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联性研究

刘佳;万宇辉;袁长江;李红影;陶芳标

关键词:自杀,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5 11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自杀行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杀行为及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5.6%,8.6%和3.4%,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22,7.50,8.15,P值均<0.01).女生情感虐待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各种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相应不良经历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各种童年期不良经历均会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风险;且随着不良经历类型数目的增加,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杀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江苏省大学生身体活动阶段与健康状况关系研究

    目的 了解大学生身体活动阶段变化及其健康状况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身体活动阶段变化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提供实践及理论基础.方法 以身体活动阶段的四步骤模型(FIT模型)为基本理论,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江苏省5所高校的831名大一、大二年级学生进行身体活动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除消极主观良好感(F=1.71,P=0.19)外,不同身体活动阶段大学生身体体质、积极主观良好感、健康满意度和不适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5.76,16.09,76.65,20.54,P值均<0.01).另外,只有性别在不同阶段和健康满意度上的调节作用有统计学意义(F1,720=3.30,P<0.01).除消极主观良好感外,大学生身体活动阶段与其健康状况呈相关关系.结论 可采用FIT模型作为依据来推断青少年在身体活动变化不同阶段的健康状况.

    作者:陈旭;张茹;胡纯;段艳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睡眠时间对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对超重肥胖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宁夏南部山区泾源县、原州区、海原县、西吉县、同心县5个县区20所中小学共3 0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1∶2匹配原则,随机抽取超重肥胖学生100名、正常体重学生200名进行睡眠时间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等指标的体格检查,采用分光光度分析法测定其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 超重肥胖组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BMI)、胸围、腰围、臀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脐旁皮褶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初中男生中,睡眠充足者与睡眠不足者在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控制做功课时间、玩计算机时间和看电视时间后,睡眠时间与初中男生体重、BMI、胸围、腰围、臀围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睡眠不足者中,超重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菌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5,3.583,-6.678,-3.634,P值均<0.05).超重肥胖组中,睡眠充足者与睡眠不足者比较,血清SOD,T-AOC,CAT,MD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48,-3.698,6.990,3.052,P值均<0.05).结论 睡眠时间不仅对中小学生抗氧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初中男生的超重和肥胖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陈琨;赵俊香;蔡倩;杨建军;陶秀娟;蔡慧珍;范彦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蚌埠高校女大学生月经病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蚌埠高校女大学生月经病发生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及大学生对月经的认知情况,为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宿舍为单位,抽取蚌埠4所高校女大学生1 3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初潮年龄为(13.63±1.31)岁.痛经发生率为76.3%(1 037/1 360),主要影响因素有喜热(OR=2.105,95%CI=1.472~3.010)、睡眠习惯(早睡晚起:OR=2.773,95% CI=1.379 ~ 5.575)、睡眠质量(好:OR=0.638,95%CI=0.434~ 0.936)、运动习惯(很少运动:OR=2.011,95%CI=1.258~3.214)、压力感受(压力很小:OR=1.766,95%CI=1.151~2.710;压力较大,可以承受:OR=2.458,95%CI=1.588~3.806)和经期注意休息(OR=1.854,95%CI=1.440~ 2.387)(P值均<0.05).月经不调发生率为29.9%(406/1 360),主要影响因素有剖宫产(OR=2.417,95%CI=1.585~ 3.686)、喜清淡(OR=0.758,95%CI=0.595~ 0.966)、喜凉(OR=1.397,95%CI=1.078~1.812)、喜热(OR=1.353,95% CI=1.025 ~ 1.786)、早睡晚起(OR=1.826,95%CI=1.122 ~ 2.971)、睡眠时间(<5 h:OR=6.974,95%CI=2.064~23.558;5~6 h:OR=2.246,95%CI=1.363~ 3.700)和经期吃辛辣、寒凉刺激的食物(OR=1.784,95%CI=1.407~ 2.262)(P值均<0.05).经期伴随症状主要为腹部疼痛(79.0%)、腰痛(77.1%)、脾气急躁或焦虑或抑郁(72.4%).10.5%的同学对月经基本知识完全不了解.74.8%的女生不会推算排卵期.月经知识主要来源于与家人、同学、朋友的交流(71.4%),而来自学校教育的比例较低(24.0%).结论 蚌埠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的生殖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贾凌玉;桂诚;李良全;孙学星;桑浩;梁明明;孟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四~六年级小学生1995-2011年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分析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变迁使得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现代小学生比他们的父辈承担更多的心理压力[1].这也促使研究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现有的横断研究也证实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2].虽然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单项实证研究有很多,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时代变迁使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断转变.然而对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考察多为横断面研究,缺少纵向比较结果,这使得研究者无法把握小学生心理健康随年代变化的状况.其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存在一些争议.如有研究表明小学男女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不存在性别差异[3-4],而程龙等[5-6]的研究却表明小学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生.再次,虽然有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地区样本检出率,发现东西部地区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有一定差异的结论[7],但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仍不得而知.

