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中学生对儿童虐待认知的定性研究

齐亚静;童小军

关键词:虐待儿童, 认知, 定性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中学生对儿童虐待的认知状况,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虐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12月,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对北京市某初中和某高中20名13~ 17岁的初、高中生进行访谈.结果 在参与访谈的20名中学生中,有75%认为儿童虐待与暴力有关,包括身体虐待和精神/心理虐待两方面内容,主要包括程度严重的打骂(47%)、冷落和嘲讽(9%)、不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9%)、期望过高/思想控制(16%)、强迫行为(13%)和疏于照顾(6%)等.关于儿童虐待信息的获得渠道主要包括媒体(77%)、书籍刊物(38%)、老师讲述(23%)和同学经历(15%).就自身经历而言,有70%的被访学生表示在童年期有过被打骂的经历,但仅有15%的学生认为父母的这种行为属于儿童虐待的范畴.结论 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和了解儿童虐待,但在养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亟需在观念意识层面普及中学生的儿童虐待知识和预防常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市某高校冬季宿舍空气质量状况

    人们有9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1];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人们受到的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室内[2];因此室内空气质量(IAQ)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室外更重要[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有3 273.882 4万[4].已有研究表明,教室室内空气污染影响学生的健康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5-7].王战等[8]研究发现,宿舍环境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且大学生有近1/3的时间在宿舍生活和学习,IAQ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效率.本研究以冬季北京某高校公寓及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12月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对宿舍IAQ进行调查和分析.

    作者:马丽;王立鑫;申晓燕;贾志翔;杨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度抑郁高中生自杀行为认知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抑郁情绪高中生发生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机制及其在性别和自杀行为类别上的差异,为抑郁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合肥市某高中一、二年级在校生中筛选出的37例伴自杀行为的抑郁高中生(病例组),按性别、年级和自杀行为类别1∶1匹配原则,选取37名无自杀行为的抑郁情绪高中生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完成分类数(Cc)(3.32±2.28与4.24±2.00)、错误应答数(Re)(56.43±19.33与47.30±16.43)、持续性应答数(Rp)(57.19±24.45与46.35±13.07)、持续性错误数(Rpe)(35.49±20.60与25.19±10.14)及概念化水平(Rfp)(51.78±20.05与65.38±21.11)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2.51,2.34,2.73,-2.88,P值均<0.05);其中女生病例组与对照组在Rp,Rpe及Rfp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81,2.17,P值均<0.05),而男生两组间在7个认知功能指标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学生产生自杀计划可能与Cc,Rpe及Rfp相关联(P值均<0.05),发生自杀未遂可能与Cc,Rp及Rfp相关联,而自杀意念与7个认知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抑郁引发自杀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尤以抑郁女生更为明显.

    作者:窦连杰;金玲玲;张洪波;王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关联的生态学研究

    目的 了解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测量分布情况,探寻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相关要求,测量安徽省合肥、宿州、池州3个地区城乡7~18岁汉族女生共4 844人的上臂、腹部、肩胛下皮褶厚度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计算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腰高比和腰臀比;利用问卷调查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应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年龄.结果 安徽省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1.95岁,合肥、池州和宿州3个地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岁、12.32岁和11.40岁.城乡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1.68岁和12.21岁,城乡相差0.53岁.9~13岁组初潮组中体脂率高的人数百分比比未初潮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对应分析体脂率、皮褶厚度与月经初潮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BMI、腰高比和腰臀比与月经初潮只存在一定关联性.安徽省女童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王雅斐;万宇辉;张辉;陶瑞文;左阿珠;王博;徐亮;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深入了解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河南地区3所高校418名大一至大四学生,采用无聊倾向问卷(BPS)、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测量.结果 男生的无聊总分高于女生(t=2.13,P<0,05),大四年级的手机依赖行为高于其他3个年级(F=2.63,P<0.05).大学生无聊感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31,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20,P<0.01),无聊感和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r=0.31,P<0.01).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0.06%.结论 生命意义感可以部分调节大学生在无聊时对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

    作者:姚梦萍;贾振彪;陈欣;焦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连市7~12岁儿童生理功能身体素质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目的 比较不同营养状况儿童的生理功能身体素质,探讨肥胖对7 ~ 12岁年龄段儿童生理功能身体素质的影响规律,为提高儿童青少年生理功能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辽宁省大连市4个区34所小学参与国家学生体质监测的7~12岁小学生12 798名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肥胖程度儿童的生理功能测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体质量指数(BMI)低的学生在50 m跑(F值为4.532~61.708,P值均<0.01)、仰卧起坐(F值为7.164~48.668,P值均<0.01)、1 min跳绳(F值为2.929~44.314,P值均<0.05)、50 m×8往返跑(F值为18.061 ~33.018,P值均<0.01)方面成绩均优于BMI指数高的学生.肥胖组儿童的肺活量成绩要优于其他组(F值为5.20 ~51.365,P值均<0.05).结论 7~12岁年龄段儿童体重的快速增长对其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家长、学校和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儿童肥胖问题的认识,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降低儿童肥胖率.

