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蝶心;安维维;黄达峰;常利涛;谭敏;邓淑珍;魏熙晶;吕慧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为采取手机依赖症状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整群随机抽取的61 1名长春市某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各年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09,P<0.05);述情障碍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31,P>0.05).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述情障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0,-0.195,P值均>0.05);不同性别大学生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6,2.175,P值均<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大学生突显行为、心境改变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0,2.175,P值均<0.05).大学生述情障碍各维度与手机成瘾倾向各维度均呈正相关(r=0.882 ~0.124,P值均<0.01).情绪识别障碍和外向性思维对手机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β值分别为0.406,0.127,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呈正相关,述情障碍是预测手机成瘾倾向的重要因素.减轻大学生述情障碍状况可减少其对手机成瘾的倾向.
作者:侯日莹;杨蕊;胡洁蔓;姜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1985-2014年云南省佤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长期变化,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1995,2005和2014年4次云南省7~18岁佤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体质量指数(BMI)、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年龄等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近30 a来,7~18岁佤族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5.7 cm和6.5 cm,体重平均增加4.7 kg和5.5 kg,胸围平均增加0.8 cm和3.7 cm,男、女生成年(18岁)身高平均增加2.7 cm和0.8cm,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提前1.03岁.2005-2014年佤族男、女生BMI平均增加0.5 kg/m2和0.7 kg/m2,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提前1.54岁.结论 云南省佤族儿童青少年处于不完全性生长长期趋势.应加强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作者:黄鑫;常利涛;黄达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温州市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近视和近视矫治情况的了解,为儿童早期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浙江省温州市3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共1 362名,于2013年9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验光,并采用自编的家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总近视检出率为14.3%(195/1 362).近视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一年级为3.18% (14/440),二年级为14.67% (76/518),三年级为25.99%(10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40,P<0.01).被试小学生平均屈光度为(-0.32±1.11)D.195名近视儿童中,仅有105名(53.8%)儿童家长知晓孩子有近视的问题,且有74名儿童(38.0%)未经过任何视力矫正.在121名(62.0%)近视矫正的儿童中,传统的框架镜为普遍视力矫正方式,占81.8%;7名(5.8%)进行药物治疗,3名(2.5%)接受了角膜接触镜的矫正.结论 近视问题在低年级小学生中仍然严峻,家长对孩子近视情况和矫正方式的了解有所不足.家长应早期重视儿童的视力保健,提倡科学的视力矫治方法.
作者:郑冬冬;蒋丹丹;杨汉喜;陈洁;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哈尔滨市城区1 640名10 ~ 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测定血尿酸(S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3.0% (377/1 640),男生为29.7% (242/816),女生为16.4% (135/82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x2=40.80,P<0.05).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低HDL-C以及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0.101,2.829,24.602,P值均<0.05).FPG,TG,HDL-C,超重或肥胖以及血压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其正常组(t值分别为4.003,7.422,5.369,13.340,5.753,P值均<0.05).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G、体质量指数(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127,0.176,0.232,0.441,P值均<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38,P<0.05).将研究对象按SUA水平四分位间距分成4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SBP,DBP,FPG,TG,BMI水平随之升高,而HDL-C水平随之降低(P值均<0.05).结论 10 ~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存在密切相关性,防治高尿酸血症应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作者:庄婧誉;徐滨华;段滨红;崔岳崇;刘永昆;陈素芬;王瑞凤;周勇;孙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与幼儿健康密切相关,园领导是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保健人员是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保健工作的质量.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现对该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芳;袁全莲;周钰;赵温;韩萍;高素红;武蕴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互动式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的效果,探索在大学生人群中培养同伴教育师资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游戏、头脑风暴、演示等互动式方法对广州市8所高校招募的艾滋病同伴教育者698名开展培训.结果 培训后艾滋病总知识得分从(26.90±4.27)分提高到(30.04±3.01)分,总知晓率提高了9.3百分点(t=15.638,P<0.01);“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在培训后持有率降低多(15.7%);艾滋病各种正确行为意向持有率在培训后均增加(P值均<0.01);同伴教育大使对该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达98.4%;85.8%的同伴教育者表示对身边的同学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有信心.结论 互动式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效果较好,经该种模式培训后可以由其在普通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作者:孙爱;陈建伟;何子健;许信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中学生对儿童虐待的认知状况,为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儿童虐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4年12月,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法,对北京市某初中和某高中20名13~ 17岁的初、高中生进行访谈.结果 在参与访谈的20名中学生中,有75%认为儿童虐待与暴力有关,包括身体虐待和精神/心理虐待两方面内容,主要包括程度严重的打骂(47%)、冷落和嘲讽(9%)、不满足孩子的基本需要(9%)、期望过高/思想控制(16%)、强迫行为(13%)和疏于照顾(6%)等.关于儿童虐待信息的获得渠道主要包括媒体(77%)、书籍刊物(38%)、老师讲述(23%)和同学经历(15%).就自身经历而言,有70%的被访学生表示在童年期有过被打骂的经历,但仅有15%的学生认为父母的这种行为属于儿童虐待的范畴.结论 中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认识和了解儿童虐待,但在养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亟需在观念意识层面普及中学生的儿童虐待知识和预防常识.
