访研究.结果 随访2年后,参与调查的学生近视检出率从2014年的18.91%升至2016年的41.94%;轻度近视检出率由15.20%升至28.16%,中度近视检出率由3.31%升至12.74%,高度近视检出率由0.41%升至1.05%.近视年平均检出率为12.83%,等效球镜度年平均增长值为(-0.382±0.536)D.轻度近视的学生平均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大于非近视和中度近视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上海市黄浦区小学生的近视眼及高度近视的患病率居高不下,轻度近视进展较快.应加强屈光发育监测,对有明显近视趋势和轻度近视者采取及早预防措施,以减缓近视的发展.
作者:殷良;王烨菁;陈健;王北华;赵雪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合肥市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的适宜性,为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2011-2016年7起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情况,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了解感染者、患者等处置情况.结果 2011-2016年合肥市共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7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首诊患者短延误时间43 d,长231 d;延误时间中位数长的是诊断延误34 d,短的是处置延误4d.密切接触者中患者检出率为5.05%,一般接触者中检出率为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15,P<0.01),随访发现患者16例.PPD筛查发现各校密切接触者PPD阳性率为5.51%~29.41%;扩大筛查PPD阳性率为0~11.19%,平均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117,P<0.01).7起疫情均采取了相应措施,5起疫情邀请专家组会诊并开展预防性治疗.结论 肺结核患者早期发现是控制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基本手段,暴露关系与PPD试验相结合是评价结核潜伏感染的有效手段;建立必要的疫情会诊制度,有助于尽早控制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作者:王莉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类型对非故意伤害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非故意伤害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4-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太原市6个城区和4个郊县区抽取小学四、五年级2 644名学生分别进行非故意伤害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气质问卷调查.结果 2 644名小学生中,非故意伤害检出率为22.8%.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和气质类型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均不同(F值分别为5.269,4.995,P值均<0.01);教养方式与气质类型对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频次的影响有交互作用(F=170.525,P<0.01).当教养方式为专制型时,相对于易养型气质类型,难养型、中间偏易养型是非故意伤害倾性的保护因素(B值分别为-116.611,-119.204,P值均<0.05);当教养方式为不一致型时,相对于易养型气质类型,中间偏易养型是非故意伤害倾性的保护因素(B=-246.178,P=0.001),启动缓慢型是危险因素(B=212.175,P<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类型除直接影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外,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不同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的组合对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影响不同.
作者:胡瑞杰;康辉;唐颖;马自芳;薛钟瑜;王莉;王祝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国内外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的现状及特点,为制定科学的青少年视力保护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以主题词检索方式,在维普期刊数据库采用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方式,借助NoteExpress 3.2,SATI 3.2,SPSS 17.0和Ucinet 6.0等软件,对有关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的中英文期刊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中文和英文文献量均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发文量较多的地区大多经济较发达或高度发达;中文和英文文献的主要产文机构是大学.国内外高影响力文献主要研究内容是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2008年是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成果丰硕的年份.中文文献主要集中于近视的预防和影响因素研究,英文文献则主要针对近视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研究;在数量上,中文文献发表量明显多于英文文献;从增长速度来看,前者增速明显高于后者,且两者各年份波动幅度不一致.中文文献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英文文献已形成.中文文献大多发表在专门反映青少年卫生的杂志,英文文献多倾向于发表在专业的眼科及视光学领域杂志.结论 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还有待提升,经济欠发达国家和我国西部地区需要加强青少年视力防控的研究,国内需要加快核心作者群的形成.
作者:邬闻文;谭晓东;潘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深圳市小学、初中、高中各10所共40 9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达12.49%,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9.07%和5.70%.不同营养状况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0.630,668.535,101.548,P值均<0.01),肥胖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均高,分别为23.79%,19.72%和9.61%;营养正常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10.67%,7.38%和5.1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学生收缩压、舒张压均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血压与BMI存在正相关,应多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状况.
