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波市中学生失眠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敬攀;胡珍玉;张斌;杨宝琴;周东升;王晓笳

关键词:睡眠障碍, 患病率,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的失眠状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学生睡眠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学生自评的方式,使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对宁波市4所中学的3 9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ISI平均得分为(5 2±4.3)分,存在失眠的有993人(25.3%),其中轻度失眠838人(21.3%),中度失眠136人(3.5%),重度失眠19人(0.5%).失眠症状主要为人睡困难(161人,4.1%)和早醒(148人,3.8%).男女生失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85,P> 0.05),高二(40.8%)、高一(37.2%)以及初三(40.7%)学生的失眠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一(17.7%)、初二(24.4%)学生(x2=175.200,P<0.05).失眠严重程度在年龄、是否午睡、体质量指数(BMI)、打鼾情况、是否寄宿、饮酒情况、是否独生、健康状况、学习压力、对学习兴趣、父母亲受教育水平以及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578)、学习压力越大(OR=0.822)的中学生,失眠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结论 中学生失眠现象较为普遍,且年龄和学习压力是主要影响因素.可从减轻学习负担入手对中学生失眠进行干预.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宁夏中卫市学校卫生室及保健教师配备情况

    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也是传染病多发重点地方,学校卫生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健康,学校卫生工作涉及到学生健康监测、常见病预防、传染病预防控制等方面,而目前的校医队伍存在缺编严重、配备比例低、从事该项工作的医学专业人员相对不足、兼职过多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1].为准确掌握宁夏中卫市学校卫生室设置及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情况,笔者于2015年1-8月对辖区内学校的校医、保健室及保健教师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梅霞;褚治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宿州市2所中学初中生铁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

    目的 了解宿州市初中学生缺铁性贫血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探讨针对性的铁营养知识教育方法和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宿州市2所中学1 268名初中生进行铁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有36.7%的男生和43.4%的女生知晓铁是营养性贫血相关物质;能够知晓缺铁体征的男生比例为35.4%,女生为43.9%;仅有14.0%的初中生知晓含铁丰富的食物.不同性别初中生在铁营养知识的了解和铁营养知识的获取途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年级初中生对铁与人体健康关系和缺铁体征知识的知晓率高于低年级(OR值分别为1.468,1.177,P值均<0.05);父亲中专及以上文凭的初中生对此2项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父亲初中及以下文凭的初中生(OR值分别为1.537,1.330,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营养知识的获取与学校的学习、家庭背景存在密切关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采取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方案,促进初中生健康饮食意识和行为的形成.

    作者:王秀杰;段禹;黄晓磊;王玉杰;王昊;邓斌菊;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安全感与气质类型相关性

    目的 探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心理安全感与其气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为有效开展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右江民族医学院1 150名在校大学生,使用心理安全感量表和QIUS在校学生气质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人际安全感因子得分为(28.69±5.10)分,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为(27.04±5.57)分;4种气质类型中,粘液质型得分为(21.45±11.01)分,胆汁质型得分为(13.56±11.37)分,抑郁质型得分为(24.20±14.04)分,多血质型得分为(18.02±10.72)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安全感与气质类型的第1对和第2对典型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471,0.172,P值均<0.01),特征值的贡献率分别为82.0%和18.0%,第1对典型变量的相关性较强.在第1对典型变量中,心理安全感中的人际安全感因子(x1)、确定控制感因子(x2)和气质类型中胆汁质因子(y2)、抑郁质因子(y3)载荷大,标准化指标典型变量的线性组合为心理安全感典型变量V1=-0.987x1-0.816x2,气质类型典型变量Wt=0.109y1+0.454y2+0.887y3+0.012y4.结论 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医学生气质类型对心理安全感有影响,其中胆汁质、抑郁质的气质类型是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漆光紫;陈施;何炫珏;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兰州市中小学生龋患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兰州市2014年中小学生龋病的患病现状,为制定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兰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的数据资料,对兰州市城乡7,9,12,14岁4个年龄组1 411名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兰州市男、女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57.83%和57.40%,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女生恒牙龋患率分别为39.03%和51.78%,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城、乡男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53.27%,6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6,P<0.05);城、乡女生乳牙龋患率分别为55.70%,58.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32,P>0.05);城、乡男生恒牙龋患率分别为35.10%,4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8,P<0.05);城、乡女生恒牙龋患率分别为44.20%,5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97,P<0.05).结论 兰州市中小学生龋病防治任务艰巨,今后防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作者:刘玮;王燕;苏俊海;王尔平;王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南通市4~6岁流动儿童安全认知水平状况