    作者:解超;金成吉;张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索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和挫折心理问卷,对贵州省8所大学94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和人际信任均呈负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呈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心理复原力呈负相关(P值均<0.05).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6,t=-1.335,P=0.182)和人际信任(β=-0.258,t=-1.369,P=0.171),人际信任正向预测挫折心理(β=0.167,t=2.909,P<0.05).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正向预测心理复原力(β=0.611,t=19.024,P<0.01),心理复原力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4,t=-1.344,P=0.179).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积极心理品质和挫折心理两者间起中介作用.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提高其心理复原能力有利于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作者:臧运洪;伍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度重视儿童对环境暴露的易感性

    儿童特有的行为习惯及高速的新陈代谢使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敏感,有些低剂量的环境因素暴露对成人产生不可观察到的健康危害,但却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孕前、妊娠期及出生后等不同时期的暴露对儿童的健康、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影响不同,儿童对环境危害因素的终生累积暴露量高于成人,全球归因于环境的疾病负担约为25%,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达30%¨].为增强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环境健康的关注,更好地保护我国儿童健康,减少我国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本文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环境暴露的机会和暴露量,分析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研制我国环境与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提供文献支持.

    作者:许宁;郭亚菲;于钏钏;吕锡芳;王强;施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Meta分析

    目的 考察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选择有关心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术语,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调查量表均使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S)中文修订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同时记录文献特征,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量表使用一致的10篇共计5 258人纳入Meta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得分较男性高,对心理帮助个人需求的认识、对心理治疗耻辱的容忍性、人际开放性及对心理健康专家能力的信心4个维度的调查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P值均<0.05).结论 性别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冯凤莲;王在然;冯振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锻炼行为和坚持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随着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长期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活动才能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因此,锻炼坚持性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个体具有自理性,能够主动地产生有目的的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1].个体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2].同时,自我管理对于提高绩效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3-4].自我管理就是个体通过主动地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监控和评估自身的绩效并作出相应调节等一系列的行为来塑造自己命运的过程[5].有研究指出,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水平可以改善大学生的锻炼行为[6-7].

    作者:邱达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哈尔滨市城区1 640名10 ~ 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测定血尿酸(S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3.0% (377/1 640),男生为29.7% (242/816),女生为16.4% (135/82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x2=40.80,P<0.05).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低HDL-C以及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0.101,2.829,24.602,P值均<0.05).FPG,TG,HDL-C,超重或肥胖以及血压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其正常组(t值分别为4.003,7.422,5.369,13.340,5.753,P值均<0.05).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G、体质量指数(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127,0.176,0.232,0.441,P值均<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38,P<0.05).将研究对象按SUA水平四分位间距分成4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SBP,DBP,FPG,TG,BMI水平随之升高,而HDL-C水平随之降低(P值均<0.05).结论 10 ~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存在密切相关性,防治高尿酸血症应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作者:庄婧誉;徐滨华;段滨红;崔岳崇;刘永昆;陈素芬;王瑞凤;周勇;孙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胜任力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工作倦怠与胜任力的关系,为减轻从业者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采取方便取样法,在全国范围内对280名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学校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问卷及工作倦怠量表.结果 工作倦怠在不同年龄、学校类型、每周咨询时数组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胜任力中的自我成长及社会型人格因子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5 ~-0.174,P值均<0.05);胜任力各因子与成就感降低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7 ~-0.191,P值均<0.01).在分层回归方程中,胜任力仅对成就感低落有预测作用,解释变异量为12.8%(P<0.01),对情绪衰竭以及玩世不恭的预测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年龄、学校类型及每周咨询时数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倦怠,胜任力作为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影响个人成就感.

