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省佤族儿童青少年生长长期趋势分析

黄鑫;常利涛;黄达峰

关键词:生长和发育, 少数民族, 青少年
摘要:目的 分析1985-2014年云南省佤族儿童青少年的生长长期变化,为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1985,1995,2005和2014年4次云南省7~18岁佤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体质量指数(BMI)、月经初潮(女)和首次遗精(男)年龄等资料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近30 a来,7~18岁佤族男、女生身高平均增加5.7 cm和6.5 cm,体重平均增加4.7 kg和5.5 kg,胸围平均增加0.8 cm和3.7 cm,男、女生成年(18岁)身高平均增加2.7 cm和0.8cm,女生月经初潮年龄提前1.03岁.2005-2014年佤族男、女生BMI平均增加0.5 kg/m2和0.7 kg/m2,男生首次遗精年龄提前1.54岁.结论 云南省佤族儿童青少年处于不完全性生长长期趋势.应加强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多民族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指标参考范围

    目的 制作云南多民族围青春期学生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的百分位标准曲线和百分位数界值点,为建立各指标参考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云南7个民族7 ~18岁学生的调研数据,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标准曲线,以百分位数界值点为标准,进行学生体格发育水平比较及营养健康状况评价.结果 采用LMS法拟合百分位曲线效果良好,云南省7个民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白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高(P50分别为172.14,159.17 cm),佤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低(P50分别为163.21,151.82 cm),2个民族男、女生18岁年龄组身高水平分别相差8.93 cm与7.35 cm.利用所建立的参考值标准筛查7个民族学生生长迟缓总检出率为2.01%,超重、肥胖总检出率分别为8.51%和4.32%,其中傣族学生生长迟缓检出率高,为2.40%;汉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高,分别为9.14%,4.99%.结论 基于本地区学生体质调研数据所建立的评价标准,较客观地反映了云南省围青春期青少年体格发育水平,可为评价云南省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状况提供区域性的参考标准.

    作者:韦蝶心;安维维;黄达峰;常利涛;谭敏;邓淑珍;魏熙晶;吕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高职院校女生伤害与心理亚健康状态关联性研究

    目的 了解阜阳市某高职院校女生的伤害特征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关联作用,为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大二年级的1 354名女生作问卷调查,调查道路交通伤、中毒、跌落伤等13种伤害的发生情况,运用青少年亚健康评定问卷(MSQA)中的心理亚健康问卷评定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结果 女生伤害的发生率为39.8% (539/1 354),其中扭伤的发生率高(17.8%);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为9.6%(130/1 35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理亚健康状态与总伤害(OR=1.71,95% CI=1.18~2.49)、切割伤(OR=1.89,95% CI=1.18~3.03)和跌落伤(OR=1.85,95%CI=1.17~2.92)的发生呈正性关联(P值均<0.01).结论 高职院校女生伤害的发生率较高,心理亚健康状态与伤害发生呈正相关.

    作者:孟献萍;王雪莹;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研究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重点已从规模扩张转变为质量提高,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果.学习倦怠是反映个体学习状态的重要指标,了解学习倦怠的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长远的意义.

    作者:于格;任文静;李海君;卢晓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青少年学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状况

    目的 了解青少年腰背疼痛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对北京、天津、武汉、大连4市7所中学的3 609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使用有序累积Logistic回归模型以及CMH法分析青少年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 初中组非特异性背部疼痛、腰部疼痛以及腰背部结合痛1个月期间的患病率分别为22.03%,28.73%,12.66%;高中组非特异性背部疼痛、腰部疼痛以及腰背部结合痛1个月期间的患病率分别为28.84%,34.50%,17.59%.在男生中,高中组背痛和腰背结合痛患病率与初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49,7.92,P值均<0.01).在女生中,高中组背痛、腰痛以及腰背结合痛患病率与初中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2.88,18.13,9.31,P值均<0.01).同学段中,女生各种疼痛类型期间患病率高于男生(x2初中值分别为16.38,9.77,13.19x2高中值分别为22.31,31.54,16.11,P值均<0.05).初中组和高中组中,较长的每日静坐时间与出现视物模糊现象是背痛结合腰痛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71,1.804,OR高中值分别为1.096,1.667,P值均<0.01).结论 青少年学生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期间患病率较高,且与性别和学段相关,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减少青少年每日静坐总时间以及及时改善视力状况可能会降低非特异性腰背疼痛的发生.