    目的 了解南通市4~6岁流动儿童安全认知水平,以便为对相应人群开展安全教育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江苏省南通市4个区8所幼儿园的586名4~6岁儿童进行结构式访谈,并向其养育者和教师发放问卷.结果 5~6岁流动幼儿安全认知得分高于4~5岁幼儿(t=-3.67,P<0.05),两者对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拐骗均表现出良好的认知;流动男女童间安全认知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P>0.05).来自不同等级幼儿园流动儿童在防拐骗、防走失、防触电、药品安全、交通安全、大型玩具安全6个领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优质园优于合格园.流动儿童在防拐骗、防走失、防触电、药品安全、交通安全、大型玩具安全领域得分均低于非流动儿童(P值均<0.01).结论 流动儿童的安全认知水平与其思维发展特点、所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有关.家长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托幼机构的适宜引导、政府给予接受教育的机会、社区开展相关活动,可提升流动儿童的安全认知水平.

    作者:王晓芬;杨莹莹;曹鹏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家庭因素对成都市2~6岁儿童饮奶行为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因素对儿童饮奶行为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改善儿童饮奶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5月在成都市选取2所幼儿园707名2~6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儿童基本信息、近3个月饮奶行为(饮奶频率及饮奶量)及其家庭因素(家长饮奶行为、家长奶类知识、家长对儿童饮奶态度、家长学历及家庭经济收入)等信息,分析家庭因素对儿童饮奶行为的影响.结果 家长奶类知识知晓率达到80%的占55.87%(395/707).儿童饮奶率为98.59%(697/707),每日饮奶率为84.58%(598/707),日均饮奶量≥300 mL的比例为61.67%(436/7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长日均饮奶量≥300 mL、每天饮奶、饮奶年限≥10年及鼓励儿童饮奶是儿童饮奶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2.969,1569,1.974,2.701,P值均<0.05).结论 家庭因素对儿童饮奶行为有影响,家长积极饮奶态度和良好饮奶行为可促进儿童饮奶.

    作者:李媛媛;王玥;张慧娟;李鸣;刘丹;李润;代正燕;曾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染色体15q14和15q2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青少年高度近视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汉族青少年人群15q14,15q24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关联,为探究青少年近视发生机制并控制高度近视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探讨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高度近视发生的关联性.收集研究对象的抗凝静脉血样3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对15q14区带上的rs524952,rs580839,rs634990,rs685352,rs7176510,以及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进行基因型分析.运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对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高度近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SNP的各个遗传模型与高度近视发病的风险.结果 位于15q14区带上的rs580839,rs685352和rs7176510,以及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以0.007为检验水准,仅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位点的三种基因型在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经Bonferroni校正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位于15q14上的rs580839(显性模型:OR=1.38,95%CI-1.09~ 1.74),15q24上的rs28412916(纯合子模型:OR=0.52,95%CI=0.37~0.72;隐性模型:OR=0.58,95% CI=0.43 ~0.76),rs4778879(纯合子模型:OR=0.54,95%CI=0.39~ 0.75;隐性模型:OR=0.62,95%CI=0.47 ~ 0.82)能影响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P值均<0.007).结论 染色体15q24区带上rs28412916,rs4778879与高度近视的发病关联性较强.

    作者:周丽;张艳炜;吴宇;谌丁艳;罗青山;王赟;熊华威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上海市松江区幼托机构儿童水痘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目前所使用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制定水痘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上海市松江区小昆山、九亭社区各2所幼托机构中有水痘疫苗接种史儿童200名和无接种史儿童114名,采集手指端末梢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水痘IgG抗体.结果 200名有水痘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水痘抗体阳性率为55.50%,水痘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406.80 mIU/mL.114名无水痘疫苗接种史的儿童水痘抗体阳性率为41.23%,水痘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396.63 mIU/mL.有接种史儿童水痘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接种史儿童(x2=5.916,P=0.015),而抗体几何浓度值基本持平(t=-1.343,P=0.182).无论有、无水痘疫苗接种史,不同性别儿童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浓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接种年限的增长,有免疫史儿童体内的水痘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几何浓度值逐年下降(F=218.662,P值均<0.01);而无免疫史儿童随着年龄增长水痘抗体阳性率(x2=7.370,P=0.061)和几何浓度值(F=1.529,P=0.2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水痘疫苗能提供一定的保护效果,但接种年限超过3年的儿童水痘抗体水平明显下降.可在儿童接种第一剂水痘疫苗3年后再接种1剂,以提高保护力.

