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亚静;童小军
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的学科地位较低,教育观念滞后.体育教学大多沿用应试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缺少层次上的区分,教学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体育学科具有多变性、多元性等特点,赋予了体育的多功能性,也形成了人们对体育的不同期待,形成了体育多种价值实现的可能性[1].体育在从为军事需要服务到为竞技体育需要服务,再到为增强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服务,乃至当前的力求提高生命质量,使体育为生活化服务,体现了体育的时代性特点.为满足时代的需求,需要不断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相关组成部分进行有效革新,这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力.
作者:孙景召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中国汉族7~18岁儿童青少年20 m往返跑(20 m SRT)成绩的年龄、性别和地区差异,为增强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水平提供科学借鉴.方法 按照中国传统行政区域划分(华东、华北、中南、西北、西南和东北),在各区域抽取共计17 28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LMS法构建7~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20 m SRT成绩的主要百分位曲线.结果 7~18岁男女生20 m SRT的P50值分别介于13.87~43.23和13.30~28.76次之间,大摄氧量(V02max)P50值分别介于43.12~46.57和38.42~44.94 mL/(kg·min)之间.男、女生不同年龄组间20 m SRT(F值分别为416.992,210.266)和VO2max(F值分别为36.528,240.7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相同年龄组男生20 m SRT和VO2max均大于女生(P值均<0.05).各地区男女生20 m SRT成绩均值分别介于25.70~36.80和20.56~28.36次之间.华东、西北、华北、中南和东北地区男女生的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西南地区男、女生7~12岁成绩较好,13~ 18岁呈下降趋势.结论 学生20 m SRT成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VO2max则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生在各个年龄段均高于女生.学生20 m SRT成绩和VO2max均从11~12岁开始差距逐渐增大.
作者:孙毅;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刘媛;任思恩;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低保家庭儿童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困境儿童精准帮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于2016年9-11月,使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对北京市15个区2 972名低保家庭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低保家庭儿童孤独感的检出率为7.6%(225/2 972);男生的孤独感水平(30.23±11.13)高于女生(28.70±10.85) (t=t4.402,P=0.000);不同年龄段低保家庭儿童的孤独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05,P=0.995);残疾儿童和患病儿童的孤独感水平(34.47±13.64,31.91±12.05)高于健康儿童(29.19±10.82) (F=13.490,P=0.900);父母双方监护缺失儿童的孤独感水平(30.73±12.03)高于父母双方正常监护和父母一方正常监护的儿童(29.52±10.84,28.99±10.81) (F=3.928,P=0.020).结论 低保家庭儿童的孤独感值得关注,应重点关注存在生理性困境和家庭监护困境的儿童,从物质和心理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齐亚静;童小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沈阳市2014年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城乡性别间差异以及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形态健康发育研究提供相应资料.方法 以沈阳市16 761名6~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录入与统计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沈阳市学生身体形态与营养状况城乡及性别间差异.结果 沈阳市学生形态水平总体状况良好,但存在城乡差异,表现为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男生好于女生,且15~18岁无论城乡男生体质量指数(BMI)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女生(P<0.01).营养不良检出率表现为乡村高于城市,男生高于女生,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4,4.67,P值均>0.05),中学生高于小学生(x2=59.37,P<0.01)的态势;而肥胖检出率表现为城市高于乡村,男生高于女生,小学生高于中学生(x2值分别为15.29,109.95,15.32,P值均<0.01)的现象;超重表现为城男多.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沈阳市城乡学生形态及派生指标等都有所增加,但城乡性别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乡村学生的营养不良和城市肥胖儿童的增多,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作者:虞燕;许志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20 m往返跑测试(20 meter shuttle run test,20 m SRT)由Léger等于1984年首次提出[1],目前世界50多个国家均采用该项目测评儿童青少年的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CRF)[2-6].心肺耐力以大摄氧量(V02max)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可靠性等已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证实[7-9].VO2max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10].直接测量法以跑台实验等为代表,但该类测试因对测试仪器、测试者等要求较高,因此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石秀廷;尹小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视屏时间与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提供参考.方法 从中国华东、华北、中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采用随机个案法选取12 221名10~ 18岁汉族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体力活动状况、视屏时间与20m SRT的关系.结果 在上下学方式上,积极类型(步行和骑自行车)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消极类型(乘公交、出租车、地铁和家长接送)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53,P<0.05);锻炼时间>60 min/d男女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高于锻炼时间为<30,30~60 min/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视屏时间>2 h/d学生的高等级20 m SRT成绩检出率低于视屏时间为1~2,<1h/d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锻炼时间>60 min/d、华东地区为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高等级20 m SRT成绩的保护性因素(OR值分别为1.65,4.24),视屏时间>2 h/d(OR=0.84)为危险因素.结论 视屏时间、体力活动状况与中国汉族儿童青少年心肺耐力密切相关.