    作者:冯强;朱晓梅;张铭;孙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宁夏地区2005-2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动态趋势,为中小学校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宁夏地区2005,2010,2014年3次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资料库,7~18岁中小学生共计39 333名,统计分析学生2005-2014年视力不良检出率.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2005年为39.3%,2010年为39.6%,2014年为49.9%,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2005,2010,2014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为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汉族高于回族(P值均<0.01).结论 宁夏地区2005-1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逐年增长和随年龄增加的趋势.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发展.

    作者:许红霞;石丽文;牛晓丽;吴文军;朱亚珍;张毓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黔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烧烫伤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黔北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中小学生烧烫伤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黔北地区随机抽取6所小学和3所初中,共调查1 855名中小学生,采用自制烧烫伤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烧烫伤知晓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在1 855名中小学生中,有238名在近1 a内发生过非故意烧烫伤,发生率为12.83%.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总知晓率为85.54%,但近1/3的学生未能达到80%的正确率且能答全对的仅占34.72%.年龄、独生子女、留守类型和母亲文化程度是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β值分别为0.024,0.083,0.039,0.069,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烧烫伤知识水平急需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以留守学生及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家庭为重点宣教对象,共同创造安全环境让中小学生远离烧烫伤.

    作者:施尚鹏;杨华君;惠亚;杨城;王涛;石修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温州市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及矫正现况

    目的 了解温州市一至三年级小学生近视情况,以及家长对儿童近视和近视矫治情况的了解,为儿童早期近视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整群抽取浙江省温州市3所小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共1 362名,于2013年9月对学生进行计算机验光,并采用自编的家长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总近视检出率为14.3%(195/1 362).近视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加,一年级为3.18% (14/440),二年级为14.67% (76/518),三年级为25.99%(10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40,P<0.01).被试小学生平均屈光度为(-0.32±1.11)D.195名近视儿童中,仅有105名(53.8%)儿童家长知晓孩子有近视的问题,且有74名儿童(38.0%)未经过任何视力矫正.在121名(62.0%)近视矫正的儿童中,传统的框架镜为普遍视力矫正方式,占81.8%;7名(5.8%)进行药物治疗,3名(2.5%)接受了角膜接触镜的矫正.结论 近视问题在低年级小学生中仍然严峻,家长对孩子近视情况和矫正方式的了解有所不足.家长应早期重视儿童的视力保健,提倡科学的视力矫治方法.

    作者:郑冬冬;蒋丹丹;杨汉喜;陈洁;陈燕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芜湖市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术认知和操作技能状况

    随着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等事件的频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但是在灾害事故发生现场,更多的人是束手无策,因而让更多的人掌握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急救技能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高校大学生心肺复苏的认知和现场急救操作技能水平,笔者对安徽省芜湖市5所高校8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相关问卷调查和100名大学生的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操作能力测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攀州;施伟;叶胜;贺常萍;周书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与幼儿健康密切相关,园领导是卫生保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2],保健人员是卫生保健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园领导的重视程度、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保健工作的质量.为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的基本情况,为区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依据,现对该区托幼园所卫生保健人员现状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沈芳;袁全莲;周钰;赵温;韩萍;高素红;武蕴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度重视儿童对环境暴露的易感性

    儿童特有的行为习惯及高速的新陈代谢使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对环境因素的影响更敏感,有些低剂量的环境因素暴露对成人产生不可观察到的健康危害,但却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孕前、妊娠期及出生后等不同时期的暴露对儿童的健康、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影响不同,儿童对环境危害因素的终生累积暴露量高于成人,全球归因于环境的疾病负担约为25%,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达30%¨].为增强我国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儿童环境健康的关注,更好地保护我国儿童健康,减少我国儿童的环境疾病负担,本文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行为特征及环境暴露的机会和暴露量,分析环境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为研制我国环境与儿童健康行动计划提供文献支持.

    作者:许宁;郭亚菲;于钏钏;吕锡芳;王强;施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校心理咨询师工作倦怠与胜任力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工作倦怠与胜任力的关系,为减轻从业者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采取方便取样法,在全国范围内对280名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学校心理咨询师胜任特征问卷及工作倦怠量表.结果 工作倦怠在不同年龄、学校类型、每周咨询时数组间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胜任力中的自我成长及社会型人格因子与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15 ~-0.174,P值均<0.05);胜任力各因子与成就感降低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87 ~-0.191,P值均<0.01).在分层回归方程中,胜任力仅对成就感低落有预测作用,解释变异量为12.8%(P<0.01),对情绪衰竭以及玩世不恭的预测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年龄、学校类型及每周咨询时数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倦怠,胜任力作为个体内部因素,主要影响个人成就感.