作者:谌丁艳;王赟;吴宇;周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对于化学法、血球仪与氰化高铁法等常用学生缺铁性贫血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全血样品,分别采用几种检测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21份成人空腹静脉血样本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方法与金标准氰化高铁法在判定贫血上的异同.结果 血球仪和干化学(A)2种方法与氰化高铁法配对结果,差值分别为(0.29±2.77)(-0.15±2.80)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化学法(B)与干化学法(C)2种方法与氰化高铁法检测结果相比,差值分别平均低(4.97±5.37) (6.85±4.51) g/L(t值分别为10.19,16.71,P值均<0.01).4种检测方法血红蛋白检测值与氰化高铁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P<0.01),连续检测20份样本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均低于行业标准规定值.结论 干化学法(A)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基本可以和血球仪及氰化高铁法一致,而干化学法(B)和干化学法(C)的准确性与氰化高铁法存在一定差异.在现场缺铁性贫血筛查中,可采用方便快捷的干化学法替代氰化高铁法,但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隽豪;夏志伟;花晨曦;李红;刘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宁夏7~17岁回族儿童2005和2014年高血压及血压值变化情况,为宁夏回族儿童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利用2005和2014年宁夏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提取回族儿童血压资料,对高血压及血压值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宁夏7~ 17岁回族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为15.2%,比2005年增加了11.4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0.53,P<0.05),增速大的年龄段为17岁组,增加了16.2百分点.舒张压从2005年的(65.8±8.3) mmHg增长至2014年的(69.0±9.8) mmHg,收缩压从(98.6+ 11.6) mmHg增至(107.4±11.9)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33,-18.02,P值均<0.01),并且血压值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男生高血压检出率从2005年的3.4%增加至2014年的14.2%,女生从4.2%增加至16.2%,9年间分别增加了10.8和12.0百分点,虽然2个年份高血压检出率均为女生高于男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城市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从2005年的5.1%增至2014年的15.7%;乡村儿童从3.3%增加到14.9%,分别增加了10.6和11.6百分点,乡村儿童的高血压检出率增速虽高于城市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P=0.271).肥胖儿童高血压检出率2005为15.3%,2014为42.1%,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x2=29.48,392.38,P值均<0.01).结论 宁夏7~ 17岁回族儿童高血压检出率从2005年至2014年出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可通过控制儿童肥胖超重遏制儿童高血压的增长.
作者:牛晓丽;赵海萍;张毓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方大学生身体维生素C及氧化应激状态的秋冬季节变化,为指导学生膳食营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于2013年秋季和冬季采集126名大学生清晨空腹尿液,测定其尿中维生素C、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钙、磷、镁、肌酐,同时采用食物频率法调查1周蔬菜水果的摄人情况.结果 在同一季节中,女生尿维生素C,MDA,TAC均高于男生(秋季t值分别为5.44,4.20,5.59,冬季t值分别为3.37,4.87,5.21,P值均<0.05).女生尿MDA含量秋季低于冬季(t=2.52,P<0.05).男生和女生的尿维生素C水平秋季均高于冬季(t值分别为2.22,2.38,P值均<0.05),每周蔬菜摄人频次秋季均高于冬季(t值分别为7.07,6.58,P值均<0.01),但每周水果摄人频次季节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钙含量与MDA含量呈正相关(r=0.58,P<0.01);尿磷含量与尿维生素C呈正相关(r=0.50,P<0.01).结论 该校大学生尿中维生素C营养和氧化应激状态有明显的秋冬季节变化,应增加冬季蔬菜的摄入量.
作者:周波;王晓红;刘红玉;李玉秋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温岭市3~6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为学龄前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2016年冬春季和夏秋季在温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入园入托体检的6 776名3~6岁儿童,测定其血清25-(OH)D的含量.结果 学龄前儿童的25-(OH)D平均水平较为适宜,为(88.95士21.23)nmol/L,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1,P>0.05);未见维生素D过量及中毒的儿童.25-(OH)D充足率为66.07%,不足率为28.69%,缺乏率为5.24%.学龄前儿童25-(OH)D水平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8,P<0.05);缺乏、不足、充足率季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9,144.77,154.63,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不足、充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79,74.14,90.38,P值均<0.05).结论 温岭市3~6岁儿童25-(OH)D总体水平较为适宜,部分儿童存在不足及缺乏.需要定期监测学龄前血清25-(OH)D水平,进行合适的干预及加强户外活动.
作者:郑淑红;陈奕冰;李巧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台州市黄岩区0~14岁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 D]营养状况及其与年龄、性别、季节的关系,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6年间在台州市黄岩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与儿科门诊体检的儿童共8 354名,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2012-2016年台州市黄岩区0~14岁儿童25-(OH)D平均水平为(28.88± 10.07) ng/mL,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维生素D严重缺乏占1.1%,缺乏占17.1%,不足占40.4%,充足占41.4%.秋季25-(OH)D均值[(32.85±10.35) ng/mL]高于春季[(23.61±9.72) ng/mL](t=24.32,P<0.05);9月份均值高,为(34.55±10.18) ng/mL,然后逐月下降,至2月份降至低,为(21.62±9.2)ng/mL,然后逐月回升.结论 台州市黄岩区0~ 14岁儿童各年龄段均存在维生素D缺乏,以10~ 13岁为明显.应将10~13岁儿童作为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重点对象之一.
