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古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流行特征分析

姜晓峰;郝慧霞;王文瑞;郭卫东;雷霞;卢爱桃;宋健

关键词: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掌握内蒙古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流行规律,为控制学生人群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内蒙古2009-2013年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内蒙古学生人群中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7 986例,以呼吸道传染病(10 991例,61.1%)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4 977例,27.7%)为主;各传播途径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均是男性均高于女性(x2 =73.17,P<0.05);84.8%的乙类传染病发生在6~ 20岁,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在6~12岁,呼吸道传染病有6~12岁和17~20岁2个发病高峰,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高峰则在17 ~20岁.肠道传染病以9月为发病高峰期,呼吸道传染病有5月和10-11月2个发病高峰期,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在6月发病例数到达高峰,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在12个月报告发病数波动不大.结论 内蒙古学生人群传染病疾病谱存在鲜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规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体重认知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其子女体重认知的现状,为干预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市区和乡村的中小学生共10 265名.采用统一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天津市城区四~六年级男生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高,达42.0%.在子女体重正常的家长中,有24.1%认为孩子的体重偏瘦;在子女超重的家长中,有49.3%认为孩子的体重属于正常.天津市城区和乡村的家长对子女体重的估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827,P<0.01).子女已经属于超重或肥胖的家长,对男生体重的满意程度高于女生(Z=-4.153,P<0.05).结论 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体重的认知与子女实际的体重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对儿童肥胖的干预,需同时关注儿童个体和家庭环境因素.

    作者:付红;席薇;戴炜;苏媛媛;刘盛鑫;张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深入了解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河南地区3所高校418名大一至大四学生,采用无聊倾向问卷(BPS)、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测量.结果 男生的无聊总分高于女生(t=2.13,P<0,05),大四年级的手机依赖行为高于其他3个年级(F=2.63,P<0.05).大学生无聊感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31,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20,P<0.01),无聊感和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r=0.31,P<0.01).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0.06%.结论 生命意义感可以部分调节大学生在无聊时对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

    作者:姚梦萍;贾振彪;陈欣;焦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对自卑心理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和项目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大学生自卑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自主学习、指导学习和无学习3种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和集体与个人2种锻炼项目,对某高校球类选修课和体育必修课的21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实验.结果 实验前各组的自卑心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97);实验后,自主学习、指导学习、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组学生自卑心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4.08,2.16,4.05,P值均<0.01),无学习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P=0.090).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及锻炼项目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732,28.541,P=0.000)(P值均<0.01),锻炼方式和项目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37.945,P=0.000);指导学习方式组的效果优于自主学习方式组(t=2.12,P=0.035)和无学习方式组(t=4.12,P=0.000),自主学习方式组的效果优于无学习方式组(t=3.72,P=0.000).结论 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和项目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陈开梅;盛岗;董磊;赵亚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提高,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学习倦怠是反映个体学习状态的重要指标,了解学习倦怠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长远的意义.

    作者:于格;任文静;李海君;卢晓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黔东南州初一年级学生恒上前牙邻面龋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黔东南州初一年级学生恒上前牙邻面龋的致龋因素,为儿童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在黔东南州16个县(市)初中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 467名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检查,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恒上前牙邻面龋的保护性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 有90名学生患有恒上前牙邻面龋,患龋率为3.65%,其中男生为3.21%,女生为4.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1,P>0.05);各县市恒上前牙邻面龋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650,P<0.01).上前牙各牙位中中切牙易患龋,占81.73%;其次为侧切牙,占16.75%;尖牙少,占1.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次刷牙时间为保护因素(OR--0.556,P<0.05),每周饮用酸性饮料的次数、甘蔗上市期间每周吃甘蔗的次数、其他牙患龋数是为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29,1.410,1.226,P值均<0.05).结论 进食甜食及饮用酸性饮料的频率越高,直接食用甘蔗的次数越多越容易患恒上前牙邻面龋,龋病易患者同样容易患恒上前牙邻面龋,能够有效清除邻面菌斑的口腔清洁措施能够预防恒上前牙邻面龋的发生.

    作者:张华坤;王敏;李芳;杨东东;刘盛红;文四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与幼儿健康密切相关,园领导是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保健人员是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保健工作的质量.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现对该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芳;袁全莲;周钰;赵温;韩萍;高素红;武蕴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云南多民族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指标参考范围

    目的 制作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标准曲线和百分位数界值点,为建立各指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云南7个民族7 ~18岁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以百分位数界值点为标准,进行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比较及营养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曲线效果良好,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2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利用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筛查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2%,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高,为2.40%;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分别为9.14%,4.99%.结论 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云南省围青春期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可为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区域性的参考标准.