作者:杨小芳;尹小俭;李玉强;柴小江;任思恩;刘媛;铃木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主城区中小学生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儿童青少年肥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某主城区8所中小学共2 798名学生进行中小学生肥胖相关KAP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该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2.9%,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27.6%)明显高于女生(17.8%) (X2 =24.210,P<0.01).30.5%的中小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体型,小学生(Kappa=0.418)和中学生(Kappa =0.403)体型自我评价与实际BMI的一致性均较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497,95%CI=1.239~1.809)、父亲文化程度高(OR=2.855,95% CI=1.053 ~ 7.741)和家庭经济差(OR=1.827,95%CI=1.340~2.492)是学生低估自我体型的危险因素;中学(OR=1.932,95%CI=1.411 ~ 2.646)、女生(OR=2.558,95%CI=1.854~3.531)、家庭经济状况差(OR=1.967,95%CI=1.131~3.422)、家庭关系差(OR=2.468,95%CI=1.324~4.600)与一般(OR=1.378,95%CI=1.003~ 1.894)是学生自我体型高估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某主城区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且学生对自我体型存在低估或高估,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是可能导致体型评价错误的影响因素.
作者:冉敏;彭林丽;何芳;罗凤;杨静薇;王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近年来,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全国各地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6%~26%[1].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身心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包括品行问题、多动症、学习问题、身心障碍及情绪焦虑等[2].3~6岁是儿童自主性探索行为的爆发期,也是引导儿童建立良好行为的关键期.该阶段儿童进入幼儿园,与同龄小伙伴开始互动,也容易显现出一些行为问题,不但影响儿童在学校和社会中的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而且对儿童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将产生长远影响[3-4].Babinski等[5]通过对成年男性的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多动一冲动以及行为控制问题能够单独预测成年男性的犯罪行为.但此时家庭仍是孩子主要的活动场所,家长仍是儿童行为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行为问题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是长期而深远的.
作者:赵静;张亚亚;吕莹;穆立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气质类型对非故意伤害的影响,为预防儿童非故意伤害采取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4-10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太原市6个城区和4个郊县区抽取小学四、五年级2 644名学生分别进行非故意伤害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儿童气质问卷调查.结果 2 644名小学生中,非故意伤害检出率为22.8%.经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父母教养方式和气质类型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均不同(F值分别为5.269,4.995,P值均<0.01);教养方式与气质类型对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频次的影响有交互作用(F=170.525,P<0.01).当教养方式为专制型时,相对于易养型气质类型,难养型、中间偏易养型是非故意伤害倾性的保护因素(B值分别为-116.611,-119.204,P值均<0.05);当教养方式为不一致型时,相对于易养型气质类型,中间偏易养型是非故意伤害倾性的保护因素(B=-246.178,P=0.001),启动缓慢型是危险因素(B=212.175,P<0.01).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类型除直接影响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外,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不同教养方式和儿童气质类型的组合对非故意伤害发生情况影响不同.
