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多民族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指标参考范围

韦蝶心;安维维;黄达峰;常利涛;谭敏;邓淑珍;魏熙晶;吕慧

关键词:体型, 生长和发育, 学生
摘要:目的 制作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标准曲线和百分位数界值点,为建立各指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云南7个民族7 ~18岁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以百分位数界值点为标准,进行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比较及营养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曲线效果良好,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2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利用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筛查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2%,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高,为2.40%;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分别为9.14%,4.99%.结论 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云南省围青春期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可为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区域性的参考标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芜湖市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术认知和操作技能状况

    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事件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在灾害事故发生现场,更多的人是束手无策,因而让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急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的认知和现场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笔者对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校8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相关问卷调查和100名大学生的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攀州;施伟;叶胜;贺常萍;周书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提高,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学习倦怠是反映个体学习状态的重要指标,了解学习倦怠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长远的意义.

    作者:于格;任文静;李海君;卢晓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内蒙古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内蒙古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疾病谱流行规律,为控制学生人群传染病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内蒙古2009-2013年学生人群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数据,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内蒙古学生人群中无甲类传染病发病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7 986例,以呼吸道传染病(10 991例,61.1%)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4 977例,27.7%)为主;各传播途径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均是男性均高于女性(x2 =73.17,P<0.05);84.8%的乙类传染病发生在6~ 20岁,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在6~12岁,呼吸道传染病有6~12岁和17~20岁2个发病高峰,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高峰则在17 ~20岁.肠道传染病以9月为发病高峰期,呼吸道传染病有5月和10-11月2个发病高峰期,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在6月发病例数到达高峰,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在12个月报告发病数波动不大.结论 内蒙古学生人群传染病疾病谱存在鲜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规律.

    作者:姜晓峰;郝慧霞;王文瑞;郭卫东;雷霞;卢爱桃;宋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嘉兴市一年级小学生屈光异常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嘉兴市一年级初入学儿童视力以及超出生理范围可能影响视力的屈光异常,为制定群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嘉兴市3所小学1 068名一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现场筛查与医院复查的全面视力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x2检验以及相关分析等.结果 存在屈光不正视力问题的学生占25.84%(276/1 068);不同性别学生视力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P<0.05),吉水小学生视力优于其他2所小学(x2值分别为3.27,6.28,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眼轴长度和平均屈光度呈负相关(r=0.552,P<0.01);医院复诊确诊符合率达到86.23%.结论 早期视力健康筛查具有必要性,对儿童初学时用眼习惯早期矫正具有重要意义.近视因素与用眼行为有着很大的关系,全面综合的视力检测系统需要建立和推广.

    作者:郭志丽;蒋丽君;潘鹿;张勤梅;章友美;沈志新;沈瑞林;朱永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度重视儿童对环境暴露的易感性

    儿童特有的行为习惯及高速的新陈代谢使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敏感,有些低剂量的环境因素暴露对成人产生不可观察到的健康危害,但却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孕前、妊娠期及出生后等不同时期的暴露对儿童的健康、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影响不同,儿童对环境危害因素的终生累积暴露量高于成人,全球归因于环境的疾病负担约为25%,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达30%¨].为增强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环境健康的关注,更好地保护我国儿童健康,减少我国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本文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环境暴露的机会和暴露量,分析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研制我国环境与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提供文献支持.

    作者:许宁;郭亚菲;于钏钏;吕锡芳;王强;施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自尊在家庭环境与希望感中的中介作用

    Snyder等[1]将希望定义为一种基于内在成功感的积极动机状态,这种状态是以追求成功的路径(指向目标的计划)和动力(指向目标的活力)交互作用为基础的.希望感作为一种积极心理能量,与个体的积极情感、自我价值感、生活满意度、自尊以及心理幸福感均存在正相关[2-3],与消极情绪,如倦怠感、压力呈负相关[4],是个体抑郁和焦虑的重要预测变量[5],同时希望感还在青少年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和抑郁水平之间起着中介作用[6].

    作者:贺郁舒;凌宇;傅益方;曾一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班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班级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干预效果,为高校班级环境建设及大学生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某高校大二年级文科类班级中,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0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中的15个班级作为实验组(603人),另15个班级作为对照组(614人),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干预初、干预末及6个月追踪的班级环境得分分别为(3.61±0.94) (3.93±0.78) (3.94±0.75);自杀意念得分分别为(1.76±0.62)(1.24±0.67)(1.26±0.71)分;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10.12%,6.30%,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初、干预末及6个月追踪的班级环境得分分别为(3.62±0.87)(3.64±0.84)(3.63±0.91)分;自杀意念得分分别为(1.75±0.68)(1.71±0.72)(1.72±0.69)分;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10.26%,9.77%,9.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初的班级环境得分、自杀意念得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实验组干预末、6个月追踪的班级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而自杀意念得分及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班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高校在班级建设及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中应重视班集体活动的开展.