    作者:郝萍;张大均;苏志强;胡天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学生自杀“守门人”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大学生自杀“守门人”培训对受训者自杀预防知识、态度和干预技能的影响,以期为探索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大学生自杀“守门人”培训效果评估问卷对广州某大学65名大学宿舍长(实验组32人,对照组33人)进行调查,使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培训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实验组大学生的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培训前(P值均<0.05),且在自杀预防知识[实验组(23.75±4.59)分,对照组(15.06±3.72)分]、自杀征兆识别[实验组(4.88±1.24)分,对照组(3.03±1.33)分]、自我胜任感[实验组(25.75±2.65)分,对照组(21.27±2.34)分]、干预可能性[实验组(25.88±2.34)分,对照组(23.79±3.03)分]和综合效能[实验组(10.94±1.97)分,对照组(9.48±2.08)分]等5个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大学生(F值分别为8.41,5.77,7.23,3.10,2.89,P值均<0.01).结论 自杀“守门人”培训让大学生在自杀预防知识、自杀征兆识别、自我胜任感、干预可能性和综合效能等方面都得到提升,自杀“守门人”培训对受训者的知识、态度和干预技能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梁挺;张小远;徐雪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吉林省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

    目的 了解吉林省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为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使用电子健康素养问卷以无记名自填方式对吉林省5所初高中共3 06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吉林省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总均分是(28.34±8.44)分,各个条目的平均分为(3.54±1.06)分,其电子健康素养的3个维度平均分分别为网络信息与服务应用能力(3.54±1.10)分、评判能力(3.53±1.14)分和决策能力(3.62±1.22)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居住地、性别、学段、母亲文化程度、是否为住宿生、自评成绩、是否喜欢健康教育内容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13.202,6.105,22.275,4.517,9.407,10.270,15.098,P值均<0.05).结论 吉林省中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尚可;应针对薄弱环节和特征人群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程丽楠;崔文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国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对学校卫生条件需求

    目的 了解全国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对学校生活卫生设施的评价与需求现状,为学校改善环境卫生质量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全国15个省市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辖区内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为调查点,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调查26个监测站,384所学校,18 450名学生.结果 不同省市的学生反映学校卫生设施和条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在校期间饮水方式以学校提供免费开水、桶装水为主,分别占39.1%(7 190/18 402),38.4% (7 071/18 402).92.24%(16 737/18 145)的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饮水足够或基本够.86.98%的学生认为在学校上厕所方便.11.48%(1 509/13 139)的学生反映在学校住的是2人1个床位,但各省市学生反映双层床上铺有防跌落栏杆或栏板的比例均高于87%.不同学段学生对食堂、厕所和宿舍环境的感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食堂、厕所或宿舍干净的学生比例均表现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χ2值分别为1 219.508,849.816,370.066,P值均<0.01).85%(15 597/18 350)的学生认为学校食堂饭菜非常卫生或还可以.饭前、便后有时洗手或不洗手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5.74%和25.59%.结论 农村寄宿制学生对学校基本卫生条件满意度较高,但学校仍需重视基本设施的改善,加大安全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形成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黄亚阳;马迎华;李恬静;周佳;宋娟;李效鹏;张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澜沧县1985和2014年拉祜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拉祜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两地区.澜沧县隶属于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为云南省县级面积第二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2014年全县有拉祜族人口21.5万人,占该县总人口的43.22%[1],约占全国拉祜族总人口的44.2%[2].为了解30 a来拉祜族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变化趋势,笔者对1985年和2014年澜沧县7~18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指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为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儿童青少生长发育和相关部门制定学校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华;杨华智;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厦门市3所大学女生经前期综合征调查