    作者:韦蝶心;安维维;黄达峰;常利涛;谭敏;邓淑珍;魏熙晶;吕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关联的生态学研究

    目的 了解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测量分布情况,探寻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相关要求,测量安徽省合肥、宿州、池州3个地区城乡7~18岁汉族女生共4 844人的上臂、腹部、肩胛下皮褶厚度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计算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腰高比和腰臀比;利用问卷调查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应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年龄.结果 安徽省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1.95岁,合肥、池州和宿州3个地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岁、12.32岁和11.40岁.城乡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1.68岁和12.21岁,城乡相差0.53岁.9~13岁组初潮组中体脂率高的人数百分比比未初潮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对应分析体脂率、皮褶厚度与月经初潮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BMI、腰高比和腰臀比与月经初潮只存在一定关联性.安徽省女童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王雅斐;万宇辉;张辉;陶瑞文;左阿珠;王博;徐亮;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市一本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知信行状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一本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4月,在广州市6所一本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共971份,对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行为和态度进行调查.应用SPSS 16.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结果 学生校园安全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3.78±4.86)分,不同性别、专业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P<0.05);学生校园安全行为的平均得分为(24.03±5.09)分,性别、年级及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9.88,19.88,7.88,P值均<0.05).69.0%的调查对象认为校园安全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64.0%认为学校开展的校园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或“重要”.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讲座或安全教育课程获得校园安全知识的比例分别为54.4%和45.0%.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和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水平,纠正校园安全行为.

    作者:梁艺华;陈爱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连市学生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比较学生与非学生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探讨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筛送检的大连市HIV阳性样品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对148份学生样品和2 675份非学生样品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学生首次检验阳性率(66.22%)低于非学生(77.12%);学生阴性率(0)低于非学生(9.27%);学生不确定率(33.78%)高于非学生(13.61%).对不确定的进行追踪检验,学生失访率(0)明显低于非学生(46.98%);转阳率学生(100%)明显高于非学生(58.55%);学生转阴率(0)明显低于非学生(41.45%).学生总阳性率(100%)高于非学生(81.35%),学生总阴性率(0)低于非学生(12.26%),学生总失访率(0)低于非学生(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54,20.53,10.07,P值均<0.05).学生人群中男性占98.65%,其中同性传播占90.41%;学生的不确定样品的带型,首次检验明显高的只有gp160 (94.00%),p24 (98.00%),其次是gp120(44.00%),检出率≤10%的蛋白共有5种.与首次检验直接阳性的相比,gp41,p31追踪检验转阳检出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40,22.49,P值均<0.01);其他7种蛋白的检出率相差不大.结论 学生的HIV抗体确诊实验有诸多特点,首次检验不确定率高;追踪检验转阳率高;追踪检验转阳者,p31,gp41的终检出率较低.

    作者:孙茂利;刘大鹏;熊邦杰;张群;李德钧;侯君;王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度重视儿童对环境暴露的易感性

    儿童特有的行为习惯及高速的新陈代谢使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敏感,有些低剂量的环境因素暴露对成人产生不可观察到的健康危害,但却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孕前、妊娠期及出生后等不同时期的暴露对儿童的健康、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影响不同,儿童对环境危害因素的终生累积暴露量高于成人,全球归因于环境的疾病负担约为25%,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达30%¨].为增强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环境健康的关注,更好地保护我国儿童健康,减少我国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本文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环境暴露的机会和暴露量,分析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研制我国环境与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提供文献支持.

    作者:许宁;郭亚菲;于钏钏;吕锡芳;王强;施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度抑郁高中生自杀行为认知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抑郁情绪高中生发生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机制及其在性别和自杀行为类别上的差异,为抑郁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合肥市某高中一、二年级在校生中筛选出的37例伴自杀行为的抑郁高中生(病例组),按性别、年级和自杀行为类别1∶1匹配原则,选取37名无自杀行为的抑郁情绪高中生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完成分类数(Cc)(3.32±2.28与4.24±2.00)、错误应答数(Re)(56.43±19.33与47.30±16.43)、持续性应答数(Rp)(57.19±24.45与46.35±13.07)、持续性错误数(Rpe)(35.49±20.60与25.19±10.14)及概念化水平(Rfp)(51.78±20.05与65.38±21.11)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2.51,2.34,2.73,-2.88,P值均<0.05);其中女生病例组与对照组在Rp,Rpe及Rfp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81,2.17,P值均<0.05),而男生两组间在7个认知功能指标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学生产生自杀计划可能与Cc,Rpe及Rfp相关联(P值均<0.05),发生自杀未遂可能与Cc,Rp及Rfp相关联,而自杀意念与7个认知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抑郁引发自杀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尤以抑郁女生更为明显.

    作者:窦连杰;金玲玲;张洪波;王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长春市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采取手机依赖症状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1 1名长春市某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各年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9,P<0.05);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1,P>0.05).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述情障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0.195,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6,2.175,P值均<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突显行为、心境改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0,2.175,P值均<0.05).大学生述情障碍各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882 ~0.124,P值均<0.01).情绪识别障碍和外向性思维对手机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406,0.12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是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减轻大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可减少其对手机成瘾的倾向.