    作者:巢传宣;邹颖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云南多民族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指标参考范围

    目的 制作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标准曲线和百分位数界值点,为建立各指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云南7个民族7 ~18岁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以百分位数界值点为标准,进行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比较及营养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曲线效果良好,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2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利用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筛查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2%,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高,为2.40%;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分别为9.14%,4.99%.结论 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云南省围青春期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可为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区域性的参考标准.

    作者:韦蝶心;安维维;黄达峰;常利涛;谭敏;邓淑珍;魏熙晶;吕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体重认知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其子女体重认知的现状,为干预儿童超重肥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天津市市区和乡村的中小学生共10 265名.采用统一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天津市城区四~六年级男生超重合并肥胖检出率高,达42.0%.在子女体重正常的家长中,有24.1%认为孩子的体重偏瘦;在子女超重的家长中,有49.3%认为孩子的体重属于正常.天津市城区和乡村的家长对子女体重的估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827,P<0.01).子女已经属于超重或肥胖的家长,对男生体重的满意程度高于女生(Z=-4.153,P<0.05).结论 天津市中小学生家长对子女体重的认知与子女实际的体重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偏差.对儿童肥胖的干预,需同时关注儿童个体和家庭环境因素.

    作者:付红;席薇;戴炜;苏媛媛;刘盛鑫;张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索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贫困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供实证支持.方法 采用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人际信任量表、心理复原力量表和挫折心理问卷,对贵州省8所大学948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挫折心理和人际信任均呈负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呈正相关;人际信任与心理复原力呈负相关(P值均<0.05).贫困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6,t=-1.335,P=0.182)和人际信任(β=-0.258,t=-1.369,P=0.171),人际信任正向预测挫折心理(β=0.167,t=2.909,P<0.05).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正向预测心理复原力(β=0.611,t=19.024,P<0.01),心理复原力负向预测挫折心理(β=-0.064,t=-1.344,P=0.179).结论 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和心理复原力在积极心理品质和挫折心理两者间起中介作用.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提高其心理复原能力有利于增强其抗挫折能力.

    作者:臧运洪;伍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学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状况

    目的 了解青少年腰背疼痛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对北京、天津、武汉、大连4市7所中学的3 609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有序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CMH法分析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 初中组非特异性背部疼痛、腰部疼痛以及腰背部结合痛1个月期间的患病率分别为22.03%,28.73%,12.66%;高中组非特异性背部疼痛、腰部疼痛以及腰背部结合痛1个月期间的患病率分别为28.84%,34.50%,17.59%.在男生中,高中组背痛和腰背结合痛患病率与初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49,7.92,P值均<0.01).在女生中,高中组背痛、腰痛以及腰背结合痛患病率与初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8,18.13,9.31,P值均<0.01).同学段中,女生各种疼痛类型期间患病率高于男生(x2初中值分别为16.38,9.77,13.19x2高中值分别为22.31,31.54,16.11,P值均<0.05).初中组和高中组中,较长的每日静坐时间与出现视物模糊现象是背痛结合腰痛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71,1.804,OR高中值分别为1.096,1.667,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学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期间患病率较高,且与性别和学段相关,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减少青少年每日静坐总时间以及及时改善视力状况可能会降低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发生.

    作者:冯强;朱晓梅;张铭;孙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南京市中小学生零食消费对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目的 了解南京市6~18岁中小学生零食消费情况及其对体质量指数(BMI)的影响,为制定相应营养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南京市抽取1个城区、1个郊区、1个郊县768名6 ~18岁学生进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结果 13类零食中水果消费率高,达99.7%.随着零食提供的能量占全天膳食总能量比例的上升,BMI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小学男生的“限量食用”零食消费频率及消费量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0,0.187,P值均<0.05),小学男生的饮料、膨化食品、蜜饯等消费频率与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42,0.143,0.190,P值均<0.05);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26.1%,二元LR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油炸小食品的消费频率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5,95%CI=1.06~ 1.98).结论 中小学生零食消费对营养状况存在影响,应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对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健康零食消费行为进行正确引导.

    作者:姜云;李小成;郭宝福;王艳莉;祝白春;金迪;射国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关联的生态学研究

    目的 了解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测量分布情况,探寻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相关要求,测量安徽省合肥、宿州、池州3个地区城乡7~18岁汉族女生共4 844人的上臂、腹部、肩胛下皮褶厚度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计算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腰高比和腰臀比;利用问卷调查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应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年龄.结果 安徽省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1.95岁,合肥、池州和宿州3个地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岁、12.32岁和11.40岁.城乡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1.68岁和12.21岁,城乡相差0.53岁.9~13岁组初潮组中体脂率高的人数百分比比未初潮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对应分析体脂率、皮褶厚度与月经初潮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BMI、腰高比和腰臀比与月经初潮只存在一定关联性.安徽省女童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王雅斐;万宇辉;张辉;陶瑞文;左阿珠;王博;徐亮;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相关性,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哈尔滨市城区1 640名10 ~ 18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测定血尿酸(SUA)、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3.0% (377/1 640),男生为29.7% (242/816),女生为16.4% (135/824),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x2=40.80,P<0.05).不同性别中小学生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低HDL-C以及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0.101,2.829,24.602,P值均<0.05).FPG,TG,HDL-C,超重或肥胖以及血压异常组的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其正常组(t值分别为4.003,7.422,5.369,13.340,5.753,P值均<0.05).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收缩压(SBP)、舒张压(DBP)、FPG、TG、体质量指数(BM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127,0.176,0.232,0.441,P值均<0.05),而与HDL-C呈负相关(r=-0.238,P<0.05).将研究对象按SUA水平四分位间距分成4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SBP,DBP,FPG,TG,BMI水平随之升高,而HDL-C水平随之降低(P值均<0.05).结论 10 ~18岁青少年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子存在密切相关性,防治高尿酸血症应从儿童青少年开始.