    作者:曾海萍;赵静波;刘县兰;汤芳;尹绍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广州高校新生互动式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互动式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模式的效果,探索在大学生人群中培养同伴教育师资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游戏、头脑风暴、演示等互动式方法对广州市8所高校招募的艾滋病同伴教育者698名开展培训.结果 培训后艾滋病总知识得分从(26.90±4.27)分提高到(30.04±3.01)分,总知晓率提高了9.3百分点(t=15.638,P<0.01);“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在培训后持有率降低多(15.7%);艾滋病各种正确行为意向持有率在培训后均增加(P值均<0.01);同伴教育大使对该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达98.4%;85.8%的同伴教育者表示对身边的同学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有信心.结论 互动式艾滋病同伴教育师资培训模式效果较好,经该种模式培训后可以由其在普通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

    作者:孙爱;陈建伟;何子健;许信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体育运动与生命意义感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体育运动行为表现特点及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为从体育运动的角度促进和提高生命意义感,进而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和生活目的量表(PIL)对南方医科大学966名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为(19.85±18.35)分,为中等水平的下限.62.7%的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属于低等级,其中11.6%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男生运动水平高于女生(t=13.23,P<0.0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为(96.88±16.59)分,处于中等水平.大学生体育运动水平与生命意义感水平呈正相关(r=0.20);除生命态度因子外,高运动水平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和因子分均高于低运动水平大学生,体育运动量越高的大学生的总体生命意义感水平越高(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体育运动与生命意义感相关,增强体育锻炼在提升生命意义感水平上可能会起到部分促进作用.

    作者:丁思远;肖蓉;张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连市学生HIV抗体确证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 比较学生与非学生HIV抗体确证实验结果,为探讨学生艾滋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初筛送检的大连市HIV阳性样品采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对148份学生样品和2 675份非学生样品予以比较分析.结果 学生首次检验阳性率(66.22%)低于非学生(77.12%);学生阴性率(0)低于非学生(9.27%);学生不确定率(33.78%)高于非学生(13.61%).对不确定的进行追踪检验,学生失访率(0)明显低于非学生(46.98%);转阳率学生(100%)明显高于非学生(58.55%);学生转阴率(0)明显低于非学生(41.45%).学生总阳性率(100%)高于非学生(81.35%),学生总阴性率(0)低于非学生(12.26%),学生总失访率(0)低于非学生(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54,20.53,10.07,P值均<0.05).学生人群中男性占98.65%,其中同性传播占90.41%;学生的不确定样品的带型,首次检验明显高的只有gp160 (94.00%),p24 (98.00%),其次是gp120(44.00%),检出率≤10%的蛋白共有5种.与首次检验直接阳性的相比,gp41,p31追踪检验转阳检出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40,22.49,P值均<0.01);其他7种蛋白的检出率相差不大.结论 学生的HIV抗体确诊实验有诸多特点,首次检验不确定率高;追踪检验转阳率高;追踪检验转阳者,p31,gp41的终检出率较低.

    作者:孙茂利;刘大鹏;熊邦杰;张群;李德钧;侯君;王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度抑郁高中生自杀行为认知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重度抑郁情绪高中生发生自杀行为的认知功能机制及其在性别和自杀行为类别上的差异,为抑郁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合肥市某高中一、二年级在校生中筛选出的37例伴自杀行为的抑郁高中生(病例组),按性别、年级和自杀行为类别1∶1匹配原则,选取37名无自杀行为的抑郁情绪高中生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完成分类数(Cc)(3.32±2.28与4.24±2.00)、错误应答数(Re)(56.43±19.33与47.30±16.43)、持续性应答数(Rp)(57.19±24.45与46.35±13.07)、持续性错误数(Rpe)(35.49±20.60与25.19±10.14)及概念化水平(Rfp)(51.78±20.05与65.38±21.11)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4,2.51,2.34,2.73,-2.88,P值均<0.05);其中女生病例组与对照组在Rp,Rpe及Rfp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81,2.17,P值均<0.05),而男生两组间在7个认知功能指标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抑郁学生产生自杀计划可能与Cc,Rpe及Rfp相关联(P值均<0.05),发生自杀未遂可能与Cc,Rp及Rfp相关联,而自杀意念与7个认知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抑郁引发自杀行为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尤以抑郁女生更为明显.

