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省大学生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陈玉娟;李立;胡艳华;郭雪萍

关键词:亲子关系, 行为, 成瘾, 因特网,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亲子沟通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为有效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亲子沟通量表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对河北省5所大学2 4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和亲子沟通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9.55%,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2.48%,男生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41.853,33.973,P值均<0.01);网络成瘾组与网络成瘾倾向组大学生的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差于非网络成瘾组大学生(F值分别为29.83,25.64,P值均<0.05);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成瘾各因素与父子沟通、母子沟通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亲子沟通的效果与大学生网络成瘾密切相关,父母应该掌握沟通技巧,积极与子女沟通,有助于防止子女网络成瘾的发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重庆四川初中生个人自立特质与抑郁关系的纵向研究

    目的 探讨个人自立特质与抑郁的关系,为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初中生个人自立量表和简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采取交叉滞后设计,对采用抽签法选取的重庆、四川3所中学969名初中生进行间隔6个月的前后2次追踪调查.结果 除第2次个人灵活得分与第1次抑郁得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2次测量的个人自立特质各维度与2次测量的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个人主动、个人开放两个维度负向预测6个月后的抑郁(P值均<0.01),抑郁不仅能负向预测6个月后的个人主动和个人开放,还能负向预测个人独立(P值均<0.01).结论 研究部分支持了人格与抑郁关系的相互作用模型和伤疤假设,可为防控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提供参考.

    作者:张冉冉;夏凌翔;严万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大连市中山区2013年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大连市城市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开展学生营养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连市中山区7~12岁小学生进行普查,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6.48%,由7岁组的4.62%上升到12岁组的7.19%,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2,P<0.01);男生(7.40%)高于女生(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8,P<0.01);均衡生源小学(7.25%)>外来学生为主小学(6.49%)>本地学生为主小学(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83,P<0.01).小学生肥胖率为19.09%,由7岁组的11.62%上升到12岁组的23.90%,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49,P<0.01);男生(24.47%)高于女生(1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1.02,P<0.01);本地学生为主小学(20.56%)>均衡生源小学(18.08%)>外来学生为主小学(1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5,P<0.01).结论 大连市城市小学生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肥胖问题,高年龄组小学生、男生是干预重点;均衡生源小学是营养不良的干预重点,本地生源为主小学是肥胖的干预重点.

    作者:王凡;李和平;王智勇;宋淑梅;郑晓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蚌埠市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与伤害发生的关系

    目的 了解蚌埠市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与伤害发生之间的关联,为制定干预学生伤害、手机成瘾发生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蚌埠市城区和农村中学中抽取学生5 116名.运用“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伤害评定量表评价调查对象手机使用依赖和伤害发生情况.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报告率为25.69%(1 112/4 328),不同性别、学段、户口所在地、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学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58,161.07,11.42,22.14,21.38,24.24,P值均<0.01).非自我伤害和自我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7.48%,43.32%,不同性别、学段、户口所在地、独生子女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为男性、户口所在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是非自我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58,1.136,1.108,P值均<0.05),手机使用依赖、性别为男性、学段为高中、居住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是自我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5,1.069,1.121,1.086,1.141,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手机使用依赖和非自我伤害、自我伤害检出率均较高,手机使用依赖会增加中学生自我伤害的发生风险.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采取措施,减少青少年手机依赖和伤害的发生.

    作者:汤建军;郝加虎;韩慧;万宇辉;李红影;顾璇;秦同;王苗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南京市中小学教职工控烟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在南京市43所中小学教职工中开展控烟工作的效果,为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市中小学校的教职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实行无烟学校创建和倡导教职工支持无烟政策等一系列控烟干预措施.1 a后采用与基线调查同样的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调查对象的吸烟率、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结果 教职工干预前吸烟率为14.1%,干预后为13.6%,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1,P>0.05).教职工重度吸烟者的比例干预前、后分别为6.3%和2.5%,干预后明显低于干预前(x2 =5.634,P<0.05).干预后教职工(46.1%)在学校吸过烟的比例远低于干预前(58.7%),干预后教职工(82.9%)不会在室内工作场所或公共场所吸烟者比例高于干预前(69.6%)(x2值分别为10.905,16.517,P值均<0.05).控烟知识掌握和吸烟相关信念持有情况,干预后的知晓或持有率高于干预前;教职工在学校参加过控烟政策培训的参与率干预后(66.9%)高于干预前(48.8%)(x2=167.778,P<0.01).结论 控烟干预工作可以提高教职工知识知晓率,吸烟态度以及吸烟场所也有所改变,但对吸烟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需加大对具体控烟措施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以达到控烟的目的.