    作者:沈金花;朱祺;陈文花;陆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对中学生运动参与和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

    目的 探讨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理论教育对初中生健康信念、自我效能、运动参与以及体质健康的影响,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对贵阳市230名学生进行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对照组232名学生不予干预,只接受常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育.干预前和干预持续1年,对2组受试者进行体质健康信念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运动参与调查表及体质健康指标的测定.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知觉锻炼益处、体质评价态度、体质强弱与患病易感性、体质评价结果关注、情绪效能、人际交流、身体健康得分分别为(16.44±0.55) (15.72±0.41)(14.12±0.61) (15.76±0.23) (14.78±4.38)(15.28±.4.41) (14.92±4.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3.74±0.33) (12.66±0.58)(12.40±0.32) (12.57±0.56) (13.20±2.97) (13.13±3.55) (13.43±3.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实验组学生运动时间、每周锻炼频率、肺活量、台阶试验评定指数分别为(0.88±0.64),48.2%,(56.68± 12.69)(66.44± 13.20),均高于对照组的(0.57±0.32),21.2%,(49.98±12.12)(56.22±9.97)(P值均<0.05).结论 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理论教育可以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水平,促进中学生体质健康,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建军;罗琳;刘占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减肥训练营青少年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素养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作出正确判断,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作为评价一个国家公众健康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我国卫计委已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的重点目标之一[2-5].

    作者:李春艳;杞金星;熊晓玲;张速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围青春期女生身体成分与体质量指数协同变化关系

    目的 探索围青春期女生身体成分与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有针对性进行肥胖预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2015年1-12月天津市体质检测中心测试的10~16岁中小学女生2 023名为研究对象,测试其基本形态指标和身体成分.结果 10~ 16岁女生的BMI与体脂、体脂/身高2、体重、体脂百分比呈中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05,0.891,0.844和0.878,P值均<0.01);BMI与去脂体重、去脂体重/身高2呈低到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507,0.636,P值均<0.01).11~16岁各年龄组体重、去脂体重均高于10岁时的体重、去脂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2~ 16岁各年龄组的脂肪重量均高于10岁时的脂肪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3,15,16岁时的BMI、体脂重量/身高2值高于10岁时的BMI、体脂重量/身高2;12,15,16岁时的去脂体重/身高2高于10岁时的去脂体重/身高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围青春期尤其是12~13岁女生体质量指数和身体成分变动幅度大.应为不同年龄段的女生制定不同的体力活动及营养健康计划.

    作者:黎荣;张晓丹;艾建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疆塔城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新疆塔城地区牧区和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差异,为该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塔城牧区和非牧区抽取各15所中学的共18 946名哈萨克族高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塔城地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状况表现良好的占54.06%,轻度心理问题的占39.49%,中度心理问题的占4.79%,重度心理问题的占1.66%;牧区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状况在良好、轻度、中度、重度方面所占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牧区有心理问题的哈萨克族中学生比例为50.50%,非牧区为4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8.90,P<0.01);初一至高三年级中,牧区轻度、中度、重度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均高于非牧区;塔城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心理量表总均分为(2.05±0.54)分,非牧区为(1.91±0.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3,P<0.01);塔城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的孤独感体验明显强于非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59,P<0.05).结论 新疆塔城牧区哈萨克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牧区相比相对较差,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牧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徐苗;邱如梅;艾尼瓦尔·阿布力孜;米热古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办正式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2007年版本的基础上,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全国上百名营养学家,按照规范程序,经过问题分析,认真询证、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后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共有6条核心推荐,适用于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学龄儿童膳食指南》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分析,对合理膳食、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关系的询证,起草形成,又经过征求意见,几经修改成稿.

    作者:马冠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父母教养方式对贵州省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

    目的 了解贵州省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现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方法,以中国大学生面众恐惧调查量表(2011修订版)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为工具,对贵州省4所省直院校的1 066名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学习关心程度高的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程度低于父母对学习关心程度低的大学新生(P值均<0.01);父母是积极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程度均低于消极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新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面众恐惧各方面均存在负相关,而父母的过度保护、拒绝维度与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各个方面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情感温暖能负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而父母的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面众恐惧(P值均<0.01).结论 家庭中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新生面众恐惧的重要因素.

    作者:邹维兴;谢玲平;王洪礼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北京市9~22岁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视力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汉族9~22岁学生7 136名进行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x2检验结果显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每周吃早餐次数、喝牛奶次数、每周上体育课次数、每天上课间操次数、体育锻炼时间、每天做作业、看电视、读屏(手机、平板计算机、电子游戏机、计算机游戏、看视频或电子书)时间的不同组间学生视力不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11.97,9.83,11.54,464.78,174.50,364.60,364.60,142.09,109.6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天睡眠时间(OR=1.749)、每周上体育课次数(OR=1.619)、每天上课间操次数(OR=1.343)、每天做作业时间(OR=0.491)、看电视时间(OR=1.633)和读屏时间(OR=0.731)等因素与学生视力不良程度有关(P值均<0.05).结论 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减轻学习负担、减少读屏时间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应指导学生用眼行为,保护学生视力.