作者:陶秀玲;王婉平;张涵斌;汪旭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是以过分焦虑、恐惧、强迫为主要体验的情绪障碍,常伴有心慌、颤抖等躯体反应.研究表明焦虑障碍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大约有1/3的儿童青少年会在成年之前患焦虑障碍,并且对其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导致学业不佳、交往障碍等问题[1-3].家庭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被众多研究证实.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方面探索了家庭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影响,其结果不一,本文对相关成果进行整理,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郭玥;杨光远;徐汉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20 m往返跑测试(20 meter shuttle run test,20 m SRT)由Léger等于1984年首次提出[1],目前世界50多个国家均采用该项目测评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2-6].心肺耐力以大摄氧量(V02max)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可靠性等已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7-9].VO2max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10].直接测量法以跑台实验等为代表,但该类测试因对测试仪器、测试者等要求较高,因此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石秀廷;尹小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随着饮水机的普及,桶装纯净水因便捷性、温度调节性强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家庭、集体单位、学校.然而,桶装水存在二次污染问题,饮水机长期不清洗会引起大量细菌繁殖,经饮水机后的桶装水水质卫生状况不容忽视[1-2].学校饮用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学校饮水卫生管理情况,防止学校饮水突发卫生事件的发生,江苏省卫生监督所于2016年对全省中小学校及高等院校桶装水饮水机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媛袁;张昌明;叶蓉春;陈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铝污染情况,为中小学生通过摄食外购面制品所致的铝暴露评估提供前期研究数据.方法 在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销售场所随机抽样751份,样品经实验室检测,应用Excel软件建立检测结果数据库,采用EpiInfo 3.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铝含量合格率为92.8%,油炸类面制品铝合格率低,为82.6%.新安街道铝合格率高(99.3%),含铝添加剂使用超标情况在各个街道均有发生.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校周边面制品中仍存在超量使用含铝添加剂的现象.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作者:孙健;张新东;余家麟;张强;姜华;黎琅文;邱燚;李浩;除宝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学生身体比例的变化情况,为特殊人才的选拔、课桌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利用1985年、2014年北京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通过比较30年间中小学生身高坐高指数、身高胸围指数的差异,分析北京市学生身体比例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4年北京市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7~17岁各年龄组的身高坐高指数均低于1985年,平均每个年龄组分别减少0.66,0.58,0.84,0.9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14年4类学生绝大部分年龄组的身高胸围指数高于1985年相应年龄组,平均每个年龄组分别增加2.84,1.93,1.76,0.7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经过30年的变化,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身体比例发生显著变化,各相关行业应结合儿童少年的体型变化特点调整相应标准.
作者:石晓燕;高爱钰;段佳丽;宋玉珍;黄剑辉;潘勇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变化状况,为评价营养改善计划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河南省26个试点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中各抽取10%~ 30%的小学和初中进行营养状况监测.对2012和2016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的身高、体重整体低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河南省农村地区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从2012-2016年,贫困农村地区男生平均身高增加2.27cm,平均体重增加1.95 kg;女生平均身高增加2.05 cm,平均体重增加1.75 kg.且2016年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地区部分年龄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已赶上甚至超过2014年河南省体质调研农村地区同性别、同年龄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4年间贫困地区7~16岁学生身高和7~13岁学生体重的年均增长速度均高于体质调研4年间整个农村地区学生.结论 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提高了贫困农村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
作者:孙经;李凤娟;何健;杨汴生;王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2014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城乡性别间差异以及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形态健康发育研究提供相应资料.方法 以沈阳市16 761名6~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录入与统计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沈阳市学生身体形态与营养状况城乡及性别间差异.结果 沈阳市学生形态水平总体状况良好,但存在城乡差异,表现为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男生好于女生,且15~18岁无论城乡男生体质量指数(BMI)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女生(P<0.01).营养不良检出率表现为乡村高于城市,男生高于女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4,4.67,P值均>0.05),中学生高于小学生(x2=59.37,P<0.01)的态势;而肥胖检出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x2值分别为15.29,109.95,15.32,P值均<0.01)的现象;超重表现为城男多.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沈阳市城乡学生形态及派生指标等都有所增加,但城乡性别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乡村学生的营养不良和城市肥胖儿童的增多,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虞燕;许志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综合反映人体摄取、转运和利用氧的能力,牵涉到心脏泵血功能、肺部摄氧及交换气体能力、血液循环系统携带氧气至全身各部位的效率,以及肌肉等组织利用这些氧气的功能,是体质健康各组成部分的核心要素[1].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下降约15%,韩国、新加坡等新兴的发达国家下降幅度接近30百分点[2].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虽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3].鉴于心肺耐力对个体的重要性,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亟待改善的背景下,应将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的增强作为重中之重.另外,在科学研究中也要将心肺耐力作为体质健康各维度中的重点研究指标,特别是关于心肺耐力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与随机对照实验研究,从而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改善提供实践与理论支持.