    作者:杨华凤;陈旭鹏;戚圣香;王志勇;洪忻;徐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安徽省2010-2014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2010-2014年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2010-2014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安徽省共报告340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波及289 548人,发病10 192例,死亡1人.全省16个市的76个县区均有报告,马鞍山市、宣城市、黄山市是报告事件数较多的地区.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91.76%,312/340),发生高峰期为3-6月和11-12月.结论 安徽省近年来发生在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较平稳,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应加强学校各类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以减少中毒类事件的发生.

    作者:邓舒;刘永孝;赵玉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核心健康教育需求,为探索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依据及形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法,访谈对象包括教育卫生行政人员、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共18名,访谈内容主要为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和量表呈现形式的建议等.结果 访谈对象一致建议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可主要用于评价小学健康教育的效果,应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主要依据,从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等核心点和功能性素养、交互性素养、媒介素养、批判性素养4个素养的内涵角度加以扩展.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应采用易于接受和实施的图画、讲故事等形式;高年级小学生采用文字形式即可.加强与班主任老师的合作,可以了解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便于实施调查.结论 小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既应考虑到国家标准要求,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健康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曹志娟;郭家宁;孙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饮食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饮食行为,探讨改善ASD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方法,为指导ASD儿童的科学喂养提供依据.方法 病例组为来自青岛某医院和某孤独症康复训练学校的2~6岁ASD儿童128例,对照组为青岛市数家幼儿园正常儿童133名,采用自编的儿童饮食行为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的10种饮食行为与10类食物的选择情况.结果 病例组每位ASD儿童出现饮食行为问题的总数是(5.9±1.9)个,高于对照组每位儿童的(4.7±2.4)个(Z=-4.068,P<0.05);ASD儿童进餐时离开饭桌的发生率为93.0%,需喂食的发生率为88.3%,吐食物的发生率为71.1%,扔食物的发生率为47.7%,尖叫的发生率为36.7%,而对照组儿童分别为73.7%,71.4%,58.6%,23.3%和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食物选择方面,病例组ASD儿童拒绝食用杂粮、豆类和鱼虾贝类的报告率均超过了30%,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不足20%);病例组儿童食用水果的报告率为89.8%,而对照组儿童均食用水果,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ASD儿童普遍存在多种饮食行为问题,建议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矫正.

    作者:赵永生;匡桂芳;韩秀霞;马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柳州市看护者教育水平与饮食方式对学前儿童缺铁的影响

    缺铁是世界上营养失调的常见原因,且是唯一在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都十分流行的营养缺乏现象[1].当一个人的铁储量被耗尽且血红素形成减缓,就会出现缺铁.缺铁性贫血是铁耗尽的严重阶段,如果没有尽早治疗,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儿童出现许多临床并发症,包括不可逆的认知功能障碍[2]和教育成效不佳[3].

    作者:Magvanjav O;Perkins DD;Lilienthal GM;Kopsombut UG;周丽芳;白娟;张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职业高中生自杀行为特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社区以及家庭采取干预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2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高中31所,共5 385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因素包括学生人口统计学特征、故意伤害行为、情绪反应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自杀的关系.结果 女生自杀意念(12.8%)、自杀计划(8.8%)及自杀行为报告率(4.8%)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多次自杀行为报告率男生(2.9%)高于女生(2.0%)(x2=4.02,P<0.05);年级越高的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动报告率越低(x2值分别为21.18,9.25,11.75,P值均<0.05).单亲家庭、隔代家庭、重组家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报告率明显高于核心家庭学生(P值均<0.01).家庭人均月收入0~199元和≥5000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均较高,而人均月收入2000~2 999元的学生自杀4项指标的报告率均低(分别为8.0%,5.7%,1.6%和0).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一、母亲文化程度高、学习成绩差、家庭人均月收入过高或过低、单亲、重组及隔代家庭、被经常故意伤害、参与打架、常感到孤独及失眠是自杀行为及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杀与家庭类型、家庭人均月收入、学习成绩、故意伤害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学校和家庭应该联合对学生自杀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及时识别危险状况的发生,建立预防机制.