作者:齐亚静;童小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骨折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中小学生的骨折防控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10个区18所学校的5 116名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开展调查,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过去1 a内,中小学生骨折的发生率为2.4%,男生骨折发生率(3.3%)高于女生(1.3%)(x2=20.380,P<0.05);不同年龄组学生骨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2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年级、家庭经济情况、打篮球、踢足球、运动时穿鞋的种类、溜冰或玩滑板、运动场地与骨折发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地户籍、篮球场地是中小学生骨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523,1.955,P值均<0.05);女生、中等家庭经济收入、运动时穿运动鞋是中小学生骨折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15,0.611,3.389,P值均<0.05).结论 应根据危险因素予以积极干预,开展中小学生骨折相关的安全意识教育,大限度地减少中小学生骨折的发生.
作者:杨昆鹏;黄泽鹏;周丽;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一本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4月,在广州市6所一本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共971份,对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行为和态度进行调查.应用SPSS 16.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结果 学生校园安全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3.78±4.86)分,不同性别、专业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P<0.05);学生校园安全行为的平均得分为(24.03±5.09)分,性别、年级及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9.88,19.88,7.88,P值均<0.05).69.0%的调查对象认为校园安全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64.0%认为学校开展的校园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或“重要”.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讲座或安全教育课程获得校园安全知识的比例分别为54.4%和45.0%.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和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水平,纠正校园安全行为.
作者:梁艺华;陈爱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具备情况,为提升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4年在陇东学院参与“国培计划”的586名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以不记名方式进行现场问卷填写,问卷参考“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编制,主要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结果 586名“国培计划”教师的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2.63%,其中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4.91%,健康行为具备率为10.41%,健康技能具备率为32.76%.女教师总体健康素养为13.85%,高于男教师的11.88%.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中,健康行为的具备率低,低于全国教师健康素养水平(19.91%)9.5百分点,影响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年级和家庭月收入(x2值分别为9.362,32.802).结论 甘肃省参与“国培计划”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较低,特别是健康行为素养.应有针对性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并加强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张浩;郭秋荣;李秉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重度抑郁情绪高中生发生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机制及其在性别和自杀行为类别上的差异,为抑郁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合肥市某高中一、二年级在校生中筛选出的37例伴自杀行为的抑郁高中生(病例组),按性别、年级和自杀行为类别1∶1匹配原则,选取37名无自杀行为的抑郁情绪高中生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完成分类数(Cc)(3.32±2.28与4.24±2.00)、错误应答数(Re)(56.43±19.33与47.30±16.43)、持续性应答数(Rp)(57.19±24.45与46.35±13.07)、持续性错误数(Rpe)(35.49±20.60与25.19±10.14)及概念化水平(Rfp)(51.78±20.05与65.38±21.11)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2.51,2.34,2.73,-2.88,P值均<0.05);其中女生病例组与对照组在Rp,Rpe及Rfp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81,2.17,P值均<0.05),而男生两组间在7个认知功能指标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学生产生自杀计划可能与Cc,Rpe及Rfp相关联(P值均<0.05),发生自杀未遂可能与Cc,Rp及Rfp相关联,而自杀意念与7个认知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抑郁引发自杀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尤以抑郁女生更为明显.
作者:窦连杰;金玲玲;张洪波;王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和挫折心理问卷,对贵州省8所大学94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和人际信任均呈负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呈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心理复原力呈负相关(P值均<0.05).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6,t=-1.335,P=0.182)和人际信任(β=-0.258,t=-1.369,P=0.171),人际信任正向预测挫折心理(β=0.167,t=2.909,P<0.05).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正向预测心理复原力(β=0.611,t=19.024,P<0.01),心理复原力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4,t=-1.344,P=0.179).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积极心理品质和挫折心理两者间起中介作用.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提高其心理复原能力有利于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作者:臧运洪;伍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学生寒假家庭视力自测情况和假期用眼行为情况,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朝阳区视力不良率高的前10所小学的学生共4 032名,采用统一编制的假期作业和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学生视力家庭自测和用眼行为家长评估.结果 97.8%的家长认为防近视假期作业对自己和孩子有益,第1,2,3,4,5,6周,学生家庭自测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8.9%,50.6%,52.1%,53.6%,55.1%和54.5%.10项用眼行为中,评分平均值低的3个依次是看电视计算机每次连续时间不超过30 min(7.35± 2.45)分、看电视计算机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 h(7.46±2.51)分和三个一的读写姿势(7.87±2.00)分.第1~4周自测视力正常学生的用眼行为总评分(84.01±14.54)高于自测视力不良学生(79.52±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5).结论 假期是学生视力保护的关键时机,防近视假期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学校防近工作需要重视对学生家长假期前的健康教育.