    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ual syndrome,PMS)是指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D14-D28)反复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群,在卵泡期缓解,月经来潮后自行消失[1].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女大学生PMS发生率高达43% ~ 85%[2-3],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本研究现况调查厦门市女大学生月经情况,并探讨与PMS的关系,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袁颖;吴为阁;刘秀勤;彭向芸;邹小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杭州小学高年级和中学生家长对学校性教育的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态度及期望的内容和形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学校适时适度地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9月,选取杭州市某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2所,在小学四年级和五年级、初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分别抽取1个班级,高中一年级抽取2个班级,纳入抽取班级所有学生的家长,进行自填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517份.仅36.45%的家长主动对孩子进行过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的教育.81.39%的家长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家长希望学校开展的性教育内容以“青春期保健知识”(83.04%)、“健康性心理”(69.35%)和“异性正常交往”(67.61%)为主.在形式上,以“听讲座”(72.87%)、“教材讲解”(61.59%)和“电视录像”(44.64%)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主动对孩子做过性教育和认为家长应承担性教育主要责任的调查对象更希望学校开展性教育.结论 大部分家长支持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学校应摈弃顾虑,继续深入、系统地完善学校性教育体系.

    作者:纪红蕾;武俊青;赵瑞;李玉艳;李亦然;周颖;仉琪;于传宁;杨宏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滑县卢氏县留守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大批的农民涌入城市,中国又诞生了一个新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新数据显示,这一群体人数已达6 012.55万[1].由于长期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的缺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方面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2-6].这种影响有可能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主观幸福感降低.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根据自己的选择标准对其生活质量做出的总体性认知评估[7].中等或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是避免个体出现问题行为的保护性因素.探讨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认识和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减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发生,建设和谐农村、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邵红红;张璐;冯喜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北京市某小学肥胖环境政策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北京市某小学肥胖相关环境政策干预的效果,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小学156名三~五年级学生进行3个月的环境政策干预,干预内容包括制定学校政策、营造学校环境、开展健康教育等.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等体格检查.结果 干预前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为(18.22±3.40) kg/m2,干预后为(17.89±3.33)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干预前学生体脂百分比为(38.07±0.06)%,干预后为(35.62±0.06)%,平均下降了2.45百分点(t=14.538,P<0.01);干预前学生肥胖率为12.3%,干预后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7,P<0.05).结论 在学校采取改善肥胖相关环境政策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儿童肥胖的防控具有较好的短期效果.

    作者:李钦;韦冬梅;高爱钰;程兰;吴丽晶;王海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长春和吉林市初中生口腔保健知识技能及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长春和吉林市初中生口腔保健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口腔保健行为的实施情况,为开展学校的口腔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8所初中的5 128名学生,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研究对象有口腔保健培训经历者仅占52.5%;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为68.2%,口腔保健技能掌握率为25.4%,口腔保健行为准确率为11.4%.有口腔保健培训经历者的口腔保健知识、技能及行为均高于无培训经历者(P值均<0.01).结论 初中生口腔保健知识正确率低,口腔技能掌握情况有待提高;开展培训对提高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技能及行为有一定效果,应进一步加大培训和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张海莲;金锦珍;钱晓波;霍炎;李春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高校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新生血压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高血压早期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4级江汉大学3 996名大学新生进行血压、身高及体重测量,分析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及其与BMI的关系.结果 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31.08%,男生检出率(47.92%)高于女生(16.52%)(χ2=457.499,P<0.01);大学男、女新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78%,10.78%和8.20%,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345,92.500,P值均<0.01);男、女生血压平均值和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随BMI增高呈上升趋势,体重过低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分别为30.10%,46.74%,60.06%和64.47%(χ2=79.488,P<0.01),女生分别为10.21%,15.08%,33.77%和51.35% (χ2=95.219,P<0.01).相关分析显示,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239,P值均<0.05).男性、BMI为大学生高血压前期发生影响因素值分别为2.47,1.52.结论 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较高,且与BMI增高密切相关.

    作者:王英慧;王英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了解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学生自杀行为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5 116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童年期虐待经历和自杀行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中学生自杀行为及童年期虐待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对中学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分别为15.6%,8.6%和3.4%,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22,7.50,8.15,P值均<0.01).女生情感虐待检出率高于男生,男生躯体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家庭功能不全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各种类型童年期不良经历者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相应不良经历者(P值均<0.05).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各种童年期不良经历均会增加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风险;且随着不良经历类型数目的增加,各自杀行为的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P值均<0.01).结论 童年期不良经历是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以及自杀未遂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对有童年期不良经历青少年的干预,可作为中学生自杀行为防控的重要举措.