    作者:窦连杰;金玲玲;张洪波;王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性别差异Meta分析

    目的 考察性别差异对大学生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医学文献库及二次资源.检索词选择有关心理服务及相关主题的术语,研究对象选择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调查量表均使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ATSPPHS)中文修订版,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同时记录文献特征,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共有11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量表使用一致的10篇共计5 258人纳入Meta分析.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得分较男性高,对心理帮助个人需求的认识、对心理治疗耻辱的容忍性、人际开放性及对心理健康专家能力的信心4个维度的调查分析也得到同样的结果(P值均<0.05).结论 性别在对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冯凤莲;王在然;冯振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甘肃省586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现状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具备情况,为提升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4年在陇东学院参与“国培计划”的586名甘肃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以不记名方式进行现场问卷填写,问卷参考“2008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编制,主要从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方面进行评估,分析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具备情况.结果 586名“国培计划”教师的总体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2.63%,其中健康知识知晓率为24.91%,健康行为具备率为10.41%,健康技能具备率为32.76%.女教师总体健康素养为13.85%,高于男教师的11.88%.在健康素养3个方面中,健康行为的具备率低,低于全国教师健康素养水平(19.91%)9.5百分点,影响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年级和家庭月收入(x2值分别为9.362,32.802).结论 甘肃省参与“国培计划”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健康素养水平整体较低,特别是健康行为素养.应有针对性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并加强健康宣传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张浩;郭秋荣;李秉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班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班级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干预效果,为高校班级环境建设及大学生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某高校大二年级文科类班级中,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30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中的15个班级作为实验组(603人),另15个班级作为对照组(614人),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干预初、干预末及6个月追踪的班级环境得分分别为(3.61±0.94) (3.93±0.78) (3.94±0.75);自杀意念得分分别为(1.76±0.62)(1.24±0.67)(1.26±0.71)分;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10.12%,6.30%,6.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对照组干预初、干预末及6个月追踪的班级环境得分分别为(3.62±0.87)(3.64±0.84)(3.63±0.91)分;自杀意念得分分别为(1.75±0.68)(1.71±0.72)(1.72±0.69)分;自杀意念检出率分别为10.26%,9.77%,9.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初的班级环境得分、自杀意念得分及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实验组干预末、6个月追踪的班级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而自杀意念得分及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班集体活动对大学生班级环境及自杀意念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高校在班级建设及大学生危机干预工作中应重视班集体活动的开展.

    作者:巢传宣;邹颖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朝阳区小学生寒假家庭自测视力及用眼行为评估

    目的 了解学生寒假家庭视力自测情况和假期用眼行为情况,为近视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朝阳区视力不良率高的前10所小学的学生共4 032名,采用统一编制的假期作业和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学生视力家庭自测和用眼行为家长评估.结果 97.8%的家长认为防近视假期作业对自己和孩子有益,第1,2,3,4,5,6周,学生家庭自测视力不良率分别为48.9%,50.6%,52.1%,53.6%,55.1%和54.5%.10项用眼行为中,评分平均值低的3个依次是看电视计算机每次连续时间不超过30 min(7.35± 2.45)分、看电视计算机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 h(7.46±2.51)分和三个一的读写姿势(7.87±2.00)分.第1~4周自测视力正常学生的用眼行为总评分(84.01±14.54)高于自测视力不良学生(79.52±1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5).结论 假期是学生视力保护的关键时机,防近视假期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学校防近工作需要重视对学生家长假期前的健康教育.

    作者:郭向晖;崔宏亮;李振英;刘晖;冯长征;张萍;段佳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河北城中村儿童心理韧性人格特质对学校态度的影响

    目的 考察城中村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与学校态度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教育改革中打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721名河北省四至六年级城中村儿童,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学校态度量表测查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学校态度.结果 城中村儿童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和个人力、支持力均与学校喜欢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0.39,0.42,0.33,0.39,0.24,P值均<0.01),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个人力、支持力与学校回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15,-0.16,-0.19,-0.16,P值均<0.01),消极人格因子(情绪性)与学校回避呈正相关(r=0.13,P<0.01).结构方程建模表明,心理韧性部分中介积极人格与学校喜欢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14(P<0.01).完全中介消极人格与学校回避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07(P<0.01).结论 城中村儿童的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学校态度高度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对学校态度有预测作用,且受心理韧性的中介.

    作者:刘海宁;李峰;韩布新;李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