作者:胡瑞杰;康辉;唐颖;马自芳;薛钟瑜;王莉;王祝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其参与微博公共事件情况的相关性,为分析不同人格特质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黑龙江大学1 062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网络公共事件中微博参与意识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友善性人格特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5,P<0.01);男生微博参与行为得分明显高于女生(t=4.193,P<0.01);城市大学生微博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农村大学生(t值分别为2.006,3.354,P值均<0.05).5种人格特质及其分量表与参与意识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而仅神经质及友善性与参与行为存在相关性(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开放性、友善性对微博参与行为的影响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男生及城市大学生更易参与微博公共事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对其参与微博公共事件存在一定的影响作用.
作者:张丽宏;张俊莉;曹运华;齐金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某主城区流动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于2016年10月在重庆市主城区随机抽取4所中学,使用“初中生健康素养评价量表”对707名流动初中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流动初中生具备总健康素养、功能性健康素养、互动性健康素养和批判性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38.8%,39.2%,37.6%和56.6%,具备9类健康素养从高到低分别为意外伤害与急救、科学健康观、青春期发育、批判能力、合理营养、问题解决能力、心理健康、疾病预防和健康决定能力,其具备率分别为76.2%,69.0%,60.1%,56.6%,56.6%,54.6%,54.2%,33.0%,32.2%.不同年级、家庭关系和学习成绩的流动初中生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20,16.769,11.71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流动初中生具备总健康素养的因素包括年级和学习成绩[(OR值(95%CI)分别为1.516(1.031~2.230),1.678(1.145~2.460),P值均<0.05].结论 重庆市流动初中生部分健康素养方面水平较低,年级与学习成绩为影响流动初中生健康素养的因素.
作者:彭林丽;何芳;王子扬;冉敏;杨静薇;王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为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锻炼方案.方法 将常州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16级全部90名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2次/周的90 min体育课上,实验组接受45 min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共进行6周;实验前后,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50 m跑、引体向上、1000m测试.结果 经过6周的训练,对照组学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50 m跑、立定跳远、肺活量和引体向上6项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体重、BMI 2项指标明显下降,肺活量、50 m跑、立定跳远、1000m跑和引体向上5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坐位体前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实验组各项测试指标除坐位体前屈外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6周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常规体育课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白杨;傅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应对方式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主观幸福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贵州和重庆6所农村中小学的1 618名四至九年级学生,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学习主观幸福感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社会支持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23,0.36,P值均<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3,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正向预测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主观幸福感(β值分别为0.383,0.195,P值均<0.01),负向预测消极应对(β=-0.321,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402,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负向预测学习主观幸福感(β=-0.224,P<0.01).农村留守儿童的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学习主观幸福感间起中介作用.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直接并通过消极应对和学习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
作者:王燕;邵义萍;杨青松;李萌萌;唐丹丹;赵娴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互联网健康信息获取和利用情况,为大学生正确、合理地利用互联网健康信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所高校1 031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1.1%的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查询健康信息;获取信息常用的渠道为搜索引擎,占39.5%;获取疾病信息的目的中决定是否看医生占25.4%;86.5%的大学生曾根据网上医疗信息进行自我诊断,31.7%更改过医生用药处方;91.7%的大学生遇到同一问题查找到多种不一致信息的情况.大学生对互联网健康信息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真实性和专业性不够(34.5%)、广告成分多(21.9%).结论 互联网健康信息对大学生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对专业健康网站的认知度比较低,对互联网健康信息的利用超出其作用范围;要加强对互联网健康信息质量的监管.