    作者:刘佳;万宇辉;袁长江;李红影;陶芳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学生肥胖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儿童肥胖综合干预效果,为儿童肥胖干预项目的有效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从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和辽宁省7个省市分别抽取6~8所小学,共抽取一到五年级学生33 865名为研究对象,分为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协方差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评价小学生体质量指数(BMI)与肥胖的改善情况.结果 重点干预组BMI降低了0.11 kg/m2,普通干预组BMI升高了0.02 kg/m2,对照组BMI升高了0.04 kg/m2,重点干预组、普通干预组BMI变化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均数差值分别为-0.16,-0.02 kg/m2,P值均<0.05).重点干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降低4.6百分点,降低值大于对照组(调整OR=0.905,95%CI=0.848~ 0.965,P=0.035).结论 肥胖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

    作者:马蕊;邹志勇;王海俊;马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学生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和网络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网络依赖的关系,为减少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从山西省4所高校中选取896名学生,发放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网络依赖行为问卷进行调查.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敢为、坚韧、乐观、自我效能均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3,0.199,0.305,0.337,P值均<0.05);学习压力和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74,-0.320,P值均<0.05);受惩罚和敢为、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3,-0.331,-0.303,P值均<0.05);丧失因子和乐观、自我效能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42,-0.254,P值均<0.05);健康适应和乐观、自我效能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3,0.236,P值均<0.05).大学生自控性和坚韧、自我效能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8,0.398,P值均<0.05);时间管理和敢为、坚韧、自我效能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2,0.299,0.353,P值均<0.05).负性生活事件对网络依赖有明显的直接效应(B=0.323,P<0.05),且心理弹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网络依赖间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B=-0.291,P<0.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9%.结论 大学生心理弹性对负性生活事件和网络依赖起中介作用.

    作者:张文燕;王福忠;谢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国城市学龄儿童体力活动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城市化率仅为21%;2014年已增加到54.77%,城镇常住人口已达74 916万人[1].随着城市化进程,经济、社会、建成环境等结构快速变化,我国学龄儿童的生活方式向静态转变,体力活动下降,增加了超重、肥胖等发生的风险并可能诱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近30 a来我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上升.1981-1985年间我国儿童与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8%,0.4%,2006-2010年间已经分别增长到13.1%,7.5%[2].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相比2005年,学龄儿童视力不良率、肥胖检出率仍持续增加[3].

    作者:何玲玲;林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安徽农村12岁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省12岁农村留守儿童口腔卫生健康知识以及行为现状,为基层口腔卫生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 设计制定口腔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问卷,对多阶段分层整群抽取的安徽省360名12岁留守儿童进行口腔问卷调查,同时随机选取相应年龄段的农村非留守儿童360人为对照.结果 留守儿童对口腔卫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于非留守儿童,其中“细菌可引起龋齿”知晓率为29.44%,“细菌引起牙龈出血”知晓率为44.44%,“吃糖容易致龋”知晓率为60.55%,“含氟牙膏”知晓率为18.05%,“刷牙出血非正常”知晓率为48.61%,与非留守儿童组调查情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行为中,留守儿童组保证每天刷牙2次以上的仅占12.50%,经常或偶尔使用牙线的占3.61%,54.17%的留守儿童经常吃糖,与非留守组儿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曾有口腔科就医行为的留守儿童占35.56%,9.72%认为牙疼后需要找医生诊治,1.39%的留守儿童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习惯,均低于非留守儿童组(P值均<0.05).结论 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口腔卫生知识匮乏,口腔卫生保健行为较差.政府、基层卫生部门、留守儿童家长及学校应充分重视这一问题,做好留守儿童的口腔保健工作.

    作者:倪成励;张晨;陈路;唐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开展农村地区中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湘西州农村1 175名农村初中、高中在校学生,对其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湘西州农村中学生有18.12%经常喝牛奶,53.19%每天吃早餐,72.09%缺乏锻炼/体力活动;15.06%的中学生网络成瘾;中学生首次吸烟年龄≤13岁、尝试吸烟、尝试饮酒的报告率分别为78.47%,40.68%,63.91%;骑自行车违章、严重受伤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报告率分别为33.53%,25.19%,35.40%.打架、学习压力大、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26.64%,32.34%,19.23%.结论 湘西州农村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学校应及早进行相关健康教育.

    作者:杨琪;张福兰;张天成;万力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