作者:尹小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学科地位较低,教育观念滞后.体育教学大多沿用应试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缺少层次上的区分,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体育学科具有多变性、多元性等特点,赋予了体育的多功能性,也形成了人们对体育的不同期待,形成了体育多种价值实现的可能性[1].体育在从为军事需要服务到为竞技体育需要服务,再到为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服务,乃至当前的力求提高生命质量,使体育为生活化服务,体现了体育的时代性特点.为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不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组成部分进行有效革新,这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力.
作者:孙景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2017年的盛夏,由安徽医科大学陶芳标教授出任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儿少卫生学科发展建设的—件大事,它标志着近40年来历经几代人的薪火相传、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在规划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又一丰硕成果.笔者作为投身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事业、专攻儿少卫生学教学科研40余年的老兵,手捧厚重的第八版新教材拜读,甚感欣慰,并为学子们不日即将在专业课学习中用到此书而庆幸.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为促进心理亚健康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随机抽取8 595名汉族青少年(13~18岁),采用20 m SRT和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中的心理部分进行心肺耐力和心理亚健康测试.结果 中国汉族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检出率分别为20.9%和21.3%.13~18岁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13.2% ~24.7%,其中18岁低(13.2%),14岁高(24.7%);女性青少年检出率介于15.4%~25.9%,其中18岁低(15.4%),13岁高(25.9%).高等级20 m SRT成绩男性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总体检出率为18.1%,低等级检出率为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3,P<0.05);女性青少年分别为19.5%和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3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西南、西北和中南)、年龄(青春期后期)和20 m SRT(高等级)是儿童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青春期前期及心肺耐力水平较差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状态检出率较高.
作者:吴慧攀;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刘媛;任思恩;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和20m往返跑(20 m SRT)的相关性,为促进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各行政区(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采用随机个案法抽取17 280名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 m SRT进行心肺耐力水平测试,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探讨BMI和20 m SR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中国汉族男性儿童青少年20 m SRT总体成绩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分别为32.20,35.23,28.84和22.29次,女生分别为25.22,26.13,23.36和18.39次,男女生成绩均为正常组>消瘦组>超重组>肥胖组(P值均<0.05).BMI-Z分范围是-3.0~8.0,无论男女,不同BMI-Z分组青少年的20 m SRT-Z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无论男女,BMI-Z分在接近正常范围区间,20 m SRT-Z较高;而在较高和较低区间时,20 m SRT-Z较低.结论 体重正常组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高于消瘦、超重和肥胖组,BMI-Z分和20m SRT-Z分之间大体呈“抛物线”变化趋势.
作者:李明;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任思恩;刘媛;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选取12 221名10~ 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力活动状况、视屏时间与20m SRT的关系.结果 在上下学方式上,积极类型(步行和骑自行车)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消极类型(乘公交、出租车、地铁和家长接送)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P<0.05);锻炼时间>60 min/d男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锻炼时间为<30,30~60 min/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学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低于视屏时间为1~2,<1h/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锻炼时间>60 min/d、华东地区为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高等级20 m SRT成绩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5,4.24),视屏时间>2 h/d(OR=0.84)为危险因素.结论 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状况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密切相关.
作者:杨小芳;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任思恩;刘媛;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按照中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在各区域抽取共计17 28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MS法构建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20 m SRT成绩的主要百分位曲线.结果 7~18岁男女生20 m SRT的P50值分别介于13.87~43.23和13.30~28.76次之间,大摄氧量(V02max)P50值分别介于43.12~46.57和38.42~44.94 mL/(kg·min)之间.男、女生不同年龄组间20 m SRT(F值分别为416.992,210.266)和VO2max(F值分别为36.528,240.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同年龄组男生20 m SRT和VO2max均大于女生(P值均<0.05).各地区男女生20 m SRT成绩均值分别介于25.70~36.80和20.56~28.36次之间.华东、西北、华北、中南和东北地区男女生的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南地区男、女生7~12岁成绩较好,13~ 18岁呈下降趋势.结论 学生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O2max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生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生.学生20 m SRT成绩和VO2max均从11~12岁开始差距逐渐增大.
作者:孙毅;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刘媛;任思恩;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