作者:蒋静;颜士钧;汤月芳;马昕玥;何鑫鹏;陈青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对于化学法、血球仪与氰化高铁法等常用学生缺铁性贫血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为学生缺铁性贫血的准确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全血样品,分别采用几种检测方法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21份成人空腹静脉血样本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方法与金标准氰化高铁法在判定贫血上的异同.结果 血球仪和干化学(A)2种方法与氰化高铁法配对结果,差值分别为(0.29±2.77)(-0.15±2.80) 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化学法(B)与干化学法(C)2种方法与氰化高铁法检测结果相比,差值分别平均低(4.97±5.37) (6.85±4.51) g/L(t值分别为10.19,16.71,P值均<0.01).4种检测方法血红蛋白检测值与氰化高铁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P<0.01),连续检测20份样本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均低于行业标准规定值.结论 干化学法(A)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基本可以和血球仪及氰化高铁法一致,而干化学法(B)和干化学法(C)的准确性与氰化高铁法存在一定差异.在现场缺铁性贫血筛查中,可采用方便快捷的干化学法替代氰化高铁法,但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隽豪;夏志伟;花晨曦;李红;刘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深圳市小学、初中、高中各10所共40 98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高血压检出率达12.49%,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9.07%和5.70%.不同营养状况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高舒张压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0.630,668.535,101.548,P值均<0.01),肥胖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均高,分别为23.79%,19.72%和9.61%;营养正常学生高血压、高收缩压和高舒张压检出率分别为10.67%,7.38%和5.15%.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学段学生收缩压、舒张压均与BMI呈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中小学生血压状况不容乐观,血压与BMI存在正相关,应多关注超重肥胖儿童的血压状况.
作者:谌丁艳;王赟;吴宇;周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与生活质量现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使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在广州市天河区及白云区各抽取1所小学三至六年级9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结果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死亡概念总均分为(13.24±2.78)分,生死态度量表总均分为(75.28±12.21)分,生活质量总均分为(144.85±18.60)分.路径分析显示,模型拟合良好(x2/df=6.489,TLI=0.900,CFI=0.935,RMSEA=0.076,SRMR=0.041),死亡概念对生死态度具有正向影响(P<0.05),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具有正向影响(P<0.05),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03,95%CI为0.003~ 0.057,P<0.05).结论 三至六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认知较好,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死亡概念通过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小学阶段可通过生死教育提升儿童的死亡认知,促进形成积极的生死态度,从而提高儿童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苏维;高钰琳;李婷;江来明;肖强花;任青卓;周静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大城市15~24岁青年人群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估工具开发及相关健康促进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资料回顾、文献评阅及专家小组讨论,拟定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和条目池,编制咨询表并选择20名多领域专家,经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对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并计算权重.结果 2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1和0.817,回表率均达100%,变异系数范围分别为0.061~0.162和0.012~0.142,协调系数由0.170上升至0.375(P<0.01),专家意见一致可信.终形成含生殖健康决定因素、疾病和问题危险因素、卫生服务利用3个一级指标,体现信息获取、理解、评价和应用4种能力的12个二级指标,以及体现生殖健康评价关键内容的45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结论 建立了15~24岁青年生殖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该人群生殖健康素养评估工具和干预材料的开发.
作者:杨雨帆;史慧静;王亚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国内外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的现状及特点,为制定科学的青少年视力保护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以主题词检索方式,在维普期刊数据库采用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方式,借助NoteExpress 3.2,SATI 3.2,SPSS 17.0和Ucinet 6.0等软件,对有关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的中英文期刊论文运用文献计量学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中文和英文文献量均呈现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发文量较多的地区大多经济较发达或高度发达;中文和英文文献的主要产文机构是大学.国内外高影响力文献主要研究内容是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2008年是青少年视力防控研究成果丰硕的年份.中文文献主要集中于近视的预防和影响因素研究,英文文献则主要针对近视的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研究;在数量上,中文文献发表量明显多于英文文献;从增长速度来看,前者增速明显高于后者,且两者各年份波动幅度不一致.中文文献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英文文献已形成.中文文献大多发表在专门反映青少年卫生的杂志,英文文献多倾向于发表在专业的眼科及视光学领域杂志.结论 青少年近视防控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还有待提升,经济欠发达国家和我国西部地区需要加强青少年视力防控的研究,国内需要加快核心作者群的形成.
作者:邬闻文;谭晓东;潘志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在2017年的盛夏,由安徽医科大学陶芳标教授出任主编的全国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儿童少年卫生学》第8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儿少卫生学科发展建设的—件大事,它标志着近40年来历经几代人的薪火相传、辛勤耕耘、不懈努力,在规划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又一丰硕成果.笔者作为投身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事业、专攻儿少卫生学教学科研40余年的老兵,手捧厚重的第八版新教材拜读,甚感欣慰,并为学子们不日即将在专业课学习中用到此书而庆幸.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