    作者:曾海萍;赵静波;刘县兰;汤芳;尹绍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高校新生互动式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互动式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的效果,探索在大学生人群中培养同伴教育师资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游戏、头脑风暴、演示等互动式方法对广州市8所高校招募的艾滋病同伴教育者698名开展培训.结果 培训后艾滋病总知识得分从(26.90±4.27)分提高到(30.04±3.01)分,总知晓率提高了9.3百分点(t=15.638,P<0.01);“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在培训后持有率降低多(15.7%);艾滋病各种正确行为意向持有率在培训后均增加(P值均<0.01);同伴教育大使对该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达98.4%;85.8%的同伴教育者表示对身边的同学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有信心.结论 互动式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效果较好,经该种模式培训后可以由其在普通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作者:孙爱;陈建伟;何子健;许信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提高,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学习倦怠是反映个体学习状态的重要指标,了解学习倦怠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长远的意义.

    作者:于格;任文静;李海君;卢晓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芜湖市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术认知和操作技能状况

    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事件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在灾害事故发生现场,更多的人是束手无策,因而让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急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的认知和现场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笔者对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校8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相关问卷调查和100名大学生的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攀州;施伟;叶胜;贺常萍;周书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与幼儿健康密切相关,园领导是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保健人员是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保健工作的质量.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现对该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芳;袁全莲;周钰;赵温;韩萍;高素红;武蕴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聋哑初中生自伤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聋哑初中生自伤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聋哑学生自伤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部分地区抽取7所聋哑学校211名学生进行自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聋哑中学生近1 a内自伤行为报告率为83.4%.各年级聋哑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P>0.05).不同性别聋哑生在故意拽头发、故意抓伤自己自伤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55,6.40,P值均<0.05).农村聋哑生故意打自己、咬自己、故意割伤自已发生率均高于城市聋生(x2值分别为11.82,10.04,8.33,P值均<0.05).结论 自伤行为在聋初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发生率较高.应该有目的地进行干预,避免发生自伤行为.

    作者:邵义萍;郭爱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深圳市中小学生骨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骨折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中小学生的骨折防控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10个区18所学校的5 116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开展调查,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过去1 a内,中小学生骨折的发生率为2.4%,男生骨折发生率(3.3%)高于女生(1.3%)(x2=20.380,P<0.05);不同年龄组学生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2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年级、家庭经济情况、打篮球、踢足球、运动时穿鞋的种类、溜冰或玩滑板、运动场地与骨折发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地户籍、篮球场地是中小学生骨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23,1.955,P值均<0.05);女生、中等家庭经济收入、运动时穿运动鞋是中小学生骨折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15,0.611,3.389,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危险因素予以积极干预,开展中小学生骨折相关的安全意识教育,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骨折的发生.

    作者:杨昆鹏;黄泽鹏;周丽;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阳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有效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对河南省安阳市5所监测学校共1 5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8.61%,其中轻度为31.67%,中度为6.23%,重度为0.71%.不同性别、学段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P值均<0.01),应对方式除社会支持外,其他各因子均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各维度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的幻想否认、发泄情绪、忍耐、积极合理化解释和父亲的惩罚严厉与母亲的拒绝、否认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安阳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且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郭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宁夏地区2005-2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动态趋势,为中小学校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宁夏地区2005,2010,2014年3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资料库,7~18岁中小学生共计39 333名,统计分析学生2005-2014年视力不良检出率.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005年为39.3%,2010年为39.6%,2014年为49.9%,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005,2010,2014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汉族高于回族(P值均<0.01).结论 宁夏地区2005-1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红霞;石丽文;牛晓丽;吴文军;朱亚珍;张毓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北京中学生对儿童虐待认知的定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中学生对儿童虐待的认知状况,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虐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12月,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对北京市某初中和某高中20名13~ 17岁的初、高中生进行访谈.结果 在参与访谈的20名中学生中,有75%认为儿童虐待与暴力有关,包括身体虐待和精神/心理虐待两方面内容,主要包括程度严重的打骂(47%)、冷落和嘲讽(9%)、不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9%)、期望过高/思想控制(16%)、强迫行为(13%)和疏于照顾(6%)等.关于儿童虐待信息的获得渠道主要包括媒体(77%)、书籍刊物(38%)、老师讲述(23%)和同学经历(15%).就自身经历而言,有70%的被访学生表示在童年期有过被打骂的经历,但仅有15%的学生认为父母的这种行为属于儿童虐待的范畴.结论 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和了解儿童虐待,但在养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亟需在观念意识层面普及中学生的儿童虐待知识和预防常识.

    作者:齐亚静;童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