    作者:张艺阳;段佳丽;吕若然;宋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同伴欺凌行为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青春发育时相与各种欺凌行为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行为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3所普通初级中学的2 704名15岁以下中学生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调查研究对象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和网络欺凌发生情况,并自我评价青春期发育状况.结果 初中生各种欺凌行为中被他人言语欺凌报告率高(53.8%),对他人网络欺凌报告率低(4.5%);除被他人关系欺凌男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类型欺凌与被欺凌行为报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男生,欺凌他人行为中的躯体欺凌、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被他人欺凌行为中的言语欺凌和网络欺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043,27.015,10.602,8.398,8.118,P<0.05);处于不同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女生,仅言语欺凌他人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55,P<0.05);男、女生均表现为发育中晚期的同伴欺凌行为报告率高于发育早期.结论 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初中生随着发育阶段的上升,多种欺凌行为的报告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应加强对青春发育期男生欺凌行为的预防控制.

    作者:杨海;汪耿夫;肖勇;胡国云;王路晗;徐耿;苏普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哈尔滨市城区10~18岁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及危险组分分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城区10 ~ 18岁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危险组分异常率及聚集情况,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哈尔滨市城区的6所学校选取1640名10~18岁青少年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代谢生化检测.结果 中小学生代谢综合征总患病率为5.4%,其中男生为6.9%,女生为3.9%.男女生中心性肥胖、高血糖、低HDL-C、高non-HDL-C的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91,10.10,7.89,3.45,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高血压、高血糖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94,21.30,P值均<0.05),10 ~ 15岁组中心性肥胖异常率高(25.6%),16 ~ 18岁组高血压异常率高(27.0%);不同BMI分组间除血糖外,其他代谢综合征危险组分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且肥胖组高,超重组、体重正常组、消瘦组依次下降.不同危险组分聚集下,男女生间在>2个聚集个数后,危险组分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 18岁组与10 ~ 15岁组在>3个聚集个数后,危险组分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分组下危险组分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哈尔滨市城区10~ 18岁青少年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在不考虑中心性肥胖为判定代谢综合征的必需条件下,5个危险组分中聚集数超过2个就可能存在代谢风险.

    作者:崔岳崇;段滨红;徐滨华;庄婧誉;刘永昆;陈素芬;王瑞凤;周勇;孙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情景剧对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成效分析

    目的 了解心理情景剧的团体辅导促进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效果,为大学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通过访谈、自愿报名的方式,以贫困生为标准,选取某校“筑梦计划”“贫困专项计划”33名贫困新生,采用整合式心理情景剧,包括暖身、音乐、绘画、演出、讨论分享、总体提升等具体方法,同时采用问卷前后测的评估方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辅导前心理资本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对照组在心理资本总分(F=34.09,P<0.01)及自我效能(F=6.65,P<0.05)、希望(F=14.57,P<0.01)、乐观(F=37.92,P<0.01)、韧性(F=4.13,P=0.0508)4个维度上前后测的得分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单元均数比较,发现实验组的得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情景剧对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水平的效果显著.

    作者:邓旭阳;张硕;曲晓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上海市长宁区小学三~五年级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现况

    目的 了解三~五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的使用现况,为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长宁区2所小学1 025名三~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智能移动设备使用情况.结果 三~五年级小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率为87.71%.设备类型以平板计算机(79.42%)和智能手机(55.28%)为主,使用场所以家里为主(94.66%),平均使用年限为(2.60±0.05)a.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时间以0.5h以内为主(66.30%),周六、周日以0.5~2h为主(63.74%),休息间隔以不定时经常小休(42.16%)和1h以内休息1次为主(37.82%).使用目的以查阅资料和玩游戏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户籍学生使用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482,34.805,26.851,P值均<0.01).使用安排方式以与家长灵活协商或固定时间内使用为主,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结构学生使用安排方式不同(x2值分别为26.065,29.085,P值均<0.01).智能移动设备成瘾倾向率为3.71%,男生高于女生(x2 =5.914,P=0.015).结论 小学三~五年级学生智能移动设备使用相当普遍,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重视.