    作者:黄剑辉;段佳丽;宋玉珍;孙颖;王观;王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与焦虑/抑郁的双生子研究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双生子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遗传度,为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影响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用问卷,对从北京地区和山东地区招募的527对同性别6~18岁双生子进行调查,采用相关系数法计算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的遗传度.结果 不同卵性双生子中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3,P>0.05).注意问题和焦虑/抑郁得分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24,-0.593,P值均>0.05).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遗传度为0.78,焦虑/抑郁遗传度为0.52.结论 遗传对儿童青少年注意问题有高等强度影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儿童青少年焦虑与抑郁.

    作者:王上上;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北京市监测点校中学生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监测的现况及伤害发生特点,为设计和制定伤害干预政策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各选择1个城区/郊县作为监测点,共抽取3所完全中学进行中学生伤害监测,以报告表和数据库的形式收集2012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的学生伤害情况及其相关信息,采用SPSS 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个学年共监测中学生10 367人,发生伤害403人次,年平均发生率为3.89%;男生伤害人次发生率为5.37%,高于女生的2.26%;初中生的伤害发生率(4.65%)高于高中生(2.91%);男、女生伤害类型构成均以跌倒/坠落为主(3.02%,1.27%),大部分发生在学校(82.76%,71.43%),51.1%的中学生伤害发生在体育活动时.结论 伤害监测可了解中学生伤害发生的特点,但学生伤害监测系统仍需进一步完善,降低漏报率.

    作者:万幸;余小鸣;段佳丽;符筠;张译天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赣州市高校低年级学生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动机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担任班级心理委员的动机特征及其与担任意愿的关系,为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及相应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心理咨询中心工作方案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赣州市4所高校一、二年级463名班级心理委员,采用自编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动机及意愿调查问卷和自编选择担任班级心理委员影响因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班级心理委员担任的目的是“对心理学感兴趣(60.48%)”和“喜欢帮助别人(59.61%)”;男、女生担任意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07,P>0.05);有、无精神/心理障碍的亲朋好友班级心理委员在担任愿望程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72,P<0.05);助人愿望、倾听、自我实现、人际关系、主观幸福感、尊重需要6个题目自我评分与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意愿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分别为0.253,0.156,0.269,0.154,0.159,0.130,P值均<0.01);自我实现和利他行为自评分数高,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意愿更强(β值分别为0.184,0.208,P值均<0.01).结论 担任班级心理委员主要的动机可能为助人愿望和自我实现.班级心理委员的培训和选拔应侧重于心理学兴趣培养、人际沟通训练.

    作者:郑亚楠;温义媛;唐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家庭因素与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问题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索家庭因素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问题行为的影响,为该群体的教育和社会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取上海市四~九年级1 623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学生,进行家庭因素和问题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父亲学历、母亲学历、现居住房屋面积、家庭耐用消费品情况、住房类型对学生问题行为总分无影响(B值分别为-0.200,-0.486,-0.202,0.015,0.314,P值均>0.05);男生问题行为总分高于女生,高年级随迁子女问题行为总分高于低年级,每周零花钱与问题行为总分呈正相关;合住的家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总分有影响(P值均<0.05).结论 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比家庭经济条件对随迁子女学生问题行为具有更为突出的影响,应重视发展合理的家庭关系和教养方式.

    作者:黄聚云;晏妮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淮安市中小学教室环境卫生监督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淮安市中小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为确定下一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淮安市8个县区的中小学校进行检查.对抽取学校教室的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4个项目的11个指标进行检查或检测.结果 共检查学校406所,每间教室至少设有2种高低型号的课桌椅学校数139所,合格率为34.24%,是影响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的大因素;窗地比符合要求的学校数256所、黑板照度合格学校数250所、课桌面照度合格的学校数257所,合格率分别为63.05%,61.58%,63.30%,是影响学校教室环境卫生的重要因素.城乡之间课桌椅、黑板、教室采光、教室照明4个检查项目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5,57.7,51.2,46.7,P值均<0.01).结论 集中整治每间教室至少设有2种高低型号的课桌椅合格率低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窗地比、黑板、课桌面照度合格率低的问题,是下一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

    作者:范习康;范东庆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