    作者:侯日莹;杨蕊;胡洁蔓;姜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淮北市2009-2011年儿童伤害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淮北市儿童伤害病例的分布特征,为儿童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因伤害首次在淮北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儿童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3 a共收集儿童伤害病例3 277例,占伤害总病例数的16.41%,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36∶1,病例年龄以5~14岁为主(45.19%).儿童伤害病例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钝器伤、烧烫伤和刀锐器伤(46.48%,16.20%,9.09%,9.00%,7.78%);伤害发生地点前4位依次为家中、公路街道、学校与公共场所和公共居住场所(37.26%,23.80%,21.27%,11.02%);发生时活动前4位为休闲活动、体育运动、家务学习和驾乘交通工具(61.37%,8.09%,7.84%,7.75%);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3.38%);伤害部位前3位为头部、上肢和下肢(44.19%,23.01%,18.86%);伤害程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59.53%,37.50%);伤害结局以治疗后回家和观察/住院/转院为主(54.44%,45.29%).结论 儿童主要伤害类型为跌倒坠落伤和交通事故伤害,伤害干预重点为男性和5 ~14岁年龄段人群.伤害干预策略应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与发育阶段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陈雪;荣峰;陶磊;张思华;黄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河北城中村儿童心理韧性人格特质对学校态度的影响

    目的 考察城中村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与学校态度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教育改革中打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721名河北省四至六年级城中村儿童,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学校态度量表测查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学校态度.结果 城中村儿童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和个人力、支持力均与学校喜欢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0.39,0.42,0.33,0.39,0.24,P值均<0.01),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个人力、支持力与学校回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15,-0.16,-0.19,-0.16,P值均<0.01),消极人格因子(情绪性)与学校回避呈正相关(r=0.13,P<0.01).结构方程建模表明,心理韧性部分中介积极人格与学校喜欢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14(P<0.01).完全中介消极人格与学校回避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07(P<0.01).结论 城中村儿童的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学校态度高度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对学校态度有预测作用,且受心理韧性的中介.

    作者:刘海宁;李峰;韩布新;李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哈尔滨市城区1 640名10 ~ 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测定血尿酸(S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3.0% (377/1 640),男生为29.7% (242/816),女生为16.4% (135/82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x2=40.80,P<0.05).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低HDL-C以及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0.101,2.829,24.602,P值均<0.05).FPG,TG,HDL-C,超重或肥胖以及血压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其正常组(t值分别为4.003,7.422,5.369,13.340,5.753,P值均<0.05).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G、体质量指数(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127,0.176,0.232,0.441,P值均<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38,P<0.05).将研究对象按SUA水平四分位间距分成4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SBP,DBP,FPG,TG,BMI水平随之升高,而HDL-C水平随之降低(P值均<0.05).结论 10 ~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存在密切相关性,防治高尿酸血症应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作者:庄婧誉;徐滨华;段滨红;崔岳崇;刘永昆;陈素芬;王瑞凤;周勇;孙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高职院校女生伤害与心理亚健康状态关联性研究

    目的 了解阜阳市某高职院校女生的伤害特征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关联作用,为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的1 354名女生作问卷调查,调查道路交通伤、中毒、跌落伤等13种伤害的发生情况,运用青少年亚健康评定问卷(MSQA)中的心理亚健康问卷评定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结果 女生伤害的发生率为39.8% (539/1 354),其中扭伤的发生率高(17.8%);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为9.6%(130/1 35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理亚健康状态与总伤害(OR=1.71,95% CI=1.18~2.49)、切割伤(OR=1.89,95% CI=1.18~3.03)和跌落伤(OR=1.85,95%CI=1.17~2.92)的发生呈正性关联(P值均<0.01).结论 高职院校女生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心理亚健康状态与伤害发生呈正相关.

    作者:孟献萍;王雪莹;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自尊在家庭环境与希望感中的中介作用

    Snyder等[1]将希望定义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这种状态是以追求成功的路径(指向目标的计划)和动力(指向目标的活力)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希望感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能量,与个体的积极情感、自我价值感、生活满意度、自尊以及心理幸福感均存在正相关[2-3],与消极情绪,如倦怠感、压力呈负相关[4],是个体抑郁和焦虑的重要预测变量[5],同时希望感还在青少年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和抑郁水平之间起着中介作用[6].

    作者:贺郁舒;凌宇;傅益方;曾一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锻炼行为和坚持性与自我管理能力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随着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长期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活动才能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因此,锻炼坚持性逐渐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社会认知理论指出个体具有自理性,能够主动地产生有目的的行为以实现既定目标[1].个体自我管理能力是影响个体社会适应效果和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2].同时,自我管理对于提高绩效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3-4].自我管理就是个体通过主动地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监控和评估自身的绩效并作出相应调节等一系列的行为来塑造自己命运的过程[5].有研究指出,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水平可以改善大学生的锻炼行为[6-7].

    作者:邱达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芜湖市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术认知和操作技能状况

    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事件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在灾害事故发生现场,更多的人是束手无策,因而让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急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的认知和现场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笔者对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校8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相关问卷调查和100名大学生的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攀州;施伟;叶胜;贺常萍;周书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