    作者:李玉华;胡嘉;夏庆华;姜玉;周鹏;钮春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中医院校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观察

    艾滋病同伴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措施[1].作为一种经济、便捷的艾滋病预防教育培训方法,较之老师授课,同伴教育的效果更佳,更适合在高等学校开展[2].全国众多高校已将其引入并应用[3],由于各高校的校园氛围、学生特点有差异,艾滋病同伴教育在实践中的效果并不相同.中医院校的教学内容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校园文化氛围传统、封闭.医学院校的学生学制长,学习任务重,心理问题较多[4],社交活动少,思想观念保守,同伴教育能否在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中医院校取得良好效果仍需实验.现评价某中医院校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贾潇勇;赵骁;董震;顾子皓;王泽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胰岛素诱导基因蛋白2多态性及饮食运动行为与儿童肥胖的关系

    目的 了解胰岛素诱导基因蛋白2 (INSIG2)-102G>A多态性、饮食运动行为与儿童肥胖指标的关系,为阐明儿童肥胖的病因及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海淀区5所学校1 093名7~18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身体测量和饮食运动行为问卷调查.用基质支持的激光释放/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 MS)方法检测-102G>A多态性.在显性模型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102G>A多态性与儿童肥胖性状的关系,分层分析不同饮食、运动水平下-102G>A多态性与儿童肥胖指标的关系,并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中的交互作用.结果-102G>A多态性与经常饮用碳酸饮料对体质量指数(BMI)有交互作用(P=0.033).在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的儿童中,-102G>A多态性A等位基因与BMI升高存在相关性(β=1.27,95%CI=0.03~ 2.52,P=0.045),而不经常饮用碳酸饮料的人群中无此相关性.分性别分析,仅在男生中发现经常饮用碳酸饮料者的-102G>A多态性与BMI存在相关性(β=2.06,95% CI=0.36 ~ 3.75,P=0.018),腰围和臀围的分析均发现类似的结果;在每天体育锻炼时间<1h的男生人群中发现,-102G>A多态性A等位基因与臀围升高有相关性(β=4.71,95%CI=0.07 ~9.34,P=0.046).结论 INSIG2基因-102G>A多态性与经常饮用碳酸饮料、每天体育锻炼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儿童BMI、腰围、臀围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作者:张怡宁;宋洁云;刘芳宏;马军;王海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饮食行为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及其与饮食行为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共8 390名,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检出率为11.8%,男生(15.0%)明显高于女生(8.5%),小学生(13.4%)高于中学生(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5.556,23.864,P值均<0.01);肥胖检出率为7.5%,男生(9.5%)明显高于女生(5.3%),小学生(10.4%)明显高于中学生(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314,123.539,P值均<0.01).学生在家吃饭用碗大小与成人的一样大(OR=0.781,95% CI=0.635~0.961)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吃饭速度快(OR=1.46,95% CI=1.254~1.700)为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问题形势严峻.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饮食行为因素有关,学校应开展营养膳食教育,提倡健康饮食行为和科学减肥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作者:王翎懿;王宏;田尧;管佩钰;袁保诚;郭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泰州市5所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督结果评价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质量事关学生身心健康,不少学者指出教室照度、课桌椅配置状况、教室人均面积等教学环境因素对学生健康,尤其对视力的影响不容忽视[1-3].为了解泰州市属学校教学环境的卫生监督现状,确保在校学生舒适卫生安全的教学环境,笔者分别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对市属5所学校的教学环境卫生现状进行了执法监测,并就整改前后教学环境改善情况作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东周;陈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PPD试验在处置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中的应用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学生结核病的暴发疫情时有发生[1-3],给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在调查处置学校结核病暴发疫情中,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PPD试验作为细胞免疫学诊断结核的主要方法之一,分别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释放γ-干扰素和体内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来判断个体感染结核菌程度[4],为筛查发现高危密切接触者、及时控制疫情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PPD试验的应用特点,现对2008年东台市某中学一起结核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的应用优势,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

    作者:张长桂;周兴军;姚晓燕;蒋怀玉;黄守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学校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

    当前,儿童青少年的不良生活方式日益泛化,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发病时间提前,因此,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寻找一条早期预防路径,成了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学校健康管理对于深化细化学校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勇;朱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四川省2013-2014年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

    目的 了解四川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为行政部门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2014年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四川省7座城市,28所学校的140间教室,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卫生检测和评价.结果 教室人均面积总合格率为26.4%(37/140);无教室课桌椅分配符合率≥80%;教室黑板均无破损,黑板尺寸合格率为92.1% (129/140),黑板反射比总合格率为82.9%(116/140);教室采光系数合格率为62.1%(87/140);后墙反射比合格率为16.4%(23/140);教室课桌面照度合格率为41.4% (58/140);教室微小气候合格率为80.7%(113/140);噪声合格率为20.7%(29/140).结论 四川省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存在教室拥挤、课桌椅高度与学生身高不符、教室采光照明差等问题.

    作者:刘睿聪;曾婕;程炼;张丽;张遵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