作者:郭向晖;崔宏亮;李振英;刘晖;冯长征;张萍;段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聋哑初中生自伤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聋哑学生自伤行为进行干预和矫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全国部分地区抽取7所聋哑学校211名学生进行自伤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聋哑中学生近1 a内自伤行为报告率为83.4%.各年级聋哑学生自伤行为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P>0.05).不同性别聋哑生在故意拽头发、故意抓伤自己自伤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55,6.40,P值均<0.05).农村聋哑生故意打自己、咬自己、故意割伤自已发生率均高于城市聋生(x2值分别为11.82,10.04,8.33,P值均<0.05).结论 自伤行为在聋初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且发生率较高.应该有目的地进行干预,避免发生自伤行为.
作者:邵义萍;郭爱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黔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小学生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3所初中,共调查1 855名中小学生,采用自制烧烫伤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烧烫伤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1 855名中小学生中,有238名在近1 a内发生过非故意烧烫伤,发生率为12.83%.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总知晓率为85.54%,但近1/3的学生未能达到80%的正确率且能答全对的仅占34.72%.年龄、独生子女、留守类型和母亲文化程度是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024,0.083,0.039,0.069,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急需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留守学生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为重点宣教对象,共同创造安全环境让中小学生远离烧烫伤.
作者:施尚鹏;杨华君;惠亚;杨城;王涛;石修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选择有关心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术语,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调查量表均使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S)中文修订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同时记录文献特征,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量表使用一致的10篇共计5 258人纳入Meta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得分较男性高,对心理帮助个人需求的认识、对心理治疗耻辱的容忍性、人际开放性及对心理健康专家能力的信心4个维度的调查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P值均<0.05).结论 性别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冯凤莲;王在然;冯振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和项目对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大学生自卑感量表为研究工具,采用自主学习、指导学习和无学习3种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和集体与个人2种锻炼项目,对某高校球类选修课和体育必修课的21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的干预实验.结果 实验前各组的自卑心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P=0.97);实验后,自主学习、指导学习、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组学生自卑心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4,4.08,2.16,4.05,P值均<0.01),无学习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P=0.090).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及锻炼项目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732,28.541,P=0.000)(P值均<0.01),锻炼方式和项目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F=37.945,P=0.000);指导学习方式组的效果优于自主学习方式组(t=2.12,P=0.035)和无学习方式组(t=4.12,P=0.000),自主学习方式组的效果优于无学习方式组(t=3.72,P=0.000).结论 不同课外锻炼方式和项目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陈开梅;盛岗;董磊;赵亚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事件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在灾害事故发生现场,更多的人是束手无策,因而让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急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的认知和现场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笔者对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校8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相关问卷调查和100名大学生的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攀州;施伟;叶胜;贺常萍;周书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的评价模型,奠定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光环境定量评价的基础.方法 参考现行标准及文献建立多媒体教室光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菲和层次分析(Delphi-AHP)法对各指标进行权重分析,以标准值(Ds)、差期望值(Dw)和佳期望值(Db)计算评价集,并且利用半梯形分布函数和三角形函数来确立隶属度函数,采用大隶属度原则,得出量化的评估结果以及所属级别.结果 建立了包含18项指标的多媒体教室光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其中4个评估层及其相对权重分别为投影性能0.500,桌面照明质量0.296,黑板照明质量0.142,光源性能0.062;指标层含显色指数、光源色温、灯具高度等18项指标,其相对权重前5位为桌面眩光(0.127),投影仪亮度、投影仪对比度和投影仪分辨率(均为0.116),黑板照度和黑板照度均匀度(均为0.061);权重一致性检验结果为0.06<0.1,可接受.评价集V=[严重不合格、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运用该模型对实例进行了评价,评价级别为“良好”(B=0.410).结论 该评价模型将定性指标量化处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减轻不同主客观因素对于评价结果的影响,解决了传统检验只能得出合格与否的局限,在多媒体光环境状况的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游杰;夏伟;陈伟峰;廖庆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动态趋势,为中小学校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宁夏地区2005,2010,2014年3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资料库,7~18岁中小学生共计39 333名,统计分析学生2005-2014年视力不良检出率.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005年为39.3%,2010年为39.6%,2014年为49.9%,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005,2010,2014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汉族高于回族(P值均<0.01).结论 宁夏地区2005-1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红霞;石丽文;牛晓丽;吴文军;朱亚珍;张毓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