    作者:庄婧誉;徐滨华;段滨红;崔岳崇;刘永昆;陈素芬;王瑞凤;周勇;孙彩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黔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烧烫伤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黔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小学生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3所初中,共调查1 855名中小学生,采用自制烧烫伤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烧烫伤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1 855名中小学生中,有238名在近1 a内发生过非故意烧烫伤,发生率为12.83%.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总知晓率为85.54%,但近1/3的学生未能达到80%的正确率且能答全对的仅占34.72%.年龄、独生子女、留守类型和母亲文化程度是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024,0.083,0.039,0.069,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急需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留守学生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为重点宣教对象,共同创造安全环境让中小学生远离烧烫伤.

    作者:施尚鹏;杨华君;惠亚;杨城;王涛;石修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宁夏地区2005-2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动态趋势,为中小学校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宁夏地区2005,2010,2014年3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资料库,7~18岁中小学生共计39 333名,统计分析学生2005-2014年视力不良检出率.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005年为39.3%,2010年为39.6%,2014年为49.9%,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005,2010,2014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汉族高于回族(P值均<0.01).结论 宁夏地区2005-1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红霞;石丽文;牛晓丽;吴文军;朱亚珍;张毓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朝阳区小学生寒假家庭自测视力及用眼行为评估

    目的 了解学生寒假家庭视力自测情况和假期用眼行为情况,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朝阳区视力不良率高的前10所小学的学生共4 032名,采用统一编制的假期作业和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学生视力家庭自测和用眼行为家长评估.结果 97.8%的家长认为防近视假期作业对自己和孩子有益,第1,2,3,4,5,6周,学生家庭自测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8.9%,50.6%,52.1%,53.6%,55.1%和54.5%.10项用眼行为中,评分平均值低的3个依次是看电视计算机每次连续时间不超过30 min(7.35± 2.45)分、看电视计算机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 h(7.46±2.51)分和三个一的读写姿势(7.87±2.00)分.第1~4周自测视力正常学生的用眼行为总评分(84.01±14.54)高于自测视力不良学生(79.52±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5).结论 假期是学生视力保护的关键时机,防近视假期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学校防近工作需要重视对学生家长假期前的健康教育.

    作者:郭向晖;崔宏亮;李振英;刘晖;冯长征;张萍;段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温州市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及矫正现况

    目的 了解温州市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近视和近视矫治情况的了解,为儿童早期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浙江省温州市3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共1 362名,于2013年9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验光,并采用自编的家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总近视检出率为14.3%(195/1 362).近视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一年级为3.18% (14/440),二年级为14.67% (76/518),三年级为25.99%(10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40,P<0.01).被试小学生平均屈光度为(-0.32±1.11)D.195名近视儿童中,仅有105名(53.8%)儿童家长知晓孩子有近视的问题,且有74名儿童(38.0%)未经过任何视力矫正.在121名(62.0%)近视矫正的儿童中,传统的框架镜为普遍视力矫正方式,占81.8%;7名(5.8%)进行药物治疗,3名(2.5%)接受了角膜接触镜的矫正.结论 近视问题在低年级小学生中仍然严峻,家长对孩子近视情况和矫正方式的了解有所不足.家长应早期重视儿童的视力保健,提倡科学的视力矫治方法.

    作者:郑冬冬;蒋丹丹;杨汉喜;陈洁;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市一本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知信行状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一本高校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4月,在广州市6所一本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共971份,对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行为和态度进行调查.应用SPSS 16.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结果 学生校园安全知识的平均得分为(23.78±4.86)分,不同性别、专业学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3,P<0.05);学生校园安全行为的平均得分为(24.03±5.09)分,性别、年级及专业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9.88,19.88,7.88,P值均<0.05).69.0%的调查对象认为校园安全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64.0%认为学校开展的校园安全教育“非常重要”或“重要”.学生通过安全教育讲座或安全教育课程获得校园安全知识的比例分别为54.4%和45.0%.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校园安全知识和行为均处于中等水平.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完善校园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校园安全知识水平,纠正校园安全行为.

    作者:梁艺华;陈爱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Meta分析

    目的 考察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选择有关心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术语,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调查量表均使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S)中文修订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同时记录文献特征,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量表使用一致的10篇共计5 258人纳入Meta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得分较男性高,对心理帮助个人需求的认识、对心理治疗耻辱的容忍性、人际开放性及对心理健康专家能力的信心4个维度的调查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P值均<0.05).结论 性别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冯凤莲;王在然;冯振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